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建猷的个人简介
丘建猷(1796~1854),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坪砂村人。清道光八年(1828)中举,十四年考取进士,选庶吉士,后授检讨。曾任国史馆协修参予《大清一统志》编纂,二十三年(1843),充任总纂官(主编);还先后任文渊阁校理、山西道监察御史...基本内容
丘建猷(1796~1854),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坪砂村人。清道光八年(1828)中举,十四年考取进士,选庶吉士,后授检讨。曾任国史馆协修参予《大清一统志》编纂,二十三年(1843),充任总纂官(主编);还先后任文渊阁校理、山西道监察御史、松江知府、常州知府、赣州知
任山西道监察御、江苏松江知府(今属上海)、江苏常州知府、江西赣州知府、江西南康郡守等职的清代翰林――丘建猷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距上海市中心39公里、虹桥国际机场25公里、浦东国际机场68公里。松江古称华亭,别称有云间、茸城、谷水等,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华亭府,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嘉庆十年(1805年)演变为1府(松江)、7县(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1厅(川沙)。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归江苏省管辖。上海开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有"苏(苏州府)松(松江府)财赋半天下"之美誉。
丘建猷(1796~1854年),广东大埔县青溪镇坪砂村人。他从小就十分聪明、勤奋、上进、刚正,清道光八年(1828)中举,道光十四年考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检讨,曾任国史馆协修,曾参予《大清一统志》编纂。该书由其定稿成书,共500卷。该书详述当时中国22行省和青海、西藏等地区,先有图表,继以总叙,再以府、直隶厅、州分卷,列有疆域、分野、建置沿革、形势、风俗、城池、学校、户口、田赋、山川、古迹、关隘、津梁、堤堰、寺观、名宦、人物、土产等二十五目,内容丰富,考订精详,是一本比较完善的全国性地理志书,为研究我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书。
丘建猷勤于职守,布划谋篇有方,被擢升为文渊阁校理,补山西道监察御史。后又任松江知府、常州知府、赣州知府等职。最后调至南康任郡守。江西南康是一个地瘠人贫的地方,丘建猷下车伊始,就以地方利病询问诸生,择其善者而行之。他捐钱增加生童的膏油伙食费用,重立规矩,恢复已废的朱熹讲学地――白鹿书院。时有都昌书吏黄应华,领办官盐,鱼肉乡里,被民众殴打,他的房子也被烧,黄应华逃到省里,诬告民众作乱,要丘建猷严惩“乱民”。丘建猷了解情况之后,先将黄应华革职,然后到都昌抚慰民众。
道光二十八年(1848),南康大水成灾,波及四县,丘建猷亲自到灾区视察,并发动僚属捐资赈济,在赈灾方面颇有政绩。
咸丰皇帝即位,广求人材,重臣张向朝廷推荐朱琦、何绍基、沈衍庆和丘建猷等4人,其中对丘建猷保荐最力,咸丰皇帝特颁旨重用。
丘建猷居官清廉,关心民众疾苦,平常他在内署穿的是布衣,性情宽厚,不忍致民于法,但碰到贪官、污吏、恶棍就一定严惩,故极得民众爱戴,同僚亦无不钦佩、叹服。
丘建猷在南康任内,民众为了表扬他,趁他去京公干时,给他建了一座生祠,他回到南康后,立即把它拆掉。丘建猷晚年,在赣任职期间,正是太平军横扫大江南北之时,清王朝已摇摇欲坠。丘建猷遂以母老辞官,返回原籍广东。之后,曾先后在海阳、龙湖、澄海、景韩、韩山等书院掌教,以教为乐,培养了一批人才。咸丰四年(1854),在乡逝世,终年59岁。
府等职,最后调至江西南康任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