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眉的个人简介
孙眉(1854~1915),字德彰,号寿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胞兄。孙中山倡导革命大业,得到孙眉物质、精神的支持和鼓励,对他的革命生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后又参加革命,奔走广州湾(今广东湛江旧称)香港两地,进行反清活动。1913年秋,孙眉移居澳门。1915年2月病逝澳门。1935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拨国币一万元,将其骸骨从澳门迁葬于翠亨村犁头尖山麓的总理故乡纪念中学后左侧山地,由其侄孙科立碑,以表彰其对革命的功绩。个人信息
姓名:孙眉
字:德彰
号:寿屏
性别:男
所属年代:清代
民族:汉族
生卒年:1854~1915
生平经历
早年经商,资助孙中山读书幼年家境贫苦。1871年出国赴檀香山做工,后来在茂宜岛垦荒,经营农牧业兼营商业,数年之后,成为当地首富,被称为“茂宜岛王”。1878年寄信回国请其母偕12岁小弟孙文(孙中山)到檀香山协助其商店业务。孙中山志在读书,不愿为商,孙眉欣然送其入学读书。1883年7月、1885年4月孙中山两次回国在香港、广州读书。孙眉虽对其弟不愿来檀协同营商不满,但重兄弟之情,仍不断汇款资助其生活和求学费用。
加入兴中会,资助革命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准备创办兴中会,向孙眉说明创立意图,眉赞曰“志大言大”,首先赞成并捐款赞助。同年11月成立兴中会,孙眉是最早的会员之一。他积极宣传革命,游说组织亲朋戚友华侨二三十人参加兴中会,并捐资支持革命。1895年广州起义急需经费,孙眉则以平贱价钱出售牲畜,以捐充军饷。190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行债券,孙眉将千多头牲畜变卖认购债券。孙中山奔走革命旅费之需,孙眉曾将珍藏的“龙涎香”赠给变买作旅费。
广州起义失败后,鼓励孙中山继续革命1895年秋,广州第一次起义失败,孙中山亡命日本转往檀香山。孙眉对孙中山说:“这不算一回事,还应该干下去!”1903年孙中山由日本到檀香山,杨太夫人劝他说:“革命的目的在救人,行医目的也在救人,何必东奔西跑。”孙眉闻知答曰:“行医只能救少数人,革命则能救多数人,吾弟奔走革命多年,应始终一贯,岂可轻易变更,前功尽弃!”孙中山倡导革命大业,得到孙眉物质、精神的支持和鼓励,对他的革命生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倾家支持革命,回到香港居住1907年孙眉因倾家支持革命,将在檀香山数十年经营的事业全部结束,与母亲杨太夫人等举家回到香港九龙居住。
奔走湛江香港两地,进行反清活动1908年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因经费筹措不足,开展极其艰难,策划的西南边疆起义在即,孙中山心急如焚。当时,孙眉已由富豪变为赤贫,毫无怨言,反清斗志,坚定不移。为推动革命进程,他毅然接受孙中山委派,秘密潜入湛江(前身广州湾),投身反清斗争行列。1908年至1911年四年间,孙眉奔走湛江香港两地,进行反清活动。1909年冬筹备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从穗回到香港,在九龙联络会党。1910年9月被香港政府驱逐出境,赴槟城参加会议。1911年移居广州湾(今广东湛江旧称)任同盟会南方支部副部长,响应武昌起义,组织民军收复雷州半岛各地。孙眉在湛期间,建立广州湾同盟会机关,培养会员骨干,建立基层分会。通过党人筹集了大量经费,及时支援防城、钦廉、上思等地起义。辛亥革命爆发,他迅速组织南路各地起义,光复高雷地区,为民国建立,作出杰出贡献。
