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玉清

时间:2024-01-06 07:04:40编辑:小蔡

沙玉清的个人简介

沙玉清(1907―1966),农田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创始人。1935年他的专著――我国第一本《农田水利学》出版,1937年他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业水利教育机构――西北农学院农业水利系。他长期从事泥沙问题研究,是我国早期研究泥沙问题的专家。1965年他的又一本专著《泥沙运动学引论》出版,为我国农田水利教育和泥沙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简介

沙玉清,字叔明,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受到祖父(清末举人沙海峰)影响,中学时代从江阴南菁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当时在江南颇有盛名的河海工科大学。这所学校的前身是1915年创建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中国著名水利学家李仪祉曾在该校任教,为沙玉清以后从事农田水利事业和农田水利教育打开了大门。

1930年沙玉清大学毕业,这时河海工科大学已改名为中央大学。因其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即被介绍到北京清华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任助教及教员五年,直到1935年夏天出国为止。在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李仪祉。李关于根治黄河和水利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对他后来从事农业水利教育和开展泥沙问题研究起了重要作用。经李的联系,沙玉清于1935年赴德国留学,在德国汉诺威工科大学跟随世界著名河工专家恩格斯教授学习河工泥沙问题。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德国水利科学技术,在德国两年的时间里他把必要的生活费用以外一切可以省下来的钱全都用于购买书籍资料。他在返国途中,还到英、法、荷等国进行水利考察访问。

献身于农田水利教育事业

1934年,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在陕西武功县开始筹建。该校设有水利组(西北农业大学水利系前身),李仪祉任该组第一任主任。由于当时师资力量缺乏,李仪祉就约尚在德国留学的沙玉清回国后到该校水利组任教。沙玉清按李的嘱咐接受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辛树帜校长的聘请,于1937年夏回国后到西北农业专科学校任教。李仪祉随即写信说:“知已返国到校,不胜喜慰,农专事属草创,水工及灌溉试验,望尽力筹划,使得在西北放异彩,以资切实功效于农民……”沙玉清后来长期立足西北农业水利教育和科学研究,是同李的鼓励分不开的。

1939年4月西北农业专科学校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合并成立了西北农学院。原来的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水利组改名为西北农学院农业水利系,自此诞生了我国第一个以服务农业为明确目标的水利教育机构。沙玉清担任了农业水利系第一位主任。

沙玉清关于水利为农业服务的思想早在30年代初在他所编写的我国第一部农田水利专著――《农田水利学》中已较全面地反映出来。这本专著在我国第一次把农田水利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阐明了《农田水利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他把农田水利学概括为5个方面:即灌溉、排水、放淤、洗碱和垦泽。这一科学概括即使从现代农田水利学观点来看也是比较全面的,尤其是它体现了中国农田水利的特点。这本专著为我国农田水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2年沙玉清赴兰州参加中国水利工程师年会,他撰写的“大禹治水的科学精神”受到重视。他为提倡西北地下水源的开发利用撰写了“十年万井”计划;又去河西居延、新疆考察水利情况。

沙玉清主持西北农学院农业水利系以后,很快意识到,为了我国农业水利事业,除了开展农业水利本科教育,迅速培养一批农业水利本科毕业生以外,还必须着手培养更高层次的农业水利教育的科学研究人才。为此,在他的努力下,于1941年秋成立了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研究部,随即开始招收研究生,规定学习期限二年(兼助教时延长一年)。这也是我国培养农田水利教育与科学研究高级人才的开始。

精心研究泥沙志在根治黄河

沙玉清在李仪祉的教诲下,决心探讨泥沙运动规律,作为根治黄河的基础。在德国留学期间他精心钻研了河工试验模型问题,为以后从事泥沙研究打下了基础。回国后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科研经费、物资均甚缺乏,沙玉清克服各种困难,自制试验设备,完成了许多试验研究,如浑水滞性试验设备和利用气泡测流设备,结构简单富有独创性,花钱少而一样可以完成试验。

