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铁牛

时间:2024-01-05 09:18:36编辑:小蔡

谭铁牛的个人简介

谭铁牛,男,汉族,1964年出生,湖南人。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博士,自动化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和国际模式识别学会Fellow。

现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常委。

人物履历

1980年9月-198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5年,获得国家教育部的资助,远渡重洋,到世界著名的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求学深造。

1985年7月-1986年9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电子电气工程系通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6年10月-1989年9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数字图像处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89年10月-1997年12月,英国雷丁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工作,历任研究员(Research Fellow)、高级研究员(Senior Research Fellow)、讲师(Lecturer),并获终身教职;1996年底,入选“百人计划”;1997年,谭铁牛与妻子双双向雷丁大学递交辞职书;1998年初,他们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踏上了回国之路。

1998年1月-2007年10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10月,模式识别实验室作为中文的代表正式被接受加入国际电话语音翻译联盟,主持多项由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以及国际合作等资助的科研项目。

2007年5月9日,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

2007年9月9日,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2007年6月,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7年6月-2010年1月,兼任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系主任年。

2012年6月8日,兼任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

2013年12月19日,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9月,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5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016年12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常委。

任免信息

2015年10月,国务院任命谭铁牛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016年12月,谭铁牛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免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职务。

2018年1月2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任命谭铁牛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8年3月1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谭铁牛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人物成就

社会兼职

曾任或现任IEEE T-PAMI、Pattern Recognition、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等多个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以及Inter.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和《自动化学报》和《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等多种刊物的主编或副主编,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作为 IEEE 北京分会副主席和 IEEE 国际视觉监控系列研讨会创始人与会议主席 , 为众多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学术期刊担当审稿人。是全国青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中科院青年联合会主席、欧美同学会理事留英分会副会长、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2016-07-29-今,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理事长

2013-01-01-2014-12-30,IEEE生物识别理事会(IEEE BiometricsCouncil), 主席

2010-03-13-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副理事长

2010-01-01-2014-12-30,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 副主席

2010-01-01-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副理事长?

2008-02-07-今,IET Image Processing,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2006-06-16-今,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 会士

2006-01-01-2016-12-31,Journal of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Member of Advisory Board

2004-08-27-今,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 会士

2004-01-01-今,Inter. J.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Editor-in-Chief

学术成就

研究方向

谭铁牛主要从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定序测量的虹膜识别理论,建立了算法设计的框架模型,解决了虹膜图像获取、虹膜区域分割和虹膜特征表达等难题。提出了基于环境约束的视觉计算方法,使计算机视觉更加符合人的视觉机理,解决了视觉计算中的一些病态问题,改善了计算效率与鲁棒性。提出了基于多通道滤波的纹理图像分析方法并将纹理分析用于语种、字体和笔迹识别,开辟了解决这类模式识别问题的新途径。

学术荣誉

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9年当选第四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

2000年获中科院盈科优秀青年学者奖;

2001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4年当选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2006年当选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

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2014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6年当选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

奖励信息

1996年 最佳论文奖 英国机器视觉会议

2000年 国家杰出青年奖

2003年 海外归国人员国家成就奖

2004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视觉计算理论与算法研究

2004年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数字水印技术及其在版权保护和多媒体安全中的应用

2005年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虹膜图像获取与识别技术

2006年 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6年 IAPR最佳论文奖

2007年 IAPR最佳论文奖

2008年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实时智能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及应用

2009年 NICE.I虹膜识别国际算法竞赛第一名

2009年 第十一届中国专利奖 优秀奖 基于虹膜斑块形状的身份识别方法

2010年 第二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 二等奖 一种基于规则的全天候智能视频分析监控方法

2010年 NICE.II虹膜识别国际算法竞赛第一名

2010年 Pascal voc竞赛检测项冠军,分类项亚军

2011年中科院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1年 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面向安全监控的视频内容理解技术与应用

2011年Pascal voc竞赛检测项冠军,分类项亚军?

学术著作

谭铁牛现已出版编著和专著13部,并在主要的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0多篇,获准和申请专利100多项。谭铁牛负责的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硕果累累,他负责自行研制的虹膜识别系统更是打破了国外仅有的几家公司对此项技术的垄断。2000年10月,模式识别实验室作为中文的代表正式被接受加入国际电话语音翻译联盟。主持多项由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以及国际合作等资助的科研项目。?

