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自诚

时间:2024-01-20 04:34:45编辑:小蔡

孙自诚的个人简介

孙自诚 男,1928年6月出生,江西德安人。谱名孙传叶,笔名霜天、柴桑,别署清寒斋主。中共党员,作家诗人,离休副编审。参加革命后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人民文学家俱乐部会员、江西考古学会首届名誉理事,九江市诗词学会顾问。主要编著有《德安县志》、《半边天诗词选》、《清寒斋吟草》等多种。

孙自诚

孙自诚 男,1928年6月出生,江西德安人。谱名孙传叶,笔名霜天、柴桑,别署清寒斋主。中共党员,作家诗人,离休副编审。参加革命后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人民文学家俱乐部会员、江西考古学会首届名誉理事,九江市诗词学会顾问。主要编著有《德安县志》、《半边天诗词选》、《清寒斋吟草》等多种。

战时在农村私塾读完《四书》、《五经》进入德安中学。l949年7月参加革命,长期从事文化工作,涉猎文学、史学、方志学、考古学、儒学。前后任中共德安县委党史办总编,德安县文化馆专业文学创作员,德安县志主编兼办公室主任。工作期间,曾赴上海拜新儒学大师熊十力先生为师,欢聚一星期;曾赴武汉参加长江流域历史文物考古训练班,学习半年;曾赴南昌之梅岭,安徽之黄山,内蒙古之锡林郭勒,江西之庐山,海南之海口等地参加中国地方志学术研讨会。l961年出版《德安县革命烈士传》(谢觉哉题书名)。l963年出版《德安县人民革命史》(董必武题书名)。l991年出版《德安县志》(郭沫若题书名)。在全国方志评奖中,《德安县志》荣获三等奖。撰写烈士传记《杨超》、《林修杰》、《沈剑华》分别刊入大型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l卷,第25卷,第33卷。有考古和方志研究文章,载于《文物》、《江西历史文物》、《中国地方志》、《内蒙古地方志》、《江西地方志》等期刊。1988年晋升副编审。1992年六十五岁时离休。孙自诚以吟咏度岁月。读私塾时写格律诗词,参加革命后改写白话自由新诗。新诗处女作《同志,你要赶快清醒!》发表于《江西文艺》杂志1955年9月号。自后新诗进入《人民日报》、《大公报》等多种刊物,而《手表》被编入《江西三十年新诗选》。l958年12月3日,中国作家协会江西分会在江西艺术剧院举行成立大会,孙自诚应召参加成为作协会员,从此走上了艰险的文学创作道路。中华诗词中兴,再“勒马回头写旧诗!”被江西诗社,中华诗词学会,江南诗社(南京),岳麓诗社,长白山诗社,世界汉诗联盟吟友等诗词团体接纳为会员。作品除在日本《吟咏新风》、台湾《新生报》、香港《华夏诗词》、澳门《诗词净土》及大陆一些刊物发表外,还有一批诗词被作家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华诗词出版社、国际炎黄出版社等几十家出版社编入《当代山水诗词宝典》、《当代中华诗词文库辞典》、《古今绝唱诗词选集》、《近五十年寰球汉诗精选》、《中国实力派诗词艺术家代表作辞典》、《当代著名诗词艺术列传》、《中华当代词综》、《百年诗人图典》等两百多部多人合集中。因而被聘为: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诗词艺术家联合会理事,九江市诗词联学会顾问,赤壁文学院诗词研究所终身制研究员,中华诗词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多次获奖:1991年获首届作家诗人天涯海角笔会壹等奖,l993年获“艾青杯”创作奖,2005年获“海峡杯”两岸和平诗词联大赛壹等奖,2005年《孙自诚诗词选》获中国作家创作成果奖,2006年获“东方伯乐杯”世界中华诗词书画大赛金奖,2006年获第二届“环宇作家诗人网杯”汉诗盟友大赛壹等奖。2008年嵌名填词赠北京奥运冠军十人,分别获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北京华夏书香文化中心授予“中华吟坛题赠嵌名妙手”称号;《华夏诗文》授予“状元“称号。编著出版诗卷有:《清寒斋吟革》、《孙自诚诗词选》(何满子题书名)、《半边天诗词选》、《德安历代诗词选》等。几十年双栖新旧诗坛,漫咏狂吟以抒心志。荣获2003年中华诗词发展研究会,北京诗文评审中心,当代诗神评委会授予“当代诗神”称号;2004年北京墨期斯文化艺术研究会授予“中国实力派诗词艺术家”称号。诗词创作与评论,主张以新、真、趣三字为标准。人生格言:遵循孔孟思想、修身处世;运用诗词艺术,养性怡情。