1938年李仪祉逝世,沙玉清从多方面进行纪念,并拟筹建“仪祉水土经济试验室”,1940年11月中央水工试验所与西北农学院合设武功水工试验室并兼任该室主任。当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水土经济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室扩建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他担任该所所长。该所为我国较大的水利科学研究中心之一。

当时的试验室虽然设备简陋,沙玉清和他的助手进行了不少试验,如泥沙沉速试验、油泡测速试验、浑水滞性试验等。通过初期试验研究提出了《流水挟运泥沙之通式》等项研究成果。

50年代他开始进入了对泥沙运动研究较成熟的阶段,大部分的研究成果,皆出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这十多年时间。先后有《泥沙分类命名之商榷》、《物体沉速的基本规律》、《开动流速的基本规律》、《泥沙运动基本规律》、《挟沙量的基本规律》、《冲游平衡稳定渠道设计法》、《系列模型延伸法的理论与实践》、《群体沉速的研究》、《浑水的动滞性率》、《再论泥沙开动流速基本规律》、《谈谈我国治河方案的演变和发展》等10多篇论文。在这些研究论文的基础上,最后形成并出版了他的泥沙问题专著《泥沙运动学引论》。这本专著也可以说是沙玉清对自己一生研究的总结,是对我国泥沙研究的一大贡献。他的这本具有独特见解的专著以及所写的《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等论文,受到国内外水利学家的重视,于70年代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沙玉清一生在农田水利教育和泥沙问题研究方面的成就,是他始终坚持“水利必须为农业服务,治黄要重视泥沙问题”的指导思想和不懈努力的结果。他在事业上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努力和李仪祉的影响之外,也得力于他的夫人章镜月的鼎力协助。章镜月自从和他结婚之后不久就随他去德国留学,回国后始终和他在一起,解除了他在生活上、家庭及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后顾之忧,保证了他能安心从事教育和研究。章在西北农学院任教多年,桃李广植,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好评。

沙玉清长期患支气管哮喘病,晚年又患肝病,身体日渐衰弱,严重时彻夜不眠,他的最后专著《泥沙运动学引论》是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挣扎完成的。1959年底,当引论定稿时肝硬化相当严重了。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年《引论》才得以出版。1966年10月30日沙玉清逝世,为我国水利教育事业、泥沙研究奉献了37年,作出了重大贡献。

先生生平

1907年4月16日 出生于江苏江阴县。

1930年 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土木系。

1930―1935年 在北京清华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任教。

1935―1937年 在德国汉诺威工科大学留学,学习河工模型试验。

1937―1947年 任西北农学院农业水利系教授、系主任,创建武功水工试验室(今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前身)。

1947―1953年 先后任南京中央大学土木系教授兼系主任,南京工学土木系教授,在此期间曾成立混凝土研究室。

1953―1956年 任华东水利学院农田水利系教授。

1956―1966年 任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教授兼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

1966年10月30日 逝世于西安。

先生主要论著

1 沙玉清.农田水利学.商务印书馆.1935年初版,1950年5月再版.

2 沙玉清.神户筑港工程参观记略.清华大学工程学会,1933年5月.

3 沙玉清.返水曲线公式之差率.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会会刊,1933(2).

4 沙玉清.中国水利旧籍书目.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会会刊,1934(3).

5 沙玉清.泥沙池形式之研究.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会会刊,1934(3).

6 沙玉清.河工模型研究水力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会会刊,1935(1).

7 沙玉清.西北水土经济研究的重要.李仪祉先生纪念刊,1938年.

8 沙玉清.水利事业的科学基础.李仪祉先生纪念刊,1938年.

9 沙玉清.灌溉工学.西北农学院农业水利学会丛书第一号,1940.

10 沙玉清.黄土及黄水认识.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刊,1942年15卷(5).

11 沙玉清.黄河治本探讨.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刊,1942年15卷(6)期.

12 沙玉清.流水挟动泥沙之通式.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研究部.研究报告之二,1943年.

13 沙玉清.泥沙分类命名之商榷.水利,1947年15卷(1)期.

