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显双的个人简介
苏显双,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书法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事书法篆刻创作。
人物介绍
苏显双,70后书家。200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所,获历史学(书法文献方向)硕士学位,现攻读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导师丛文俊教授)。为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入选2006“全国书坛青年百强榜”(《书法》杂志社)、“吉林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论文、专题介绍、评论和书法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法》、《书法》、《文艺争鸣》、《书法报》等重要报刊。
曾应邀赴俄罗斯、日本、韩国及朝鲜等国家进行书法交流活动,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吉林省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牛津大学、科迈罗沃文化艺术大学等单位收藏。
艺术成就
书法作品参加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等国家级和省级展览。硬笔书法曾获第七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第二、四届文华杯一等奖,被评为2000年硬坛百杰;2000年西部大开发杯中国硬笔书法家精品展二等奖;“果欣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硬笔组二等奖;首届“武陵杯”中国硬笔书法擂台大奖赛银奖;首届绿天杯中国硬笔书艺书论大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首届金笔奖硬笔书法命题大赛金奖。
论文获第二届中国书法艺术节二十一世纪书法论坛优秀论文奖,第三届中国钢笔书法理论研讨会一等奖,吉林大学世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会“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第四届中国钢笔书法理论研讨会二等奖。
传略收入《中国硬笔书法百家》、《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名鉴》等多部辞书;《中国钢笔书法报》、《钢笔书法报》、《长春日报》等曾专题介绍。书法作品及书学文章散见于各专业报刊;公开出版《大学硬笔书法教程》、《青少年钢笔书法教程》、《钢笔楷书字帖》、《钢笔行书字帖》、《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钢笔字帖》等五种。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考级中心考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春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长白山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展览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展、中国杭州首届国际草书展、“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书学之路”---2015全国高等书法教育教学成果展、“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作品邀请展等。此外,作品远赴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展出。
学术造诣
论文
《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狂草艺术简论》获第二届中国书法艺术节“21世纪书法论坛”优秀论文奖,《李溥光其人、其书、其论考述》入选“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由“大字说”看李溥光的大字书法观》入选“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永远的白蕉----白蕉书法艺术述评》入选“海派书法国际研讨会”,《陆机平复帖再认识》入选“《平复帖》暨二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
著作(教材、字帖)
《李溥光雪庵字要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苏显双书法作品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大学硬笔书法教程》(时代文艺出版社)、《师范生硬笔书写教程》(科学出版社)、《教育部推荐名帖技法精讲》(吉林文史出版社,共二十余册)、《教育部新大纲规定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钢笔字帖》(时代文艺出版社,共三种)等三十余种。
自作文
《只想做个传统守望者》
祝枝山《论书帖》云:“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书法创作首重个性,个性风格之优劣高下全赖于字内工夫和字外修养,当然悟性和天分亦不可或缺。“与众同者俗物,与众异者奇才”,书家个性的形成非任笔为体、矜才使气的浮躁和习气。纵观书史,只有训练有素、品位境界古雅醇厚的书家才能经得起历史无情的检验而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竞相效仿。若想格高调雅,入古是唯一途径。今人书法大多主观色彩太浓,面目趋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竞学时人,难得古味。可见,传承书法正脉的任务始终长期而艰巨。
研习书法多年,虽乏善可陈,但所幸没沾染过多的俗弊。去俗要在“取法乎上”――守住经典和楷模,这是一个书家得以不断继长增高的根本,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我的书法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浸淫传统,绝去尘俗。近古则雅,趋今则俗。避俗就雅的途径惟有回归经典、深化经典,之后才能谈活用经典。现在很多人之所以盲目跟风就是因为对传统理解不够,随人做计。对时下流行的东西适当关注可以,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取舍。我们身在凡俗中,不可避免地会近墨近朱,所贵者在立定脚跟,守住传统正脉,绝不可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当然求古也不是墨守成规,只知重复古人,而是要“古化为我”,若能深入古人精髓,得其气味,信笔挥洒时自能“楚调自歌,不谬风雅”。
二是精益求精,富有巧思。古人讲“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所以无论临帖还是创作,都要力求精益求精,以一种敬畏之心待之。当然精巧不只需要死功夫,还要富有巧思。“学书在法,其妙在人”、“机巧必须心悟”,离开了内在修为和主使,“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亦俗人耳”。故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书者,玄妙之伎也”,技非技,还要在形而下的技巧层面向形而上的道的层面去追求。先能精熟,熟能生巧,再求巧中寓拙,而后真巧生焉。
吾生有涯,艺海无涯,但我想只要找对了路,就不怕路有多远。面对玄妙难名的书法艺术,我只想做个老老实实的守望者,青灯黄卷,朝夕于斯,去不断获得一个个发现的快乐......
名家评价
只想做个传统守望者
苏显双(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30032)
祝枝山《论书帖》云:“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书法创作首重个性,个性风格之优劣高下全赖于字内工夫和字外修养,当然悟性和天分亦不可或缺。“与众同者俗物,与众异者奇才”,书家个性的形成非任笔为体、矜才使气的浮躁和习气。纵观书史,只有训练有素、品位境界古雅醇厚的书家才能经得起历史无情的检验而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竞相效仿。若想格高调雅,入古是唯一途径。今人书法大多主观色彩太浓,面目趋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竞学时人,难得古味。可见,传承书法正脉的任务始终长期而艰巨。
研习书法多年,虽乏善可陈,但所幸没沾染过多的俗弊。去俗要在“取法乎上”――守住经典和楷模,这是一个书家得以不断继长增高的根本,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我的书法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浸淫传统,绝去尘俗。近古则雅,趋今则俗。避俗就雅的途径惟有回归经典、深化经典,之后才能谈活用经典。现在很多人之所以盲目跟风就是因为对传统理解不够,随人做计。对时下流行的东西适当关注可以,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取舍。我们身在凡俗中,不可避免地会近墨近朱,所贵者在立定脚跟,守住传统正脉,绝不可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当然求古也不是墨守成规,只知重复古人,而是要“古化为我”,若能深入古人精髓,得其气味,信笔挥洒时自能“楚调自歌,不谬风雅”。
二是精益求精,富有巧思。古人讲“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所以无论临帖还是创作,都要力求精益求精,以一种敬畏之心待之。当然精巧不只需要死功夫,还要富有巧思。“学书在法,其妙在人”、“机巧必须心悟”,离开了内在修为和主使,“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亦俗人耳”。故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书者,玄妙之伎也”,技非技,还要在形而下的技巧层面向形而上的道的层面去追求。先能精熟,熟能生巧,再求巧中寓拙,而后真巧生焉。
吾生有涯,艺海无涯,但我想只要找对了路,就不怕路有多远。面对玄妙难名的书法艺术,我只想做个老老实实的守望者,青灯黄卷,朝夕于斯,去不断获得一个个发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