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七娘的个人简介
惠利夫人俗名莘七娘,五代时人,落籍明溪,生卒年不详。莘七娘少时知文达理,且通医术,后随丈夫征战,转战至明溪雪峰镇(今城关镇)时,丈夫不幸病亡,她寄居该地,陪伴丈夫亡灵。当时,明溪贫困落后,她为民众治病,死后亦葬在明溪。
死后事迹
南宋时,有一位过客在明溪巡检司驿馆借宿,馆边正是七娘葬处,他有感于莘七娘的身世,在墙壁上题诗道:
妾身本是良家女,幼习女工及书史;
笄年父母常爱怜,遂使良人作鸳侣。
五季乱离多寇盗,良人被命事征讨;
因随奔逐道途间,忽染山气命丧夭。
军令严肃行紧急,良人命没难收拾;
独将骸骨葬明溪,数尺孤坟空寂寂。
屈指经今二百年,四时绝祀长萧然;
未能超脱红尘路,妾心积恨生云烟。
当地百姓中本已流传莘七娘为民治病的传说,又见这首诗,于是集资动工为莘七娘建造一座祠庙。庙宇落成后,明溪人凡遇天灾人祸,特别是生病患疾,都到庙中求拜,朝廷赐“显应”庙号。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朝廷敕封为“惠利夫人”,后来民间对惠利夫人的崇拜逐渐扩展,北向宁化、清流、建宁发展,西南向长汀、连城传播,还流传到江西赣州。
传说南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路过明溪时曾慕名朝拜惠利夫人庙,并题诗曰:“百万貔豸休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妖虏,死愧明溪莘七娘。”表达了作者对莘七娘的崇敬心情以及爱国抗敌的满腔激情。
聊斋版本
莘七娘由人成神的过程有个聊斋版的传说,相传南宋时有位过客在明溪的驿馆借宿,驿馆就在莘七娘的墓边,半夜因为天热睡不着就到处转悠,忽然听到有一位女子在反复吟诗:“妾身本是良家女,幼习女工及书史。笄年父母常爱怜,遂选良人作鸳侣,五季乱兮多寇盗,良人被命事征讨。因随奔逐道途间,忽染山岚命丧夭。军令严兮行紧急,良人命殁难收拾,独将骸骨葬明溪,数尺孤坟空寂寂。屈指至今二百年,四时绝祀长萧然。未能超脱红尘路,妾心积恨生云烟。”客人只闻其声,却遍寻不到人。第二天客人把诗刻写在驿馆的墙壁上。当地人早就知道莘七娘的故事,看到这首诗后,就集资建了座庙宇。庙宇落成后,明溪人凡遇天灾人祸、生病患疾,都到庙中求拜,很是灵验,南宋朝廷知道这件事后,为庙宇赐名“显应庙”,而且还敕封莘七娘为“惠利夫人”。从此显应庙香火不断,许多香客也是慕名而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在诗中这样赞颂莘七娘:“百万貔貅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妖虏,惭愧明溪莘七娘”。看来莘七娘的故事进一步激发了文天祥的爱国豪情。民间为了纪念莘七娘也会举办隆重的活动,人们每年六月十一她的诞辰就会敲锣打鼓迎接夫人神像巡游。老百姓到显应庙祀拜并勺沐浴过的香汤回家喝饮,以求平安。在神像巡游回庙后则会有些戏曲表演。当地人称此为“六月会”。
由莘七娘的事可以看出,中国的老百姓是多么的善良和朴实,只要对他们做出一点付出,他们便会几十倍、几百倍的回报,百世、千世感恩、铭记。
人物趣事
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 还有一种灯叫走马灯,在其下部放置点燃的蜡烛,产生热气流驱动纸型叶轮和立轴,立轴上辐射伸出的铁丝带动纸人和纸马转动。走马灯和花灯一类器具,从五代唐宋一直流传下来,其基本原理与热气球,甚至与现代燃气轮机的原理比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