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宜之的个人简介
潘宜之(1893年11月30日-1945年9月9日) 国民党军政官员。字祖义,祖籍 湖北 广济(今 武穴) 大金镇下周煜村,出生于南京。 保定军校毕业。历任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秘书长兼 办公室主任。1927年参与策划...简介
潘宜之(1893年11月30日-1945年9月9日) 国民党军政官员。字祖义,祖籍 湖北 广济(今 武穴) 大金镇下周煜村,出生于南京。 保定军校毕业。历任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秘书长兼 办公室主任。1927年参与策划“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历任《 中央日报》社 社长、 国民党第五战区 政治部主任、 国民政府经济部常务次长、交通部常务次长、 行政院参事等。1945年9月9日在 昆明逝世。早年生涯
1865年( 同治四年), 广济县闹灾荒。潘宜之的祖父潘原福带着 五男二女出外逃荒。在 半途 中将最小的儿子潘乃桂(潘宜之的父亲)送给了陈姓船家,抵了船钱。潘乃桂在 陈家生了3个儿子,随陈姓。陈家二老去世后,潘宜之排行老二,按族谱取名潘祖义。伯父乃年失散后在南京落户开豆腐店,家境较宽裕,他挑中祖义,带到南京上学,取了学名“宜之”。潘宜之在南京上中学只一年多,就考入南京 军事测绘学校,因参加革命党( 同盟会)而被开除。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得以复学。毕业以后,去河北 保定,入保定军校第三期,与 白崇禧是同班好友,后因病 辍学返回南京。
1917年, 张勋复辟时,潘宜之任南京商会巡防队长,主动把饷钱分发失散的战友们。1920年,他去福建民军总司令 张贞部队作过参谋。继而,又去浙军总司令 陈肇英部任副官,因平息土兵 哗变有功,而任副官长。潘宜之就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戒马生涯。
1923年,陈肇英率部投效 孙中山领导下的 广东革命政府,被任命为 虎门要塞司令。潘宜之任该司令部副官长。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1925年初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潘宜之都代表虎门要塞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与共产党领导人 陈独秀、 李大钊、 毛泽东、 周恩来、 董必武等在会上相识。 潘因支持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经陈肇英推荐作孙中山待从秘书,1942年底,孙中山北上时,潘随行,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潘回广州,在 虎门任司令副官。1926年7月,北伐开始时,陈肇英把潘宜之介绍给 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大本营秘书处秘书,一次与蒋顶了嘴,蒋不悦,潘称病离 南昌,潘为淞沪警务司令部 政治部主任,《 中央日报》社在上海四马路(今 福州路)成立,潘被推兼任为首任社长,时任 上海 特别市市长的 张定藩,又任命潘为上海市政府秘书长。
四?一二政变中释放周恩来
1927年3月下旬, 蒋介石到达上海,4月初与 李济深、白崇禧、 李宗仁、 张静江、 吴稚晖、 陈果夫等,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大规模“ 清党”,潘宜之被任为“清党委员会”委员,他对蒋疯狂的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作法抱保留态度,对共产党人有同情心。4月13日夜,时任 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的 周恩来在上海市西郊 上海县 七宝镇被捕,押解到司令部时,潘宜之屏退左右,念及旧情,将周释放。 中央党校出版《历史漩涡中的蒋介石与 周恩来》一主文第三章五节有这样的记载:1927年 4.12政变的 第三天,即4月13日是,周恩来、 赵世炎领导上海10万革命群众在上海闸北集会、游行,造反动军队血腥镇压,周恩来逃出机枪扫射,朝上海方向隐蔽,天已经黑了,周恩来乘夜色,朝七宝镇方向走去。刚进镇,就 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着大声吆喝:“干什么的?!”“路过的,来做点生意。””听你口音也不是本地的,走,到司令部去!“周恩来被 推推搡搡带到司令部了,他一抬头,和司令部来的一名长官打了个照面,双方都吃了一惊。那位长官让那群兵退下,再次 走近周恩来,端详了一番,低声问:“你是 周先生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抬眼的工夫,周恩来己认出对方是李宗仁 桂系的核心将领潘宜之,他俩是在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全大会认识的,潘系 湖北人, 保定军校三期毕业,与白崇禧同学,早年曾作孙中山侍从秘书,北伐期间在蒋介石的司令部里任秘书,这次随白崇禧到上海。潘宜之看了看表:“趁夜深没人看见,你赶紧离开这里,离开上海”。周思来来不及多说什么,用目光示意道谢:“我会记住你的, 后会有期。”
