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丽

时间:2024-01-08 16:46:06编辑:小蔡

孙学丽的个人简介

鹤蜚,本名孙学丽,女,生于大连,民进会员,研究生毕业,曾供职于政府机关16年。现为大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

人物经历

鹤蜚,本名孙学丽,女,生于大连,研究生学历,小说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文联全委会委员,民进大连出版支部副主任。曾供职于政府机关16年。曾先后担任建设系统某机关新闻中心主任、北京某报驻大连记者站站长、市领导秘书等多种职务,现为大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海燕中短篇小说》月刊发表小说处女作《留下吧,茉莉香……》,同期刊发有关评论家的评论文章,自此开始走向文学创作之路。曾于1989年至1992年在辽宁文学院青年作家班学习,曾获得优秀学员、优秀作品一等奖。1992年起进入市政府工作,期间停止小说创作。2008年底以鹤蜚的笔名重新开始写作,并于2010年进入中国作协与中宣部共同举办的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中青年高级作家研讨班学习,2011年初毕业。

代表作品

1986年6月在《海燕中短篇小说》月刊发表小说处女作《留下吧,茉莉香……》,同期刊发有关评论家的评论文章,自此开始走向文学创作之路。曾于1989年至1992年在辽宁文学院青年作家班学习。以小说创作为主,曾在《青年文学》《清明》《鸭绿江》《满族文学》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飞来的子弹》《理查德?佩帝的诊断》《最后一批难民令我黯然神伤》《曾经》《阳光下的怀古》《伤心皇城》《跳跃成长》《羞涩记忆》《大鸟》《塔吊》等近百万字。同时在《散文》《海燕都市美文》《诗刊》等发表大量的散文、诗歌作品。在《半岛晨报》副刊开设《豁达人生――鹤蜚专栏》。出版著作有散文集《光影绚烂的深处》《爱上巴西利亚》。  人生信条:信奉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拒绝不擅思考的平庸,拒绝苍白个性的张扬。  人生理想:吃遍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景。  人生梦想:不劳而获,心想事成。孙学丽简介

个人生活

鹤蜚除了喜欢读书写作,更喜欢旅游和美食。鹤蜚曾游走过巴西、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多国,还到过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每到一地,她最大的乐趣是遍寻当地美食,自称是只会吃不会做的美食家。

鹤蜚的具有幽默感,博客上的人生目标也十分有趣:不劳而获,丰衣足食;享受生活,浪费时间。人生理想:吃遍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景。

人生信条:信奉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拒绝不擅思考的平庸,拒绝苍白个性的张扬。

主要成就

鹤蜚以小说创作为主,曾在《中国作家》《钟山》《青年文学》《清明》《鸭绿江》《满族文学》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飞来的子弹》《理查德?佩帝的诊断》《接访日》《五月花广场》《最后一批难民令我黯然神伤》《曾经》《阳光下的怀古》《伤心皇城》《跳跃成长》《羞涩记忆》《大鸟》《塔吊》等近百万字。在《散文》《海燕都市美文》《红豆》《诗刊》等报刊发表大量的散文、诗歌作品。在《半岛晨报》副刊开设《豁达人生――鹤蜚专栏》。小说《飞来的子弹》曾在大连日报连载。

