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隆熙的个人简介
释隆熙,字静亮,浙江绍兴人。二十多年前曾发心皈依佛门,乃尘缘未了;尔今因缘具足,剃度出家。现为绍兴市越城区荷花禅寺住持。个人简介
释隆熙法师自幼酷爱书法,1987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系书法专业。四十余年来,勤习行书《兰亭序》等;楷书柳体、欧体、颜体、魏碑等;隶书曹全碑、史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篆书石鼓文、金文、大篆、小篆、秦篆、汉印等。
他的书法篆刻艺术,师法高古、功力深厚、洒脱自然、独具特色。释隆熙出家后,书法作品变化较大,呈现出一种天真烂漫,超凡脱俗,淡泊空灵的气象。
个人传略入编《越中名人谱》、《越中书画家大辞典》;西泠印社出版社先后出版《周明根书法篆刻作品集》、《释隆熙佛文化书法作品集》;释隆熙法师策划改编并出版《王冕的故事》、《密参禅师画传》等连环画。
书法评论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院党委书记,中国大众文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评论家、文艺评论家、研究员赵铁信对释隆熙有过这样的评论:
皈依佛门里 翰墨自生辉
――释隆熙书法篆刻作品评赏
书法在中国书法历史上,皈依佛门而卓有成就的书法大家光辉千秋者大有人在。只要一提到智永、怀素、八大山人、弘一法师等人,敬佩之意则油然而生。当今之世剃度出家颇受人们赞赏的优秀书法家也不乏其人,释隆熙法师就是其中一位。
释隆熙,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工人家庭,居住兰亭之畔。自幼观赏鹅池,酷爱书法。四十余年来,留心翰墨,临池不辍,刻苦钻研。绍兴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古城,是闻名中外的书法之乡。释隆熙从小就受到绍兴深厚历史文化和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熏陶,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五六岁时,经常观看当地老先生们挥毫书写,也时时拿起毛笔大胆地比划两下,深得书法家们的喜爱。七八岁时,在当地书法家的指导下,临摹唐楷,朝夕不离欧、颜、柳。后来直追“二王”,苦学《圣教序》和《兰亭序》。王羲之那种遒美劲健的笔姿,风流潇洒的神韵,深深在熏陶和吸引着他。他一直牢记古人“书不宗晋,终入野道”的名言,致使池水尽墨。时人皆以为他出生在绍兴,又受到二王书法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其书风一定是秀逸清劲而俊美,其实不然。他学习“二王”后,一个偶然机会,在家乡看到一本汉隶《曹全碑》,倍加喜爱,越读越爱,越爱越临摹。此碑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吸引住他。《曹全碑》是汉隶名碑,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活脱而著称于世。字态优美,秀丽典雅,柔中有刚,绵里藏铁,舒展飘逸,中宫紧缩,精气内含。此帖的魅力与他的审美心灵产生了共鸣。他感到比临写“二王”还上手。于是,开始苦学《曹全碑》,一学就是五六年。在学此碑之际,正是他的家境最困难之时。他父亲身为工人,每月几十块的工资,母亲没有工作,父亲一人养活母亲和弟兄姐妹四人的六口之家。全家省吃俭用,他就去捡破高脚碗用碗底座当砚台,买来一些元书纸,节俭使用。每一张先用淡墨写,后用浓墨写,再用清水写。这样一张纸可顶三张纸用,惜纸如金。对碑中的每一字都反复阅读,精心揣摩到烂熟于心才下笔临写。写一笔是一笔,临一字是一字,效果还是蛮好的。他学习《曹全碑》十分上心,对汉隶的兴趣日益大增。后来主功《张迁碑》又学习了《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史晨碑》,打下了坚实的汉隶基础。
释隆熙早年学书法时,是在家境相当贫困情况下,一边上学,一边临习碑帖。二十多岁时就读第一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开始接触《石门颂》魏碑。他学习这些古碑如鱼得水,使其隶书艺术得到升华和飞跃。《石门颂》为摩崖隶书,刻于东汉建和二年(148年),为世人所推崇,气势雄强,高古苍茫,宽博大气,劲挺有姿。清人杨守敬在《评碑记》中称赞此碑:“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古人有言在先:“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他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苦学《石门颂》二十余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形成自己隶书的独特风格。
