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的个人简介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D前207年在位。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简介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年二十一。
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于蕲县大泽乡,为“张楚”。胜自立为楚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
九月,沛公起沛。项梁举兵会稽郡。
篡位之谋
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个,他使秦始皇希望皇位传万世万代的的好梦彻底破灭了。
有赵高才有帝位
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赵高为了自己专权而一手策划的,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的长兄扶苏是最优秀的,秦始皇也将他作为继承人来培养,虽然秦始皇并不是很喜欢他。为了增长他的治国经验,派他到北面的边境上和蒙恬一块戍守。
而胡亥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是出名的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帝王儿子的风度。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让儿子们也参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愿和大臣们循规蹈矩地在父亲面前喝酒,早早吃饱了便借故退席了。在殿门外整齐地排列着群臣的鞋子,因为按照当时秦的规定,大臣进入宫殿时必须将鞋子脱下放在殿门外。参加酒宴的群臣的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这却成了胡亥胡闹的道具。他借着酒劲,边走边随意地将群臣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人的言行是一致的,后来胡亥做皇帝治理天下,结果就像他原来踢鞋一样把国家"踢"得乱七八糟,最后乱得连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
胡亥的公子哥的形象加上赵高的教唆,使他在邪路上渐渐地越走越远。赵高本是宫中的一个太监,但他也有一些才干,如精通刑法,不但身高力气大,字也写得很好,深得秦始皇的宠信,一直提拔他做了车府令,负责皇帝的车马仪仗。为了巴结胡亥,赵高经常教胡亥书法和如何断案,加上赵高的三寸不烂之舌,将胡亥牢牢地控制住,一切听他指挥,这是以后赵高鼓动胡亥篡位的基础。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时,胡亥也随行,当时他二十来岁,仍是个公子哥。秦始皇病死后,受到赵高的蛊惑,和赵高、李斯一起改了秦始皇立长子扶苏继承帝位的遗诏,自己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帝位,结果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赵高的阴谋之所以得逞,李斯的作用不容忽视。赵高深知李斯的地位对他立胡亥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设法说服了李斯。
赵高对李斯说了他的打算,李斯却一口回绝。
赵高不慌不忙地说:"李丞相,您最好好好考虑一下,在朝中,您的功劳能和蒙恬相比吗?您的威望、您的计谋能和蒙恬相比吗?况且,扶苏对您的信任也没有对蒙恬的深,假如扶苏即位,那丞相的职位肯定就是蒙恬的了,哪还会有您的地方。丢掉丞相倒是小事,身首异处也不是没有可能。您还是好好想想吧,命运就掌握在您自己的手里。"
李斯权衡利弊,终于和赵高走上了同一条不归之路。
残害兄弟姐妹和忠臣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扶苏。胡亥和赵高、李斯一起伪造了诏书送到在北面边境戍守的扶苏和蒙恬处,假诏书斥责扶苏和蒙恬戍边十几年,不但没立战功,相反还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扶苏更是对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怀,怨恨不已,所以对扶苏赐剑自刎。蒙恬对扶苏的行为不进行劝说,实为对皇帝不忠,也令自尽。
扶苏听了诏书,流着泪想要自刎,蒙恬毕竟比他有些经验,劝他向皇上申诉,如果属实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苏却说:"父皇让我死,还有什么可申诉的呢?"说完含泪自尽。而蒙恬却据理力争,不肯自裁,使者见他不听从诏命,就将他投入阳周(现在陕西子长北)的监狱里。
做皇帝后,对其他众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残忍有加,毫无人性。
