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茂容的个人简介
冉茂容(1933―2004) ,又名菊容,女,土家族,重庆市酉阳县人。1933年夏历九月初一生于宜居乡大塘冉姓耕读世家,1962年迁贵州,定居于沿河县李家乡(今为黄土乡)悬山,2004年3月3日病故。
社会评价
承名师裁缝好手其祖父冉隆远先生是有名的裁缝师,她自幼勤勉好学,兼以心灵手巧,祖父真传,十多岁就成为宜居、董河、丁市一带有名的裁缝师。三十岁以前,裁缝是她的主要职业,通晓男女各式服装的裁剪缝制,皮件制作的工艺尤为精湛。酉阳、沿河、务川有她手工制作的皮大衣、皮马夹、皮褂、皮袍等皮件作品200件以上。1968年沿河县李家人民公社购来缝纫机成立缝纫社(为该乡历史上第一次),特聘她为师傅带徒授艺服务年余。无论亲朋、邻里,还是几十里上百里以外慕名而来的客人,无论达官显贵社会名流还是平民百姓,她都热情服务,而且大多是“人情活路”,不收分文报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麻阳河地区虎皮、豹皮、毛狗皮、野猫皮等珍贵的天然动物毛皮资源较为丰富,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都可以备置。在那个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有上乘的皮张,再请名师精工制作一件虎皮大衣或毛狗皮褂,穿在身上有多么舒服、惬意,又有多么风光和神气。这些东西在今天更是稀罕之物。天然毛皮十分珍贵,形状极不规则,加工制作技术要求特别高。成品要看上去自然天成,看不出加工痕迹,方是上品。她是这样说的,她的皮件作品更是“天衣无缝”。如今的商场里,价格数万元的皮件也难以达到这样的做工水平。
其祖父传与她的一把铜质裁缝尺,不知制作与何年代,7.9寸即为今天一尺,现存于务川其女儿琼处。
善挑绣剪纸描画她绣的花或丰润或灵秀,无不鲜活生动,内容涉及名花异卉、鸟兽虫鱼,而且多为临时构思,针随意动,无需样板蓝本。在她看来,剪纸绘画艺术主要是为裁缝绣花服务,剪刀动处,三五分钟优美的图画就会跃然眼前。作画常以绸布、纸张作为载体,以岩墨、铅笔、毛笔甚至剪刀腿,手指甲甚至针鼻子为作画工
具,观者尚未缓过神来,一副理想的作品已成现实,仿佛不需要构思,全凭一笔一剪自动运作。每年夏季和
冬春农闲时节,上门求花样、鞋样、帽样、裁衣物、学技艺者络绎不绝,她常常花半天时间让所有求助满意而归。 她数十年乐此不疲,不收分文报酬,还倒贴不少茶水、饭菜、柴火,不图名,不图利,到底为什么?她自己压根就没想过,旁人也没有谁去推究。九十年代后,商品经济逐渐兴起,外来文化竞相冲击,绣鞋、凉帽、花围腰等民族服饰渐被“品牌时装”取代,老人因此清闲了许多,同时也颇感失落。老人的手艺后继乏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传承。他制作的花样,早年绣作尚有人珍藏。
通医理济世救人其曾祖父、祖父是有名的中医,其外祖母、母亲都是接生婆,前辈传授,自己的积累,使其能略通医理,熟悉传统接生法,能用常见的中草药处理简单的头痛脑热(感冒)、消化道疾病等小伤小病。能用中草药防治鸡瘟,处理猪的猪瘟、痢疾、消化不良、下乳、防病催膘等问题。她成长的地方大塘在海拔1800余米的龙头山脚下,主要生活地悬山在沿务边界的麻阳河腹地,两地都很偏僻,到附近的乡镇卫生院都得走几十里山路。在这样的条件下简单的手工技巧加几样寻常的中草药不仅能解除患者的痛苦,甚至救人性命。她有求必应,紧急情况下也会主动相救。但只要需要或有可能,她会劝其看职业医生或去医院,因为“人命关天,大意不得”。她从不收取任何费用,说是出在弟子手上,尽心尽力而已,麦芽、莱菔子、大蒜等农家随手可得,青蒿、野菊花、车前草等遍地皆是,无需成本,认为“见死不救有罪”、“救人一命值千金”,无需言谢和报酬。
她治感冒、胃肠道疾患、轻微创伤和跌打肿病等常见小伤小病的一些中草药单方验方十分灵验,很有价值。治猪瘟的草药方子也值得开发利用。她的助产接生技术是成熟到家的,除了破腹输血外都能随时随地处理。顺产和难产在产程中可以相互转化,在通常情况下都有办法处理好。
1997年在客田计生站工作的媳妇生育,因医生处理未当造成遗憾,老人十分痛心。次年媳妇临产期,老人步行五十多里山路赶到客田,因有前次教训,镇卫生院做好急救准备,经老人恰当处理,一切顺利。很多家庭的几代人都是她接生的,看到这些家庭的成员健康、幸福,老人也十分的欣慰。
勤耕耘种菜行家其父亲冉启璞是勤劳致富的典范,曾一个晚上趁月色栽1万株红苕秧,80余担谷子的新田竟也是用夜班造好的,青壮年时期建的大院十三户贫苦人家入住还不觉得拥挤。她继承了父辈勤劳的品质,传承了生产劳动技能,无论集体、自家或转工干活,她都干得又快又好。在酉阳时曾因种菜技术高超分配在集体蔬菜队里作技术骨干。
