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梅里爱

时间:2024-01-20 06:39:36编辑:小蔡

乔治·梅里爱的个人简介

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 ),他原是喜剧演员、戏剧导演、魔术师、摄影师,后 从事电影。他是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他对电影技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他把电影技艺变成了电影艺术,他引进了戏剧因素,创造了戏剧电影。他所摄制的几百部电影,都是以戏剧结构的电影表现形式,影片大都是自编、自导、自摄、自剪。梅里爱的代表作是《圣女贞德》他在影片剪辑中运用了各种特技,如淡入(如同舞台开幕)、淡出(如同舞台闭幕)等,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

简介

中文名: 乔治·梅里爱

外文名: GeorgesMéliès

国籍: 法国

出生地: 巴黎

出生日期: 1861年12月8日

逝世日期: 1938年1月21日

职业: 演艺,演员,导演,摄影师

代表作品: 《圣女贞德》,《地狱的土风舞》,《音乐狂》,《仙女国》

生平经历

立志经营电影

乔治·梅里爱父亲是制造商.他从小就显露出绘画和表演方面的才华,17岁时就在家里穿着戏装表演各种戏剧。后来,他果然成了一名魔术师和木偶戏演员。与妻子的结合给27岁的梅里爱带来一大笔财产,加上父亲的遗产使他能够在1888年买下罗培·乌坦剧院.从此他便沉醉于把神话剧和滑稽剧相结合的戏剧艺术事业中.

1895年,卢米埃尔的电影首映时,梅里爱也花了1法郎走进了“印度厅”,他马上就被这些“活动的画面”深深吸引,忍不住要拿出两万法郎购买“电影机”,但遭到了婉言回绝。34岁的梅里爱年轻气盛,立志经营电影,就从伦敦的光学家那儿买来一台由罗勃特·W·保尔制造的摄影机并开始拍摄电影(这台摄影机能装用爱迪生“KINETOSCOPE”规格的胶片,接着他和两位工程师一起,在他剧院的工场里几经改进,终于造出了一台自己的摄影机,并于1896年申请了专利)。他先是模仿卢氏兄弟和爱迪生,所拍的80多部短片都无新意可言。1897年,他在自己美丽的庄园用8万法郎建筑了摄影场之后,才开始注意到特技摄影,并逐渐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

停机再拍技术

一次,梅里爱放映拍成的影片时发现一辆行驶的公共马车忽然变成了运棺材的马车,感到惊惑不解,原来那天拍摄时,胶卷因机器故障被挂住了,再拍时, 一辆运棺材的马车恰好行驶在原来马车的位置上。这次偶然的事故使身为魔术师的梅里爱茅塞顿开,明白了“停机再拍”的奥妙。

他在1899年拍摄的《灰姑娘》中,巧妙地用了停机再拍技术,创造出了南瓜变成马车、灰姑娘身上那套破旧衣服一下子变成绚丽的晚礼服。

分裂银幕工艺

他在1902年拍摄的《印度橡皮头》中,首次使用了分裂银幕工艺,用分次曝光的方法,在同一个画面中拍摄了他自己扮演的两个不同角色,取得了令人捧腹的视觉效果。

魔术照相手法

另外,他采用“魔术照相”的手法,创造了慢动作、快动作、倒拍、多次曝光、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在《灰姑娘》中他就运用了慢动作摄影使小仙女的舞蹈像在空中飞翔。他还首次透过玻璃鱼缸拍摄水下的情景。梅里爱是对当时各种电影表现手法予以创造性应用的人。他拍摄的大量短片中既有仙境般的镜头又有令人恐怖的场景。他因此被誉为是魔幻大师。

他在1902年拍摄的世界第一部神化片《月球旅行记》是根据儒勒·凡尔纳和威尔斯的两部小说改编的。梅里爱让一群身穿星相家服装的天文学家去月球旅行,他们坐在美丽女海员搬来的炮弹里,被发射到浩渺的太空,在明亮的月球上幸会了金星、火星、土星和月亮诸神,并且目睹了许多梅里爱自己想象中的奇异景象。这部只放映15分钟的影片投资了1500金路易,被电影发行商视若珍宝。

晚年不如人意

命运有时是残酷的,梅里爱的明星公司由于经营不利陷入困境,终为法国新崛起的百代公司兼并和挤垮。梅里爱也因为固步自封,陷于戏剧化程式而失去了广大的观众,最后竟沧落为火车站的露天玩具商贩。以后,到巴黎郊区养老院去度此残生。

贡献

在著名的《德莱孚斯事件》 (1899年) 一片里,他采用细致的现实主义手法导演,模仿一些照片资料,运用新闻片的风格,让演员即时表演,拍成长达15分钟的长剧。其中有演员的大特写和中景镜头,也有人群四散奔逃的场面,开创了“真实搬演”艺术的先河。

