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若昭

时间:2024-01-15 16:01:18编辑:小蔡

宋若昭的个人简介

宋若昭(公元?年至825年)字不详,清阳贝州(今河北清河)人,宋若莘之次妹。生年不详,卒于唐敬宗宝历初.宋若昭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裔孙宋廷芬之女。唐得宗元中(785――805年)被召入宫廷,称为女学士。若昭和若宪唐穆(821――824年在位)时拜为尚宫。历经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呼先生。后进封梁过夫人。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裔孙宋廷芬之女。宋廷芬有五女,曰若宪、若昭、若华、若伦、若荀,皆警慧,善属文;而若昭、若宪成就更高些。唐得宗元中(785――805年)都被召入宫廷,称为女学士。若昭和若宪唐穆宗(821――824年在位)时拜为尚宫。历经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呼先生。后进封梁过夫人。

宋若昭 - 人物简介

宋若昭(公元?年至825年)字不详,清阳贝州(今河北清河)人,宋若莘之次妹。生年不详,卒于唐敬宗宝历初。其父宋廷保荒形迮卸烙薏豢山蹋迮跃郏剖粑摹K稳糨纷畛ぃ挝稳粽选⑺稳袈住⑺稳粝堋⑺稳糗鳎再餍哉晁兀辉腹槿耍匝摇H糨坊逯蠲萌粞鲜Α

贞元中,李抱真表其才,并召入宫。帝与侍臣赓和,五人咸预。高其风操,不以妾侍命之,呼为学士。宋若伦、宋若荀先卒。宋若莘逝世后,唐穆宗以若昭尤通练,拜尚宫,嗣若莘之职。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三朝,皆呼先生;后妃与诸皇子公主,都以师礼相见。卒,赠梁国夫人。卒后,宋若宪代司秘书,为唐文宗所中,后来遇谗。忧于外第赐死。

宋若昭的著作,今存诗一首,题为《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撩应制》(见《全唐诗》)及传奇文《牛应贞传》一篇。唐代传奇《牛应贞传》记叙了女神童牛应贞的事迹。牛应贞为《纪闻》作者牛肃的长女,又说宋若昭《牛应贞传》实出其父牛肃的《纪闻》。

宋若昭 - 女论语

《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唐代宋若莘所著,宋若昭作解,是《女四书》之一种,为明朝王相编录。该刻本为清中期单册刻本,现收藏于清河县档案馆。该书高26厘米,宽16厘米,四周单边,单鱼尾,优质宣纸雕版印刷。字体端正,笔力遒劲。

宋若莘,唐贝州今河北省清河县人,擅长文辞诗文,志向高远,一生未嫁。唐德宗贞元中期,被召入宫中,封为“学士”,贞元七年公元791年,诏宋若莘总领秘阁图藉,共著有《女论语》10篇。

宋若昭,若莘之妹,若莘著《女论语》,若昭申释之。若莘死后,唐穆宗召若昭入宫中,掌管六宫文学,封为“外尚书”。同时,还教导诸皇子公主,被称为“先生”。经历唐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五朝,唐宝历中期去世,封为“梁国夫人”。一生著有诗文若干卷,现存仅有诗一首和传奇文《牛应贞传》。

该刻本分为三部分。最前面有一篇《唐书列传》即宋若昭传,记载“若莘、若昭文淡丽,性复贞素闲雅,不尚粉华之饰。尝白父母,誓不从人,愿以艺学扬名显亲。若莘著《女论语》十篇,其言模仿《论语》,以韦逞母宣文君宋氏代仲尼,以曹大家等代颜、闵,其间问答,悉以妇道所尚。若昭注解,皆有理致。”

刻本第二部分为《女论语序传》,说明作此书的目的和意义,“恐女教未修,乃编撰此书,名曰:《女论语》”。又“乃撰一书,名为论语。敬戒相承,教训子女。若依其信,是为贤妇。罔俾前人,独美千古。”
第三部分为刻本中心,占全书主要篇幅,分立身章、学作章、学礼章、早起章、事父母章、事舅姑章、事夫章、训男女章、管家章、待客章、和柔章、守节章共十二章,每一章都详细规定古代女子的言行举止和持家处世事理。

该刻本依古代《论语》思想和体制而作,在思想和行为上对古代女子提出了严格要求和应遵循的基本礼节,在当时看来,是淑女贤妇的一部行为规范和准则;在今天来说,有其可取之处,但更多是束缚女子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和桎梏。

宋若昭 - 后世评文

锺惺《唐诗归》

中晚之异于初盛,以其俊耳,犹从朴入。然盛唐俊处皆朴,中晚朴处皆俊。文房语有极真者,真至极透快,便不免妨其厚。

诗精出处,虽盛唐妙手不能过之,亦有秀出于文房者。泛览全集,冗易难读处实多,以此知诗之贵选也。

文房七言律以清老幽健取胜,而首尾率易,对待不称处亦多。其篇篇难弃处,即其难。

高《唐诗品汇》

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之雅淡,随州之闲旷,钱郎之清赡,皇甫之冲秀,秦公绪之山林,李从一之台阁,此中唐之再唐也。