鹤蜚的小说《理查德?佩帝的诊断》荣获《小说选刊》2010年首届全国小说笔会征文大赛短篇小说类一等奖、大连市2010年度十部有影响的作品。

相关评论

附:关于鹤蜚的采访和评论

孙学丽:文学,我回来了孙学丽以鹤蜚之名悄然归来3、13天3个国家:鹤蜚带你游走南半球

4、一部属于官场小说的正常状态的作品

5、站在生活的起跑线上放飞梦想

孙学丽:文学,我又回来了2010-11-19来源:大连晚报在大连文学的土壤里,有一个曾经响亮的名字消失了很久,这个名字是孙学丽。从2008年起,一个叫鹤蜚的女作家横空出世,出版散文集,发表中篇小说,她用浪漫、华丽、质朴、纯美的文字让文学圈为之一振,这个写作手法与当年的孙学丽如此相像的鹤蜚是谁?答案更让人惊讶:鹤蜚就是孙学丽。 这十几年间,孙学丽一直在政府机关里工作。 循着大连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散文集《光影绚烂的深处》和《青年文学》的中篇小说《飞来的子弹》的足迹,记者找到了鹤蜚,从忙碌的市政府孙秘书到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孙学丽说:文学是我的挚爱,对于文学,我虽曾远离,但从未放弃。 穿上鹤蜚的外衣 孙学丽回来了 那本署名鹤蜚的散文集《光影绚烂的深处》读起来让人欢喜,文中纯美的文字和语句如诗般的旖旎动人。鹤蜚的散文既有着诗般的语言,又有着小说一样的情节悬念。而她的小说也总是掩饰不住散文的优美华丽,甚至从她小说的名字上,也往往让人误解成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种文学风格与孙学丽的风格如此相似。没错,鹤蜚就是孙学丽。 曾经,在文学圈里,孙学丽的名气远远高于鹤蜚。 虽然用孙学丽的名字她已经发表过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但放弃大家都熟悉的名字,她并不觉得可惜。“重新回到文学圈里,我重新起了一个新的笔名――鹤蜚,这是我文学的又一个新的开始。”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孙学丽这样告诉记者。她说鹤具有很多优秀品质,她说她非常喜欢鹤,喜欢鹤的高贵、优雅、浪漫、大气,她也希望自己重返文学,会像鹤一样高贵而自由地飞翔。 采访孙学丽之前,记者首先请教了大连市作家协会主席素素,孙学丽作为作协秘书长,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素素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孙学丽是一个有名气也有才气的女作家,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小说。后来,她到了政府机关工作,曾经离开了文学的圈子。有许多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写作的作家,由于种种原因曾经离开了文学,但是现在有许多人又开始陆续的回来了。所以,对于孙学丽来说,她重返文学圈的意义可能大于她作品发表的意义。 2008年,孙学丽低调地用鹤蜚这个陌生的名字,像一个无名的作者一样,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孙学丽又高调地重新回到文学的阵营里,离开了曾经工作了十几年已经熟稔了的工作岗位。说她高调,是因为她的回归是用精彩的作品发声,而这声音是高亢和美丽的。 那本由大连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光影绚烂的深处》中共收了她56篇散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是她近两年来在各报刊发表的作品,她一再说这些作品不是她最好的,她最好的作品仍然是小说。但记者读后却常常被这些作品所感动。其中《等待你,我的船长》《怀旧》等作品会让读者为之动容。 这本散文集中每一篇散文都配了清新的插图。“这些插图是大连著名画家高守长的倾力之作,每幅作品都栩栩如生,紧扣文章主题,与文章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在谈到这本书时,孙学丽首先提到的是插图的魅力,她说,这些插图成为这本书的亮点。她说:“这本散文集不是我过去散文的集合,也不是我以往创作的结集,我想用这本集子给自己鼓劲,还想跟文学圈打个招呼,告诉大家,文学,我又回来了。” 孙学丽过去是写小说的,迄今十几年没有动笔写小说了,重新进入到文学的世界里,能否还有当年的灵感?对此连她自己都产生过怀疑,但是,随着她的新处女作中篇小说《飞来的子弹》被新一期的《青年文学》杂志选用后,所有的疑问化开了。“我虽曾远离文学,但从未放弃,更没有丢弃。”孙学丽说,文学是她的生命,而写作是这生命的灵魂。在她的世界里,从未放弃对文学的爱,她的爱是真挚的,持久的。因为这份对文学的爱,她不断有灵感产生,“有时,一口气可以写完一个中篇。”她说,灵感来的时候不能停下来,“灵感是上帝的礼物,必须虔诚地接受它。” 孙学丽用敬畏上帝的方式敬畏自己的文学灵感,并在灵感里感受生命。 曾是省作协要重点培养的作家 孙学丽的第一篇作品发表于1986年,是一篇名字叫《留下吧,茉莉香》的短篇小说,发表在《海燕》杂志上,同期还发表了评论推介孙学丽的文章。这篇处女作的发表给了孙学丽巨大的鼓舞,从此她一发而不可收,笔端如泉涌般不断流淌出光芒四射的文字。每年以两部中篇、五六个短篇的速度发表小说,《曾经》《阳光下的怀古》《伤心皇城》等小说陆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孙学丽的小说充满才华,小说文字唯美、大气而透着灵气,小说语言独特,情节引人入胜。随着作品的不断发表,孙学丽也很快引起了圈里人的注意。 1989年,孙学丽被选送到辽宁文学院青年作家班学习。“在文学院的三年学习生活,在我的文学上、在心灵上甚至人生观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真正的文学素养的提高是在那三年里逐渐生成的。”孙学丽十分怀念那三年的学习时光。她在学校里很出名,曾经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学员和优秀作品一等奖,直到去年,她以大连作家协会秘书长的身份去省作协开会时,文学院的一位退休的老院长一见到她就兴奋地说:“学丽,你回来了,真好。” 在文学院学习的第一年,孙学丽就有一个短篇小说在文学期刊《鸭绿江》发表,那一期《鸭绿江》的中篇小说头题是迟子建的一篇小说,短篇小说头题就是孙学丽的《最后一批难民令我黯然神伤》,这对年轻的写作者来说,是值得骄傲到睡不着觉的事情。 同时,她的第一篇诗作投给了《诗刊》,也很快被采用了。文学院老师们曾经拿这篇诗作激励其他以诗歌见长的学员。 回首20多年走过的路,那段时间竟然是孙学丽文学创作上的鼎盛时期。那时,孙学丽是省作协要重点培养的年轻作家。 10多年前,她选择了政府机关 1992年,孙学丽从文学院毕业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文学创作上很有天赋的她没有选择文学之路,而是到政府机关做了秘书。 “在政府工作了16年,基本上做的都是文字秘书工作。但这些年里,我始终没有放弃文学。”她的工作是理性的,但是她的内心却是感性的。 她从来没有过节假日,平时开会视察,逢年过节还要到一线慰问职工,检查工作,有时正吃着饭,电话响了,到政府开会,半夜三更开会更是常有的事,那时候非常累。她说,有时她会觉得很委屈,觉得年复一年这样的公式化的工作没有尽头。尤其文学圈里多年不见的朋友,有时看到她在机关里总是提着公文包,穿着职业装,板着面孔一副女强人的样子,都惋惜地说“你那么有才,怎么不写了呢?”这时,她的写作愿望就越发的强烈。 即使不当作家时,不管干什么她都力争做到最好,她曾经担任过新闻中心主任,中国建设报大连记者站站长等职。在当秘书时的孙学丽也是十分优秀,她的文字是领导最放心的,她干起工作也非常快。每次领导向别人介绍她的时候都说:“我们孙秘书是作家。”那时,她就想:总有一天我还会回到作家队伍中去的。 也许因为有了作家的细腻与敏感,也因为作家的天性与独特个性,孙学丽做秘书也与别的秘书不同,处处体现她的智慧和才气。在她的家里,有很多装订得像精美的杂志一样的册子,是她每一次旅行时的游记,里面有火车票、飞机票、居住的酒店的名牌、工作和考察学习旅游等日程安排、游过的景点、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有她每到一地的感受和经历、故事等,它们像有了生命一样地活跃在她的杂志里。 随着《光影绚烂的深处》的出版,鹤蜚也迎来了写作的高峰,她的又一本散文集《爱上巴西利亚》即将出版,这是她游走巴西、阿根廷和南非的感受和故事,一本值得期待的浪漫的游记文学作品。她的两部中篇小说也已经排在了杂志社的发表计划表中。 记者问她:“你在官场里呆了十五六年,以后你会写官场小说吗?” “也许会吧,那要看上帝会不会给我这样的灵感。”她说。“不过,以后我如果写官场小说,那我写的官场小说一定是很阳光很健康的,我亲眼见证和感受到官场的阳光,我会写真正的阳光的官场。”(记者 宋京)孙学丽:以鹤蜚之名悄然归来2010-10-25 记者王军辉来源:新商报在政府部门工作16年后,她重新回到文坛 孙学丽的名字,对于大连的文学圈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她就开始发表作品。只是不久后,孙学丽选择了将文学放下。1992年,她开始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孙学丽的名字也渐渐消失于文坛。