梅里爱为自己建立的蒙特路伊摄影场比爱迪生所建的“黑玛丽亚”虽然晚了几年,却比之规模更大,设计更精巧,并出现了电影摄影棚和厂房式的作业。   蒙特路伊的摄影棚顶部全是玻璃的,以便拍摄时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让人工光源的使用降到最低限度,并且利用幕布来调节光的强弱。梅里爱还亲自设计了一整套复杂的机械装置,可以随时拍摄那些复杂的调度场面。

梅里爱在他的罗培·乌坦剧院放映影片并在隔壁设立了洗印车间和售片所,以550法郎的价格销售拷贝。当时法国的电影发行还没有形成规模,总共只有50人左右。梅里爱根据自己事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创立了“明星电影公司”,集制片和发行于一身,定期举办影片发行首映式,还召集发行商们观看。他还为之设计电影海报,可算是最早的电影宣传了.

由罗培·乌坦剧院、蒙特路伊制片厂、洗印厂和售片所组成的一条龙“明星电影公司”,使电影一下子从市俗的集市游戏、杂耍场地跻身于上流社会高雅的艺术场所了。明星公司所在地歌剧院街也被时人称方“世界电影中心”。与此同时,明星公司在美国也获得很大发展,而身兼制片人、编剧、导演、布景家、特技专家、服装设计家和演员的梅里爱也随着他拍摄的许多优秀影片享誉世界各国。   梅里爱对电影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曾这样谈到自己:“乔治·梅里爱将电影引向壮观的戏剧道路,第一个拍摄了服饰华丽和场面宏大的戏剧……电影这一发明之所以取得了商业成功,首先是由于有这样一批把电影作为记录他们个人创作工具的人。我的作用正是为电影工作打开这条道路,并为电影创立了大部分技术手法。”

作品年历表

第一部影片摄于1896年5月:《玩纸牌》。

此外在1896年还摄制了80部长20米的影片,其中有:《恐怖的一夜》,《贵妇失踪》,《快速画家》,《魔鬼庄园》。

1897年摄制了58部影片:《鲍吕斯唱歌》,《最后的子弹》 ,《攻克托尔拿窝斯》,《希腊海战》,《巴黎姑娘的沐浴》,《浮士德与玛格丽特》。   1898年:《魔术》(一部用停拍和替换的特技影片),《战舰梅因号》,《皮克马利翁与葛拉迭》,《威廉·退尔历险记》,《天文学家之梦》,《魔窟》(用迭印手法摄制),《多头人》(用遮挡和黑背景摄制)。

1899年:《克莱奥帕特拉》,《新娘就寝》,《女修道院里的魔鬼》,《水上行走的基督》,《德莱孚斯案件》(第一部有20个场面的长片), 《灰姑娘》(第一部童话片)。

1900年:《圣女贞德》,《圣诞夜之梦》,《魔术书》。

1901年:《小红帽》,《蓝胡子》,《夏朗顿的逃犯》,《橡皮头人》,《圣母的奇迹》 。

1902年:《月球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格利佛游记》。

1903年:《地狱的土风舞》,《音乐狂》,《仙女国》,《浮士德在地狱》。

1904年:《浮士德》,《塞维尔的理发师》,《太空旅行记》。

1905年:《圣诞节的天使》,《天方夜谭中的宫殿》,《伦敦塔》,《巴黎――蒙地卡罗两小时的汽车旅行》,《里普·范温克尔》。

1906年:《烟囱打扫人贾克》,《放火犯》,《魔鬼的恶作剧》,《仙女卡拉波斯》(又名《致命的匕首》)。

1907年:《海底两万里》,《英吉利海峡下的隧道》。

1908年:《日蚀》,《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写凯撒大帝》,《历代的文明》,《火神》,《底比斯城的女预言家》,《人不可貌相》,《卢利》,《塔拉斯贡城的塔塔兰》,《巴黎到纽约的汽车竞赛》,《贞女升天》,《祖母的故事与儿童的梦》,《醉女神》,《钟神》,《蜻蜓仙子》,《活木偶》。   909―1910年:《奇特的水疗法》,《灵虚幻景》,《如果我是国王》。

