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彰风的个人简介
饶彰风(1913.5.25-1970.9.12) 原名饶高平,曾用名蒲特。广东大埔人。1930年考入广州陆地测量学校,三个月后转入中山大学预科,后转入中山大学农科。1933年到上海后加入左联,拜访了鲁迅先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东江特委宣传部部长、粤北省委统战部部长、东江纵队司令部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广东区党委宣传部部长,赴香港负责筹办《正报》、新民主出版社、复刊《华商报》等工作,先后任新华南通讯社社长、东江纵队驻香港办事处主任、中共港粤工委(后改称香港工委)委员、新华社新加坡分社社长、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秘书长、香港工委书记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统战部副部长、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广东省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秘书长、政协广东省第一届委员会秘书长、副主席;省科委副主任、省文教办公室主任、广州外国语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任院长、党委书记。
人物简介
饶彰风同志1913年5月25日出生于广东大埔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宣传部长,负责领导广东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广州沦陷后,他投身东江特委筹建工作,发展各县党组织,扩大统一战线,动员广大群众抗日。1941年3月,调粤北省委任统战部长,后任东江纵队司令部秘书长,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夺取华南抗日战场最后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抗战胜利后,饶彰风同志受党的委派赴香港工作。他十分注意团结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1947年,又被派赴新加坡开展华侨工作。他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主张,扩大党的影响,推动华侨的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他组织在港民主党派领导人和社会贤达近千人秘密前往解放区,参加筹建新政协,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广东地下党特殊的贡献,受到党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表扬。与此同时,他还领导参与了粤东、闽西、粤北始兴起义,“两航起义”、“灵甫”号和“重庆”号军舰起义、福建银行和招商局起义及广州地区迎接解放的“护产运动”等。
广州解放后,饶彰风同志先后担任华南分局统战部副部长、部长,广东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秘书长。1955年7月,就任广东省委统战部首任部长,为广东省的统战工作作出了奠基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1965年,他主动挑起建设广州外国语学院的重担。他勤俭建校、关怀师生、招揽人才、尊重知识分子、认真尽责,为广东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57年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饶彰风同志遭受错误批判和残酷迫害,不幸于1970年9月12日逝世,享年57岁。1980年3月21日,中央纪委正式批复为饶彰风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人物生平
饶彰风(1913―1970),广东大埔县茶阳镇下马湖村人,原名饶高评,别名蒲特、张枫。祖父饶福田,是清代秀才,擅长书画。父饶仁山曾在龙川县贝岭镇做小生意。他因父亲生意失败,小学毕业之后,曾辍学两年。民国16年(1927),他以入学考试成绩名列第一进入大埔中学就读。民国19年考入公费的广州陆地测量学校,三个月后,又转入中山大学预科,后转入中山大学农科。在中山大学期间,他常以“追光”的笔名在《民国日报》的副刊《黄花》上发表文章。民国21年夏,他利用暑期回乡之机,邀集几名志同道合的青年,出版《小小》刊物,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幕,被公安局长罗锡兰视为眼中钉,密谋逮捕他,终因埔中同学掩护而脱险。返广州后,又与杜埃等办起了刊物《天王星》,喊出了进步、革命、抗日救亡的呼声,在北京、上海等地均有发行,在全国引起了一点反响。国民党广州公安局把它列为共产党嫌疑犯,他遭追捕,不得已离穗到港。《天王星》事件稍息,他回到上海,通过暨南大学何家槐介绍,参加了“左联”。后因父亲病重,回到家乡。