胡亥屠杀自己兄弟最残忍的是在咸阳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业区)将十二个兄弟处死。另一次在杜邮(现在陕西咸阳东)又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刑场惨不忍睹。将闾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终也被逼自尽。他们三个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稳,胡亥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关在了宫内。等其他许多的兄弟被杀后,赵高派人逼他们自尽,将闾他们对来人说:"宫廷中的礼节,我们没有任何过错。朝廷规定的礼制,我们也没有违背,听命应对,我们更没有一点过失,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国家忠臣,却要我们自裁?"来人答道:"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被定罪处死,我只是奉命行事。"将闾三人相对而泣,最后引剑自刎。
在胡亥的众兄弟当中,死得名声好一点的是公子高。他眼看着兄弟姐妹们一个接一个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难逃厄运。但逃走又会连累家人,于是下决心用自己的一死来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书给胡亥,说愿意在骊山为父亲殉葬。胡亥很高兴,又赐给他十万钱。
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对其他不听话的文武大臣也不放过。首先迫害的是蒙恬兄弟俩,开始胡亥想继续用他们兄弟俩,但赵高害怕他们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向胡亥造谣说,秦始皇原来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恬的兄弟蒙毅极力阻止,秦始皇这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头。胡亥却信以为真,不但没有释放蒙恬,还将蒙毅也囚禁在代郡(现在河北省蔚县东北)的监狱中。后来,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尽,然后又派人到阳周的监狱中逼蒙恬自杀,蒙恬开始不肯,声辩说要见胡亥,请他收回诏命,使者不许,蒙恬见生还无望,只得服毒自尽。
对其他的大臣,胡亥在赵高的唆使下,也大开杀戒。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为免遭羞辱而死,选择了自尽。在杀死大臣的同时,赵高将自己的亲信一个个安插进去,他的兄弟赵成做了中车府令,他的女婿做了都城咸阳的县令,都是要职,其他朝中的要职也遍布赵高的党羽。胡亥只知道自己享乐,对赵高的这些阴谋动作毫无防备,最终死在了赵高之手。
杀了许多朝中的大臣,赵高还不满足,又寻找机会唆使胡亥对地方官吏也下毒手。在胡亥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9年年初,胡亥效法自己的父亲秦始皇,也巡游天下。南到会稽(现在的苏州),北到碣石(现在河北昌黎北),最后从辽东(现在辽宁的辽阳)返回咸阳。在巡游途中,赵高阴险地对胡亥说:"陛下这次巡游天下,应该趁机树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听从的官吏诛杀,这样您才能有至高无上的威信。"胡亥不问青红皂白,就连连下令诛杀异己,结果弄得大臣们惶恐不安。赵高实际上把年轻无为的胡亥当成了扩张自己权势的工具。
对于李斯这个原来的盟友,赵高也没有放过,借胡亥之手除掉了这个对手。赵高设计使胡亥对李斯不满,然后又找机会向胡亥诬陷了李斯三个罪名:一是李斯原来参与了拥立胡亥即位,但后来总抱怨自己不受重用,想和胡亥分土做王。二是李斯的儿子李由做三川郡守,而陈胜作乱经过三川郡时,李由却不积极镇压,因为他和陈胜是邻县的同乡。听说李斯和陈胜他们也通过讯息。三是李斯作为丞相,权利过大,超过了皇帝,但还不满足,似乎有异心。
胡亥听了赵高的话,想抓李斯,但又没有真凭实据,就先派人监视李斯。李斯听到消息,就上书揭发赵高的劣迹。胡亥却不肯相信,反而将书信给赵高看。赵高知道和李斯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就进一步地罗织罪名诬陷李斯。胡亥将李斯抓捕,交给赵高负责审理。赵高自然不肯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对李斯用尽了酷刑,逼李斯认罪。李斯无法忍受酷刑折磨,只得屈打成招。赵高拿着李斯的供词上报胡亥,最后,李斯在公元前208年,即胡亥即位的第二年,被处以极刑: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这在当时是最为残忍的一种处死方式,叫做"具五刑",即用五种刑罚处死。李斯的一家也同时被杀。赵高后来也为自己的残忍付出了代价:两年后被秦王子婴诛杀。
上位
胡亥坐上帝王宝座之后,一心想享乐一生,有一次他对赵高说:"人这一生就像飞奔的马过墙的缝隙一样快,做了皇帝,我想尽心享乐,爱卿你看呢?"这正合赵高心意,从此讨好胡亥享乐,自己更大胆地专权。
有了赵高的支持胡亥还不放心,又向李斯询问如何才能长久地享乐下去。他对李斯说:"我听韩非说过,尧治理天下的时候,房子是茅草做的,饭是野菜做的汤,冬天裹鹿皮御寒,夏天就穿麻衣。到了大禹治水时,奔波东西,劳累得以致大腿掉肉,小腿脱毛,最后客死异乡。做帝王如果都是这样,难道是他们的初衷吗?贫寒的生活大概是那些穷酸的书生们提倡的吧,不是帝王这些贤者所希望的。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才叫富有天下嘛!自己没有一点好处,怎么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我就是想这样永远享乐天下,爱卿你看有什么良策?"
