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锡纯

时间:2024-01-08 15:27:39编辑:小蔡

沈锡纯的个人简介

沈锡纯(1910―2008),字硕舜、石纯、石洵等,号武夷山翁,福建诏安人,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诏安画派”第四代宗师、福州画院创始人之一。擅画花鸟、草虫兼山水、人物,尤精画虎。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海峡书画研究院顾问等。

1933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师从潘天寿、诸闻韵、汪亚尘等名家。后在福建、广东等地从事美术教育数十年。1937年作品入选《中国古今名画粹》,并获选参展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抗战期间投身敌后与战地宣传工作,与沈耀初、沈汉桢创办“燕石画社”。1947年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年鉴》,传略载入《中国现代艺术家像传》《民国书画家汇传》等典藉,是民国期间闽籍画家第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画家。

新中国成立后,创作《雄鸡一唱天下白》《勤劳兴国》等一系列反映新时代的作品获国家嘉奖。1969年下放武夷山期间创作《武夷之春》《武夷初秋》等大量反映武夷山川、花鸟珍禽的佳作。1979年应文化部邀请作为福建省唯一画家代表赴北京参加国庆30周年庆典及书画创作,同年与郑乃、潘主兰等共同创建福州画院。改革开放后迎来创作高潮,《慈怀浩气》《英风浩气》等佳作迭出。1987年作品入选美国举办的“中国古今名人书画展”。1998年赴台举办“沈锡纯暨福建名家书画展”。1999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沈锡纯九秩画展”。先后出版多部个人画集。

人物生平

●1910―1915年 / 0-5岁

1910年12月17日出生于福建省诏安县城关四街东城村。父亲沈用三经营糖坊,喜画兰竹,擅书法,家庭书画氛围浓厚。

●1916―1923年 / 6 -13岁

自幼天赋聪慧,悟性高,随父临习碑帖,自学绘画。12岁拜清末著名画家谢锡璋为师,两年后画技大有长进,作品可在市面出售。

●1924年―1926年/14岁-16岁

在诏安初级中学学习并继续随谢半圭学画。

●1927―1930年 / 17-20岁

先后就读于汕头美专、厦门美专西画系。

●1931―1933年 / 21-23岁

考入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受教于潘天寿、诸闻韵、汪亚尘等大师。

●1934―1943年 / 24-33岁

先后在漳浦、诏安、平和、广东、福清、闽清、福州、大田等地任教,期间组织学生声援十九路军入闽;参加驱逐学阀吴育的学生民主运动;组织学生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兼任编剧、导演、布景等;主办《起来》刊物,积极宣传抗战,在社会产生极大影响。

1937年其工笔花卉草虫入选上海古今名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今名画粹》,同年上海金城工艺社出版《沈锡纯画集》。作品参展美国芝加哥博览会。

1942年在大田中学因保护爱国学生、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被捕,关入三明梅列“战时东南集中营”8个月,经多方营救出狱,失业后以卖画为生。

●1944―1946年 / 34-36岁

1944年与沈耀初、沈汉祯一起创办“燕石画社”,被称为“燕石三友”。培养学生沈庆泉、沈兆鹏、徐序行、韩柯等。1945年起定居福州,以卖画为生。同年为庆祝抗战胜利举办个人画展。与画家陈子奋、张凌波、汪慰山、宋省予等过从甚密。

●1947―1949年 / 37-39岁

《虎》《菊》两作载入《中国美术年鉴》,并在厦门举办“百虎画展”,轰动鹭岛,名扬海内外。个人传略与潘天寿、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等大师同载《中国现代艺术家像传》《民国书画家汇传》等典籍。

1949年在广东汕头举办个人画展。

●1950―1955年 / 40-45岁

解放后分配在福州市教育部门工作,并创作一系列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获国家嘉奖。期间生活清贫,但始终教导子孙铭记家训“吃菜根淡中有味,守国法梦里无惊”。

●1956―1958年 / 46-48岁

应陈子奋邀请,任福州市国画研究会理事,多次与陈子奋、张凌波等合作巨幅作品。1957年庆祝建军30周年,作品《红军直指武夷山》《雄鸡一唱天下白》《勤劳兴国》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美术展”,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嘉奖。

●1959―1975年 / 49-65岁

1959年下放福州鼓楼美术社工作。“文革”期间,下放崇安县(武夷山)星村公社长涧洲生产队劳动。坚持在逆境中绘画创作,搜集、积累大量武夷山珍稀禽鸟、花卉、草虫素材,自号“武夷山翁”为乐。

