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文隆

时间:2024-01-15 12:43:51编辑:小蔡

青文隆的个人简介

青文隆(1880~1960),康县岸门口青家山人。他自幼私学读书,虽家境贫寒,但能刻苦攻读。20岁后,他为了解除乡邻民众病痛,立志从医,拜老中医李治兴为师,精学医道,师父故后,独自行医开方,每方每验,声名大振,称康县三大名医之一。其医德之高尚,众口皆碑,感人事迹,至今流传。

基本内容

青文隆在医学上有一定的造诣,通晓“伤寒论”397法,113方和外科、眼科、儿科等常见病。他医术全面,但临床经验最丰富、辩证施治最精通的还数伤寒、外科和各种疑难杂证。他的推拉、按摩和针灸之法,其效神速,里人以“神医”相称。因青文隆不设药铺,以开方为主,随身只带银针一包,一般病一针一灸即愈。对贫穷的农民,治了病分文不收。生活上他不食荤腥,只用粗茶淡饭;出诊徒步行走,每到一地,求治者列队等候。   1929年,纪常镇何家山农民唐正金之妻腹疼难忍,涎水流淌,他诊断为“蛇积症”,遂用华佗的“蛇积法”医治。用大蒜半斤,取皮捣烂后匀搅于5斤陈醋之中,气味酸辣刺鼻,难以入腹。青监其咽下,约半小时后,口吐钩虫1条,约尺余长,解救了病人。   是年,鸡山坝有一壮年男子,伸舌多日,久不回缩,请来远近中医多人会诊,均无良方。青被请去后,吩咐称取黄连半斤,煎熬成汤。将舌盛入适温的汤内,浸泡半小时后,从后脑项某一穴猛扎一针,舌头顿时缩回口腔。主人欣喜,感其再生之德。   1930年,青文隆看病途经郭镇西沟垭时,天色将暮,人困腹空,投宿一富户家中,主人看他衣衫简朴,视为等闲之辈,让与长工夜宿一炕。次日清早,青发现主人之子双手肿大,皮肤裂缝如树纹,漱洗、进食均由父母代劳。青一看便知是患鹅掌风,他不计夜宿之冷待,以治病救人至上,即用谷糠煎汤,加药涂洗两掌,不日痊愈。   1933年,青在陕西略阳遇一病人,食之即吐,不得良方。青一见便说:“易也”。遂用“滴血化骨法”,将鹅血抽出一管,让病人喝下以后,不日驱逐了病魔。   1939年,国民党政府在纪常镇关帝庙内召开全县中医座谈会,邀请青文隆讲论医道。年已59岁的青文隆,银须美髯,端坐讲坛,手摇羽扇给300多名中老医生讲论了“十二经路,一代源流”。还为他们传授了济世妙方73例。省政府授予其“掌中之医”证书,以资褒扬。不久还由县内一知名人士为他悬挂“道妙方灵”金匾一副,引为殊荣。   青文隆一生只重修德习道,不贪财不重家业。对所收80多名医徒,从不同专业的角度,精心施教,常以“药味平常,奇功神速,如教场拉弓跑马射箭,虽不中不远矣”之言谆谆教诲。寓意对穷苦百姓治病,要用低廉的药物。1948年后,青文隆先生已家贫如洗,房屋破烂不堪,生活朝不保夕,岸门口群众樊建都、张再枢二人知情后,号召街坊乡亲给青文隆募捐钱钞,接济家中生活。   康县解放后,青文隆翻身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虽然年已古稀,但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诚心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满腔热忱。只要有人来叫他,不怕山高路远,不论天阴下雨,手拄拐杖翻山越岭,为群众治病,给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青文隆,因病卒于1960年农历5月8日,终年80岁。临终前对徒孙何德根笔述:“吾姓青名文隆,年纪高迈,色如枯骨,目昏多泪,百忙之中,举意留心,著下了一册,抽其师傅之骨髓,不可忘其师傅之苦心,你要代代相传,口口相授,百发百中,万叫万灵,此艺得而非易,不可轻视”。

并给何德根留下遗著《症) 13本,2万余方,和亲笔抄本《针灸》10集,《验方新编》10集,《医宗金鉴》90卷,《皇帝内经)18卷,《八十一难经》81卷,《外科正宗》10卷,《石室密录》6卷等医药书籍。徒弟沈成仓为感师傅苦心教导之恩,书赠“道德清高通玄妙,医理精明方效奇”挽联泣悼,永刻永铭。

上一篇:苏琪·沃特豪斯

下一篇:舒什克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