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万峰的个人简介
庞万峰于1939年8月18日出生在清源县东梁泉村一户书香门第家庭。兄弟五人中他排行第四,所以取小名叫四堆。他父亲庞锺义有较高文化,曾当过教员。因其小名叫毛娃,乡邻们都尊称他为毛娃先生。毛娃先生解放初在清源县商务会工作,带全家人移居县城,在永顶街租房定居下来。基本内容
清源城是个戏窝子,又是晋剧的发源地之一。又是誉满剧坛的冬元红的故乡。早在民国初期已有刘茂山、马步龙、李锦文、阎丽生等著名票友们在活动。到解放初期时更达到高潮。菜市坡下的永和昌杂货店有阎丽生,曹四娃等每天召集票友们闹票儿。东湖边的鱼场有李锦文、王正达、阎贵儿等组织的东湖剧团每天在教唱排戏。这些活动使居住近在咫尺的庞万峰深受感染,他上学之余就常去看排戏闹票儿,并逐渐学会了拉二胡。1954年9月,深爱晋剧艺术的庞万峰考入了丁果仙承办的新新剧团训练班(1957年改名为“太原市戏剧学校”),开始了他从事一生的晋剧艺术生涯。
“太原市戏剧学校”是当时晋剧界第一所培养晋剧艺术人才的专业艺术学校,校址设在大濮府乙字16号院,首任校长丁果仙,专职业务教师有孙竹林、马福仙白晋山等二十多名。庞万峰在老师们精心指导下不仅熟练掌握了文场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技巧,更主要的是晋剧乐理知识达到了较高境界。张一角、陈志昂等老师们又传授给他和声、配器、作曲、指挥等更深奥的音乐知识、使他成为太原市戏剧学校首届学生中文场乐队底功基础扎实、音乐知识全面、出类拔萃、品学兼优的高材生。1960年5月至1961年6月,市戏校一行80余人远赴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等省市实习演出共217场,历时273天,不但使他们开阔了眼界,而且也广泛吸收了许多兄弟剧种的先进经验,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内学不到的艺术营养。并且通过学用结合,丰富了舞台演出的实践经验。1961年12月,庞万峰终于以优异成绩从太原市艺校毕业,于1962年3月5日被分配到山西省晋剧院文场乐队工作,从事演出伴奏,不久,他丰厚扎实的乐理基础和优导的作曲才华天赋被院领导发现,于1964年调离乐队,成了晋剧院专职作曲家。
30多年来,庞万峰先后独立创作设计音乐唱腔的剧目有《园丁之歌》、(由冀萍、张学爱主演)、《逼上梁山》、(由温明珍等主演)、《雏凤凌空》(由王爱爱、田桂兰、张学爱、张友莲、刘汉银主演),《假婿乘龙》(由冀萍、张友莲、王宝钗、姬荣生主演),《表花》(由张学爱、牛凤娥等主演),《评雪辨踪》(由高莲荣、冀淑琴等主演),《杨八姐盗刀》(由张友莲、张学爱、韩仪等主演),《三打陶三春》(由张友莲、韩仪、杨德昌等主演),《审冠珠》(由张友莲、刘汉银等主演),《红楼夜审》(由冀淑琴、王龙等主演),《千古镜》(由王爱爱、王宝钗主演),《审陈琳》(由郑忠贤、金世耀主演),《绣鞋案》(由张学爱、王建莲等主演),《慈母情》由王爱爱、刘汉银、温明珍主演),《凤还巢》(由姬荣生、王宝川等主演),《卖苗郎》(由芦变娥、孙昌等主演),《游龙戏凤》(由张秀芬、芦世龙主演),《大院媳妇》(现代戏,由太原市实验剧团演出)、《岁岁人不同》(现代戏,该剧1992年5月参加山西省现代戏调演获音乐设计奖。主要演员栗桂莲获主角金牌奖,张瑞杰、张智获配角金牌奖,王晓萍、阎雅珍获配角银牌奖)。
多年来山西省晋剧剧院上演过的剧目中,音乐唱腔设计出自庞万峰之手的历史剧和现代戏共有六十多部。还有歌曲和器乐曲二十多首,并录制编撰出版多部音像资料和曲谱在全国发行。他设计音乐唱腔遵照的原则是纵向继承发扬、横向借鉴采用。古装历史剧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山西梆子原有的风格不能丢失,但不死搬硬套,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创新发展。而在现代戏剧目的音乐创作上,则采取横向借鉴的方法,广泛吸取其他兄弟剧种之优点和精华,弥补本剧种之不足。如样板戏的音乐设计,既保留了山西梆子之特定的梆板尺寸旋律,又吸取了京剧的韵味,使演员容易演唱,观众乐于接受,文武场乐队也能默契配合,把一曲曲优美动听的音乐送给观众,从而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经他之手设计的音乐唱腔,陈晋源、王增福、张步兴、田希文等乐师们演奏起来得心应手。马玉楼、王爱爱、田桂兰、栗桂莲、王晓萍等老中青演员们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呈现给观众们的是美的享受。
庞万峰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省分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山西省戏曲音乐学会理事,国家二级作曲家。从1984年至1989年任省晋剧院演出团副团长,后任晋剧院艺术室副主任。多年来他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做过重大贡献,而且在领导岗位上也功劳不小。他曾多次带领演出团进中南海给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并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这在清徐戏剧史上还是少有的。他的名录编入“山西文学艺术界人才录”一书中。
庞万峰的爱人王桂兰是清徐西谷村人,1954年考入太原市戏校,二人志同道合结为伴侣,艺校毕业后分配到市实验团拉大提琴,也曾随团进中南海演出,现在夫妻俩都已退休,在实验团宿舍居住,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