14 沙玉清.河西居延新疆水利考察报告.研究报告,1944年.

15 沙玉清.物体沉速的基本规律.西北水工试验所.研究报告之五,1956年.

16 沙玉清.开动流速的基本规律.西北水工试验所.研究报告之六,1956年.

17 沙玉清.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西北水工试验所·研究报告,泥沙研究,1956年1卷(2)期.

18 沙玉清.挟沙量的基本规律.同上研究报告第7号,1956年.

19 沙玉清.冲淤平衡稳定渠道设计法.水利学报,1959(4).

20 沙玉清.系列模型延伸法的理论与实践.西北农学院第三届科学论文讨论会论文,1959年.

21 沙玉清.再论泥沙开动流速基本规律.西北农学院第五届科学讨论会,1963年.

22 沙玉清.浑水的动滞性率·研究报告,1962年.

23 沙玉清.群体沉速的研究.西北农学院第四届科学讨论会论文,1961年.

24 沙玉清.谈谈我国治河方策的演变和发展.西北农学院第五届科学讨论会报告,1963年.

25 沙玉清.泥沙运动学引论.中国工业出版社,1965年.

26 沙玉清.系列模型延伸法.水利学报,1963(5).

纪念西农水利系沙玉清主任

1944年暑假,我从抗战时期迁自河南沂川县上集镇的国立一中毕业,参加全国大学联考,进入陕西武功张家岗之国立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就读。

西北农学院为未曾沦陷之少数院校之一,学校有自行管理营运之发电及自来水设施,教授住宅为精致之洋房,并供给全部家俱,学生升入三、四年级,尚有钢丝床可睡。学校伙食之佳名冠全国。

水利系的系主任是沙玉清教授,台湾大学早在陆志鸿校长时代,曾邀请其来台大任职土木工程系教授兼任主任,不意沙主任来台路经南京中央大学赴母校访问,而被吴有训校长挽留聘为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兼主任。

我初入校见到沙主任,印象中是一位严肃,身体高挑、清瘦且穿长袍不着西装而令人敬仰之长者。当时大学的规矩很严格,必修的国文、英文、高等数学、微积分、物理、化学等课程,如有一门课不及格就不能升级,且不能选下学期的若干后修课程。因而,多读一年大一的学生不少,学习十分紧张。及至升入二年级,水利系学会或其他纪念节日,时请沙主任及外宾讲演,题目大多是有关水利及其它先进科学方面的。其后在三、四年级时,沙主任还有多次之学术讲演,亦多参与听讲而甚少缺席。

我学生时代对沙师之敬仰,除在学期间聆听其上课及多次学术演讲外,还有甚多水利期刊中恭读不少沙师之大作,其中印象较深且在台湾尚可查核者,略举一二:

1. 民国34年3月15日《西北水声》第6卷第1期"还我河水"重点在谓"河山是民族的躯壳,河水才是滋养民族的血液!"且在同期的补白中载有"国父实业计划考察团于32年赴新疆考察时,西北大学地质地理学系系主任殷伯西先生赠沙主任之诗词,题为"赠别沙公"略述大漠之奇景,诗中每句均有一"沙"字,除钦佩殷主任之文学修养外,可知其与沙公相知之深,兹录如下:

赠别沙公

西北大漠漫黄沙,结伴沙公走荒遐。沙风沙雨同栉沐,沙枣沙葱共嘘嗟。

弱水三千沙门子,沙夹道里夜停车。玉关西出沙州路,敦煌郊外听鸣沙。

沙湾道上秋萧瑟,白龙沙堆映落霞。闻道沙雅多古迹,莎车百里富桑麻。

茫茫瀚海同沙海,愧我无缘涉流沙。引矣沙公多弥摄,妇当翦烛话窗纱。

伯西敬题,三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迪化

2. 民国34年4月《西北水声》副刊第三十四期中刊载,为纪念近代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逝世七周年(3月8日),西北农学院水利学会于是日举行纪念仪式,并由沙主任讲演李先生的遗著"宇冰学说"。忆及曾经阅读李仪祉先生逝世纪念特刊中,有沙主任及刘梦锡先生对李先生之赞词:"大禹之后,中国一人,惟陕西李仪祉先生";诚哉斯言,李先生应当之无愧。

