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泽泉

时间:2024-01-03 13:40:48编辑:小蔡

潘泽泉的个人简介

潘泽泉,湖南武冈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社会心理与行为研究。

简介

男,汉族,1970年11月生,湖南武冈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优秀人才,中南大学“升华育英计划”人选,中南大学“人文社科杰出青年”人才,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湖南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中南大学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大学和谐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大学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大国治理》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社会心理与行为研究。

先后在国家一级刊物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社会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战略与管理》、《社会》、《天津社会科学》、《中国研究》等各类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有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世纪中国》等全文转载、菁华文摘、论点摘篇、篇摘、题摘等。

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和参加省级课题6项,主持《国外社会建设理论比较研究》,《社区与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子课题,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调整农民工政策的社会影响评估研究》课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时期农村贫困问题研究》;《南京市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2004年“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2004年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南京市诚信状况及其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报告》,2003年南京科技局招标课题;《社会排斥语境下的城市空间实践》,2005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江苏诚信状况调查及其体系建构》,2004年“江苏省十一五规划前期课题”,出版学术专著5部。

学术论文

《空间化:一种新的叙事和理论转向》,《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社会分类和群体符号边界:以农民工社会分类问题为例》,《社会》2007年第4期。

《社会分类和群体符号边界:以农民工社会分类问题为例》,人大复印《社会学》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社区:作为改造和重构社会的想象和剧场》,《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国外社会政策研究的最新动态及对我国的启示》,《理论探讨》,2007年第4期。

《社会网排斥与发展困境:基于流动农民工的经验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社会网排斥与发展困境:基于流动农民工的经验研究》,人大复印《社会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现代化与发展主义语境中的中国农民工发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社会信任危机:一项经验研究》,《韶关学院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实践中流动的关系:一种分析视角》,《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

《社会空间的极化与隔离:一项有关城市空间消费的社会学分析》,《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社会空间的极化与隔离:一项有关城市空间消费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

《作为道德方案的城市空间生态》,《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3期。

《社会学视野中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天府新论》2005年第1期(《世纪中国》(2005年3月A期)全文转载;《光明日报》(1月25日)论点摘编)。

《理论范式和现代性议题:一个有关情感社会学的分析框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理论范式和现代性议题:一个有关情感社会学的分析框架》,《社会学文摘卡》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3期。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发展困境与社会风险》,《战略与管理》2004年1期。

《乡土中国走向何处》,《中国研究》2006年第3期。

《现代家庭功能的变迁趋势研究》,《学术交流》2005年第1期。

《实践中流动的关系:一项有关中国村落村民关系的人类学分析》,《视野》2004年第7期。

《贫困的社会建构、再生产与对策:中国农村发展30年》,《学术研究》,2009年第11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3期论点摘要。

《农民工与制度排斥:一个制度分析的范式》,《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0期。

《社区建设与发展话语的实践逻辑与新趋势》,《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社会学》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参与与赋权:基于草根运动与权力基础的社区发展》,《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4期。

――《羊城晚报》2009年11月22日观点摘要。

《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解释社会的可能性及其效度》,《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5期。

《以构建市民社会为目标:社区建设和发展策略的转变》,《福建论坛》,2009年第3期。

《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农民工的生存生态研究》,《前沿》2009年第2期。

《集体行动的困境: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中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社会学》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年4月21日论点摘编。

《社会资本与社区建设》,《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新华文摘》,2008年第22期全文转载;

《底层生态和秩序建构:基于农民工问题的实证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

――《社会学》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非政府组织与现代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2008年第12期。

《改革开发30年与中国农民工》,《学习月刊》,2008年12期。

《国家调整农民工政策的过程分析: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理论与改革》,2008年第5期。

《论发展的可能性与条件:以政府为行动主体的社区建设走向》,《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12期。

《从湖南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湘潮》,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农民工、身体与社会: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4期。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市场排斥与边缘化研究》,《天府新论》,2008年第4期。

《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的缺失与重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共有的空间何以可能》,《中州学刊》2008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9期论点摘要。

《从社会排斥视角解读农民工:一个分析框架及其运用》,《学术交流》2008年第5期。

《重新认识农民工:弱者的行动逻辑和生存策略》,《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3期。

――《社会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4期转载

《全球化、世界工厂与农民工发展困境:中国经验》,《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主持课题

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

主持《国外社会建设理论比较研究》,《社区与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子课题(主持),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05&ZD037)。

主持《国家调整农民工政策的社会影响评估研究:一项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的研究》,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项目编号:07CSH019)。

主持《作为一项社会重建工程:面向行动的现代社区建设》,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NCET-10-0789)。

主持《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研究》(李建华教授主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性评估》子课题(主持),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7AZX007)。

主持《制度博弈与发展困境: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的社会学研究》,2007年中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

参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第1参与者)(项目编号:09)

参与《中国城市居民居住空间阶层化研究》,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第1参与者)(项目编号:07JA840017)。

参与《南京市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2004年“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2004年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参与《南京市诚信状况及其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报告》, 2004年南京科技局招标课题。

主持《社会排斥语境下的城市空间实践》,2005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

参与《江苏诚信状况调查及其体系建构》,2004年“江苏省“十一五”规划前期课题”。

专著

1.《社会、主体性与秩序:农民工研究的空间转向》(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译著,参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3.“中南大学社会学文丛?和谐中国系列”大型系列丛书(主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4.《理解社会:社会空间、主体性与秩序》,2007年获得 “十二届湖南省优秀社科学术著作”立项资助。

上一篇:钱小华(先锋书店)

下一篇:曲凤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