来到悬山时,当地居民半年耕种半年闲,没有种秋冬季蔬菜的习惯,冬春吃蔬菜要到三十里外的红丝塘集市上去买,或者干脆吃辣椒、豆腐、苞谷豆腐或锅巴汤。她找来菜种,建好菜园,几个月过去,园子里长满了萝卜、白菜、青菜、甜菜、葱蒜等。亲朋好友们来访,她主动送一些菜,如果有人问她买菜,她乐意送,不收钱。时间长了,大家觉得不好意思,便跟着学种,她则免费提供种子,义务传授技术,几十年如此。如今的悬山是远近闻名的蔬菜村,家家都有又多又好的蔬菜。除了自家食用,饲料用,都有蔬菜送亲友。“可惜离集市太远,不然很多村民可以靠种菜致富。”她常常这样感叹。她选育出来的白萝卜新品种“悬山萝卜”,个大汁多;芥子油含量较常见品种低,辛辣味轻;糖分含量较常见品种高,味甜;外表光润细嫩,肉质呈半透明状;生吃酥脆香甜,止渴生津,消食化气;熟食细腻优雅,止咳化痰,益气宽中,既是果中珍品,又是菜中佳肴。食用者除了一饱口福,还可同时收到药用食疗之功效。萝卜为传统大众菜,南北各地均有种植,优良品种也很多,但品质口感如“悬山萝卜”者却不多见。可能除种质因素外,与当地的土质气候不无关系。该品种现在悬山和附近村庄均有种植,有较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
重身教楷模乡里她十分重视修养,注意形象,一言一行总是很温和,礼节、自然。特别是善于尊重人,不论尊长或是晚辈后生;工于感化人,乐于帮助人。善于言传,在她那里良药不苦口,忠言也中听;在她那里,常让人体验到“三冬暖”的感觉,产生“胜读十年书”的慨叹。她更重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而从不把自己的意
思强加于人,包括自己的子女。她常用铁杵磨针、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古人勤学的故事劝勉孩子专心读书,用自己没能享受学校教育的切身体验教育孩子珍惜读书的机会,用自己祖父、伯父被尊为“仕林师表”,
叔祖父隆广曾受训于黄埔,牺牲于北伐战场的事例勉励孩子要有远大的志向,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做社会的有用之才。1989年,她的儿子考取贵州师范大学,成为李家乡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她的子女中有四人是中学教师、大学教员或国家公务员,其中三人毕业于贵州师大;她的孙辈之中也有四个大学生,在那个偏僻落后的山区确实是一个奇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村民们有口皆碑,争相效仿。近年本寨邻村读高中上大学者逐渐增多,文化气息渐渐变浓,与她的示范带动不无关系。她逝世后,时任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孔念中,贵阳医学院党委书记姚小泉等重要领导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哀悼。
睦邻里以德报怨她性情温顺,处事谦恭,为人和善,人缘很好,邻里关系十分融洽,即或偶有人对她不恭或有什么不利之处,她也一贯以德报怨,从不知道何为报复,何谓以牙还牙。
乐奉献克己为人她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问心无愧。他人有什么困难,她总是尽心竭力地帮助,常说“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认为“为富不仁”是最大的罪恶,“见人无饭施饭吃,见人无衣施衣穿”是其最高理想。
事夫君义重情深她只去过一次务川县城,连沿河酉阳都没去过。子女们都成家立业后,她的日子过的比较清闲,很想到铜仁贵阳去走走看看,可是始终没能成行,只因要亲手服侍年事已高的丈夫。一日三餐,必按其口味亲自奉送到手;一年四季,洗脸水洗脚水必热好后亲手送到面前;数九寒冬,则一定要将早餐煮好后,再将其衣服烤热了让其起床。几十年如此,轻言细语,周到细致。敬夫若是者,当世未闻!
逸事拾零
虚惊一场
1998年秋季,5岁的孙女小为离开父母回到老家。一天中午,小为不小心将奶奶喂猪用的木桶从火铺边碰倒摔破,猪食散了一地。小为自知闯了祸,怕挨打而故意大声地哭。谁知奶奶一点没有责备她,更没有打她,而是用十分温和的语气关切地问:“为为,啷个了,莫哭莫哭。”奶奶一味哄她,好像根本没有发生摔坏猪食桶的事情。这件小事在小为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映像,甚至定格了奶奶的形象。
回忆诗文
寸草心(2004年9月26日 书成)
乘鹤从容面慈祥,
遗憾未成诣贵阳。
无愧先贤并来者,
乐土彼国享安康。
晨光木够杌疲
怀疚深深念久长。
寸草诚心报春晖,
生态园里树人忙。
●鉴赏诠释:劳苦功高、和蔼可亲的老人去了,带着未能“去铜仁、贵阳走一走,看一看”的遗憾。老人该做的、能做的事情都做了,无愧于先人和来者。她的一生,就像山里野菊花,享受山间瘠薄的土壤、斑驳的阳光、风霜雨露、清新空气。
老人去了,留给后辈永远的怀念和深深的愧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子孙们决定用老人留下的微薄家产和几面青山作基础投资建一个“树人生态园”,兴办文化产业、生态产业,并将经营收入的百分之十三作助学金资助优秀贫困学子,百分之十三用于兴办家乡公益事业,百分之十三用于生态园自身发展。权当以此略报老人养育之恩。
竹韵_馨野菊香(2006年10月22日 书成)
行端德厚谱竹韵,
质朴香幽绣梅兰。
艺绝心清昭日月,
山间野菊自苦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