出版著作

( 1 )***,Advances in Multimodal Interfaces,Springer-Verlag,

(2 )*** ,Image Compression and Encryption Technologies,Proc. of SPIE,

( 3 )生物识别研究新进展(一),***,清华大学出版社,

( 4 )生物识别研究新进展(二),***,清华大学出版社,

( 5 )智能视觉监控研究进展,***,科学出版社,

( 6 )***,Advances in Biometric Person Authentication,Springer-Verlag,

( 7 )***,Advances in Biometric Person Authentication,Springer-Verlag,

( 8 )***,Affective Computing and Intelligent Interaction,Springer-Verlag,

( 9 )***,Human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Gait,Springer-Verlag,

( 10 )***,Affec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Springer-Verlag,

( 11 )智能视频监控, Intelligent Visual Surveillanc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2011-12,第1作者

( 12 )用于图像表达和识别的特征编码,Feature Coding for Image Representation and Recognition,Springer,2014-08,第2作者

( 13 )Yongzhen Huang and Tieniu Tan, Feature coding for Image Representation and Recognition, Springer, invited book, 2014

( 14)Yongzhen Huang and Tieniu Tan, Feature coding for Image Representation and Recognition, Springer, invited book, 2014

( 15)Tieniu Tan, Kaiqi Huang, Proceedings of Third Chines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Visual Surveillanc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2011.

( 16) Zhenan Sun, Jianhuang Lai, Xilin Chen, Tieniu Tan, Biometric Recognition, Proceeedings of 6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Biometric Recognition, LNCS-7098, Springer, 2011.

( 17)Jianhua Tao, Tieniu Tan (Eds.), Affec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pringer-Verlag, 2008, Germany.

( 18)Jianhua Tao, Tieniu Tan, Rosalind W. Picard, Affective Computing and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LNCS-3784, Springer-Verlag, 2005, Germany.

( 19)Mark. S. Nixon, Tieniu Tan and R. Chellappa, Human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Gait, Kluwer, 2005, USA.

( 20)谭铁牛,智能视觉监控研究进展,科学出版社,2003,北京。

( 21)T. N. Tan, Y. C. Shi and W.Gao (Editors), Advances in Multimodal Interfaces, LNCS-1948, Springer-Verlag, 2000, Germany.

学术论文

1. Ran He, Tieniu Tan and Liang Wang, “Robust Recovery of Corrupted Low-RankMatrix by Implicit Regularizers,” 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PAMI), vol. 36, no. 4, pp. 770-783, 2014.

2. Yongzhen Huang, Zifeng Wu, Liang Wang and Tieniu Tan, “Feature Coding in Image Classification: A Comprehensive Study,” 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PAMI), vol. 36, no. 3, pp. 493-506, 2014.

3. Tieniu Tan, Xiaobo Zhang, Zhenan Sun and Hui Zhang, “Noisy Iris Image Matching by Using Multiple Cues,”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vol. 33, no. 8, pp. 970u2013977, 2012.

4. Zhang Zhang, Tieniu Tan and Kaiqi Huang, “An Extended Grammar System for Learning and Recognizing Complex Visual Ev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33, no. 2, pp. 240-255, 2011.

5. Tieniu Tan, Zhaofeng He and Zhenan Sun, “Efficient and Robust Segmentation of Noisy Iris Images for Non-cooperative Iris Recognition,”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vol. 28, no. 2, pp. 223-230, 2010.

6. Zhenan Sun and Tieniu Tan, “Ordinal Measures for Iris Recogni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31, no. 12, pp. 2211-2226, 2009.

7. Li Ma, Tieniu Tan, Yunhong Wang and Dexin Zhang, “Efficient Iris Recognition by Characterizing Key Local Vari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vol. 13, no. 6, pp. 739- 750, 2004.

8. T. N. Tan, G. D. Sullivan and K. D. Baker, “Model-Based Localis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Road Vehic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vol. 27, no. 1, pp. 5-25, 1998.

9. T. N. Tan, “Rotation Invariant Texture Features and Their Use in Automatic Script Identif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20, no. 7, pp. 751-756, 1998.

10. T. N. Tan, “Texture Edge Detection by Modelling Visual Cortical Channels,” Pattern Recognition, vol. 28, no. 9, pp. 1283-1298, 1995.

上一篇:斯蒂芬·斯密斯

下一篇:神仙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