李斯惟恐胡亥听从赵高的话,自己失宠,于是写了一篇文章《行督责之术》,向胡亥献出了独断专权、酷法治民的治国方法。即用督察与治罪的方式来巩固中央集权,镇压百姓的反抗与违法。李斯的策略代表了他的法律观念,后来秦朝的灭亡宣告这种法家思想的历史性破产。
有了李斯的主意,胡亥便肆意放纵自己的欲望。他继续大量征发全国的农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调发五万士卒来京城咸阳守卫,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而且禁止运粮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粮食,必须自己带粮食。除了常年的无偿劳役外,农民的赋税负担也日益加重,最终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有了第一个,其他起义相继在各地爆发,被秦国灭掉的六国后裔们又重新打出六国的旗号反秦,各地称王割据的不计其数,陈胜的属将之一周文领兵十万直奔函谷关而来,秦的末日终于到了。
但二世胡亥根本不相信,只喜欢听天下太平的好话。在一次讨论是不是发兵平定起义时,胡亥竟然不同意有"反叛"的事,发兵当然也就没什么必要了。叔孙通了解胡亥,便说:"他们说的天下反叛根本就不对,先皇早已经拆毁了城墙,熔铸了天下兵器,有您明主坐堂,有严明法令行于天下,国家安定,人民富足,谁还会造反呢?现在陈胜这些人只不过是几个盗贼而已,地方官正在积极追捕,请陛下尽管放心就是了。"
胡亥听了,满心欢喜,直夸叔孙通说得好,然后他又问其他人,有的说陈胜是"盗贼",有的则说是"造反"。说"盗贼"的没有事,说"造反"的就治罪,因为说"造反"等于说天下大乱。治罪的罪名是"非所宜言"罪,就是说了不应该说的话,这种罪名是一种典型的封建专制刑法,秦朝后来虽然灭亡了,但后来的很多朝代都继续沿用了这种罪名来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胡亥之死
赵高为了达到自己彻底专权的目的,对胡亥说了一大通很有"道理"的话,大意就是说胡亥年轻,经验不足,而且皇帝也应该少和大臣们见面,以免在大臣们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如果能居住深宫中听取赵高他们的汇报,有他们这些"栋梁之才"来辅佐,那国家会治理得更好。胡亥一听有道理,而且他也愿意呆在后宫中享乐,从此,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赵高一人来独断专行。
赵高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害怕大臣们联合起来反对他,为了试验大臣对他的真实态度,赵高精心策划了一起在此后历史上遗臭万年的政治事件:指鹿为马。
在公元前207年,即二世三年,在一次朝会上,赵高弄来一只鹿作为礼物献给胡亥,对胡亥说这是一匹好马。胡亥听了不禁笑出了声:"丞相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这明明是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仍然坚持说是马,胡亥便问在场的大臣们。大臣们因为害怕赵高的权势,又不知道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很多人便随声附和着说是鹿。其他人有的说是鹿,有的装聋作哑。事后,赵高便根据大臣们的不同说法区别对待:说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杀死,说马的人则被当成自己一派的人。
这件事过去后,赵高没事了,胡亥却有事了:他以为自己得了迷惑病。于是叫来太卜掐算,太卜却瞎说是因为他祭祀时斋戒不好引起的。胡亥便到上林苑里重新斋戒,开始还能坚持,后来又享乐开了。后来,胡亥将误入苑中的人当场射死,赵高知道后又借题发挥,先是让他的女婿阎乐上奏说,不知谁杀了人,将尸首扔到了苑中。然后赵高又装模做样地对胡亥说,皇帝因为是天子,所以射死了无罪的人要受上帝惩罚,也就是天子的老子的惩罚,同时鬼神会奉命降灾的。胡亥很害怕,赵高趁机叫他到别处的行宫去暂时躲一躲,胡亥很听话地就走了,赵高在朝中俨然皇帝一般。
胡亥此时并不了解天下的真实情况,等到陈胜的军队逼近了都城咸阳,他这才着了急,听从了章邯的建议,让他率领释放的骊山刑徒出战迎敌。这些刑徒常年从事体力劳动,身体强壮,刚刚被释放,士气很高,在勇将章邯的率领下,初期打了很多胜仗,战胜了陈胜和项梁的部队,但后来,项羽破釜沉舟与章邯决战,使章邯作战失利,章邯向胡亥求救兵增援,又被赵高猜疑拒绝发兵。走投无路的章邯最终投降了项羽。章邯一走,秦的军队便不堪一击,秦朝江山危在旦夕。