3. 民国34年9月15日《西北水声》第六卷第四期,有沙师之大作"泽薮和稻人",重在述及宁夏灌溉工程之特色,略谓流过宁夏的黄河洪水,从血管脉络般的渠道输送到农田里,经过充分的"撇清澄浑"之后,多余的水都排泄到附近的湖里,湖水再从沟渠退泄到黄河,这就是所谓的"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宁夏的农民就在这一分一合中,争取天赋河水的滋润,她的水利灌溉系统,亦就是这样构成的。宁夏的湖泊,真是"星罗棋布","触目皆是",湖里的水终年不断的蒸发着,将附近的空气,变得更湿润,更温暖,更适合各种草木虫鱼的繁息;湖沼的农田,最适宜种植水稻,每亩地的生产能力,因此可增加一倍。宁夏的天、地、人经我们的祖先辛苦经营擘划,得到一个这样平衡的发展,和谐的配合,全面的运用,统筹的管理,已是很具体说明:为什么"天下黄河富宁夏"?誉为"塞上天府"的真谛了。

在沙主任任内(1937~1946年),请到不少当时留学归国的青年学人,后辈学生受益良多。如曾任成功大学土木系主任及校长之留德博士倪超先生,当年在水利系讲授过铁道工学及道路工程;留美博士祁开智先生来武功度假而被挽留,聘为物理及流体力学教授;留学法国之青年教授程宇启先生,讲授微积分及微分方程;曾任台中市台湾省立农学院(已改制为国立中兴大学)院长王志鹄(农业化学系)教授任土壤学。还有陈椿庭教授任工程数学及河渠水力学;曾任台湾省水利局副总工程师及北港工程处之叶处长讲授投影几何;武汉大学毕业,现美国材料工程界驰名之陈明茂教授,当年授工程画与投影几何(几年前陈教授由成功大学机械系聘为客座教授,期满后返美);余恒睦讲师(水利系研究生部的第一位硕士)讲授水文测验。

至于西北农学院其他各学系于民国36年先后来台湾大学农学系任教之名师,诸如园艺系之谌克终教授兼主任;农经系之张德粹教授兼主任;农艺系之顾元亮教授兼主任外并兼任教务长及两届农学院院长;森林学之周桢教授兼主任之后,也曾兼任农学院院长,相信对台湾大学农学院之贡献,均功不可没。

时光一晃近50年匆匆过去,1995年初,在台北一次水资源学术研讨会上,自成功大学水利系之刘长龄教授处得知,沙师早已于1966年仙逝,至今已30年矣!沙师对泥沙问题研究专业专精,影响深远,其公子际德教授有意将其尊翁力作《泥沙运动学引论》再版,广布台海;此举已得年逾九旬的成功大学倪超老校长之赞举与促请。作为沙师的学生,有举协办,理当勉力。值沙师逝世30周年及90冥诞之际,完成再版工作,也是景仰沙师,告慰亡灵,弘扬学术的最好纪念。

(易任1996年6月于美国矽谷)

作者易任,字任之,1925年7月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汪乡,1948年6月毕业于国立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历任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成功大学土木工程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先后受聘美国加州大学DAVS校区水利学工程系客座研究员及密西西比州大学土木工程系客座教授,1995年8月退休为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及兼任教授。

读《沙玉清文集》

沙玉清先生是我国水利事业的大师,卓越的水利教育家、泥沙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

《沙玉清文集》(62万字,433页)出版后,沙玉清之子沙际德老师便寄赠我一本,时间是1998年12月10日。

沙际德老师教授我们1966级《水工建筑物》功课。沙老师讲课清晰透彻,易于我们消化吸收,很受学生欢迎。

最感荣幸的是我们在四号楼阶梯教室聆听过太老师沙玉清先生专门为我们做专题《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的讲座。分二次讲解。

