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延琴

时间:2024-01-18 00:09:14编辑:小蔡

宋延琴的个人简介

宋延琴(1904―1940)莒县招贤镇大罗庄村人。革命烈士。他是莒县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员,是抗战前中共莒县特别支部书记,“七七”事变后莒

北较早组织抗日武装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在博山同兴煤炭公司工作时加入中国

共产党。 1928年4月回莒县开展建党工作。12月,莒县单独成立特别支部,宋延琴

任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与宋寿田一起在家乡组织起50余人的抗日武装。

人物概述

宋延琴(1904―1940)莒县招贤镇大罗庄村人。革命烈士。他是莒县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员,是抗战前中共莒县特别支部书记,“七七”事变后莒

北较早组织抗日武装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在博山同兴煤炭公司工作时加入中国

共产党。 1928年4月回莒县开展建党工作。12月,莒县单独成立特别支部,宋延琴

任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与宋寿田一起在家乡组织起50余人的抗日武装。

1938年,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开赴莒县,他率队参加了二支队,之后赴莒

县三区组织抗日武装。1939年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常恩多部驻莒,宋延琴按上

级指示大力募捐, 慰劳该部。1939年5月他到岸堤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同年秋

分配到鲁东南特委机关工作, 同年冬任莒北县大队三中队长。1940年6月10日,从

土门领取部队经费返回途中,被叛徒暗杀。

苦难的少年

1904年,宋延琴出生于莒县大罗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6岁时遇蝗祸灾年,坡里庄稼被蝗虫吃光,家里穷的多日勺不上锅,母亲被活活饿死。母亲死后,家庭生活更加艰难,父亲只好把宋延琴的姐姐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带着宋延琴的弟弟去江南逃荒。

父亲领着弟弟走后,家里只有宋延琴一人,他开始过起了孤独的流浪生活。白天讨一天饭,夜里蜷缩在人家门楼底、屋檐下。夏天蚊蚁叮咬,冬天寒冷相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难的童年生活,使宋延琴养成了倔强刚直的性格。有一年寒冬腊月,他穿着开花袄、灯笼裤和一双没有后跟的破草鞋去滑冰。每滑一下,草鞋就甩出去老远,伙伴们不由哄笑起来。他却满不在乎的说:“它(草鞋)比我跑得还快,那还得了!”说着,把草鞋一甩,光着脚继续滑冰。站在旁边的大人连连称赞:“这孩子是硬骨头!”

1917年,13岁的宋延琴开始给本村地主宋连升家扛活。这年深冬的一天,他担着一对几乎比自己身体还重的大木桶去挑水。井沿上结了厚厚一层冰,提水时,连人带桶掉进井里,多亏被一位拾粪的老人看见打捞上来,虽没被淹死,可已冻得不省人事。

宋延琴在地主家当了7年长工,到头来仍是穷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垄。19岁那年过春节,他吃饺子打碎了只碗。有人说五更砸了碗,这年饭碗就保不住了。宋延琴一气之下,辞去长工,经徐朋九介绍,雇给招贤镇十户大地主组织的“保御团”当了团丁。因为个子矮小背不起枪,就在南门楼上看台炮。这时,他从商人那里学会了几个字,尤其是在本村进步学生宋寿田开导下,对旧社会的黑暗有了认识,懂得了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的粗浅道理。有一次,招贤镇大地主李培因压榨剥削佃户太甚,被佃户架到街上讲理。他站在一旁高喊助威:“好!好!好极了!”

投身革命

1926年,宋延琴同招贤镇葛醒农一起去博山同兴煤炭公司当挖煤工。这时,博山等地的工人运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不断取得胜利。工人阶级的斗争、宋寿田的教育,使宋延琴进一步认识到,要想不穷不苦,工人农民就要团结起来,同地主、资本家作斗争,挣脱身上的锁链,当家做主人。在这里,他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铁血救国团”。不久,由宋寿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年以后,宋延琴离开井底,当了煤车押运工,来往于胶济铁路线上从事革命活动。后因工作需要,宋寿田把宋延琴、葛醒农派往青岛,以博山煤矿同兴公司青岛分公司职员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秘密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宋延琴根据党的指示,由城市转入农村工作。1928年4月初,他带着中共山东省委的介绍信,回到家乡莒县大罗庄,很快与沂水县党的负责人张希周取得联系。他以“闯外发财”为名,典了本村老阎家两间屋,由姐姐做媒,与窑头村相氏结了婚。从此,宋延琴便在家乡一代开展党的工作。他身穿大褂,头戴礼帽,装扮出一副学者的模样,深入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教育农民懂得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救中国,不要把翻身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蒋介石身上。同时,在青少年中教唱革命歌曲,一时村里的革命气氛十分活跃。村里人伸出大拇指说:“延琴虽识字不多,讲起道理来却一讲就是一套。”

