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发池

时间:2024-01-06 12:36:38编辑:小蔡

覃发池的个人简介

覃发池,男,土家族,1943 年出生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冷水桥村一个山寨里。巴山舞创始人,被誉为“巴山舞之父”,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民俗文化村村长。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做了专题采访报道。

人物简历

1959 年,覃发池读初中二年级,由于很有表演天赋,被选入县歌舞团。三个月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送到湖北艺术学院舞蹈科进修。

1978年,覃发池作为一位普通的文化工作者,只身来到长阳县西部偏僻的乐园乡,蹲点搞农村文化工作,认真学习和研究土家族的“跳丧”、“哭嫁”等歌舞元素,精心提炼成“巴山舞”。他将舞蹈中的摆手、摆胯、弯腰等动作分解后进行规范,并取了好听的名字“风摆柳”、“喜鹊登枝”、“百凤朝阳”、“双龙摆尾”等。

1981 年,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吸收覃发池为常务理事;

1982年《舞蹈》杂志第三期发表了他的论文《新兴的群众自娱性舞蹈巴山舞》,引起了中国舞蹈界的高度重视,覃发池被吸纳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还代表湖北省出席了在山东召开的“五省市民间舞蹈”交流。《舞蹈》杂志派出编辑赵景深到长阳调研,后来,他在《舞蹈》第六期中这样评价巴山舞:“长阳巴山舞的价值在于开拓,它的成功在于忠实,忠实于人民,忠实于历史。”

1985年,湖北电影制片厂摄制了电影《锦绣长阳》,使巴山舞走上银幕。

1990 年,覃发池当选为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并连任至今。

1991 年,湖北省委宣传部拨专款,由湖北舞协为覃发池编印出版了《长阳巴山舞》一书。由省文联主席周韶华题写书名。

1991年“巴山舞”作为表演项目,参加了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

1992年6月,覃发池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新秧歌文化研讨会”。他的《从巴山舞的产生看民间舞蹈继承、创新》一文获优秀论文奖,并发表于《舞蹈艺术》一书。

1994 年,在清江美丽的西湾,电影《哭嫁女》在这里紧张地拍摄,覃发池早早地来到了现场,当故事中五个年轻的女子用一根绳子结束生命时,他领衔着200 余人的跳丧队伍齐舞,舞姿铿锵,高亢悠扬,溅起了漫天沙暴,头饰都一色红绸带,像狂风中旋转的映山红。

1995 年6 月4 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栏目播出了对覃发池的专访。

1996年,湖北电影制片厂摄制了巴山舞纪录片,巴山舞开始走向全国;

1997 年,覃发池应中国香港市政局之邀,到沙田大会堂演出,“欢乐的毕兹卡”引起港人的浓厚兴趣。覃发池在沙田举办学术交流,进行了三场《土家文化源远流长》的学术报告,上千名中外大学生、教授、讲师们正襟危坐,提问有如连珠炮一般。

2000 年12 月,他苦苦编导的巴山舞经历了群雄逐鹿后,荣获第十届中国“群星奖”广场舞蹈“金奖”。

2001年4月29 日,蜚声中外的“国际龙舟拉力赛”在大三峡的夷陵广场如期举行。在闭幕式上,唯一推出了终生难忘的狂欢“巴山舞之夜”,从中央到地方的六家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2001年7月,“中国长阳巴山舞”获准国家商标注册。

2002 年9 月,国家体育总局将巴山舞作为体育健身广场舞蹈推向全国,神州刮起“巴山舞”旋风。

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派出专班来考察,把巴山舞列为全国八大新研发项目之一,在南京展示会上被排在第一,获得文化创新奖。

代表作品

舞蹈《木瓜飘香》、《晚归》、《绿水荡舟》、《青龙摆尾》和《渔翁唱晚》等。

上一篇:斯约堡

下一篇:苏珊娜·汤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