沙太老师身材高挑,人消瘦,面孔白晰,慈颜可亲。他讲课别有风格,讲的轻松,我们也听的轻松。语言时有风趣,擅打比喻,加深了我们对问题的理解。

我看《文集》后,便在封面上写了"案头书"。"常读常新",使我受益无穷。我之所以写这篇读书笔记,愚意是不揣文笔不佳,但愿把《文集》介绍给校友们,尽管你们的专业不是水利。如君能到图书馆一阅,那是本校友的最大心愿。

(二)沙先生应李仪祉先生、辛树帜校长邀请到母校任教

李仪祉先生(1882-1938)是我国近代水利事业最伟大的先驱和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第二个大禹"。

沙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就已崭露头角,写出了成名之作《农田水利学》(1935年),誉满学界。

从《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沙、李二位先生晚来十分密切。在《李仪祉致沙玉清先生函》篇中,我们能看到八封函件。

其中在邀请函中写道:"农林专校水利组,已为我弟留一教授地位。明年归国,请即速来陕。此处计划设立水力试验室及灌溉试验室,待弟归而韧也。""玉清弟鉴:西北农林专校辛树帜校长嘱致意足下,明年归国,务恳至该校任教授职。许多研究事业,待足下归而主持。闻’经委会’六次约弟至该处服务,然不如西北事业之有实际。辛校长望早作决定,聘书亦可于未归国前早发。""得阁下二函,知己返国到校,不胜喜慰。农专事属草创,水力及灌溉试验,望尽力筹划,使得西北放异彩,为有切实功效于农民。致祷致祷!此侯时安。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十八日。"

(三)创立《农田水利学》科学体系

《农田水利学》(1935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沙先生首创的教课书名称,并付与它具体的内涵,包括六大部分:一、基本原理和方法;二、灌溉;三、排水;四、放淤和洗碱;五、恳泽;六、农田水利事业。

我们知道"水利"一词,意为"利用水资源兴利除害。"沙先生将"农田"和"水利"两个名词组成一个偏正词组"农田水利",成为一门水利科学体系。它全面深刻解决了水资源利用于农业的古老课题。前苏联把农田水利放在《土壤改良》课程中,未能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

(四)《泥沙运动学引论》

该书于1965年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泥沙运动学引论》"是沙先生毕生研究的经典之作。见解独到,内容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研究的成果。"(李昌华语,李曾任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河港所副所长,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顾问。)

(五)应邀赴台湾大学任教,被中央大学留任

1946年夏,沙先生应台湾大学校长陆志鸿先生邀请到该校任教授并任土木系主任。欢送沙先生送别照片已照毕,时间1946年9月22日于西安。(见《校友通讯》总第九期)。当沙先生途径南京市却被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著名物理学家)留在该校任土木系主任。沙先生只好将台大寄来的搬迁费退了回去。解放后,吴有训先生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六)沙先生的治学精神

"沙先生治学严谨,思路宽广。学识渊博,善于启发。对科学研究有独到见解。"(吴中伟语。吴曾任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国务院学位评审组成员)。

"沙先生学识渊博,思想开阔,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是我终生难忘的良师益友。"(熊运章语,熊曾任西北农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学位评审组成员)。

"沙师看问题透彻,其著作要言不繁,论述精当。讲演时概念清晰,生动风趣。"(李昌华语)

(七)沙先生的高尚情操

"玉清学长为人热情厚道,对朋友乐于帮助。诙谐幽默,豪爽健谈,和蔼可亲,深得学友们爱戴和敬重。他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方福森语,方曾留学波兰,任交通部高等学校桥梁专业教材编审副主任)。

"沙主任为人耿直,热诚待人。关心国事,爱国爱同胞之情常溢于言表。对不合理之事敢于提出意见。"(吴中伟语,吴曾任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解放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评审组成员。)