1928年4月中旬,葛醒农来到家乡招贤镇,传达了省委的指示精神,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注意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同时强调做好团结、发动群众的工作。宋延琴根据省委的指示,离开家乡到沂蒙山里。他不顾山高路窄,人地生疏,背着个装有报纸的小包,不分昼夜地走村串户,向群众讲解革命理论,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在这里,他结交了许多贫苦农民朋友,在他的引导、启发下,山区不少村庄成立了“民团”,站岗,放哨,防匪防盗。原来土匪猖獗的山区,一时平静下来。

6月,省委特派员孙兆鹏来莒县,与宋延琴接上头,听取了他的汇报,讲明了来莒县的目的:一是对沂水党组织进行整顿;二是在莒县尽快发展党员,成立党组织。宋延琴根据孙兆鹏的意见,通过亲戚、朋友关系,很快介绍了宋季民等5人入党,并于10月间成立了中共莒县特支,孙兆鹏任书记,直属省委领导。

12月,孙兆鹏奉命离开沂水,行前在沂水县司马村(现属沂南县)召开了沂水、莒县党员代表会议,宋延琴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由孙兆鹏主持成立了中共沂水县委,并宣布莒县特支由宋延琴任书记,隶属沂水县委领导。从此,宋延琴便来往于沂水、莒县之间,开展党的工作。虽家境贫寒,吃了上顿无下顿,常常饿得肚皮贴在脊梁上,但他毫不松懈,照样为革命辛勤奔波。

1929年春,沂水县委遭受破坏。宋延琴不畏艰险,和沂水南乡区委负责人徐湘南一起继续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这年夏天,宋延琴、徐湘南在莒县西部浮来山周围训练民团,准备暴动。后因消息泄露,暴动未成。不久,徐湘南被叛徒杨春增杀害,宋延琴也遭反动政府通缉,在莒县不能存身,只好去济南,同宋寿田一起进行革命活动。

献身人民

“七七事变”后,宋延琴根据党的指示,从济南回到莒县,在招贤一带拉起一支七八十人枪的抗日队伍,并自任队长,活动在台(儿庄)潍(县)公路上,刨电线杆,割电话线,扒公路,破坏敌人交通和通讯联络,打击扰害百姓的土匪。1938年7月,八路军四支队六大队来莒县,宋延琴与六大队参谋郭友邻、杨作舟接上关系,部队编入六大队。8月,党组织派宋延琴、杨作舟、陈子和到莒县三区开展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

1939年3月,国民党五十七军来到莒县。为团结友军共同抗战,鲁东南特委统战部长崔介指定杨作舟、宋延琴组织慰问团,将募捐的80块银元买了鸡蛋、日用品共30多担,连夜送到五十七军一一一师驻地――岳家春生村。第二天,常恩多师长接见了宋延琴、杨作舟等人,询问了慰问品的来源,无比感慨地说:“请二位代问莒县父老兄弟们好,并请转告他们,我常恩多坚决抗战到底,死而后已……”这次慰问效果很好,对我党团结友军共同抗日起了很大作用,受到特委表扬。

1939年4月,宋延琴调到八路军二支队供给处工作。一个月后,党组织派他去岸堤干校军事队学习。秋天,干校毕业,被分配到莒北县大队三中队任队长。他带领三中队坚持抗战,曾到招贤拆过日军扎的戏台,在台潍公路伏击日军运输队,被当地群众称赞为“真抗日的土八路”。

正当宋延琴为抗日救国热情工作的时候,以汉奸恶霸地主于经武为首的莒北反动势力,对他下了毒手。他们收买了宋延琴的勤务兵张志宾,于1940年6月10日(古历五月初五),乘宋延琴领取给养从土门返回的途中,在黄山岭上将其暗杀,并劫去宋延琴所领的4万元部队经费。

宋延琴牺牲后,莒北县政府派陈子和主持,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大罗庄村东河崖下,并抚恤了他的遗孀和子女。1948年,莒县县长王新华代表县委、县政府宣布宋延琴为革命烈士。

上一篇:汤丽芳

下一篇:浦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