孙眉潜入湛江后,化名“黄镇东”,人称“黄大哥”,与老友杨德初一起以经商为掩护,进行反清活动。经友人介绍认识了倾向共和思想的赤坎商人杨益三,住在其大通街荣兴号商铺,后亲自发展杨为同盟会员,并成为广州湾同盟会机关领导人之一,负责筹款支持西南边疆起义。孙眉在三泰利号设通讯处,以赤坎为落脚点,重点活动在吴川、化州、高州一带。代表孙中山审批发展同盟会组织,签发委任状,高雷各县先后都成立了同盟分会,并配备了领导成员。孙眉曾四次深入吴川梅、泗岸等地,吸收同盟会员,传播革命火种,使吴川成为同盟会在南路一个重要据点,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在广州武装起义时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吴川籍志士庞雄芳名。辛亥革命爆发,孙眉立即发动同盟会员组织军民起义光复雷州半岛,同年11月底,吴川、廉江等高州六属、徐闻、海康、遂溪雷州三属全部起成功,建立共和政权,孙眉于1911年底悄然离湛回到广州。
孙中山因材委任,孙眉不贪仕图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广东有人提议他为粤都督,孙中山即电广东各团体及各报社,说:“家兄质直过人,而素不娴政治。粤督任重,才浅肆应,绝非所宜;安置民军,办理实业,家兄当能为之。”表示不赞成此举。又致电孙眉:“粤中有人议举兄为都督,弟以政治非兄所熟习,未登舞台则众人属望,稍有失策,怨亦随生。为大局计,兄宜专就所长,专任一事,如安置民军,办理实业之类,而不必就此大任。”眉欣然接受。
病逝澳门,政府厚葬纪念1913年秋,孙眉移居澳门。1915年2月病逝澳门。1935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拨国币一万元,将其骸骨从澳门迁葬于翠亨村犁头尖山麓的总理故乡纪念中学后左侧山地,由其侄孙科立碑,以表彰其对革命的功绩。1934年建设纪念中学时,四座校舍其中之一座被命名为“寿屏堂”以作对他的纪念。
其他相关
孙眉墓表(高320厘米,宽92厘米,厚14厘米),全文如下:
孙德彰先生墓表 总理生平所严事有贤兄曰 德彰先生其艰贞坚卓之力远大深湛之思所以振兴于其家而激发总理之志遂大有造于党国者皆国史家牒所宜特书初先生家居时 先德道川公以其倜倘不羁欲遣之远游而砻错之 使有所成适 杨太君有弟商于檀香山者遂挚以行是时荒岛初开笔路待启
先生一志专勤忘其劳苦春耕秋耨月迈岁征居积稍裕复乘时而有茂宜岛之经营农垦畜牧分道并张汗雨锄云成于一手遂有岛王之称乡里诵说以为英杰未几以 道川公命归娶乃于故里复有移民事务所之设一时应者风驰景从更租轮舶以资还往于是群岛皆辟政府改容路人异月孙氏事业寝光大矣时 总理尚幼随侍 太君往觌宏图 先生则使肄业意奥兰尼学校在校数年美传教师深加契异训导尤殷其言动遂往往以基督教为祈乡 先生则甚非之 总理乃归复赴香港入拔萃书院转皇仁书院肄业并受洗礼 先生即再召赴檀督过尤厉盖期望之意深则责望之心切要皆天性所流露也故终以钜金勖成 总理之学复入荒仁书院是时 总理年二十矣忧外患之日深念汉族之积弱重感于中法战争之役乃具倾复清廷之志而思以医术为托足之始阴以结纳天下奇士先后入广州博济医院香港雅丽医院学成而识益广志益坚甲午后赴檀因 先生之势遂创立兴中会于是革命大业之基础以成而实际之进展亦由此始自是厥后每有丈举或值总理危难 先生皆有所匡助纪元前数年毕业所艰苦经营而仅有者遂荡焉而尽丧之初无几微之悔毫发之惜乃奉 太君归国躬耕于香港对岸之九龙于军国事犹多所策画既见忌于英政府乃潜至广州湾联络粤省南路之义军民国成立乃退居澳门大义既伸 先生之心力亦尽矣始劳其身以成其业终举其所业而皆效于国淡然若无与于已岂非丈夫之明志也哉 先生讳眉德彰其字也晚年号寿屏人多称之曰眉公民国三年冬以疾卒于澳门旅次春秋六十有二夫人谭氏今尚健在子一昌沉毅有父风六年殉难于黄埔孙二满乾 先生之殁总理悲哀几不自胜国是未定饰终之礼犹缺廿三年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决议以国币万元葬先生于 总理故乡纪念学校之旁复伐石刻辞树于幽宫 先生生平事迹足称者多兹不复著其有导助于 总理而重开于党国者以式乡邦而崇国典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敬立
汪兆铭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