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拱山的个人简介
沈拱山<1790―1855>今盐都郭猛乡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他虽无功名无官职,但为人聪明卓识,抱打不平。被百姓称为“布衣青天”。沈拱山墓位于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卞戴村。基本内容
沈拱山(1790―1855),沈家墩(今盐都区 郭猛镇卞戴村)人。是沈家从苏州迁居 盐城的第七代后裔,他虽无功名无官职,但为人聪明卓识,抱打不平,每遇有以官压民,以富欺贫之事, 常挺身而出,一生先后与七任知县,三任知府进行过说理斗争,为此,七次坐牢,在民间留下大量传奇故事。
沈拱山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幼年时代的沈拱山,天资聪明,才智过人。他在母亲的严厉教管下,学业日渐长进,不久便考取秀才。时值嘉庆初年,国势开始衰弱,当时政治腐败,清政府靠的是加税卖官来增加收入,官吏奉行的做官诀窍是“多磕头,少说话”。官吏大多在政治上无所作为,贪污受贿成风,而搜刮民财颇有一手。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清政府表现得更是软弱无能。此时的沈拱山,看到官场黑暗,政府昏庸无能,秉性刚直、不畏权贵的沈拱山蔑视仕途,弃考不愿为官,甘过农耕生活,长期与农为友,扶弱惩强,胸怀正义,嫉恶如仇,仗义为民。被百姓称为“布衣青天”。
在民间,沈拱山的机智斗争,敢于为民立言的故事流传很多。如《九岁告状》,说沈拱山九岁就能打官司告赢损人利己的叔父;十岁时,盐城乡下发大水,庄稼欠收,知县却不减税收,听到这件事后就找了一根长烟袋竿走进了县衙。知县见沈是小伢子,感到蛮好玩,就问:“你今年几岁啦?”沈说:“我今年整一百岁,我祖父六十岁,我母亲三十岁,我今年十岁,加起来一百岁,一岁也不少”。知县听后,哈哈大笑,说:“我说你人小不懂事,人的岁数怎好加起来算呢?”沈说:“是啊,老爷不知,我们乡下今年遭水灾,一亩地只收了二十斤粮食,三十斤秸草,把泥草根刨起来称,一亩田地倒有五十斤,这三样加起来才有去年的粮食多,可老爷的粮税却一个也不减,老百姓哪能拿秸草和泥草根来缴钱呐!”县官见十岁的小伢子都敢与他说理,心里想:这不是闹着玩的,若有人上告,乌纱帽还保不住呢!便做了个顺水人情,对沈说:“你说得有理,本官也早替老百姓着想了。”当即下令把当年的税收减了。
道光年间,官僚、地主兼并土地严重,且愈演愈烈。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沈对这些官僚地主恨之入骨。地处“里下河”地区的“八家圩”,差不多三、四年就要发生一次大水,农民饱受痛苦。遇上这样的年景,生活就更加艰难。农民很想造圩挡水,但“八家圩”当时由八家地主分段占有。当洪水来时,首先经过“八家圩”中的“七里塘港”段。占有“七里塘港”段的这家地主既不肯出钱,又不肯出力,还不允许农民来这里挖土造圩。沈很是气愤,于秋后的某一天发动了群众,上至八十三的老者,下到手里搀的小孩。就一晚上的时间,把个“七里塘港”圩做得又高又大,地主见生米煮成熟饭,也没办法。农民们真是拍手称快。在这里已初步显示了沈的统召才能和敢于同贵族、地主进行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随着年龄的增长,沈的点子也越来越多,胆子越来越大,对那些以富欺贫、敲榨老百姓的地主劣绅们进行了有力的还击。敢于站出来,仗义善辩,驳得这些小人体无全肤。晚年的沈拱山为扶困济贫,伸张正义,义举颇多。先后与七任知县、三任知府进行说理斗争,为此,曾七次坐牢,经保释后仍刚正不阿,继续和这些官僚进行抗争。《赔船拆楼》、《摔官斛》、《算命案》等故事讲他热爱家乡、热爱人民、仗义救人于危难,既是一个善良的侠义之士,又是一个强硬的铁嘴讼师,是人们心中理想的救星;《水中捞月》、《捣官船》、《拔护提桩》、《专砍枯朽木》、《清水明镜》等故事反映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爱憎分明、正气弘扬,仇者痛、亲者快,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智囊。《巧治淫棍》、《三治马屁精》、《倒树清根》、《卖房契》、《审羊皮》等故事写他不信鬼神,不怕邪恶,为弱者出谋划策,对恶棍作弄挖苦,具有强烈的人民性。《斗富济贫》、《宝鸭》、《看风水》、《改字翻供》、《万岁牌》等故事表现了沈拱山大智若愚,诙谐风趣,戏弄打击为富不仁作威作福、专门欺压穷苦人民的贪财鬼、霸道贼,是百姓民间的靠山。《诫子篇》、《聚宝盆》、《和睦庄邻》、《沈拱山之死》等故事展现了沈拱山家庭生活的浓厚人情味和对社会的洞察及对子女们的教导,体现出他伟丈夫的另一面。在这些故事中我们清楚地看得出沈拱山料事如神,机敏过人的才智,仗义执言,为民请命的义举。
沈拱山的一生中经常为穷人打抱不平,确实得罪了不少当官的,以致于最后,有一个县官竟用“ 莫须有”的罪名硬把沈拱山逮捕了。沈仍是据理力争,辩得县官无法定他的罪,但又不敢放他,只好将他关押起来。最后在狱中遇害而死。清咸丰五年(1855)谢世,享年65岁,墓葬于沈家墩。他的故事绝大部分与农民生活息息相联,有强烈的乡土气息,流传面很广,久传不衰。县淮剧团曾编演过大型淮剧《沈拱山》,通过艺术形象,再现了这位机智、传奇的人物。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沈拱山的故事》,《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也收入了沈拱山的传说若干篇。沈拱山作为民间机智人物在民间广为传颂,有关他的故事的社会价值、文学价值也越来越引起民众及专家的重视。
沈拱山之墓,位于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卞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