16年后的2008年,孙学丽以“鹤蜚”之名归来。重新回归文坛,她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想法等待落笔。于是,两年间,我们看到了她出版了散文集《光影绚烂的深处》《爱上巴西利亚》,发表了中篇小说《飞来的子弹》《理查德?佩帝的诊断》,还在报纸上开辟了鹤蜚专栏。 10月7日上午,天气晴好,记者与孙学丽在友好广场的星巴克见面。当日的她以一袭黑裙亮相,她热情、时尚、大气,同时又不乏知性一面。 鹤蜚,本名孙学丽,生于大连,研究生毕业,曾就读于辽宁文学院青年作家班,现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高级作家研讨班。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曾在《青年文学》《鸭绿江》《清明》等杂志上发表《飞来的子弹》《阳光下的怀古》《伤心皇城》《跳跃成长》《羞涩记忆》等中短篇小说。出版过散文集《光影绚烂的深处》《爱上巴西利亚》。现为大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 1 任何一种经历都是财富 有人会说,把文学丢了那么多年,还捡得起来吗?这一点,孙学丽倒不担心。她说,任何一种经历都是财富,16年的政府工作经历让她在眼界和阅历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我最近在鲁迅文学院学习,和大家一起聊天时,我发现,生活阅历多一点挺好的,与那些十几二十几年一直在文学这眼井里深挖的人相比,我看问题的角度会有很多不同。” 隔了很多年再回文学圈,孙学丽觉得自己在心灵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提升。有人说,写作是为了揭内心的疮疤和伤痛,她却觉得,个人内心的那点伤疤真的不算什么。孙学丽告诉记者,虽然站在一个大的视野上去写作是件难事,但是每个作家都应该心向往之。 多年的政府工作也让她积累了不少素材,如今,她想把这些宝藏慢慢开掘出来。她最近写了一个中篇小说叫《土豆在飞翔》,讲的是一个政府女公务员一天的有趣经历。这可能是她写官场小说的开始吧。不过,与那些常见的官场小说不同,她写的官场小说更健康更阳光。 因为有亲身的公务员经历,孙学丽对当下的官场小说颇有微词。她认为好的官场小说并不多,有些官场小说只是在满足读者的窥视心理,有些作者对官场并不了解,他们笔下的人物都太脸谱化,他们让读者看到的多是腐败、丑恶、权谋、潜规则,实际上这些内容都太片面化,这样的作品也很难流传,只能是过眼烟云,离真正的文学很远。她说,“如果官场都这么黑暗,我们的国家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在孙学丽眼里,文学史应该是心灵史同时也是思想史。“好的小说要有感染力、震撼力,像《朗读者》,它揭示出了人性深处最幽暗也最令人震撼的东西,这是特别了不起的。” 2 从阅读中去借鉴去学习 重新回归文坛,孙学丽有着很强烈的表达欲望,但她并不着急下笔。为了能让自己在写作上更成熟更圆融,她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姿态。她大量地阅读,她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阅读,他的心灵是苍白的。” 这个十一假期,她把苏童的小说集《红粉》和迟子建的小说集《鬼魅丹青》重新研读了一遍,又从网上订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莫言的《蛙》等十几本小说。 不过,相比之下,她还是更钟爱外国文学,钟爱外国文学巧妙的构思、不凡的细节、精美的语言、独特的结构。她喜欢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了好多遍,“有人认为这部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小说里的主人公原是位证券经纪人,生活优越、家庭幸福,但是在人届中年之后他突然尊崇内心的呼唤,要当一位画家,于是他舍弃一切来到巴黎,后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传世的艺术杰作。这部小说虽然发表了一百多年,但至今读来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 她也爱读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伊莎贝尔?阿连德的长篇小说《幽灵之家》深得她的喜欢,“作者和马尔克斯一起,成为拉美文学的代表作家,她被称为u2018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u2019。” 《鲍威尔传》《卓别林传》《邓肯传》等外国人的传记,她也喜欢。她至今还记得《卓别林传》里的一个细节,“卓别林童年时家境非常不好,有一天,妈妈在街上捡到一个钱包,她没有立刻打开钱包,而是双手合十开始祈祷:钱包里千万别有名片,千万别有名片。钱包里果然没有名片。一家人高兴极了,妈妈拿着钱带着卓别林兄弟俩饱餐了一顿。”这个小细节让孙学丽非常感动:“如果钱包里有名片的话,卓别林的妈妈是宁肯饿肚子也要把钱包归还人家的。” 孙学丽告诉记者,她之所以对外国传记情有独钟,是因为,“中国人的传记不够真实,有粉饰的嫌疑。譬如,一个重要人物的传记,如果看十年前的版本是一个样,现在再看又是另一个样,也许过了五十年再写,恐怕又是一个样。” 不久前,孙学丽到鲁迅文学院学习。重新回到课堂,她充满欣喜,“很多人都以为鲁迅文学院是教写作技巧的地方,其实,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并不会让一个作家在技巧上有多大提升。我觉得去那里学习更像是u2018塑形u2019,给我们上课的都是各路精英,有人讲文学、有人讲电影,还有专家给我们讲能量守恒、相对论,讲数学、讲科学的发展史……这些东西让大家在眼界上变得开阔起来,也让大家从过去按部就班的生活中解放出来。我感觉体内储存已久的能量被唤醒了,人一下子变得特别有激情。” 3 脑子里有很多想法等待落笔 重新回归文坛的孙学丽,在写作上有着清晰的规划。 在她的规划中,反映当下人生存状态的都市题材会持续关注,她说,“现如今,网络和通讯是如此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多元,人们离得如此之近,却又如此之远,大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孤独过。”和很多都市人一样,孙学丽也感受到了快节奏生活给人带来的焦虑与茫然,所以,她曾写过散文《让你的生活慢下来!》,表达了她崇尚慢生活的一种姿态。 除了都市题材,怀旧题材也是她创作的一部分。她从上一辈人那里寻找灵感,老一辈人给她讲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连故事都被她纳入计划之中,《一碗白米饭》《一个白瓷杯》《伤心的奶水》等几个中篇基本成型……孙学丽告诉记者,这些怀旧系列其实是要以小说的形式写大连的历史。 她还打算写一部长篇小说,故事的框架结构已成雏形,但是,她想先放一放,等再从容,再开怀些再落笔。 再次回到文学的路上,孙学丽期待自己能如笔名“鹤蜚”那样,像鹤一样以一种独立的姿态自由飞翔。13天3个国家鹤蜚带你游走南半球来源:大连晚报编辑:叶鹏时间:2010-08-09■本报记者张明春风景在别处。当欧美已成为许多人购物休闲的地方的时候,似乎南美洲、南部非洲还保持着某种神秘性。2007年,我市作家鹤蜚有了一个用13天出游巴西、阿根廷、南非的机会。几年后的今天,有了我们面前的这本《爱上巴西利亚》。《爱上巴西利亚》其实只是其中的一篇游记,而上述三国的游走经历,都被鹤蜚记录在这本书中。鹤蜚原名孙学丽,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便以小说和散文立足大连文坛了。后来她去了政府机关,但对文学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2008年,她重返文学圈,心思也得以完全回归,鹤蜚成为她回归后的笔名,并用它在《青年文学》上发表了中篇小说《飞来的子弹》。今年7月在大连出版社出版的这部《爱上巴西利亚》,在出版时间上离她上一部散文集《光影绚烂的深处》还不到半年时间。用鹤蜚自己的话说:“《爱上巴西利亚》不是一本旅游的百科全书,更不是旅游攻略教科书,但却是我生命过程中曾经带着美好的心情游走异域的真实感受和经历。”难得真实,鹤蜚在这本书里,既不做作抒情,也不在语言上拐弯抹角,所以读来非常顺畅,毫不费力,而字字句句,都是饱含信息的有用文本。鹤蜚对建筑和城市建设颇有兴趣,所以每到一地,建筑必成为其绍介和评价的对象,除了那些雄浑的公共设施,和轻易可见的博物馆,还有许多不为我们所熟悉的城市设计。比如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鹤蜚写道:“为了给巴西利亚的城市补充水源,同时为了缓解在旱季城市空气干燥问题,调节空气湿度,巴西规划大师卢西奥?科斯塔根据巴西利亚丘陵地形等地理环境和条件,筑坝截住帕拉诺阿河等几条主要河流的河水,逐步开发建设成一个环巴西利亚周长80多公里、面积达46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读了确实令人神往,也启人心智。值得一提的是,这本《爱上巴西利亚》可谓图文并茂,几乎每一页都配有照片。尽管鹤蜚表示自己不是专业摄影师,照片却拍摄得相当清晰而讨巧。