德安义门陈村考察记

作者:孙自诚

唐宋时的德安义门陈村,是一个神奇的村庄,它以孝义传家,同居三百多年,人数最多时达到3900余口,多次受到朝延封赠和蠲免,在中国的家族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它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又象神话一般地流传民间,作为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者,当然对此倍感兴趣。为了完成新《德安县志》的编纂和出版任务,我从1958年起,至1984年止,在长达26年内,对义门陈村进行了三次考察,地面上的遗存几乎都勘察过,使新《德安县志》对义门陈村的记载与同治版《德安县志》相比有所取舍增补。一赴义门我于1958年5月,调中共德安县委党史、县志编辑办公室,负责编辑《德安县革命烈士传》、《德安县人民革命史》、《德安县志》三部书。

“县志”是要纵贯古今,每一件事都要从它的发端开始而沿续写下去。德安的古代村庄,最具研究价值的便是义门陈村。为了发掘这个宝藏,我于同年10月8日,背着同治版《德安县志》,第一次赴义门考察。

当时,德安没有农村公路,只有乡村大道,即古道。我从县城大西门(古称义丰门)出发,至乌石门转向西行,过芦溪滩至聂桥,沿博阳河再西行至磨溪头,这是区乡政府所在地,此时已是中午,我在一家小食店里吃了四个包子,喝了两碗开水。全程到此走完了45华里。休息半小时,又继续西行25华里,抵达邹桥区政府,此时太阳快要落山,再过博阳河南行8华里,黄昏时分抵达义门陈村。

此时的义门全称是“德安县车桥人民公社义门大队。”大队部建在义门陈村遗址上,附设的有义门小学,义门商店。大队党支部书记姓吴,德安当地人,大队长姓刘,来此落户的河南人。当时正是大跃进,他们当然很忙,但对我的来到深表欢迎,安排我在大队部吃住。当我问及义门陈村历史,他们都说不大清楚,只知道这里就是古代的义门陈村。

当晚,我在大队部门前散步,除见少数居民房屋的窗口亮出微弱的灯光外,整个气氛是一片寂静,我不禁感叹道:“这就是当年的义门陈村呀!”由于一天赶路太累,便早早地睡了。

第二天清早起来,第一件事是去看义门小学,老师和学生还未到校,大门开着,我进去看了教室和办公室,心想“这能算是义门书屋的沿续?”学校就是文明传承基地,义门将来的中兴,首先要靠学校培育人才呀。不一会,教师和学生陆续来校,我向教师介绍了我的身份,他们表示欢迎,但谈及义门的古代情况,他们也不了解,但很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是当地人。参观完了小学,第二件事便是进入陈姓人家,他们对我的来到非常喜欢,高兴程度超过小学教师。在义门遗址上共住有七户义门后裔,总共25人,其中男12人,女13人,他们都不是分家时留下来的住户,而是分迁户,经过若干代,再回祖籍的。从人数来看很不兴旺,但都是朴实的农民,勤劳种田,有义门遗风,算得上是“真良家”。他们对我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由于文化不高,回答的问题与真实历史有出入,因为他们不仅未看过旧《德安县志》,连自己的《陈氏宗谱》也未见过,所回答问题都是听老辈口头传下来的。

回答不了问题没有关系,我要他们带我去看古迹。一同来到村前东边的小山上,看了陈旺墓、陈兢墓、陈旭墓,这三座墓都有清代的立碑,当地人称此山为“旺公山”。随后又看到了百犬同食石槽,石槽断成几节,看上去整个石槽长数丈,宽二22尺许,被荒草淹没了,静静地躺在那里。

义门大队,是借义门之名而组建的行政单位,它的辖地除义门陈家之外,尚有樟树塘、坳上、羊角上、九里殿、Y上曾、腊树下、聂村、高山下、大屋里,二房、田铺里、清塘坂、小叉垅陈家等小村落,最大的只有九户人家,总体而言是人烟稀少,荒凉之极。

义门大队风光倒很好,它的山脉来自白水的小昆仑山,它的南边是车桥水,北边是博阳河,按风水先生说法:这是人财兴旺的风水宝地。而今不如昔,但只要你稍加留意,随地都可以发现唐宋时期的断砖残瓦,在向人们展示历史的见证。