(八)多才多艺

"沙先生聪明活泼,爱好多样,尤善辩论,语多惊人。他也喜欢音乐,能操二胡,虽不甚精,也能令人悦耳。能唱’可怜的秋香’及’葡萄仙子’歌剧中的几个插曲。这些都是当时风行的歌曲。"(黄怀桢语,黄曾任长江设计总处工程师。)沙先生亦善绘国画,我们可以看到他1972年画的"鸟上枝头"。

(九)西农的昔日情景

在《文集》中的"纪念文"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记载母校当时的情景。我在此抄录给校友们,是想让大家多了解些母校的历史。

一、"西北农学院,抗战时期由于地理位置良好,局势稳定。学院环境优美,设备良好,而成为大后方的一所著名学府"。

二、"校园环境整洁,师生情谊深厚"。

三、"校址环境优美,设备良好。是一座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好场所所在"。

四、"西农学术气氛很浓,星期天常有讲座,由本校老师和途径学校的外地专家和学者讲述"。

五、"西北农学院为少数未曾沦陷的院校之一。学校有自行管理营运的发电设备和自来水设施。教授住宅为精致之洋房,并供给全部家具。学生入学三、四年级时,可住钢丝床。学校伙食之佳,名冠全国。各校前来观摩的伙食团,屡见不鲜"。

沙玉清简介

沙玉清(1907~1966)又名王光,字叔明。江苏江阴人。1925年在江阴南菁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河海工科大学预科,一年后转本科。1927年河海工大与南京工专、苏州工专和东南大学合并成第四中山大学,同年又更名为中央大学。1930年春,沙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到北平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在清华,沙于教书育人之余,努力进行科学研究,课题涉及河工、水工、港工、土工基础和水利史,都取得一定成果。特别是1935年出版的《农田水利学》专著,是中国最先把"农田"与"水利"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新的农田水利学科体系的创始之作,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赞许。沙在河海工大求学时就崇拜的李仪祉先生,1933年应聘担任了清华土木系的名誉教授,旋又出任黄河水

利委员会的委员长。李先生关于"河患症结所在之大病,是在于沙,沙患不除,则河恐终无治理之日"的论断,使沙玉清走上黄河泥沙研究的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从1934年到1935年,他利用清华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收集了世界各国有关泥沙研究的最新成果,写出了《河流之挟沙量》《河工模型研究水力学》两篇论文,作为他献身泥沙运动理论研究之开篇作。

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沙决定到当时河工技术最高的德国留学。1935年6月9日,他上午与同乡同学又同在清华任教的章镜月女士举行结婚仪式,下午就偕妻子一同登上了驰往欧洲的火车。沙在德国的汉诺佛工科大学专修了一年多河工,又只身到水利工程先进的英、法、荷等国实地考察了一个多月。

1937年春刚刚回国,便应李仪祉转达辛树帜校长的邀请,到陕西武功张家岗(今属杨陵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接任了水利组主任。1939年西北农专改为西北农学院,沙仍任水利系主任。他以李仪祉提出的"水利事业的最高意义,在于谋全民族的幸福"这一思想训导学生,培养了一批批水利人才。为了教学和科研,他倡议、创建并领导了武功水工实验室和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研究部。前者在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下,短短五年就取得了十余项科研成果,为中国黄河泥沙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后者是中国水利教育史上最早的研究生部,在培养水利高级人才方面功不可没。1942年8月在兰州召开的中国工程师学会暨各专门学科联合年会上,共宣读了水利工程学科论文16篇,西北农学院就占了6篇,沙本人的《黄土及黄水之认识》和《大禹治水之科学精神--黄河治本探讨》两篇都被评为优秀论文。

兰州工程师盛会上,讨论了于右任视察西北时提出的"十年万井"计划,会后成立西北区十年万井计划研究委员会,沙任主任委员。为推动这一造福西北的计划实施,1943年沙参加了"国父实业计划"西北考察团,在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的居延地区(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和新疆哈密、伊宁、塔城、阿尔泰、阿克苏等地实地考察水利,写出了专题考察报告,对西北地区的水利行政、人才、器材和科学研究,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靠一次走马观花的调查,很难把永久性的建设计划制订好,"对西北问题,应从事更彻底而有系统之研究,最为切要"。然而,国民政府对科学家们提出的种种建言,根本就没有实施的打算。