●1976―1978年 / 66-68岁

1975年末全家回迁福州,生活愈加艰苦,靠卖画海外为生,但仍坚持书画创作。

●1979―1981年 / 69-71岁

9月,应文化部邀请作为福建唯一画家赴北京参加建国30周年庆典,与刘海粟、吴作人、李可染、钱松坏23位著名画家一起为国家创作一个多月,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及国家博物馆收藏。

10月,与郑乃、潘主兰、沈觐寿、周哲文等九位画家共同创建福州画院,被聘为终生画师。福州画院创建后,常与画坛艺友交流创作,讨论画技,期间为国家创作大量佳作作为国礼馈赠外宾。

●1982―1984年 / 72-74岁

经福建省委组织部落实政策,平反,恢复公职,安排在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

●1985―1986年 / 75-76岁

虎作《浩气万年存》在日本长崎展出,被长崎市政府珍藏。多次应邀驻福建省政府创作,作品被作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巨幅画作《延年苍翠光辉万年》陈列于福建省政府外宾接待室。

●1987―1994年 / 77-84岁

1987年1月,《人民日报》报道美国多伦城举办“中国古今名人书画展”,作品同“扬州八怪”和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黄君璧等人作品共同展出。同年受聘于福州大学艺术中心、福建省老年大学等院校任国画客座教授。1988年与沈耀初、沈柔坚合作《春满神州》。1990年福建省政府将其作品《神州春似锦》馈赠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先生。同年受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92年重建诏安故居,取名“夷山”。

●1994―1998年 / 84-88岁

1994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沈锡纯画集》。

1998年应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邀请,率团亲赴台北举办“沈锡纯暨福建名家书画展”。台湾知名人士吴伯雄、王昭明,著名作家柏杨等,莅临开幕式剪彩。

●1999年 / 89岁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沈锡纯九秩画展”,并再次应邀为人民大会堂作画,作品《荷花图》《墨兰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04年 / 94岁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福州画院等联

办“沈锡纯从艺八十周年画展”。

●2007年 / 97岁

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沈锡纯画虎》。

●2008年 / 98岁

2月10日10时13分在福州家中仙逝,享年98岁。

代表作品

笔下“活虎”慈怀浩气

沈老先生的画品和人品一样精彩,他用画虎、画狮寄托爱国之情,是国难当头时的态度,

对侵略者的愤恨,对民族苏醒的寄托。当今中国画坛画虎的人很多,但多显俗气、轻飘。沈老的虎作很有分量,给人一种拿不起来、很重的感觉,且注重以皮毛、色泽、斑纹变化来体现虎的骨骼结构和动作,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所画的虎,无论群行、独处、上山、下山,或狂啸,或雄视,或发威,或怒吼,或猛扑,都各具神威,目光如电,画面灵动,引人入胜。这正是他笔墨的功底,必须有这种功底才能表达出不俗的精神,从而将寄托的愿望通过画面感染观众。

沈老先生一生画虎无数,笔下之虎,雄浑传神,慈怀浩气,虎虎生风,堪称当代画坛“虎王”。

(陈 醉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笔墨生花 ? 菊吐香蕊

锡纯笔下的每朵菊花菊蕊煞似真香,尤其菊蕊特别迷人,观者多美评云:“此画首日初看显然是小蕊,次日再看,都成大蕊,又后一日重看,则众蕊正在开花,何异唐伯虎纸上鸟能飞,鱼能游之神笔,稀世之宝的菊图精品,由锡纯画菊圣手绘就,乐也奚如!”

(1983年 《翘园文风》――国际大画家沈锡纯的杰作 柳明诚)

百鹤百态 ?踏云飞仙

锡纯画古松是用“得身骨、戛寒月”的技巧,自开门户,别树一帜。故低耳能静听,似有巨风吹松,声若波涛。古松周遭常居百鹤,皆栩栩如生,或飞翔,或栖息,千姿百态,无一雷同,恍若“举头忽看不似画”,殊令人虑其破壁飞去,踏云飞仙。观者常凝驻画前,数时不散,更有甚者好数其鹤,确不知此虽为画,但百鹤百态,焉能数清,实为妙也!

