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皇后高氏的个人简介
宋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1032-1093),蒙城县漆园镇十里井村高庄人,乳名滔滔。曾祖高琼,祖父高难度继勋。她也是曹彬的外曾孙女(仁宗后曹氏,是宋大将曹彬的孙女)。母曹氏,系样仁宗慈圣光献皇后之姐,故宣仁后少鞠宫中,时英宗变在帝所,与后年同,由仁宗、慈圣作主订亲。仁宗庆历七年(1047)成婚。1085年,高后的儿子宋神宗病危,哲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哲宗时年9岁,因其年幼,群臣奏请高太后垂帘听政。54岁的高氏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高皇后生平
宋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1032-1093),蒙城县漆园镇十里井村高庄人,乳名滔滔。曾祖高琼,祖父高难度继勋。她也是曹彬的外曾孙女(仁宗后曹氏,是宋大将曹彬的孙女)。母曹氏,系样仁宗慈圣光献皇后之姐,故宣仁后少鞠宫中,时英宗变在帝所,与后年同,由仁宗、慈圣作主订亲。仁宗庆历七年(1047)成婚。1085年,高后的儿子宋神宗病危,哲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哲宗时年9岁,因其年幼,群臣奏请高太后垂帘听政。54岁的高氏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
宋英宗与高皇后
宋英宗赵曙与皇后高氏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恩爱夫妻。赵曙是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仁宗赵祯的侄子,而高氏是曹后姐姐的女儿,两人自幼被选入宫。当时宫中人都称赵曙为“官家儿”,高氏则为“皇后女”。赵曙十六岁时得聘高氏为妇,因仁宗皇子夭折,赵曙后来得以即位为帝,高氏也顺理成章地入主中宫。
赵曙与高氏婚后鹣鲽情深,高氏为他诞下了四子四女。皇帝所有的子女皆由皇后所出不是常见的事,但对赵曙来说也不奇怪,因为他很可能没有妃嫔。在《宋史》、《长编》、《续资治通鉴》乃至其余宋代笔记里都没有他晋封妃嫔的记载,倒是在蔡京之子蔡绦所著的《铁围山丛谈》中曾提及英宗“左右无一侍御者”。英宗治平年间,一向多病的赵曙身体好转,但皇后仍不让他临幸宫人。曹太后觉得不妥,就让亲信悄悄劝皇后:“官家即位已久,如今身体又已痊愈,怎么可以左右无一侍御者呢?”高皇后听后颇不高兴,回答说:“去跟娘娘说,我嫁的是十三团练,又不是嫁他官家!”十三团练是指赵曙,他在濮王诸子中排行十三,仁宗在位时长辈皆唤他“十三”,仁宗封他为团练使。
这段话后来传至宫外,成了士大夫们八卦的笑料,大概都觉得英宗乾纲不振,以致皇后强悍如此。但赵曙虽然有点优柔寡断,却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倔起来也敢跟养母曹太后作对,他能尊重皇后到按她意见不纳嫔御的地步,应该归功于那段青梅竹马的爱情。
可惜他们未能白头到老。赵曙仅做了四年的皇帝便驾崩,撇下了当时三十多岁的皇后高氏。这是一大遗憾,但世事就是这样,如果一对帝后夫妇能彼此忠贞不渝相守一生,执子之手,只与子偕老,那就不是历史,是童话。
高皇后治国
高太后临朝听政之初,一面起用司马光、吕公著等老黄牛臣,一面降诏停修京城内已开工兴建和将要兴造的宫殿、府衙、寺院,遣返从各州府县征调的农民役夫;裁减皇城觇卒;严禁各级官吏行苛政、贪污肥私、聚敛财富;对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夫,给予减免田赋。引诏下达到各州府县城乡时,农民赞不绝口。颂为 “快乐条款”。
太后胞弟高士林,自幼学文习武,涉经史,通大义,不仅文才好,且晓武略,为人正直,以内殿崇班的低级军阶在京城骑兵部队服役数年,尽职工尽责。英宗皇帝欲提其官司职,并以仁宗在位擢升外戚曹家用官职为依据。高皇后劝阴说:“我做了皇后,我的娘门高家已是高贵的皇亲了,所以,对我娘家人的提升,更要慎重。再说我弟士林,已获升朝籍,在朝廷上有一个职差已经过分了,哪能再晋职?至于我高家族人,那是怎么也不能同先后曹家亲族相比的。”皇后肯切谢辞,英宗只得作罢工 。后来,英宗又几次提出加封高士林的官司职,都被高皇后谢辞。