居乡期间,得一位海外归来的亲戚支持,他在茶阳办了一家文化书店。他以文化书店为阵地,大量销售进步书刊。文化书店又是中共的地下交通站,香港、潮汕、兴梅与闽西一带来往的地下工作者,常在此进出。
民国24年(1935),他到西河溪南埠福良(现在的溪南小学)学校,后又到梧岗小学教书,并开办妇女夜校,宣传抗日。这段时间,他还常以“追光”的笔名在汕头的《星华日报》发表杂文、评论、小说和诗歌,宣传抗日,评论时局。
民国25年(1936)夏,他回到广州,参加了“突进社”并主编“突进”杂志。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在香港成立,他成了“南临委”在中山大学第一批发展党员的对象。8月,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被介绍到香港“南临委”机关工作。民国27年春,中共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任宣传部长。广东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成立,他又兼任了这一协会的领导工作。民国28年2月,任“东江特委”宣传部长。
民国32年(1943)12月,东江纵队成立,他被任命为“东纵”秘书长。抗日战争刚结束,他被广东区党委派往香港。抵港后,他化名张枫,以东江大富商的身份,在各种场合出现。不久,又创办了“为民主运动努力,为建国大业服务”的《正报》。因《正报》以党刊的面目出现,宣传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东江纵队北撤烟台后就停刊了。接着,党又决定复刊《华商报》,他为《华商报》的复刊工作四处奔波,日夜操劳,还要撰写重要社论,审阅重要文稿。为了把《华商报》办成团结和争取中间力量的报纸,还争取陈嘉庚为复刊作了“蜀道如天,忧心如捣,还政于民,仍在健斗”的题词。《华商报》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重庆等省市都有发行,是一份影响不小的报纸。此外,他还在东江游击区抽调了一批干部在香港建立了电台和“新华南通讯社”,被中共中央任命为该社社长。香港成立了东纵办事处后,他又兼任了办事处主任。“文委”成立后,他又与廖沫沙一起负责了“文委”工作。
民国36年(1947)3月,他曾离港赴南洋各地作统战工作,团结华侨上层人物,陈嘉庚先生、陈育民先生等,都曾积极捐款,支援解放战争。
民国37年(1948)2月,党组织又派他在新加坡组织“新华社新加坡分社”,出版《新华周报》,他任分社社长。5月,马来西亚的形势恶化,英国殖民主义者颁布了“英属海峡殖民地法令”,宣布共产党为非法组织,他因此于6月离开新加坡,绕道泰国返香港。
他返港后,仍以《华商报》为据点,继续开展活动,经常邀请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章伯钧、蔡廷锴等开座谈会,向他们介绍解放战争进展情况。之后,他又积极组织护送爱国民
主人士离港赴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受到周恩来的表扬。
连贯北上后,香港的统战工作,实际上就落在他的肩上。其时,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军政要员都忙着寻求出路,他适时地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两航起义(即国民党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灵甫号、重庆号两舰的起义,曾天节、李洁之、郑荫桐的起义,福建省银行香港分行的起义等都是他直接参与策动的。此外,在运送大批的药品、布匹、胶鞋、纸张等军用物品回内地,支援游击队和南下解放大军方面,他也付出了极大的心力。
广州刚解放,他便于1949年10月17日抵达广州,参加接管工作。随后负责建立华南分局统战部,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统战部副部长、部长,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长职务。建国初期,有四五百名民主人士、进步人士云集广州,都由统战部分别安排了适当的工作。此外,他还争取动员过不少知识分子从外地回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不少人后来都成了工作中的骨干。在“左”的错误政策泛滥时,他敢于挺身而出,坚持实事求是,保护了不少人。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愈之曾称赞说:“彰风同志很好,是做统战工作的能手。”