1911年:《闵希豪逊男爵的幻想》。

1912年:《北极征服记》,《灰姑娘》。

1913年:《雪中骑士》,《布利琼家的旅行》。共摄制了430部影片。

主要作品

Playing Cards (1896) The Haunted Castle (1896) Batteuse à vapeur (1896) Bébé et fillettes (1896) Le Bivouac (1896) The Vanishing Lady / Escamotage d’une dame chez Robert Houdin (1896) The House of the Devil / Le Manoir du diable (1896) Boulevard des Italiens (1896) Cleopatra (1899) Cinderella / Cendrillon (1899) The Dreyfus Affair / L’Affaire Dreyfus (1899) Jeanne d’Arc (1900) A Trip to the Moon / Le Voyage dans la lune (1902) The Man With The Rubber Head / L’Homme à la tête de caoutchouc (1902) Gulliver’s Travels / Le Voyage de Gulliver à Lilliput et chez les Géants (1902) The Inn Where No Man Rests / L’Auberge du Bon Repos (1903) The Mystical Flame / La Flamme merveilleuse (1903) Faust in Hell (1903) Kingdom of the Fairies / Le Royaume des fées (1903) The Impossible Voyage / Voyage à travers l’impossible (1904) The Adventurous Automobile Trip (1904) Hilarious Posters / Les Affiches en goguette (1905) Palace of the Arabian Knights / Le Palais des Mille et une Nuits (1905) Paris to Monte Carlo / Le Raid Paris-Monte Carlo en deux Heures (1905) The Mysterious Retort / L’Alchimiste Parafaragamus ou La Cornue infernale (1906)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 20.000 Lieues sous les mers (1907) Humanity Through the Ages (1908) Conquest of the Pole / A la conquête du pôle (1912) Baron Munchausen’s Dream / Les Hallucinations du baron de Münchausen (1911) The Ranchman’s Debt of Honor (1911 - USA) The Knight of the Snows / Le Chevalier des Neiges (1912) Cinderella or The Glass Slipper / Cendrillon ou La Pantoufle mystérieuse (1912) The Ghost of Sulpher Mountain (1912 -USA) The Prisoner’s Story (1912 - USA) Le Voyage de la famille Bourrichon (1913)

电影的三一律

三一律是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三一律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引申出来的。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戏剧行动的一致性,认为戏剧“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但并不排斥使用次要的情节。他也提到“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但这只是指演出时间的长度。 16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阐发、曲解。意大利理论家基拉尔底·钦提奥在1545年首先提出“太阳运行一周”指的是剧情的时间。其后,洛德维加·卡斯特尔维屈罗在注释《诗学》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剧情时间与演出时间必须一致的观点,并认为戏剧“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此外,戏剧行动的一致性也被加上了排斥次要情节、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的限制。

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当作不可违反的规定而极力推行,并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18世纪以后,随着浪漫主义戏剧的兴起,三一律不断受到戏剧家的抨击,逐渐被冲破。 三一律作为古典主义戏剧的一条固定法则,对剧本创作是一种严重的束缚,它最终被打破是势在必然。不过,作为戏剧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使剧本结构更趋集中、严谨,一些剧作家运用它曾写出成功之作。又称三整一律,意指一出戏只能表现单一的行动,情节只能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展开。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指明悲剧“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同时指出一出戏的演出时间应“以太阳的一周为限”。在16世纪,意大利理论家C.G.基拉尔底u2022钦提奥把“太阳运行一周”解释为剧情的时间限度,L.卡斯特尔维特罗又进一步规定一出戏“必须真正限定一个单一的地点”。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D).N.布瓦洛把三一律总括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并以此作为不能违背的结构法规。把三一律作为一种戏剧结构的方式,有助于使剧本的结构集中、严谨,运用这种结构方式也造就了不少成功的剧作。但是,把它作为一种法规,对戏剧创作则是严重的束缚。所以18世纪以后,特别是浪漫主义剧作家,一再攻击这一法规,其创作实践也已突破了这一法规。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

典主义者主认为,"三一律"原系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其实,这是对亚里士多德的曲解。下如马克思所指出:"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剧作家从理论上构思的那种三一律,是建立在对希腊戏剧(及其解释者亚里士多德)的曲解上的。但是,另一方面,同样毫无疑问,他们正是依照他们自己艺术的需要来理解希腊人的" "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的产物,它是当时法国宫廷中的文人学者根据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图而制订出来的,最后总结性地反映在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诗艺》中。在此书的第三章中写道:"不过我们要遵守理性制定的规则,希望开展情节,处处要尊重技巧;在一天、一地完成一件事,一直把饱满的戏维持到底。"这是对"三一律"最简明的概括。 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实践表明,"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评价

梅里爱之所以被誉为戏剧电影之父,是因为他的一大突出贡献,就是把许多优秀戏剧搬上了银幕,并且把戏剧艺术的诸般法则系统地用之于电影。他指导演员们用一种重夸张的动作、手势,不重表情的表演来扮演无声片里的角色,用他喜欢的自然光线构图。他把摄影机架在舞台对面的套间里,然后津律有味、不知疲倦地拍下整部戏剧。

上一篇:泰勒(物理学家)

下一篇:孙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