(1983年 《翘园文风》――国际大画家沈锡纯的杰作 柳明诚)

其他代表作

名家评述

诏安画纛由君擎

――陈子奋(著名画家)

丹青绘大地,一生为人民。

――项南(原福建省委书记 )

沈锡纯先生接受了二十世纪新式绘画教育,又注重继承传统绘画技法,将工笔与写意融会贯通。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读沈锡纯画,诚笔精墨妙,“以形写实”、“以色貌色”,其所可贵,还在于“写其形而得其神”。

――王伯敏(著名美术史论家)

沈老的水墨画用黑白造就艺术的交响、艺术的韵律、艺术的节奏、艺术的格调。

博爱精神,浩然正气,深厚修养,精湛技巧。

――邵大箴(著名美术评论家)

沈锡纯先生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有气节、有骨气的文人。

集众所善,专为一家。

――陈传席(著名美术评论家)

沈锡纯先生不仅是画家,还是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民族斗士。

树蕙滋兰,满园桃李,慈怀浩气,写意春秋。

――林阳(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

沈老先生的画品、人品一样精彩,用画虎、画狮寄托爱国之情,是国难当头时的态度,对侵略者的愤恨,对民族苏醒的寄托。

花木灵秀,狮虎生威。

――陈醉(著名美术评论家)

沈先生从家乡走到上海、岭南,整个过程伴随着中国一百年的进程,是一个可以进入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去观察的画家。

――罗世平(著名美术评论家)

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

――唐辉(荣宝斋出版社社长 )

沈先生的绘画到了晚年,笔墨不但没有减弱,而且越来越刚强,越来越刚健。透过他的画,可以看到中国文人的宝贵操守和风骨。

――刘默(著名美术评论家)

相关事件

“诏安画派”第四代传人

1910年12月17日,沈锡纯出生于诏安县城关四街东城村。6岁开始临摹魏碑、汉碑,七八岁时,所书写的对联在诏安同龄孩童中已无出其右者。12岁正式拜诏安画派第三代宗师谢锡璋为师,成为诏安画派传人。三年后,诏安初级中学学习并继续随谢锡璋习画,其画作已在书画市场出售。

中国最早的美术“科班”生

1927年,沈锡纯赴广东汕头美术专科学校攻读,次年在厦门美专西画系继续深造。1931年秋考入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诸闻韵、姜丹书、丰子恺、王个m等先后在该校执教),深受恩师潘天寿、诸闻韵赏识,193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画坛显露头角

20世纪30年代,沈锡纯即在画坛显露头角,多次在上海、福州、厦门、汕头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婆罗洲等地展出。1937年,彩色工笔花卉草虫作品一套入选上海古今名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今名画粹》,并被荐选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同年上海金城工艺社选辑出版《沈锡纯画集》,时年仅27岁。

他以家乡前贤画艺为基础,融汇“海上画派”、“岭南画派”的精髓,体验造物之神秀,集万象于笔端,推陈出新,卓然自立。抗战期间创作大量抗日救亡的作品,至20世纪40年代,其画风、人格均备受尊崇。1945年10月,为庆祝抗战胜利在福州举办个人画展。1947年初,在厦门首次举办“百虎画展”,轰动鹭岛。 同年,《虎》、《菊》两作入选中国美术领域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年鉴――《中国美术年鉴》,与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同列一册,是当时著名国画家中最年轻的一个。

历经坎坷 磨砺志更坚

1959年3月被定为“中右”分子,9月被定为“历史反革命”下放到福州鼓楼美术社劳动改造。1966年8月至1969年12月,“文革”中被戴上“牛鬼蛇神”、“历史反革命”、“里通外国”三顶“帽子”,并被彻底“清除”出福州鼓楼美术社。

1970年至1975年,下放崇安县(武夷山)星村公社长涧洲生产队劳动,仍坚持艺术创作。在大量观察与写生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艺术造诣跃上新台阶。自号“武夷山翁”,作品常以“武夷”为题,《武夷珍禽》、《武夷隆冬》等多幅反映武夷山风物的佳作就创作于该时期。1975年底全家回迁福州,生计更加困难,以卖画海外为生,但始终教导子孙铭记家训“吃菜根淡中有味,守国法梦里无惊”。1982年经福建省委组织部落实政策,平反,恢复公职,安排在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

应文化部邀请赴京创作,同年参与创办福州画院

1979年9月,应文化部邀请作为福建唯一画家赴北京参加建国30周年庆典,与刘海粟、吴作人、李可染、钱松坏23位著名画家一起为国家创作一个多月,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及国家博物馆收藏。

1979年10月,与郑乃、潘主兰、沈觐寿、周哲文等九位画家共同创建福州画院被聘为终生画师。福州画院创建后,常与画坛艺友交流创作,讨论画技,期间为国家创作大量佳作作为国礼馈赠外宾。

九秩画家赴台画展引热潮

沈锡纯暨福建名家书画展于1998年12月19日至24日在台北市亚太会馆展出。这是89岁高龄的画家沈锡纯首次在台湾举办画展,也是我省在台湾举办画展的画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此次展出的160幅书画作品中,有沈锡纯画作50多幅,多为沈锡纯的后期代表作。参加开幕式的有连战、宋