乾、元以后,钱、接迹,韦、柳光前,各鸣其所长。今观襄阳之清雅,右丞之精致,储光曦之真率,王江宁之声俊,高达夫之气骨,岑嘉州之奇逸,李颀之冲秀,常建之超凡,刘随州之闲旷,钱考功之清瞻,韦之静而深,柳之温而密,此皆宇宙山川英灵间气萃于时以锺乎人矣。

呜呼,天宝丧乱,光岳气分,风概不完,文体始变。其间钱起、韦应物、柳宗元后先继出,各鸣一善,比肩前人,已列之于名家,无复异议。

(七古)中唐来作者亦少,可以继述前诸家者,声调亦近似。韩又次之。天宝以还,与前诸家实相羽翼,品格亦近似。至其赋之多,自得之妙,或有过焉。

宋若昭 - 宋氏姐妹

宋家生有五女一男,女儿聪明好学,知书达礼,男孩却愚钝不堪,目不识丁。宋氏姐妹的名声在唐贞元年间非常响亮。德宗把她们接入宫中,不以妾氏相待,而尊称为“学士”。大姐宋若莘更是拜为尚宫,做了皇后的顾问。宋若莘去世后,宋若昭做了“外尚书”。掌管宫中典籍。同时,还教导诸皇子公主,被称为“先生”。

当然,宋若莘、宋若昭姐妹一生所做,最具影响力的,还是写了《女论语》。这部女性规范守则借用了《论语》的问答形式,由宋若莘著写,宋若昭注释。从“行莫回头,语莫掀唇”、“拣柴烧火,早下厨房”到“将夫比天,其义匪轻”、“不谈私语,不听淫音”,事无巨细地规范着女人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

是什么使她们如此傲慢,像班昭一样,竟自以为有资格训导天下女人?在《女论语》里,她们站在男人的角度,教导女人该如何立身、如何劳作、如何事夫、事父母、事舅姑,如何营家待客,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守节。知识分子、“学士”的头衔,竟让她们忘了自身的性别吗?

宋氏五姐妹为了做女知识分子,以学名家,都不愿嫁人。而她们的父母也接受了女儿们独身的想法。可见到了唐代,女人婚姻的自由度还是有所增加的,甚至还可以选择终身不婚。话说回来,宋氏姐妹选择独身,也的确勇气可嘉。

想想看,在古代,婚姻几乎就是成年女性的生活保障。选择不婚,也就等于选择了自己承担所有,非常冒险。她们的前辈,写《女训》的班昭没有放弃婚姻,也生儿育女,她的《女训》乃是为教女儿做贤妻良母而写。不过,独身的宋若莘、宋若昭说起如何事夫、事父母、事舅姑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也头头是道,颐指气使,就实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就像现在电视上许多冒充专家的男男女女一样,好为人师,指手划脚地教人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端出一幅人生导师的架势,让人作呕。这对从未结婚的姐妹。却纸上谈兵地教导天下女人如何成为贤妻良母,这不是非常可笑和虚伪吗?

誓做女学者。而抱着独身主义的宋氏姐妹,如果不是恐婚,就是厌婚。她们定知道,作为女人想成就一番事业,有多么不容易。也定知道,女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有多少。想必也是如此原因,她们才选择了独身。既深知女性的处境,她们又为何还要写出这样一部守则来限制女人的各种行为呢?这与她们的野心相关。

在学术上、文坛上有野心的宋氏姐妹,想要成功,所以放弃了婚姻。避免了“以夫为天”,也免去了侍奉公婆、丈夫、舅姑,教育孩子,操持家务等诸多繁杂事务。她们把自己从婚姻和家庭的束缚和负累中解放出来,其勇气和反叛精神难能可贵。可不愿像其他女人一样生活的她们,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又不得不把自己虚拟成“男人”,用男人的眼睛去看世界,用男人的要求去要求女人,用男人的心智去做学问,用男人的规则去行事。《女论语》就是这样一种性别角色错乱的产物。这样的结果,实在不知是好是坏。

宋若昭 - 文学贡献

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如献衷心: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如此间景间情,曲曲折折、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别的内心感受。重视歌词的形式,也重视歌词的内容,只是他认为,曲子词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游乐歌唱用资羽盖之欢的,词是艳曲,而文人词又不同于民间词。这种主张有进步意义,也有局限,但它却代表着部分词人的看法,他们的创作实践也与此基本一致。

宋若昭 - 诗词影响

宋若昭的诗歌中,对现实是表示不满的,但往往因缺乏积极向上的理想,而是采取既愤世又混世的人生哲学。这种消极颓放的处世态度,导致他反映现实方面的作品很少,也影响他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是不足之处。作为初唐诗坛上的诗人,宋若昭在唐诗的形成和发展上是有一定贡献的。她的诗朴素、自然,接近生活,摆脱了六朝的诗风,有些诗歌仍能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隋末唐初天下动荡、政治斗争激烈、生产遭受破坏和统治阶级内部倾轧、勾心斗角的社会现实。

宋若昭 - 相关词条

宋若昭

牛僧孺

王易简

张子容

李九龄

羊士谔


宋若昭 - 参考资料

http://www.yingbishufa.com/wxxs/renwu/songruozhao.htm

http://www.dehua.net/shici/list/18054/default.shtml

http://poem.8dou.net/html/poemt/759.shtml

http://www.tspoem.cn/menu/ZPXX/TANG/SONGRUOZ.HTM

上一篇:申金雁

下一篇:盘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