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竹的个人简介
孙竹,原名乐成。河北省玉田县人。十岁随父到北京,入北京师范附属小学就读。该校校风优良,是北京最佳学校之一。上中学在私立志成中学(现35中),是李大钊等先贤创办的。功课严,培养爱国思想是其最大的特点。孙竹的爱国思想即在此时期奠定。
人物生平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北京沦陷。孙竹一片爱国热情,不愿做亡国之民,毅然弃学,经天津取道济南去南京。一路得到流亡学生招待站的帮助,顺利到达。被教育部指派到“军事委员会战地服务训练班”受训。上海沦陷后,训练班即由南京经芜湖向后方撤退。一路徒步行军,日行数十里,男女同学团结一致,在路上展开宣传工作。当时的群众抗日情绪特别高涨。到处一片热火朝天的救亡景象。
1938年在湖南衡阳做群众工作。随后组成“军委会战地服务团”并赴第三战区。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协助地方政府组织群众,宣传抗日,做拥军优属等工作。
1939年,奉调国民党十三集团军五十军新编七师政治部任连指导员。转战在苏浙皖前线。
政治指导员既是士兵的领导又是士兵的老师,还是士兵的亲人。为了改善士兵生活,提高战斗意识。曾努力做了不少工作,如办连队合作社,连队图书馆,教士兵学习文化,培养他们的抗日爱国思想等。为士兵代写家信也是他的一件重要工作,得到士兵的爱戴,孙竹与士兵们的关系亲如手足。孙竹还努力做群众工作,宣传抗战救国。
组织担架队抢救伤员,发动劳军优属,以及在驻地举办群众大会宣传抗日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宣传后方支援前方,踊跃参军保家卫国;动员军队医务人员为群众治病等等,这些都是指导员的重要工作,在孙竹代理团指导员时,还在江苏泗安长桥界,修建“抗战忠魂墓”以鼓舞士气。
孙竹还担任三战区《前线日报》通讯员,在报上报道前线将士的英勇事迹。在团中还办《战地火花》小刊物,发向前线与各友团,获得上级的好评。
由于在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被评为五十军中的优秀指导员,调赴重庆“中央训练团党政班28期”受训。
1942年中央训练团结业后,调陆军通讯兵学校政治部工作。在四川时他曾订阅《新华日报》,并阅读《资本论》等书。1945年抗战胜利,以思想有问题而被裁下。1946年政府还都南京,又到陆军炮校政治部充任练习营与学员队指导员。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所在的炮校逃去台湾。孙竹见当时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不愿随行。便在贵州以平时爱好之刻印技艺设铺谋生,收入尚可。1953年返北京,仍开设孙竹治印社维生。1956年工商业改造高潮,被吸收加入首都刻字厂(原为合作社)。
妻子汪度
值得一提的是,妻子汪度在孙竹的爱好上给予大力支持,多次在极困苦之时出售自己的首饰,为孙竹购些书纸支持孙竹的事业,她因积劳成疾卧床五年之久,1958年去世,年32岁,孙竹38岁。留下三女一子,嗷嗷待哺,使孙竹陷于困境。
1966年,风雨狂袭,以“历史反革命”之罪名被逐还乡,回到离开40年的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2年之久,1976年落实政策返京,年58岁,被强迫退休了。
由于多年被管制,生活不自由,一旦“解放”实在痛快。于是拒绝了一切邀聘。一心在书、画、印上度此晚年。
喜爱书画原因
孙竹十岁在父兄之薰陶下,书画印同时起步但偏爱印。入迷若痴魔一般,七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多少年来囊里刀石不断,曾遍游苏浙皖金石圣地与国内二十多省市。大山壮其胸襟,大水育其情操,在作品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专家评孙竹印章“有南方之秀丽,有北方之雄豪。”
孙竹之书画印,都是无师的。但在许多名家中得到好评,可以说“无师师更多”。喜创新,不愿守一家一格,吸取各家之法参以己意,可谓“无法法齐备”。遍习各家各体不墨守一家一体,因此形成了“四不像的杂拌体”,也可以说“无体包各体。”因此自称“三无斋主”,无师无法无体也。书法遍临碑帖近百种,真草隶篆皆重,并杂揉在一起有其独特风格。画以文人画为主,山水、花卉、鱼虫、蔬果、竹兰等都有自己的风味。
成就及荣誉
孙竹是北京书法研究社最早的社员之一,1959年在北海画舫斋曾展出过五件作品。1979年参与北京市鼓楼书画会,并多次参加展出,结识了许多书画家,交流切磋,何其痛快。随后又加入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更在艺校与书院中应聘,传授印艺。1980年香港大公报曾以《访老篆刻家》为题对其专访。