外界评价

一部属于官场小说的正常状态的作品

------读鹤蜚的中篇小说《接访日》

马振宏

对于没有置身在官场或政界的局外人来说可能都难以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反而会有一种难言真相的惶惑。因为旁观者未必清,当局者未必迷。所以回答这些问题得靠有从政经历的人,特别是那些曾经从政,后来却离开政坛的人可能会给我们提供较为可信的答案。在这方面,以写官场小说著名的王跃文、李春平等作家都曾经从过政,后来又离开官场或成为专职作家,或转身为大学教授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在他们描写官场的作品中基本都以自己已经是一个官场出离者的身份去描写、叙述自己对官场的亲身了解、体验,塑造出了一些贪官形象、廉官形象,但从总体上审视,可以看到,他们的作品以贪官为主角者居多。比如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侯卫东官场笔记》,李春平的《步步高》、《读古长书》等都是如此。另外,肖仁福的《仕途》三部曲、阎真的《沧浪之水》、洪放的《秘书长》、《挂职》、《领导司机》、唐达天的《一把手》、高和的《国家投资》、杨川庆的《省长秘书》、杨少衡的《党校同学》、许开祯的《政法书记》、浮石的《青瓷》、魏剑美的《步步为局》等也是如此。

文学到底应该以暴露为主,还是以歌颂为主,对于这个问题,几十年前人们就开始讨论了,最终达成的共识是歌颂之中有暴露,暴露之中有歌颂,它们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从最终的价值取向上来说,在阶级社会中,文学应该在揭露残暴中弘扬正义,使人们对残暴恨之入骨,对正义崇尚追求;在无阶级的社会中,文学应该在歌颂先进中鞭挞落后,使人们把先进当作楷模,把落后当作耻辱。

辽宁作家鹤蜚最近发表的官场小说《接访日》(《中国作家》2011年第5期)属于一篇较好地处理了歌颂与暴露关系的作品。鹤蜚曾经从政16年时间,拥有极其丰富的关于政界的第一手资料。2008年,当鹤蜚离开政界后重拾早年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发表了《飞来的子弹》、《理查德?佩帝的诊断》等产生良好社会反响的作品。而在《接访日》中,作家调动起她储存的关于政界的第一手资料详细地叙述了建委信访员陈美一天的工作过程,塑造了陈美这个普通而又获得人民群众高度赞誉的公务员形象。