看了义门的一些地方,颇有感慨,不禁吟成七绝三首:

(一) 追索义门事已遥, 断砖残瓦认前朝;

仰天搔首形如吊,幸有山花慰寂寥。(二)书楼花圃变荒丘,一代繁华去不留;迁处他乡义门子,追宗莫忘此源头。(三)明媚山花夹路开,义门考古我今来;村人不识前朝事,数典无文实可哀。二赴义门1978年是“文革”结束的第二年,这年7月,县委派工作组到基层去搞拨乱反正。我参加了此工作队,分到车桥公社。到了车桥,我主动要求去义门大队,与我同去义门的还有一青年和一刚退伍的军人。当时所谓抓基层工作只不过是个形式,一切工作由他俩去办,我则利用这个机会对义门进行再次考察,在半年时间里,跑遍了山垅山坳,凡是有路可走的地方,我都去了。经过认真观察,有如下新发现:

1、义门周围的山上,有一些大小不同的土包,这土包下面就是古墓。唐宋时的墓葬里面,大都有墓志或地券,这是重要文物,是否被盗过则不得而知。

2、去二房的路上,有一块长带子形的田围绕在山下,这就是同治版《德安县志》记载的义门“公婆丘”,说这块田是义门于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壬申除夕从业主黄忠辅手上买来的,田长三千八百步。当晚诸房共生三十二个男孩,后多为英才,荣显者众,故名此田为“公婆丘”。该田每年收入谷,令庄司另行储藏,为每年除夕作晚饭和祭祀之用,凡过往人皆赏食,图吉利,以志其事。我用脚步对该田进行了测量,基本符合三千八百步。我问当地农民“叫什么田”?都说:“这是义门的公婆丘”。听后深有感触焉!当年义门的房屋建筑,如今片瓦无存,独这“公婆丘”田仍在这山野间仰承雨露,成为义门后裔唯一可见的土地遗产!可它今天不是姓“陈”而是姓“公”了。

3、今天的义门小学,正是当年义门花园地,它的面积包括大队办公室,义门商店及部分住宅。

4、在去邹桥路边的低洼湿地中有一长方形水塘,老百姓叫它“百柱塘”,当年义门人在塘里打桩建水榭,用来招待访问义门的贵宾。宋太宗《御赐义门陈氏》诗称“水阁山斋架碧虚”,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5、义门遗址破坏很大,很难证实当年的什么地方或什么建筑,原因是分家之后留守老家的人保护不力,也无力保护。遗址成了耕地,外来人在此建住房随意乱挖,基址无存,要想按陈氏宗谱上的建筑图,断定什么是什么,已不可能,只能是想象而已。

这次来看到的义门,与我第一次来看到的义门不一样,由于这里人口少,有浙江、上海、湖南、江苏等地的移民来此落户,村官中的党支书、大队长、兵民连长、会计、妇女主任等全是移民担任。当地老表交了权,陈氏子孙依旧做他的善良百姓,守法种田。通往邹桥和车桥的两条山道已拓宽成小马路,拖拉机、货车可以通行。路旁和山上的许多大树不见了,新建屋要砍树是事实,无钱用要砍树也是事实,队办企业长年在山上砍树锯板卖更是事实,与这里有关系的人,开汽车来此砍柴的也是时有所见,这里的山林一天瘦似一天。

我利用在义门抓基层的半年,对义门进行了半年考察,抚今追昔,百感交集,临别时写了一首《寻陈崇墓不得祭之以诗》的五言律。家法今犹在,先生墓不存。书堂入教典,孝道显儒魂。评史当依古,追宗必重根。千秋垂范远,我访义门村。同治版《德安县志》载有陈崇墓的记载,但未说明详细地点,此行也未见墓碑及确切墓址,只能祭之以诗。三赴义门1981年12月31日,德安县人民政府发文组建德安县志编纂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谁来做这个庙里的方丈?又是我披挂上阵――办公室主任和主编一肩挑了。

斯时全国人的思想在解放,特别是敬祖尊宗的人心在回归,有的地方开始公开续修宗谱。我意识到这股思潮一定会冲进各地的县志办公室,作为县志主编,对它是迎合,还是抵制?这是个说不清,理还乱的问题。义门陈氏后裔要来德安寻根,我如何应对?我首先得掌握基本情况,他来了需要什么,我对他实话实说,不给自己为难,出穷相。因此,我第三次赴义门陈村进行考察。

