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春的个人简介
谭元春(1586~1637)明代文学家。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天启间乡试第一,与同里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人,论文重视性灵,反对摹古,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所作亦流于僻奥冷涩,有《谭友夏合集》。【人物名称】:谭元春
【字号又名】: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
【性别】:男
【民族】:汉
【朝代】:明(15861637)
【籍贯】:湖北天门
【主题】:(文化)
谭元春 - 生平简介
谭元春(15861637)明代文学家,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博学多闻,天启七年举乡试第一。喜游大山名川,足迹遍及中国东南。与同乡钟惺作《唐诗归》及《古诗归》,名满天下。同为明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振――“竟陵体”的创始者。提倡抒写性灵,但追求幽深孤峭而流于艰涩。著有《岳归堂集》十卷、《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谭子诗归》十卷.均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卒后葬于天门县西面的白竹台(今天门县黄潭公社)。明清时,县内还立有“钟谭合祠”,坊上题书“天下文章”四字。遗址在今天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之东。
谭元春受钟惺影响,两人文学创作主张一致。他提倡诗文抒写性灵,反对拟古文风,提出:"法不前定,以笔所至为法","词不准古,以情所迫为词。"认为摹拟古人词句是"得其滞者、熟者、木者、陋者"(谭元春《诗归序》)。主张"吾辈论诗,止有同志,原无同调"(《万茂先诗序》)。他所提倡的"性灵"是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是"专其力壹其思,以达于古人,觉古人亦有炯炯双眸,从纸上还瞩人"。但他强调的"古人精神"只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只着眼于湖光、花草及"孤怀"、"孤意"等,致使他创作的题材极为狭窄。加之又提倡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使文风艰涩,往往雕饰字句而忘及篇章,致使后人有字哑句谜、几无完篇之诟。 然而谭元春的山水五言诗却时有佳品,如《夜次阳逻同夏平寻山》、《游九峰山》等,迥然孤秀,有幽冷峭拔风范。其六言绝句《得蜀中故人书》亦朗秀清新,较有情趣。其他一些诗作,虽有一些隽句,但多用奇字押险韵,语句诘屈,令人费解,如:"鱼出声中立,花开影外吹"(《太和庵前坐泉》)等。其《夏夜》诗等,此类弊病更为突出。谭元春的写景散文亦有出色作品,如《游南岳记》写登祝融峰顶所见云海奇观:"晴漾其里,云缝其外,上如海,下如天,幻冥一色,心目无主;觉万丈之下漠漠送声。……久之,云动。有顷,后云追前云,不及,遂失队,万云乘其罅,绕山左飞;飞尽日现,天地定位,下界山争以春翠供奉;四峰皆莫能自起,远湖近江,皆作一缕白……"气势雄伟,景界壮观。三篇《游乌龙潭记》将三次游赏的不同时令特征及特异景色描绘得恰到好处,意境毫不雷同。受郦道元影响,语言表现力甚强。其书牍铭序如《求母氏五十文说》、《端石砚铭》、《宋绣观世音赞》等亦洁清隽永,颇有意致。
谭元春 - 作品
著作收入《谭友夏合集》23卷。包括《岳归堂新诗》5卷,《鹄湾文草》9卷,《岳归堂已刻诗选》8卷及《诸稿自序》(附诸名家序)1卷。与钟惺共编《诗归》51卷,《明诗归》10卷,补遗1卷。共评《诗删》10卷。另有《谭子诗归》10卷(此集乃其选本,前有自序);《庄子南华真经评》3卷;《四六金声》10卷(附补遗);选编《东坡诗选》12卷;评点《想当然传奇》2卷。
谭元春 - 谭元春与红烧木琴鱼
红烧瓦块鱼”,湖北天门人称为“红烧木琴鱼”。相传,此佳肴的创制与明朝文学家谭元春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