《接访日》的结构布局是以陈美遇到的上访者为契机回忆性地叙述了这些上访者漫长而艰难的上访经历及陈美(也包括其一些工作人员)最终对上访者的问题一一解决的情况。作家没有像许多官场小说的写手们那样去大写特写政府部门的人如何利欲熏心心渐黑的事情,去写“乱自上作”的原初性成因,而是写了陈美对工作的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作家采用的笔法是现实主义的笔法,既冷静而又客观。从这个角度说,《接访日》是一篇写官场正常情况的小说,也是一篇官场小说的正常性作品。之所以说它是写官场正常情况的小说,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党政部门并不至于达到许多官场小说所写的那种灰暗状态。老百姓相信,党政部门中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洁身自好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只是极少数人被手中拥有的权力弄得迷失了自己。这几年发表的反映政界的作品绝大多数以迷失了自己的官员为主要角色,客观上说,它们在使腐败得到暴露之时,也使人们对我们的政府有了看法,这应该说是走向一端的创作。

就《接访日》的情况看,我觉得它对歌颂与暴露的关系的处理遵循了“在歌颂之中有暴露,在暴露之中有歌颂”的基本原则,所以它是一篇官场小说的正常性作品。具体而言,就是这篇小说在以陈美的视角透析接访人员及上访者的真实心态时,既展现了陈美对工作的热情负责,又显示了上访者曾经艰难的上访经历及现在问题得到解决所带来的满意和内心的感激。

接下来的情节告诉人们陈美的确和她所想所说的那样去充满爱心地对待前来上访的平头老百姓。她成功地处理了“于土豆房屋拆迁补偿”上访案,她耐心而充满同情心地对待农妇崔金花的上访案,她为两个农民工成功地要到了工资,她成功地处理了建工集团12人小群体的上访,她为张彩云的儿子刘胜顺利维权。小说对每个上访者的遭遇都叙述了这样那样的原因,于土豆的房屋因为被政府拆掉了,所以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要从政府跟前获得一个说法,以求得祖先对在自己手里失去房子的罪责的饶恕;农妇崔金花的眼睛因为被邻居打瞎,丈夫的腿又被邻居的亲戚――大队书记打断,所以她多年来一门心思地伸冤告状,以讨回公道;两个农民工的工资因为被老板无理克扣,所以他们在讨薪之路上艰难地奔波;煤气公司的工人刘胜因为被班长领的人打得住了医院,公司领导却不处理打人者,所以他的母亲张彩云一年之中把许多时间花费在给儿子讨个说法的路上。这些事情中有些是基层领导称霸一方造成的,有些是企业老板的心术不正造成的,可以说是对我们生活中的阴暗面的暴露。当老百姓把自己的这些遭遇反映给党政部门后,党政部门不理不睬,那是更大的阴暗面。小说也写了之前这些上访者的问题无人真心去给解决的情况,而现在,他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所以一个个都欢天喜地的。小说反映了一个普通而朴素的道理:在其位谋其事方可博得人心,博得老百姓的真诚感谢。

在上面这些上访者中,因为他们都得到了陈美的热情接待和问题的完满解决,所以他们以各种方式来感谢陈美,于土豆的儿子费尽艰辛给陈美送来父亲年轻时候在老房子跟前照的照片以作纪念,崔金花盛情邀请陈美参加女儿红霞的婚礼,两个农民工真诚地给陈美送来他们精心挑选的扇子,张彩云执意要给陈美送一幅精美的十字绣。作家所写的这些事情来源于她对自己曾经在政界工作时遇到的上访事件的真心观察和思考,所以是有真实依据的,这在她的散文集《光影绚烂的深处》的一些篇章里可以看到,比如《老板与伙计》、《以吾变应万变》等使我们看到她对自己从政岁月里的一些事情的细心观察。也许,一些人对官场生活中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不以为然,认为作品里应该充斥的是奇闻怪谈,充斥的是生活中的偶发事或是一些凭空想象出来的事情。而作家鹤蜚却不是这样,她忠诚地撷来生活中的常态事情,写出了以陈美为代表的一些党政工作人员充满人情味的一面,写出了老百姓在得到党政工作人员的充满人情味的对待之后对他们的充满人情味的回报。

公务员干好本职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他们践行人民公仆这一神圣称谓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长期以来,公仆的称谓在人们心中大打了折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老百姓对政府部门的形象概括。陈美这一形象的塑造多少祛除了我们对政府工作人员恶形(形象)、恶言、恶行(行为)的一般印象。从另一个方面看,我们也觉得作家有对陈美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越来越多的呼吁之意味。这也是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它们在反映历史现实的时候总能给人带来一些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总能启动人对美好未来去不懈追求的动力。

当然,这篇小说也存在一些瑕疵,那就是小说有几个地方写了一个叫吴荣亮的上访者在建委大院里上演了一场“爬树”的闹剧及后来吴荣亮的问题被建委领导当着许多人的面解决的场面,这事情较少和陈美产生关系,是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对陈美的形象塑造也没有产生作用。这也使小说的艺术性显得有些不足。但瑕不掩瑜,从整体上看,《接访日》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还是非常充沛和强大的。

站在生活的起跑线上放飞梦想

------鹤蜚小说简论

【摘要】2008年,鹤蜚重新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后,坚定地站在生活的起跑线上放飞她的文学梦想,发表了《飞来的子弹》《理查德?佩帝的诊断》《接访日》等中短篇小说,它们在思想上都比较深刻,寄寓着作家对人性丑恶和善良的批判和歌赞,在艺术上体现出探索实验及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恰当运用的优长之处。