1958年,他被指为“犯有严重右倾投降主义、严重的地方主义和严重的反党活动性质的错误”而被撤销了中共广东省委委员、统战部长和广东省政协主席职务,降两级,下放到连平县山区当书记。直至1960年才又调回广东省科委任省科委副主任,中共广东省委文教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广州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务。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又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为“走资派”、“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三反分子”,受尽了残酷的迫害,终于在1970年9月12日惨死在乐昌监狱。
1980年4月3日,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发文,撤销1958年对他的处分决定,恢复其政治名誉。
轶事典故
饶彰风与广东汉剧
饶彰风是大埔县茶阳镇人,小时候很喜欢看“外江戏”(即现在的广东汉剧)。早年参加革命后,又与杜埃、江沐等地下党员,经常在乡间小学和大埔中学,利用汉剧和汉调音乐作宣传,因而彰风同志很小就与汉剧汉乐结下不解之缘。解放后,饶彰风在华南分局、中南局、广东省委先后任统战部长。1954年,大埔民声汉剧团(广东汉剧院前身)首次到广州演出就得到饶彰风的重视,他看到阔别30多年的“外江戏”格外亲切,他广泛地向演职人员了解情况。由于建团不久,演职员的经济生活困难,剧团资金常有捉襟见肘,舞台设备破旧不堪,饶彰风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一方面建议文化主管部门加强领导,多方给予支持,另方面邀请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为剧团提出修改、提高剧目的意见,并亲自参与《林昭德》一剧“包公夜思”的构思,还字斟句酌的修改《昭君出塞》的曲词。同时,又与省、市剧团联系,请来了马老师(昆剧)、姜老师(京剧)、梁老师(粤剧)辅导演员基本功训练、提高艺术表演水平。他还组织粤剧、汉剧同台演出,在兄弟剧种剧团中,开展学习活动、艺术交流,为艺苑谱写了新篇章。在民声汉剧团为广州观众上演的《百里奚认妻》、《打洞结拜》、《昭君出塞》、《林昭德》和先后向粤剧团学习移植的《秦香莲》、《搜书院》等剧,其中都饱含着彰风同志辛勤劳动。
1955年春,当广东省委决定民声汉剧团参加华南人民慰问团的时候,饶彰风与侨务部门的领导商量,要求把来自梅州侨乡的艺术之花培植起来。在侨务部门的支持下,特地为剧团从海外购进了一批化妆品(珠头),发动广东、福建在海外一批热心汉剧的华侨,还捐款购置服装、道具和地毯等。
1956年,省委决定以原民声汉剧团为基础成立广东汉剧团(1959年转为广东汉剧院)。彰风同志通过文化主管部门特地从惠阳地区文教办公室抽调黄一清副主任到剧团任党支部书记兼团长,并补充饶淑枢、罗九香、梁素珍、曾谋等一批艺术骨干。
许多艺人在回忆往事时谈到,饶彰风对艺人关心入微,他一贯把思想和实际问题分开,从不“头发胡子一把抓”,对思想问题,总是以理服人,使人心悦诚服;对合理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或是主动关心照顾的。1955年春节前,民声汉剧团在广州待命演出,彰风同志像乡亲一样来看大家,又似父兄一般风趣地对演职员说,“你们逛大街、上南方大厦还穿一双木屐,是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接着,他很随和地说:“你们上街别再穿木屐了,明天让你们都穿上解放鞋!”在顷刻的静默中,他又笑呵呵地说开了,“人逢佳节倍思亲嘛,春节快到了,剧团的经济情况还不好,组织决定每人发5元钱,先寄回家去给亲人买肉过年!”这些感人至深的言行,无不令人热泪盈眶。1960年,国家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饶彰风知道剧团买不到草纸作卸妆用,他便自己掏钱,从连平县买来200多斤草纸,送给剧团。
饶彰风对戏曲的推陈出新也是很重视的。他一贯主张在剧目演出问题上搞“两条腿走路”、“三并举”,尤其提倡汉剧要多演现代戏。他说汉剧不革新就不能前进和发展。他经常向外地剧团要好剧本提供给广东汉剧院演出,并安排学习观摩。
历历往事难忘怀。黄桂珠生前在谈到广东汉剧的发展时说:“彰风同志的确是培育汉剧之花的好园丁,我们事业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关怀分不开的。”著名演员梁素珍更有感触地说:“彰风同志对前辈艺人是如此的关怀爱护,对我们年青一代的成长寄予热切的期望。他经常说,年青人有志气,要使自己有点成就,接好前辈艺人的班,就要处理好个人的恋爱、婚姻、家庭。在演员中更要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
饶彰风不仅对广东汉剧院(团)如此尽心尽力,对整个广东汉剧事业的发展也是不遗余力。惠阳地区汉剧团的前身――连平汉剧团,就是在他下放连平当县委书记时一手组建起来的。大埔汉剧团和梅州各县的木偶、汉剧团到广州演出时,他同样的热情关心演员,帮助剧团及时解决演出方面的困难。