到这时,胡亥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赵高说的天下太平竟是谎言,现在天下已经乱得要亡国了,胡亥言谈之中对赵高很是不满。原来就有篡位之心的赵高干脆先动手了。
赵高的女婿阎乐领着上千人,假称抓捕盗贼,直闯胡亥的行宫,最后胡亥抽剑自刎,死在最宠信的奸臣赵高之手。
胡亥死时只有二十三岁,皇帝也仅仅当了三年,后来以黔首(即百姓,因为秦朝崇尚穿黑衣)的礼节埋葬了他,墓地在杜南(现在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秦二世胡亥和秦始皇嬴政一样没有后来皇帝的谥号和庙号,这是因为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禁止臣下对君主议论评价,到了汉朝,随着治国思想由法家变成儒家,谥号和庙号也就出现了。
墓
胡亥即秦二世,据载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权臣赵高胁近秦二世自杀,以庶人仪葬于周杜国属地,即秦时的洲地,在今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俗称”胡亥墓”。
秦二世胡亥墓坐落在原坡地带,环境幽僻,迥异于秦汉以来高峻宏伟的帝王陵墓,同附近的杜陵、少陵相比,殊感逊色。
秦二世胡亥墓,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西曲江村南半坡上。墓为圆形,封土堆直径二十五米,高五米。墓北有石碑一座,高三米,宽九十八公分,厚二十八公分。碑面阴刻“秦二世皇帝陵”六个隶书大字,为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华沅所立。碑后阴刻《夜役说》,为生员周新命于嘉庆十年所书。
典故
秦始皇之死唯独赵高不惊不慌。始皇生前对他深信不疑,让他教习爱子胡亥法事狱令,这是对内朝宦官最大的宠幸了。最让赵高感激涕零的是那次犯法,罪当死,蒙毅已下判决,始皇却赦免了他。若始皇不死,他依傍着胡亥,可以借着皇恩继续荣显下去。而今,始皇一死,长子扶苏就要袭位,这样一来,他将失去庇护。而所依靠的胡亥,既无大志,又无才具,就像一根长满荆棘的朽木,不仅不能依靠,反会因其受到伤害。那么,他这个曾有劣迹的隐宫卑贱之人,就命运难卜了。当今之世,治人者生,治于人者死;有权则威,无权则贱。胡亥虽说是根朽木,但可以利用,且易于拨弄。只要改立胡亥为太子,给他罩上皇权的光环,朽木也就化为神杖了。而赵高就是有功之臣,日后可以浸主分权,可以向皇权问鼎,一切就万事大吉了。现今下手,正是时候。赵高大计定妥,就去劝说胡亥。
赵高对胡亥说:“公子愿意恣睢于天下,还是以天下为桎梏?”胡亥莫名其妙,犹如在五里雾中云游。赵高告诉他,皇上临终前没有诏封诸公子,只给长子扶苏遗诏,扶苏一回咸阳就要即位,公子你怎么办?将没有立足之地。胡亥听明白后回答说:贤明的君主了解他的臣下,贤明的父亲了解他的儿子。父皇去世不封众庶子,没有什么可说的。
昔日,胡亥从赵高学习刑法,是个不坏的学生,记忆力强,但缺乏创见。对于诸子言论、《吕氏春秋》,他能够掉书袋,而关于其中的帝王之术、王霸之势、治国用兵方略等精义,却是怏怏不甚留意,也不得要领。他目前还是个老实人,对人有礼,语不惊人,就是贪图玩乐,不过是位平平庸庸的花花公子。朝中大臣根本没有在意他,看不出他有什么异志宏图,连胡亥自己也没有对自己寄予太大的希望。扶苏是胡亥的长兄,为人刚毅勇武,仁厚率直,交人以信,深得人心,又有蒙氏兄弟辅佐,他是太子最合适最公正的人选,皇位的继承人非他莫属。始皇在嗣君的选择上是英明的,他爱胡亥,是仅仅当做孩子来爱的,而不是一个储君。胡亥这一说,倒是大实话。
赵高逼劝不已,强调天下大权在胡亥、赵高和李斯之手,只要胡亥一句话就行,“让人家在你面前称臣与你对人家称臣”,治人与治于人,不可同日而语。胡亥沉吟道:“废长立庶,这是不义;不奉父诏而怕死,这是不孝;能薄才浅,勉为其难去承袭功业,这是无能。”违背这三条,将会“天下不服,生命危殆”。从这番话看起来,胡亥颇为识书达理。但他也的确害怕挑不起这个担子,害怕做不成君主还要赔上性命。这一点,他尚有自知之明。
赵高并不放松,为胡亥谋划了三利:始皇驾崩,扶苏、蒙恬戍边在外,蒙毅又在途中奉命祈祷山川去了,他们皆蒙在鼓里,这就少了一大障碍,其为一利。所封遗诏、国玺均在赵高之手,要做手脚改诏换令易如反掌,其为二利。改诏之事非丞相李斯参预不可,由他出面诈称受遗诏立胡亥为太子,顺理成章,朝廷上下即使怀疑也众口莫辩。所喜李斯也在同行中,便于举事,其为三利。有这三利,何愁大事不成?