【关键词】鹤蜚;小说;思想;艺术;特色

鹤蜚,本名孙学丽,生于大连,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中青年高级作家研讨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青年文学》《中国作家》《钟山》等杂志发表《飞来的子弹》《最后一批难民令我黯然神伤》《阳光下的怀古》《伤心皇城》等小说百余万字,出版小说集、散文集多部。

以上是在“百度”上看到的对大连作家鹤蜚的介绍,我重点阅读了她近两年发表的中篇《飞来的子弹》《接访日》和短篇《理查德?佩帝的诊断》三篇小说,及《光影绚烂的深处》《爱上巴西利亚》两本散文集,给我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飞来的子弹》:一篇带有隐喻意和实验色彩的小说

按照米兰?昆德拉的观点:“……小说都不过是一篇长长的询问。沉思的质询是所有小说赖以构成的基础。”①中篇小说《飞来的子弹》(《青年文学》2010年第1期)具有这样的品性。这篇小说以大连凌水桥及它附近的一条街为叙事展开的地域平台,用回忆的笔法写了改革开放前特别是十年浩劫期间凌水桥附近环境的阴森恐怖及在这个地方生活着的人们的悲欢离合,小说在用许多文字对凌水桥附近的环境进行了一番描述之后,把视点投射到清末民初的大资本家张本政建造的一院俄式别墅上,然后叙述了解放后住在这个别墅里的王德仁及其家人的故事、高罗锅的故事、高脖的故事及住在一栋日式的红砖房(佣人、管家住的地方)里的宋云爸爸的故事,小说也讲述了叶赛君的故事、二哥的故事、小三子的故事及朋友胜的故事,如果把写凌水桥附近环境的部分和写张本政的俄式别墅部分算上,小说所写的人和事共计十件左右。小说对这么多人物和故事的叙述其用心在质询它们如此生存的原因。当然答案就在那个时代的政治病变上。

小说的题目与朋友胜的故事有关。一天晚上“我”和好朋友胜看露天电影的时候,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胸口使他顷刻毙命。偶然的事件在剥夺了一个多才多艺的少年的性命的时候也使“我”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寻觅他不灭的灵魂,来弄清这颗流弹的来路。

但如果仅仅认为题目只与胜被流弹击中而失去性命这件事情有关,那便会产生这篇小说的绝大部分内容与题目无关的看法。实质上“飞来的子弹”这一题目是具有隐喻性的,它隐射着十年浩劫那个时代,暗含着那个时代是一颗随时都会乱飞起来而伤及无辜的子弹的喻意,尤其是防不胜防的“政治流弹”对特别是好人的袭击。王德仁这个恶人在这种“政治流弹”带起的妖风中一边而成为造反反派头头,他在欺辱邻里乡亲的时候利用手中的无上权力乱发淫威,有一次,他“在办公室里就把一个女学生给收拾了,用他的话说是那女生出身不好,是地主的崽子主动勾引革命同志,本来就欠收拾。他带着一群人把学校校长的家给翻了个底朝天,还把深夜出逃的校长儿子的腿打断了,然后纠集一群学生把校长和夫人挂上大牌子在凌水桥周边的学校、厂矿去游街。”无恶不作的王德仁和他的名字是相背的。也正是在这样一个隐喻性的主题之下,凌水桥的环境才阴森恐怖,王德仁才横行霸道、恃强凛弱、飞扬跋扈、气焰嚣张,高罗锅和小芳的爱情故事才那般凄美,小说对高脖的情殇、宋云爸爸的性欲泛滥、叶赛君的不知所终、朋友胜的无端殒命都是在这一隐喻性的主题下展开叙述的。小说中所写的二哥落井被救的故事、小三子游泳淹死的故事似乎与主题无关,但它们也是整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另外,从整篇小说来看,我们似乎感到作家在进行着一种小说写作的实验,就是在一个隐喻性的主题之下讲述着一个个独立成篇的故事,换句话说,这十多件事中的绝大部分既与那个隐喻性的主题有关也与它无关,如果把它们分离出来后也是一篇篇曲折生动,令人感伤的小小说。这在作家的散文集《光影绚烂的深处》中可以得到证明,它里面署名为《光影绚烂的深处》、《疼痛的夜晚》就是写叶赛君的故事和朋友胜的故事的,只不过后者中对胜的结局没有写得那么悲惨,它写了胜因为用小板凳把一个小伙子打成了终身残废而被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劳教的故事。

《飞来的子弹》展示了混乱年代间人人都遭遇着的“政治流弹”袭击的残酷和荒诞之时,也写了人性的丑恶和美好。丑恶者除了王德仁之外,还有小芳的妈妈,她因为遭受了丈夫的遗弃所以把所有男人都看作仇人,她不准小芳谈男朋友,一旦发觉就对小芳大打出手,适婚年龄的小芳于是被剥夺了谈情说爱的权利,整天忧郁地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下。已有儿女的图书管理员高脖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名叫凯的读者,两个人常常如胶似漆地呆在一起,于是她已有的家庭破裂了;后来当她知道了凯和大队书记的女儿结婚的消息后就发疯般地毁掉了他的一切;在她又嫁了一个人之后,她的儿子来家里大闹一通,人身上所有恶性暴露无遗。宋云的爸爸在已经拥有一双儿女的情况下,动不动领着一个女人回家过夜,既不避忌儿女,也不在乎邻里议论,高罗锅深深地同情小芳的遭遇,大胆地剪掉了小芳那根被母亲动不动就抓住暴打的辫子,他于是赢得了小芳义无反顾的爱情。

鹤蜚有一个长长的写作计划,她想用小说的形式去写大连的历史,写她出生的地方,生长的地方,她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飞来的子弹》的大连凌水桥正是她实验的成功开篇之作。

