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介筠的个人简介
史介筠(1882~1960),名月娥,号淑秀,女,安徽省望江县城东门人。望江县著名才女,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是望江县早期女子教育的先行。幼家贫,且受封建礼教束缚,未能入学。但在父亲史浔芳的薰陶下,从小喜爱诗文,常于带弟妹做家务的...简介
史介筠(1882~1960),名月娥,号淑秀,女,安徽省望江县城东门人。望江县著名才女,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是望江县早期女子教育的先行。
生平
幼家贫,且受封建礼教束缚,未能入学。但在父亲史浔芳的薰陶下,从小喜爱诗文,常于带弟妹做家务的间隙习字读书。10岁能赋诗作对,长辈们惊叹说:“月娥真是箩窠边念出来的女秀才”。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嫁到吉水宋绍濂家为长媳。宋是晚清廪生,在家宅内设馆讲授经史,介筠常在仅一板之隔的厢房内潜心聆听,从不懈怠。
1918年中秋之夜,丈夫宋乃慈在一次火灾中为营救学徒罹难。是年,她年仅36岁,上有年迈公婆,下有3个幼子,乃强忍悲痛,凭一己之力,挑起赡上育下的家庭重担。她冲破封建习俗,在县城史家老屋首创女塾教书。收女生10余名,既教学生读书习字,又教学生针黹,深得学生家长好评。
1919年,受聘为“望江县城区女子国民学校”校长。招收女生数十名,分1、2、3、4年级教学。她除主持校务和授课外,还兼做工友,晨昏洒扫,点香计时(时女校无钟表),烧茶供水。经两年多的惨淡经营,学校虽已呈现蓬勃生机,但终因经费拮据而宣告停办。
1921年秋起,她先后又在县城西门、东门和吉水等处开办私塾,男女生兼收。为照顾贫家子弟读书识字,还增设夜班。日军侵占县城后,相继在吉水小学、省立太湖师范附属小学刘家山铺分校和祖师殿下何屋小学任教。尔后,又在鸦滩帅家下屋一带教私塾。抗战胜利后,已年逾花甲,照说可以放下教鞭,与儿孙共乐天伦,可是她却不改初衷,仍为桑梓的教育事业耕耘不已。
78岁,病逝于吉水。家属遵嘱不事棺葬。火化后,将骨灰撒在她一生为办学而奔波的吉水至县城的大路两侧。
事迹
史介筠毕生致力教育事业,不慕荣利,克勤克俭,任塾师时收费低廉:抗日战争前,学生每年缴学俸3至4吊钱和1斤灯油;抗战后,每生年缴糙米70斤。亲友问她收费何以如此之低?她笑答道:“陶公五斗米,我收四吊钱。米多虫易蛀,钱少心自宽。”对一些穷苦学生,不但酌免学俸,还赞助一些笔墨纸张。她一生布衣素食,清贫自守,常自嘲道:“一件蓝布褂,清风拂袖;两餐咸菜饭,淡茶为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