此次赴义门,不是调查问题,主要是拍照片,将遗址墓葬以及今天的义门现状(大队办公室、小学、商店)一一拍照,要使散居在五湖四海的义门后裔,知道他们的祖居义门,不是荒烟漫草,而是行政地区,有小学、有商店、有合作医疗,还有执政的大队办公室。根还在,源还流,有一种安慰感。

果然不出我所料,散居在各地的义门后裔纷纷来信打听他们祖居义门今天的状况。我不仅给他们寄去文字资料,还寄去照片,他们都回信表示感谢。其中还有人上县志办要资料,如:旅居台湾的陈士仪先生(湖北人)为纪念他的父母,想修《陈氏宗谱》,来到德安寻访义门,进入德安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县志办公室,他到县志办犹如到老家一样亲切。还如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一支在江西吉安,“文革”中把谱全烧了,为了修新谱,一位老人带了一位青年人,来德安县志办公室抄了三天义门资料,临走时一再表示感谢。湖北黄梅陈雁南提着一袋他收集的义门陈氏资料来到县志办公室,说他要编一本义门的书,希望得到我的支持,我看了他的资料,听了他的想法,认为这是一件正事,为了得到各方的支持,我把他带到县委宣传部,宣传部又把他介绍到县文化局。没有住处,我又通过县轮胎厂技术科长徐玉福在轮抬厂找了一间房子住下来。他的许多稿子我都看过。有的还作了修改。后由于该书在出版方面出现问题,他转到九江县沙河去了,书未完全印出来,便不幸亡故。

散居各地的义门后裔对能与祖居地德安县志办取得联系深感高兴。陕西洛南的陈大云在与我通信几次之后,来信说:洛南陈姓要续修陈氏宗谱,要老家县志主编写一首诗祝贺,以光谱牒,我当然不好推辞,遵命写了一首《祝贺洛南义门后裔重修陈氏宗谱》五律诗:义门陈氏子,迁徙满寰中。永系思乡念,长怀孝义风。人才欣辈出,史籍记丰功。家谱昭宗脉,洛南德安同。刊于1999年龙游庄宗亲会编修的陈氏宗谱上,以作纪念。

在《德安县志》总审稿会上,南昌来的学者王咨臣、魏向炎、李材栋、许怀林等人看了志稿上有关义门事迹极感兴趣,提出应成立“义门研究会”作为江西历史学会的下属组织,挂靠在德安县志办公室。我当时对此作了明确的表态:“此意见很好,但无法马上实现,编县志是国家的大事,在县志没有出版以前,我不能分身去搞义门陈氏研究。”于是便暂搁下来了。

县志出版后,我已64岁多,办理了离休手续,在家专心研究和创作格律诗词,对外面有人炒义门陈氏之事,我一不听,二不问。尽管如此,义门在外地后裔中的高层人物来德安寻根,总想要和我见一面。陈铁吾先生(安微人)为了修他那一支宗谱,从北京来德安寻根,晚上七点多钟,敲开我家门求见,他来意极诚恳,我们相谈甚欢,他已七十多岁,在马鞍山市驻北京办事处工作,临走时留下通信处要求多联系。

义门,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是公有的,对它的开发,应由政府来定,不能由某个人自作主张。

义门分家之后,义门的名字能够保留下来,主要是德安历代政府尊重历史,把义门所在地定为行政区域,先后称作堡(保)、乡、社、大队、村。

明清时期,德安划分为五十八个堡,义门堡是其中之一。为了便于记,当地人编了一首《五十八堡歌》:德安古称敷浅原,五十八堡把句编。河东狮子附城郭,河南金鸡在市前。 …………… …… ……城上固守王公地,永安仁胜太平年。 更有义门安福久,神武义勇万古传。

民国三年,德安划分为四个区。第四区辖十三个保,义门为其中的一个保。

解放后的1950年,将保改称乡(小乡),全县设四个区,第四区共辖十二个乡,义门乡是其中之一。1952年,全县设五个区,第五区辖十个乡,义门乡是其中之一。1956年,撤区并乡,区改工作站,邹桥工作站辖七个乡,义门乡是其中之一。人民公社时,车桥公社辖六个大队,义门大队是其中之一;撤公社改乡,车桥乡辖六个行政村,义门村是其中之一。

“义门”二字成为行政辖区的名称,这是对义门的永久性的纪念和宣传,义门陈氏后裔应感到无上之光荣!

上一篇:邵同珍

下一篇:汤姆·克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