释隆熙在学习隶书的同时,还努力临写了篆书,钻研了篆刻。篆书主要临写的是周代《毛公鼎铭》、春秋战国时期的《石鼓文》、秦代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一学就是十余年。他的篆书取法高古,博采众长,笔法古拙,线条凝重,结字不受古人局限,因字造势,变化多端。
释隆熙的书法成就是诸体皆备,五项全能,但尤善隶书。综观其书法的基本特点是融会古今,自立家门。结字宽博大气,下笔斩钉截铁,章法跌宕自然,内涵丰富深刻。苍茫雄浑,沉着奔放,姿肆纵横,势如破竹。刚柔相济,血肉丰满。古拙质朴之气,金石厚重之味,笔情墨缘之韵跃然纸上。
篆刻释隆熙的篆刻艺术也有独具特色,宗法汉印,直追丁敬。他仰慕汉印的宽博结构,雄浑气势,质朴风格、厚重线条和刚健豪放的刀法;尤其钦佩和喜欢清代篆刻大家浙派的代表人物丁敬的师承古法,大胆创新的精神及巧妙章法、高超刀法,刚柔兼济的风格。此外,对明代篆刻大家文彭、何震,清代的邓石如、陈鸿寿、黄士陵等人都一一心慕手追。几十年来,他主要还是追慕汉印,吃着丁敬并注入着时代精神。篆刻是我国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博大精深的艺术。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它既要精通刀法,还要通晓书法。面积很小,容量很大。方寸天地,气象万千。释隆熙不畏艰难,以勇士登山的气魄,在篆刻艺术的崎岖小路上奋力攀登,终于取得显著成就,而形成自家面目。他的篆刻艺术是师古出新,继往开来。他能把刀法和笔法紧密揉合在一起。刀法果断刚健,结字宽博壮观,章法奇正相生,气势磅礴夺人。
2009年他入佛门后治印并不多,但其书法作品却发生了较大变化。可以说是翰墨自生辉,更上一层楼。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创作环境和个人心态发生了变化。他除了在寺院随常住共修、持戒诵经,还将部分精力用在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更将佛经精句、词用书法的形式来弘法利生。在佛门里他的书法作品在短短几年内出现了一种天真烂漫、自由自在、超凡脱俗、淡泊空灵的现象,而且正向着“雅拙”、“童趣”和返朴归真、顺其天然的方向发展。和尚书法家中,他极为崇拜近代的弘一法师。他认真学习了弘一法师超凡的宁静、云鹤般的淡远及脱俗的心态和笔法,发愿终生以弘一法师等出家的书法高僧为师,向书法艺术进军。
释隆熙出家前,其书法艺术在绍兴已很有名气,生活条件和创作环境有很大改善。但有人问我:“周明根为什么剃度出家而变为释隆熙呢?”周明根出家不是偶然的。二十多年前,他曾要发心出家,乃尘缘未了。他热爱佛教文化,认为佛教文化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文化,进入佛门可以净化灵魂,调整心态,避免干扰,修身养性,潜心读书和创作。他自进入佛门后,一直在深入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刻苦研究了智永、怀素、八大、弘一法师的成才道路和书法艺术,终生受益。
释隆熙身在寺院,明心见性。他深知佛法无边,艺海无涯,书山无际;深知自己与佛门大德、名家在佛学文化和书法文化修养造诣方面的巨大差距,决心刻苦读书,发奋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为弘扬佛法和中华民族文化,为发展中国的书法艺术多做有益事情,多起有益作用,以实现自己多年的爱国爱教、爱中华民族、爱书法艺术,成为一名优秀的佛学文化弘扬者,中华文化建议者,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者的美好愿望。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图集一如右。(72)
书法作品图集二如右。(72)
篆刻作品
篆刻作品如右。
展览
展览时间:2013年4月19日――4月23日
展览主题:淡薄空灵 孤绝含蓄――释隆熙书法篆刻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国大众文化学会
展览地点:民族文化宫一层正厅
展览图略一二。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著名书法家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原主席、中国书画艺术产业联盟主席解思忠,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委员会委员高运甲,全国人大侨联政司司长、中国书协理事朱守道,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会长张飚,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赵铁信,此展赞助方护法居士陈上宁先生,绍兴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了成法师,及著名书法家黄传英先生、陈其旋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