《理查德?佩帝的诊断》:结构小说的优秀之作

《理查德?佩帝的诊断》(《青年文学》2010年第9期)讲述了一个父亲无心地对另一个人说女儿脑子有病结果使她找不到工作的故事。看似简单陈旧的故事,却让作者写出了新意。

“祸从口出”的道理。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现实中的人们总是言说无忌,不经意间就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它的警示意义是非常明显的。读过小说,我们都会对主人公王国庆向和自己谈恋爱的寡妇邱少霞说的那句“她(指女儿王莉)脑子是有病”的话感到遗憾,心中不由得会想到哪有做父母的人会在一个刚认识的人面前说自己的儿女精神上有问题的话呢?一般地,就是在关系非常熟悉的人之间,人们也不会说自己的亲人脑子有病之类的话。从伦理角度说,这是庸常的伦理规则的要求。当然,王莉在遭受了两次失败的恋爱后心情确实抑郁,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活现象。但做父亲的王国庆却忽略了这个现象,言语无忌,给自己面对的那个既好为人师而又庸俗不堪的女人邱少霞说了女儿脑子有病,而且还说得相当肯定,相当详细,于是邱少霞给王国庆出了个主意:按国家政策精神病患者可以办份低保。王国庆便在几天后给王莉办了低保。后来警校毕业的王莉被派出所录用了,但一查她的档案,发现她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于是将得的工作失去了。

王莉遭受这样的结局是必然会出现的结局,因为作者对情节的安排很注意逻辑联系。英国作家福斯特曾用“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这个例子说明情节是由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构成的。②这篇小说的主要事件有:街道主任给王国庆介绍寡妇邱少霞当续妻,王国庆和邱少霞见面,邱少霞和王莉产生矛盾,王国庆说王莉有抑郁症,邱少霞便让王国庆给王莉办份低保,王国庆把低保办成,王莉被派出所录用(合同制),派出所发现王莉有抑郁症而放弃录用,王莉用酒瓶砸伤邱少霞,王莉失踪等。这些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很明确,前一个事件引发了下一个事件,下一个事件又引发了下下一个事件,事件之间一环套一环,形成了小说情节上的丝丝入扣,引人入胜。米兰?昆德拉还说过,有三种类型的小说:叙事的、描绘的和思索的。就这篇小说而言,无疑它体现的是叙事和思索两个类型,但它更加突出了思索这一类型,它所讲述的故事只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思索,这便使小说的思想意义一下子得到彰显:我们或者为人父母者该怎样去爱护自己的儿女或亲人,是仅仅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吃饭穿衣、学习工作吗?显然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维护他们的尊严,保护他们那些没必要让外人知道的秘密。就王国庆而言,当邱少霞来自己家里后不停地打问王莉这样那样的情况,安排王莉后面的婚姻、生活时如果他能坚决地制止一下,那么王莉就不会把自己心里感到的邱少霞和父亲还没怎么的,就有让自己赶快找个人嫁了之意的愤怒、生气用一句“想不到,你进入角色挺快啊”表达出来,这句话使邱少霞很生气,她对王国庆说:“你女儿不会是有病吧,脑子进水了还是让门挤了?”“王国庆就笑了笑,随口说,你别和他计较,她脑子是有病。”然后邱少霞又穷追不舍问王莉得的是什么病,王国庆说:“也没有什么病,就是那个抑郁症什么的。”随意说出的话为毁掉王莉的前途埋下了隐患。当隐患最终变成现实之后,王国庆才真正地后悔了。

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三个自己:本我、自我、超我。本我被欲望掌控,超我被理智掌控。王国庆自从和邱少霞谈恋爱之后,他一直处于本我状态,既有被异性的吸引,又有对三百多块钱一个月的低保补助的迷恋,所以生理和金钱欲望使他听信了同样被这两种欲望操控着的邱少霞的主意,把遭受过失败恋爱打击而处在超我状态的王莉也变成了无理智的王莉,也就是说王莉在要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父亲的言语和行为把她推向了无理智的本我状态,最终她用酒瓶砸伤邱少霞,使她在医院里好多天都昏迷不醒。小说比较贴切的反映了当前普通人在纷繁社会中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尤其是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时,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乐观的精神面貌和生理反映,描绘出了小人物丰满的内心世界。小说注重结构设计,看似无意,却很严谨,步步精心布局,前呼后应,是一篇结构小说的优秀之作。

《理查德?佩帝的诊断》曾经是《小说选刊》全国征文中3000多篇来稿中唯一获得短篇小说一等奖的作品,说明它在思想及艺术方面上表现出来的优长之处是值得肯定的。

《接访日》:一个崭新的阳光的公务员形象

《接访日》(《中国作家》2011年第5期)是作家调动她储存的关于政界的第一手资料而写出的官场小说。它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写建委信访员陈美一天的工作情况。在这一天里,陈美成功地处理了“于土豆房屋拆迁补偿”上访案,耐心而又充满同情心地处理了农妇崔金花的上访案,成功地为两个农民工要到了工资,成功地处理了建工集团一群人的上访事件,顺利地为张彩云的儿子刘胜维了权。作家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写出了陈美对工作的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小说写到:“陈美总是身着正装,早早就正襟危坐出现在信访办的102接待室里。许多人觉得接访是个烦心的活,但陈美接访时性情和心态都很好……”“陈美……喜欢接访工作,她觉得能通过接访了解社会,每周一到接访这一天,她非常重视,接访日里从不马虎。”“陈美总是最早到信访办接访,不像有些单位的接访人员,都上班老长时间了接访室的门还关着。”“陈美因此在政府大楼里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再加上陈美长的一脸笑模样,对人又热情大方,在上访的群众中有点小知名度,每周三专门来找陈美上访的人特别的多。”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陈美是一位非常热爱本职工作的善良的公务员。这和长期以来官场小说总是贪官成群、廉官无几的情况不一样,比如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侯卫东官场笔记》、李春平的《步步高》《读古长书》、阎真的《沧浪之水》、洪放的《秘书长》《挂职》《领导司机》、唐达天的《一把手》、杨少衡的《党校同学》等都是如此。就像一些论者所说的,这些作品中“虽然也有正面歌颂之类的作品,但总体上说,灰暗是绝大多数官场小说的主色调。在这些作品中,一个拥有正义感和血性的人,总会在官场渐渐被磨去棱角,适者生存的无奈和潜规则力量的所向披靡,最终会令正义树起降旗。一些作品虽有一条u2018光明的尾巴u2019,但不难看出内在逻辑的牵强。”(朱述古《官员作家走红与官场小说热销》,见201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所以,这些小说只是较多地把注意点放在了对畸变的官场生活的反映上,缺乏对正常状态的官场生活的描写,也所以说,它们基本都是官场小说的非正常状态的作品,形成的模式越来越僵化、越来越千篇一律,这种模式已经引起一些人的讨厌。