胡亥又顾虑李斯,赵高分析是:李斯虽非等闲之辈,但也不难说动。他也出身陋巷布衣,地位卑贱,贪于爵禄名利。曾自比要做仓中鼠,如今,位尊爵显远胜仓中老鼠。人有一种习性,既富贵荣显就决不自愿放弃,而再安于贫贱,他李斯决不愿再去做那茅厕老鼠。当年他嫉杀同学韩非,就是害怕韩非之才胜过自己而得皇上重用,影响他的地位。此人实为急功趋利之人,只要给他晓以利害,许他甜头,不由他不就范。这事他赵高去解决,不用胡亥担心。胡亥点头称是。
赵高接着游说李斯:若扶苏即位,丞相之位将归蒙氏,李斯曾因做廷尉招怨颇多,一旦失去权势,必将难免祸害;而胡亥即位,李斯不仅继续做丞相,还可以封侯称孤,祸害化为福星。
经过一场争辩,李斯架不住赵高的威逼利诱,在利害关系面前妥协了。年轻时在本郡乡里当文书所见到的一幕恍现眼前:他上茅厕时,见许多老鼠像狗一样抢食池中粪便,令人惊恐恶心不已。后在粮仓中见到的老鼠,则与人一样吃五谷粮食,没有污秽不洁之虑。他自誓要做仓中鼠。如今若要尽忠尽节,就会有可能落到厕中鼠的境地!岂不羞辱煞人!别无他途,只有往前走下去。他仰天长叹,涕泣说道:“哎呀呀!独独遭逢乱世,既不能以死尽忠,又如何托附余生呢!”
就这样,胡亥、李斯、赵高三人立即篡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假借始皇名义给扶苏一封诏书,大意为:扶苏与将军蒙恬率大军戍边,十余年来,没有立尺寸之功;还屡次上书诽谤朕的行为,因不能回来做太子而日夜怨望。蒙恬知其所为而不纠正他。二人不忠不孝,皆赐死。将兵权交给裨将王离。
扶苏得书,痛苦而泣,只因直言上谏而遭此命运!他拔剑欲刎,蒙恬连忙阻止,对使者送来的这封“诏书”甚觉有诈,建议不要轻信从命,待再请求弄清原委,然后做出决定。使者却催逼回命,扶苏为人仁义厚道,自己不使坏也就不防备别人使坏,说了句“父要子死,不得不死”,就自刎而死。这样,胡亥轻易地窃取了太子位,窃取了秦王朝的天下。
扶苏一死,蒙氏兄弟分别被囚(后双双被杀)。胡亥他们非常高兴,阴谋业已得逞,连忙将始皇的dc车启驾兼程回咸阳,取路从井陉关入(故址在今河北井陉北井陉山),先往北行,仍然是一副皇帝巡游的气派。人们尚不知道,始皇早已死了多日。正是三伏盛暑季节,始皇尸体都已发臭。胡亥他们就命令将车上装载了不少鲍鱼,以混其臭,依然瞒过众人。然后经九原(今包头市西)从直道回到咸阳,才为始皇帝发丧。
发丧毕,始皇“遗诏”在朝廷中宣读过了,太子胡亥袭皇帝位,是为秦二世。这年是始皇三十七年炎夏,为公元前210年。
胡亥既已成为秦二世,于九月举行始皇丧典,葬始皇于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