神宗即位前,到处公高府去过。使他是取不满意的是,作为开国元勋、五朝气功臣的高王府,住的却是非曲直低矮的旧瓦屋。即位后,他多次提出为外公高家营造大府第,高太后坚辞不许。外之,太后被神宗唠叨得不耐烦了,提出:宅基地由太后亲选,建造高王府的全部费用由太后自己的薪俸付给,不用大农(主管国家财政收支机关)一文钱。神宗只得同意这么办。为不与民争利,高太后在远离市区的城北郊买了一块废闲地,拿出自己的积俸,给娘家建造了一座府第。
宰相蔡确欲献谀以固位,就为后的伯父高遵裕谋复官职。神宗元丰四年(1081)冬,高遵裕 奉神宗皇帝之命率军西征,同西夏军作战,在灵武城下遭到惨败。神宗撤了他的职,贬到郢州闲居,一天蔡确参见高太后 奏道:“高遵裕文武双全,历任镇边军政要职多年,数立战功,为保卫大宋西部边境出了大力,武之败,乃偶然事件,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神宗对他作了严厉处罚,又贬到很远的地方。依臣之见,应官复在原职,请太后恩准,臣即办理u2018。高太后听后说:“给高遵裕复宫一事断不可行,他灵武之败,非同一般败仗。这一仗几乎导致全军覆没,军民死伤近百万,财物损失更不可计。神宗十分气恼,由此积病不起。神宗按军法撤了他的官职,贬于外地。这场大灾祸由高遵裕造成,他得免杀头已是有幸了,现在神宗尸骨未寒,我怎么能只顾私恩为他复官,而违反开下的公议!” 蔡确十分羞愧,又怕太后怪罪,战兢兢告退。高太后听政权年,没给高遵裕复官。 被《宋史》称作“四凶”之一的大臣宋用臣,善阿谀承,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在位期间,兴建东西府、筑京城、建尚书省、立原庙等所有大工程,均命他会权主其事。其利用职权,贪污公共场所银,搜刮百姓,敛财甚巨。朝臣乏谦节者,往往谄附之,权势震赫一时,高太后临政不久,将宋用臣贬监滁州、太平州酒税。宋用臣祈求神宗的乳母,为其在高太后面前讲情恢复官职。此乳母进宫拜见太后,太后察其情,说:“你来有什么事吗?是为宋用臣复职来讲人精的吧?我告诉你,为宋用臣这样的人讲情复官,万万做不到。你还想像过去我儿子在位时地样为人请求内降(即走后门与开后门)吗?你知道内降的严重后果吗,再不要为别人求情干扰国政了。要是还这么做,我立即命人先把你斩了!”乳母大惧,不敢出言,从此,宫廷内降遂绝。
元丰八年神宗病死,朝廷决定将他葬于巩县宋朝陵。当时老臣韩绛尹洛,负责办理神宗安葬事宜。当神宗灵驾抵永安时,韩绛迎至永安城外。高故后的儿媳德妃(即哲宗母亲朱太妃),作为神宗后妃的遗孀护灵驾于员后。韩绛迎罢灵驾后得知德妃还在后面,便不顾衰老之躯,又向前奔走数里,跪拜相迎。事过月余德妃同高太后叙话时说了此事,并赞扬韩绛对皇家用的恭敬。太后说:“韩绛今年73岁了,他是先朝老臣,作过宰相,政贯卓著。从清理上讲,你应该登门看去迎接你,你又怎么能受此望尘之礼呢!”德妃觉得婆母的话有理,流着眼泪感谢太后的训教。名满全国的大文学家苏轼,因一首诗作遭到攻击,说他有意诽谤皇帝,并下御史狱将治以重罪。在高太后婆母曹后和高太后称许之下,神宗宽赦了他。高太后临朝,将苏轼调进京师,破格擢升为翰林士兼知制诰,参决政事,起草诏书。苏轼的诗文,盛赞高太后廉洁和对自己的知遇恩德。
高太后节俭朴实,“恭勤俭度越前古”。常对神宗比喻:“一瓮酒,醉一宵;一斗米,活十口。在上者要尽量减少浪费,提倡节俭。”高太后衣饰除朝会典礼,在宫中常用补衣,不用丝锦。宫中膳食,只用羊肉,因为羊吃草,不需用粮食。但牛因能耕田,严禁食用。高太后寿旦,御厨别出心裁地用羊乳房和羊羔肉做成两道美的菜肴,给太后吃,高太后说:“羔羊在吃乳时期,杀母羊取其乳房,羔羊就要断乳饿死,羔羊幼小,烹而食之有有伤天道,”即命将菜撤去并下旨不得宰羊羔为膳。高太后还常到御房,视食器刷洗是否干净,并戒以节俭以不可奢侈浪费。
高太后临朝不久,三省具前朝例,上奏章请“加恩高氏”,给太后娘门高家族人封官晋爵,高太后不仅坚辞罢去,而且还将先朝定给太后娘门高家族人封官家的私恩赏赐减去四之一。
历史评价
女中尧舜论《宋史》载:高太后“临政九年,朝廷清明,结夏绥安,杜绝内降侥幸;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元佑八年九月高太后病故,享年六十二岁,朝野哀痛。葬河南巩县宋陵。到南宋时,宋高宗鉴于宣仁太后保佑三朝,临政期间严绳娘门高氏家族,高家虽功高而班秩不显,遂褒录后家。赠太后生母曹氏失人为魏、鲁国夫人,弟高士逊、高士林及高公绘、高公纪皆追封王,擢从孙高士则为节度使。其他高家受恩者,又十余人。
卖国论也有人认为,其在政期间,把大量国土沦亡于西夏,称其为卖国妖妇,因为她支持史学家司马光反对变法派,就被吹成这个样子,文人无行,信不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