曾经有记者采访鹤蜚,时下官场小说盛行,以她在官场一线工作了十六年之久,会不会写一些揭露官场黑暗的小说?鹤蜚回答说,有一天我肯定会写,但我要写的官场一定是阳光的、透明的、正气的、健康的官场,因为我相信并看到,这些都是现实中的主流。

鹤蜚是阳光的。《接访日》是她第一篇官场小说,也是阳光官场小说的实验之作。这篇写官场正常情况的小说,因为毕竟我们国家的党政部门并不至于达到许多官场小说所写的那种灰暗状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洁身自好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只是极少数人被手中拥有的权力弄得迷失了自己。前面提到的反映政界的作品绝大多数以迷失了自己的官员为主要角色,客观上说,它们在使腐败得到暴露之时,也使人们对我们的政府有了看法,这应该说是走向一端的创作。在这种情况下,读者眼中的官场便是被权力欲、金钱欲、声色欲甚至是和黑社会组织沆瀣一气的铲除异己力量的血肉欲充斥起来的官场。这样的官场使读者看到的是人性的扭曲、政事的荒废、道德的失范、伦理的混乱、人情的淡漠、官民关系的紧张等等。难道,官场真的全都是这般模样?官场里的人人真的都是权力欲望过度膨胀、声色渴求难以自控的那种样子?难道,官场里就没有一心为民、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的好官员、好公务员?

就《接访日》的情况看,我觉得它既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又较好地对处理了歌颂与暴露的关系问题,它遵循的是“在歌颂之中有暴露,在暴露之中有歌颂”的基本原则,所以它写出了公务员的本色工作。关于文学到底应该以暴露为主,还是以歌颂为主,对于这个问题,几十年前人们就开始讨论了,最终达成的共识是歌颂之中有暴露,暴露之中有歌颂,它们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从最终的价值取向上来说,在阶级社会中,文学应该在揭露残暴中弘扬正义,使人们对残暴恨之入骨,对正义崇尚追求;在无阶级的社会中,文学应该在歌颂先进中鞭挞落后,使人们把先进当作楷模,把落后当作耻辱。就这篇小说来看,作者以歌颂为主调,它通过陈美这个普通的公务员透析了绝大多数公务员对工作的正常态度,展现了他们对工作的热情负责及问题被解决了的老百姓的内心满意和感激。而暴露是通过写每个老百姓遭遇的既棘手而又无奈的问题来体现的,于土豆花了几十年时间为房屋被政府拆掉而要讨得一个说法;农妇崔金花多年来一门心思地为自己和丈夫被邻居及邻居的亲戚――大队书记伤害而要讨回公道;两个农民工艰难地奔波在讨薪之路上;刘胜的母亲张彩云用一年时间为儿子被同事伤害讨说法。这些事暴露了现实中一些基层领导的称霸一方,一些企业老板的心术不正、良心泯灭。当老百姓把这些问题反映出来后都被陈美这样的对工作尽职尽责的人解决了,所以一个个都欢天喜地的。他们以各种方式来感谢陈美,于土豆的儿子给陈美送来父亲年轻时候在老房子跟前照的照片以作纪念,崔金花盛情邀请陈美参加女儿红霞的婚礼,两个农民工真诚地给陈美送来他们精心挑选的扇子,张彩云执意要给陈美送一幅精美的十字绣。作家通过这些情节反映了一个普通而朴素的道理:在其位谋其事方可博得人心,博得老百姓的真诚感谢。③

当然,这篇小说也存在一些瑕疵,那就是小说有几个地方写了一个叫吴荣亮的上访者在建委大院里上演了一场“爬树”的闹剧及后来吴荣亮的问题被建委领导当着许多人的面解决的场面,这事情较少和陈美产生关系,是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对陈美的形象塑造也没有产生作用。这也使小说的艺术性显得有些不足。但瑕不掩瑜,从整体上看,《接访日》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还是非常充沛和强大的。

总之,鹤蜚的上述三篇小说都是作家站在生活的起跑线上对现实真情所作的反映,2008年,当作家重新接续上中断了十五六年的文学创作之后,她就踏实地扎根在生活的沃土之中放飞自己的文学梦想,在较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小说作品。《飞来的子弹》对三十多年前中国社会的一些乱象进行了再现,《理查德?佩帝的诊断》关注的是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真心呵护亲情伦理这样一个问题,《接访日》在歌颂之中也寄寓了作家对陈美这样的公务员越来越多的诉求。它们在艺术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这在《理查德?佩帝的诊断》上体现得较为明显:情节生动、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语言细腻准确等等,由于篇幅所限,于此不再赘论。

注释

①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②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苏炳文译,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

③马振宏:《写了一个称职的公务员》,文载《文艺报》2011年8月24日第二版。

上一篇:苏垣

下一篇:斯托姆·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