有人说饶彰风同志是广东汉剧的“后台老板”,彰风同志确是苦心扶植和辛勤培育“南国牡丹”的好园丁。
统战能手
饶彰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从抗日战争开始,饶彰风就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东江特委宣传部部长,粤北省委统战部部长、东江纵队司令部秘书长等职,从事统战工作多年。在统一战线领域,饶彰风是统战能手,在统战工作中和他接触过的华侨都留下了“有事找彰风”的美谈。
曾任南方日报首任社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广东区党委宣传部部长,赴香港负责筹办《正报》、新民主出版社、复刊《华商报》等工作,先后任新华南通讯社社长、东江纵队驻香港办事处主任、中共港粤工委(后改称香港工委)委员、新华社新加坡分社社长、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秘书长、香港工委书记等职。1949年10月,饶彰风刚从香港回到广州,就被中共华南分局任命为南方日报社社长。同时,饶章风还兼任省新闻出版处处长,负责新闻出版系统的接管。
筹建广外用人不问出处
1965年饶彰风受中央委托,在广州筹建广州外国语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并担任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和院长。“建校的时候,饶书记亲自领导大家在u2018瘦狗岭u2019开荒,当时什么都没有,他亲自买进教学设备,和大家用镰刀、锄头建起了教学大楼。”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基建科科长钟锋这样回忆和饶彰风一起建校时的场景。
创建广外,饶彰风以爱才著称,广外人评价他“救才不顾生死,用人不问出处”。据广外党委副书记陈建平回忆,在当时一穷二白的困苦情况下,饶彰风不仅动用香港的人脉资源买进当时少有的录音机,开始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听说”教学法;给每个教研室配备一名美术师,开创了“看图说话”国内首创的教学模式;从国外聘请了一批外籍教师到广外教学。
饶彰风曾说:“我想用三个大家不敢用的人。”那是三位摘帽“右派”,法语的陆振轩,英语的麦君素和宋文。在创校初期,他们任法语教研室、英语教研室的正副主任。在饶彰风心中,良知重于形势,人才重于风险,所以,人们称他“宛有鲁连风度”。在广外老教工看来,饶彰风看起来温和的外表下,其实是一副铮铮铁骨。
1969年饶彰风被秘密押解到乐昌劳改场,1970年遭受迫害在乐昌监狱去世。1974年,饶彰风获平反。学校为他举行追悼会,当时自发来参加的人数不下1200人。
家庭成员
祖父:饶福田,清代秀才,擅长书画
父亲:饶仁山,小商人
儿子:饶少中
人物评价
饶彰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舍生忘死、鞠躬尽瘁,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对统战工作一往情深,为民族独立赴汤蹈火,为人民幸福孜孜追求。饶彰风同志不愧为我们党忠诚的战士、优秀的党员,不愧为党外人士的知己、统战工作的能手,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实践的楷模。(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雄评)
饶彰风同志是广外的创院院长。他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带领全院上下勤俭建校;任人唯贤,关心师生成长,建设和谐奋进教师队伍;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廉洁自律,深受师生爱戴。时至今日,他的崇高品格、光辉事迹仍在广外流传,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广外师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仲伟合评)
饶彰风同志作为长期活跃在统战第一线的领导干部,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对促进华南地区乃至整个东南亚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和巩固作出了卓越贡献。(农工党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刘启德评)
人物纪念
饶彰风纪念大楼位于大埔县茶阳镇大埔中学内,大楼包含20间功能教室、20套教师住宅、一个“饶彰风事迹展览厅”,厅内展出了饶彰风生前工作、生活的一些图片及实物,图文并茂、内容翔实。
2013年05月23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纪念饶彰风同志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