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dòngzhédéjiù。辄:就;咎:怪罪,处分。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往往获罪。出自唐·韩愈《进学解》:"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成语出处【典故】:
唐朝时期,韩愈学识渊博,被任命监察御史,因反对宦官利用"宫市"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一事被贬,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他作《进学解》感慨自己:"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上一篇:亡灵圣魔导
下一篇:本领有哪些
相关文章
宋朝最后一个皇帝
09月09日
做一个最简单的礼物盒
tools
deaf是什么意思
母亲河
09月08日
vi和vt的区别
最新文章
积少成多的反义词
经营模式
虎门销烟的时间
空气炸锅炸羊排
尽可以组什么词
博戏
热门文章
黄姚古镇旅游景点介绍
曾子杀,《《曾子杀彘》的寓意》古诗原文及翻译
寻找失去的未来
五行属土的字
动听的名字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