1940年,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在重庆工作时,向时任国民党经济部次长的潘宜之写信表示感谢,表示不忘潘对中共的支持,并介绍了中共在 抗战期间发展简况。
与刘尊一结婚
“ 四·一二政变”以后,潘宜之等接管上海特别市党部,为执行委员。有一次,市党部开会结束后,一位市党部执行委员 张平江钻进了潘的汽车。张是 四川广安县人,与 邓小平是远亲(远房 表姐),是北京学生爱国运动领袖,后来在国民党内,张在汽车行进作中,对潘宜之轻声说,他有一位好朋友叫 刘尊一,因共产党下狱,刘年仅23岁,“误入岐途,且有孕在身,万望从轻发落。”紧接着又说刘如何漂亮,如何聪明能干,有魄力,有本事,暗示潘可以把刘争取成为自己的 贤内助。潘果然将刘尊一假释出狱,送往医院治疗刑伤。有人向 蒋介石 告状,说潘宜之包庇共党要犯刘尊一。蒋下令将刘尊一转押南京临禁。刘尊一系四川 合江县人, 北京大学 政治学学生,由 罗亦农介绍入中共,中共江浙区妇委会书记、部长,是在大屠杀第二天与丈夫、全国学联主席 何洛一起被捕的,何洛被处决, 刘因有孕而投狱。1927年夏, 孙传芳败退苏北后,取得 张宗昌等军阀支持,从扬州渡江,攻占镇江,向南京推进。 何应钦、 白崇禧率北伐军第1、第7军迎敌,双方对峙于南京与镇江之间的龙潭,为争夺每一座山头而以 拉锯,战况惨烈。潘宜之在上海,将东路军刚接收过来的两艘军舰“楚同”号和“ 永安”号编成小舰队,由他亲自率领,溯江而上,直抵龙潭江面,从江上炮击孙传芳部队,致使孙 腹背受敌,一败涂地。潘宜之在这次战役中立了大功。
龙潭战役后,潘宜之没有去邀功讨赏。去到南京,再次将刘尊一保释出狱,送进医院,让 刘生下前夫何洛的遗孤。刘尊一大受感动。决定与潘宜之结婚。
倒蒋失败
1928年9月, 桂系军阀集团西征讨伐 唐生智,潘宜之担任第四 集团军总司令部政务处长,随军进驻武汉。李宗仁为安抚 湖北人,同意“鄂人治鄂”的主张,于是任潘宜之 中国国民党 湖北省党部委员、省党务训练所教育长兼代所长,并于1929年春兼任 汉口市长。不久,1929年初,“ 蒋桂战争”爆发,潘随桂系军败退 宜昌,遭 蒋介石明令撤职通缉。他偕夫人刘尊一逃亡 日本,同船赴日的有 刘斐、 杨东莼等。1930年,“ 改组派”的 汪精卫与 西北军首领 冯玉祥、 晋绥军首领 阎锡山等反蒋势力在北平举行“ 扩大会议”。潘宜之从日本回国后代表新桂系李宗仁、 白崇禧出席。会后又主办该会的 喉舌《 民报》。蒋冯阎 中原大战爆发时,潘被任命为“ 中华民国军”交通司令。 张学良进关助蒋后,潘随冯阎撤退太原,参加了“太原扩大会议”。
第二次倒蒋失败后,潘宜之又遭蒋介石明令通缉。他偕夫人刘尊一出亡 香港,并欲出洋。阎锡山为了拉拢桂系势力,特 电汇二万元,资助潘宜之留学,其夫妇于1932年初乘轮经 意大利、瑞土、法国而到英国,在 伦敦大学和 牛津大学就读。
1934年下半年,潘宜之接到桂系头目李宗仁、白崇禧从国内打去的多封电报,告诉他,蒋介石对他的 通缉令己取消,要他速回 广西任事。因夫人刘尊一还要争取硕士学位,潘就先一步回国。担任第四集团军总训处少将处长。――潘宜之还担任了新桂系秘密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同志会”“ 三民主义同志会”的政治季员会副主任兼宣传委员会主任、南宁《 民国日报》 社长。经过通缉和几进几出的曲折,潘宜之对局势、命运有了新的认识,反蒋亲共抗日的爱国进步立场是十分鲜明的。他常代表新桂系和李宗仁、白崇禧,往来于 桂林、南宁、广州、香港等地,与各方爱国进步人士,乃至共产党人联络。老共产党员、女作家 胡兰畦在《 回忆录》中述及她代表共产党在香港、南宁与潘宜之、刘尊一(因受潘的保护,没有申明脱党,仍是共产党员)接触的情况。当提到“福建人民政府失败的原因时,潘宜之说:”福建人民政府所联络的势力太小,没有形成革命力量的支持。”他还说:“我们要反帝抗日,救国图存,就必须先要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组织革命政府。”胡兰畦还说:“从潘宜之口气中,我听出他是反蒋的,他们企图有个独立的抗日政府,与共产党合作,能够得到苏联的支持。”
革命 文学家 邹韬奋在《 患难余生记》中提到他与潘宜之的旧交:“P先生,我在英国时曾见过几面,那时他在牛津读书,我在伦敦及旅行到牛津时,都在友人处遇着过他。我当时知道他是广西派(桂派)人物。大概政界人物在海外的时候,头脑都比较清楚,所以我们淡得来......”。邹并说潘代表广东省政府主席 陈济棠到香港去请他去广州晤谈,然后又陪同邹回香港。这是在1936年6月,两广“六一事变”爆发不久的事。后来,广东方面被蒋介石 分化瓦解,广西桂系继续与蒋对峙,潘宜之又奉李宗仁、白崇禧之命到香港,敦请 淞沪抗战领袖 蔡廷锴去广西,他们从香港自我轮船绕道越南而去南宁。这在蔡廷锴《 自传》和 程思远的《政坛回忆》中都有记载。