中国人民坚持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战时迁往大后方的学校纷纷回迁。已在北方工作了十余年的沙玉清、章镜月夫妇,也想借年休假的机会回南方去。正在此时,沙收到被派去接收台湾大学的原中大老师陆志鸿的来信,要沙到台大协助办土木系。还未等他考虑成熟,陆就把其全家的搬迁费汇到了西农,沙决定一人先去台湾看看。1946年暑假他假道南京赴台,却被刚由重庆迁回南京的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挽留,让他担任中大土木系主任一职。重振母校的土木系,沙义不容辞,遂改变了去台湾大学任教的计划,留在南京,就任中大新职。他延揽教学骨干,拟订教学计划,筹建结构力学模型、道路和卫生工程实验室,很快使教学步入正轨。1947年,沙又创建了中国第一座混凝土研究机构--中大混凝土研究室。在他和吴中伟博士指导下,研究室在统一混凝土名词术语、统一试验操作方法以及"碱-集料反应"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受到吴有训校长的赞扬。

新中国成立不久,沙由于身体原因,辞去系主任职务,继续专心探索他的泥沙运动奥秘。他认为,研究泥沙,还是西北的条件好。于是,1952年暑假,他带全家又返回西北农学院,担任水利系教授兼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这一时期,他在教学的同时,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继《泥沙分类命名之商榷》以后,1956年发表了《泥沙运动基本规律》一文,提出沉速规律、开动(起动)流速规律和挟沙能力规律,是解决泥沙问题的基本规律的学说,在水利界引起高度重视。1958年,沙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参加了由中苏两国专家组成的三门峡水库野外模型试验。试验方案是按照沙1953年就提出的黄河建库"必须进行大比尺模型试验"的设想制定的,在水电部、黄委会的领导和专家们的通力协作下,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由于国家进入经济困难时期和苏联单方面中止合同,最终未能完成。沙根据已经取得的数据和他多年来对动床模型的思考,写成《系列模型延伸法》,在《水利学报》上发表。这期间,他在细颗粒泥沙的开动流速和挟沙水流的挟动流速、群体沉速以及浑水粘滞性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进入20世纪60年代,沙的体质越来越差。每年秋冬都要发作的哮喘病,常常使他彻夜难寐,只能坐在藤椅上度过一个个夜晚。但他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就是要写一本书,疏理自己大半生关于泥沙研究的成果,建立泥沙运动学的理论体系。西农水利教研组得知沙的心愿,专门指定他的长子际德,协助他完成这一著述。父子合作,从1 963年暑假开始到当年年底定稿,沙已经累得卧床不起了。这部书名为《泥沙运动学引论》的专著,1965年9月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

1966年10月30日,沙在西安病逝。弥留之际,他对儿子说出了最后一句话:"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可以告慰他的是,在他辞世12年后,他的论文《泥沙运动基本规律》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的最后专著《泥沙运动学引论》在海内外已引起广泛关注。

沙际德简介

沙际德,教授,江苏江阴人,无党派。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工结构专业。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西北农业大学水利系副主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陕西省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咸阳市第二、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2000年9月退休。

主要贡献(含所获荣誉):长期从事"水工建筑物"、"水土保持工程"、"泥沙运动学"、"流体力学"等课程教学,并培养水力学、水工结构、泥沙工程、水土保持等硕、博士研究生10名;1994年为本校争取台湾"倪李氏奖学基金"3名。主持过陕西、甘肃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及模型试验30余项。主持"泥浆滞性机理"、"混凝土抗冻机理"、"坡面薄层水流特性"、"迷宫堰水力特性"和"冻土介质与建筑物间相互作用的粘弹模型"等多项科学研究。课题"吊杆式拱架渡槽设计"经省级鉴定为"国内领先",并获2000年度陕西省水利科技进步2等奖。

上一篇:沈青(企业家)

下一篇:泰勒·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