楚瑜、吴伯雄、柏杨、沈庆京等台湾政界、艺术界、企业界人士近千人。一时盛事,风靡宝岛。台湾《台湾日报》、《工商时报》、《联合报》等多家媒体都作了大篇幅报道。

沈锡纯的“虎”作早年就在台湾颇具影响,此次展出的画作《浩气雄风,苍翠万年》吸引了众多欣赏者。同时展出的还有沈锡纯与儿子沈斗平、女儿沈华琼合作的《武夷春晖》。画展开幕 式上,沈锡纯与沈华琼父女现场挥豪泼墨,为来宾合作山水人物画《两岸春趣》。台湾舆论称,此次画展使两岸书画家进行了一场深度的艺术交流。

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为宗旨的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主办了这次画展,此前该文教基金会还 举办了“两岸《红楼梦》

特展”和“家族族谱展”。

九秩画展在京举行

1999年,福建著名画家沈锡纯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吴冠中、沈鹏、廖静文等书画界名家亲临祝贺、交流,并再次应邀为人民大会堂作画。沈老是我省有史以碓诰┚侔旄鋈嘶鼓炅渥畲蟮囊晃换摇J锥几鹘缛耸渴⒓恿丝够疃

百年纪念诞辰

2010年12月17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画院、福建省美协、福州画院主

办的“纪念国画大家沈锡纯百年诞辰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沈锡纯是新中国成立后闽派画家的重要代表,为福建的美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艺术风格以家乡诏安画派的诸位前贤为基础,融汇海上画派、岭南画派之精髓,博采众家之长。他画题广泛,专长花鸟,尤擅画虎。其早期作品,色彩鲜艳明快,画风工整而刚劲,真实而清新俊逸;中期笔酣墨饱、诗意盎然,用色艳而不俗,构图变化多样;后期作品入大气磅礴之境,既趣韵无穷,又具有现代结构美;晚期作品,笔墨苍古老辣,简练生动。他强调的“承传统、师造化,取前人之长处,汲生活之源泉,再经研磨、领悟、创作、标新”等理念,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遵照沈锡纯的遗愿,家属代表在座谈会上宣布,将设立“沈锡纯艺术教育基金”,首批200万元捐款将作为助学基金,用于资助武夷山的贫困学生。会议当天,“纪念国画大家沈锡纯百年诞辰精品回顾展”也同时在北京开幕,展出沈锡纯不同时期代表作品60余幅。

“沈锡纯沈冰山纪念馆”在诏安落成

2016年6月11日,沈锡纯沈冰山纪念馆、厦门大学诏安画派研究中心创作实践基地、漳州画院诏安创作研究基地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关水车巷沈锡纯、沈冰山故居揭牌并正式对外全面开放。

遵照沈氏兄弟遗愿,家属将其捐作厦门大学诏安画派研究中心创作实践基地和漳州画院诏安创作研究基地,并作为沈锡纯沈冰山纪念馆。沈锡纯沈冰山纪念馆不仅有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还将进一步促进诏安画派的研究和传承,将与诏安其他文化景观共同形成一道诏安旅游观光文化的风景线,共同推动诏安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

后世纪念

硕翁亭

2011年8月20日上午,以著名国画大家、美术教育家沈锡纯先生别号命名的“硕翁亭”在武夷山第二中学落成。据悉,这座亭子是沈锡纯夫人及家人捐建的。这座仿江南建筑风格的八角亭,以沈老先生别号命名为“硕翁亭”,并由原省人大副主任黄文麟老领导亲笔题字“硕翁亭”。亭子建筑面积42.6平方米,高7.56米;周围翠树掩映、幽雅宁静,也为武夷山学子增添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

“沈锡纯沈冰山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城关四街东城村,原为诏安画派第四代宗师沈锡纯及盲人画家沈冰山两位大师故居。遵照沈氏兄弟遗愿,家属将其捐作厦门大学诏安画派研究中心创作实践基地和漳州画院诏安创作研究基地,并作为沈锡纯沈冰山纪念馆。

2016年6月11日举行揭牌仪式,自此这座老宅不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回忆,而成了诏安画派继往开来的一个起点。纪念馆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共三层楼,一楼主要展示沈锡纯沈冰山兄弟的奋斗经历、艺术成就、遗作遗物和部分书画作品;二楼主要展示诏安画派史料、作品和历代诏安画派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三楼是基地开展研究、创作、交流和办公的平台。

上一篇:汤华斌

下一篇:史寿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