1936年9月,蒋桂重新妥协,潘宜之晋升为陆军 中将。1937年6月,共产党代表 谭平山、 胡鄂公到 桂林。而同时,蒋介石也派 财政部长 宋子文到桂林。潘宜之代表李宗仁、白崇禧,一面与谭、胡谈判,一面又应付宋子文。最后宋子文慷慨地答应以桂钞( 毫洋票)一元等于 法币五角的比率收回桂钞。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9月,广西爆发了“ 王公度案”,王本是 李宗仁、白崇禧的亲信,但 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结怨太多,当时被 蒋介石、白崇禧、李宗仁以“ 托派汉奸、日本特务”的罪名下狱。潘宜之平素与王 势不两立,趁机泄私愤,图报复,与反对王公度的 李品仙、 廖磊、 夏威等人联合起来,进一步给王罗织罪名,敦促李宗仁下决心,最后将王公度枪毙。这是新 桂系集团内部“ 狗咬狗”的斗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潘宜之随白崇禧到南京出席最高国防会议。以后随 桂军开赴 徐州前线,任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长。1937年11月,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第五战区在徐州招募了数千 流亡学生和抗日爱国志士,创办了“青年战地训练班”,后改名“ 抗战青年干部训练团”。1938年,迁往河南潢州县,再更名为“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简称“青年军团”),总共有学员四五仟人,司令长官李宗仁自兼团长, 张任民为副团长,潘宜之为教育长,实际主管训练事宜。―― 中国共产党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地方组织派遣大批党员及“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员打入“青年军团”。教官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有: 陈荒煤、 田汉、 匡亚明、 张百川、 克家、 王深林、 万籁天、 沙梅等。学员中的中共党员有: 许家屯、 张景华、 王静溪、濮思澄、 王希克、 李扬等。这些人和很多学员后来都成长为中共和八路军、解放军的 高级干部,他们回忆往事,对潘宜之都作了十分肯定的评价。他们说,该军团把 毛泽东的《 论持久战》作为训练教材,还出去演街头戏剧,深入群众宣传抗日。后来蒋介石发觉“青年军团”中有共产党活动,将军团改名“军事委员会抗战时期工作干部训练团第二团”,妄图“整肃共产党”,但潘宜之坚决抵制,将3个月训练毕业的4000多学员有计划地分配到苏、鲁、皖、豫四省根据地的至少有1000多人,包括300多名中共地下党员、数百名“民先”队员、“数百名靠拢党”和“民先”的进步青年,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李宗仁也在《 回忆录》中说:“这批青年学生,报效 延安方面的为数甚多”。上述那些老革命前辈都说,潘宜之对我们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是“帮了大忙的”。
潘宜之协办完“青年军团”后,去到武汉,曾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会的设计委员。1938年夏,他以湖北省政府委员名义,到故乡 广济县视察,他回到 大金镇下周煜村潘秀二垸老家下塌时,族亲们向他诉苦说,附近周家人多势众,常欺侮潘家的人,现在我们潘家的人在外做了大官,带了卫兵回来,该狠狠地把周家的人打一顿了。潘宜之连忙制止,并拿他的帖子去把周家的头面人物请了过来,设晏款待,席间把盏,号召潘家、周家和所有中华同胞 精诚团结, 捐弃前嫌, 共赴国难。潘宜之离去后,周家的人再了也不欺侮潘家的人了,大家更亲密无间。
1939年9月,蒋介石为利用新桂系军阀,在政府内阁中给桂系些席位,潘宜之出任 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常务次长,他与政务次长 秦汾一起辅佐部长 文灏执掌部务,他们团结很多专家学者,如经济部次源委员会副主任 钱昌照,委员兼四川四大煤矿联合办事处主任、甘肃油矿局长 孙越崎,该部 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 黄汲清、 李春昱,该部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顾毓泉 ,该部 农本局技正 金善玉等,共同发展 大后方的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事业,支援前线抗战。
潘宜之在经济部任次长期间,曾一度兼任 中国茶叶公司董事长,该公司总经理李泰初、是 孔祥熙的干 连襟,李仗势贪污,骄淫极奢,制造麻烦,无法共事,潘忍气辞去董事,以表不满。
1943年4月,潘宜之调任交通部常务次长,时交通部长 曾养甫、政务次长 徐恩曾等,都是蒋介石等国民党巨头安排的一些特务头子,潘与他们共事格格不入,更无实权,只有与属下的一些技术人才一起尽力,为建设大后方的公路交通、邮电通讯等做些益事。
1944年底,日寇 垂死挣扎,发动“ 豫湘桂战役”,国民党队一败涂地,新桂系丢失了广西地盘,蒋介石趁机排挤政府中的新桂系成员,首当其冲的是一贯反蒋、又有亲共嫌疑的潘宜之。1945年4月,潘被勒令“自行辞职”,被委以“ 行政院参事”虚街,去 印度养病、考察茶叶,后回昆明,住老朋友、川滇铁路公司总经理 萨福均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