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景棠的个人简介
丘景棠(1882~1950),清归善县城(今惠州城区桥东)人。
基本内容
丘景棠(1882~1950),清归善县城(今惠州城区桥东)人。20世纪30年代初,在肇庆经营其父开办的石灰厂,并将每年盈利所得在家乡冷水坑购买一些田地和荒山,雇有部分长工和短工创办果园。先后从东莞、增城、淡水以及广西容县等地购入沙田柚、荔枝、沙梨等良种果苗,进行种植。继而,又种上南华李、无核黄皮、挂绿等果树,在果园周围广种桂花,放养蜜蜂,既利于果树开花结果,又使果实带有桂花香味。到30年代末,果园扩至7片f地,初具规模;果树品种增多,以沙田柚、荔枝为最。同时,还加强施肥、剪枝、除虫、浇水、嫁接繁育等环节的管理,几乎每年均获得好收成。夏季,收获荔枝,其中:黑叶,果大肉厚、爽甜可口;桂味,核小、肉爽,味道清甜;特别是糯米糍,肉大核小,汁足香甜,可称荔枝中的佳品。丰产时,日摘3000多斤。用竹篓包装(每篓约50公斤),船运至惠城交果栏销售。初秋,淡水沙梨成熟。此梨果大、皮薄、肉嫩、清甜,也用船运到惠城果栏销售。金秋时节,采摘沙田柚。冷水坑沙田柚皮薄、肉大、汁足、爽甜、清香,与广西容县的沙田柚相比并不逊色,由此,闻名遐迩。年产约2万~3万公斤。果树间还套种花生、薯类,以使土质疏松、肥沃。又有水稻田百余亩,鱼塘两口,还有榨油房等。这样,人畜粪便和塘泥、花生麸等均可作肥料,形成良性生物链。此后,果园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与人合资经营五丰米机、兆丰米机,发展辗米业。其时,煤油(俗称火水)全部要从香港进口,于是又开设广源行,把煤油转运到河源、老隆等地销售,抗战胜利后,又将东江上游的柴、炭转运到香港,借以发展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