孙竹还是中山书画社篆刻组组长、中国老年书画会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的篆刻主任、中国农民日报文化艺术联谊会理事、北京卿云诗书画联谊社篆刻部部长、日本深邃印会名誉会员;以及中国书画会理事、东城区书画协会理事,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东城古都书画院长,中原书画院名誉院长、山东天香书画院名誉院长,被评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书法家”。
作品曾参加全国性的展出: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张伯驹等办的书画展、《郑成功收复台湾120周年书画展览》、《全国民主党派书画联展》等等,省市级以及各类特殊展也经常参加,还曾参加中日联展。
专访、作品见诸报刊、画册者众多。如香港大公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河北日报、新疆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中国食品报、中国消费者报、书法报、长江日报等国内报纸,以及新加坡春明日报及神州墨海、中国青年报纪念画册、半月谈五周年画集、唐诗书法集、长城书画集、中日联展书法集等。
曾在北京、河北、湖北、新疆、山西等地举办《孙竹金石书画展》。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收藏。黄河、翰园、广西阳朔、云南宝子、湖南等碑林勒石永存。名列《西泠印学年鉴》、《当代书法家艺术大成》、《中国当代书画家辞典》等多部辞典。
1987年9月6日应新加坡文化协会、新加坡中华书法协会之邀,在新加坡颐园中心以《篆刻欣赏》为题举办讲演,历时90分钟,得到好评,讲稿被书协主席陈声桂先生索去复印。次日新加坡新明日报派记者林秀莲女士与摄影记者钟天成采访,当天见报。讲课后挥毫书写“墨香飘异国,情深满狮城”。被聘为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员。
他人评价
六十多年来在书画印上确实下过一番工夫。缺乏成就但有心得体会,深得老专家们的好评。
齐白石曰:“年青有为”,并为其题写“孙竹印社”牌匾予以鼓励。陈半丁曰:“尊作日见增长,不愧苦心,可预贺也(1955年信中语)。”
于非曰:“你大作有希望,作品甚博,可继续如此下去,日后定可自成家法(1955年信中语)。”
邓散木曰:“尊刻颇具功力,气魄多不弱。足下好学深思,求之当然,不可多得。附篆颇有根柢。(1956年信中语)
李苦禅信中有云:“刀法熟练,章法更佳,今日少见,钦佩之至。”
孙墨佛先生希望更殷切,有云:“叫前贤逊色,后来者望尘莫及”,又对人评说:“目前印者以孙竹最有韵味(1982年)。”
书法大家、诗人肖劳有诗赠孙竹:“浙皖多出群,篆籀隶兼分;煮石山农后,舞刀今见君。”1987年诗人艾青为孙竹题字:“印中有诗。”
孙竹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1987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2004年8月11日在唐山逝世。
个人作品
《篆刻讲义》、《印魔集》、《篆刻百咏》、《孙竹画印选集》
其它信息
孙竹先生作品选》在著名书画家、篆刻艺术家孙竹先生诞辰90周年前夕而世,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早在2005年初,孙竹艺术研究会采纳有关同志的倡议,拟将孙竹先生生前向广大书画爱好者无偿馈赠的书法绘画作品结集出版,以作为永远纪念。经与《收藏》杂志编辑部商定,共同编辑印行《孙竹馈赠遗墨精品纪念集》(暂定名),并在《收藏》杂志2005年第11期刊登了《征集孙竹遗墨启事》,得到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响应和认同。
本书的出版,是孙竹先生一生在金石书画艺术领域,尤其是其晚年苦苦求索和无私奉献的历史记录。共收录孙竹先生作品235幅(件),均以创作时间先后排列,并配发社会名家、孙竹先生师友的题词及先生生前活动照片。另附由编者整理的师友和收藏界人士对孙竹先生的评赞,旨在使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和体味孙竹先生的人格魅力及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