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贵的个人简介
男,汉族人,安徽省六安市独山区九宫湾胡家岭村人,1912年7月出生于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里。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0年在当地农民暴动的影响下,加入了农民协会组织的少先队,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
1931年5月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干哥的影响,在六安县赵家湾参加了红军,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六安县独立团先后任通讯员、班长。
1931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在红四方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军训班学习。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32年1月在红25军73师219团9连任排长(当时王树声为七十三师师长),后在红30军265团任连长。
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第2-4次反围剿战斗,在安徽六安县苏家堡参加了消灭国民党陈挑远白匪军的战斗。参加了攻打黄安县(今红安县)七里坪的战斗。
1932年12月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一路征战,过铁道,涉汉江,翻秦岭,越大巴山,于1932年底由陕南进抵川北,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以及消灭四川地方军阀田颂尧匪军的战斗。
1933年在反围剿的战斗中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一次战斗中光荣负伤,右上臂骨头被打断致残。
1934年12月在红四方面军卫生部休养。后被评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
1935年3月随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根据地,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7月在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营任连长、指导员,负责张国焘、徐向前的安全保卫工作。
先后参加了嘉陵江战斗、剑门关战斗、土门战斗等。
1935年8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混编为左、右路军,在左路军担负红军总司令朱德的警卫工作。
长征中,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路线,拥护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两次爬过大雪山、三次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于1936年10随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4月在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十连任排长,后任连长。
1939年1月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粮秣股任管理员,后任股长。
参加了抗大一分校东迁挺进山东敌后根据地的工作,在沂蒙山区参加了对日伪军的反扫荡斗争和大青山的突围战斗。(当时校长和政委分别由周纯全、李培南担任)。
1942年1月山东军区成立。(当时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
1942年10月任山东军区党校总务科长。
1943年7月任山东军区供给股长。
1943年8月与八路军战士范庆兰结为夫妇。
1944年3月到山东军区党校学习,参加了整风运动,政治思想觉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45年8月任山东军区兵站科科长。
多次参加了粉碎日伪军“扫荡”、“蚕食”的战斗,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至11月,在罗荣桓率领下,随山东军区主力,在山东龙口渡海奔赴东北辽东。
1946年任辽东军区后勤部兵站处处长。
1947年6月任辽东军区兵站部运输处处长。
在司令员兼政委肖华的领导下参加了创建与保卫辽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直接参加了四次保卫临江战役和东北夏季战役。
1948年5月任东北军区东线留守处处长。
1948年12月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民工处处长。
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燃料处处长、政委。
先后直接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随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经天津、济南、漯河、郑州南下到武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10月任第四野战军(中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第二总库总库长。直接参加了两广剿匪的后勤保障工作。
1955年9月负责组建了武汉军区军械处并任军械处副处长。
1955年10月被国防部授予上校军衔。
1957年6月荣获国防部颁发的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58年7月先后任武汉军区四八九仓库(正师级单位)副主任、四八七仓库主任。
1965年6月在武汉军区后勤部干休所离职休息。1972年11月转入湖北省军区元宝山干休所。
1986年,根据中央军委的规定,享受副军职待遇。
1988年8月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6年9月5日零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4岁。
孙启贵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为党、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不愧为我党的优秀党员,我军的优秀后勤干部,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