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乔的个人简介
司徒乔(1902―1958.2)广东开平人。擅长油画、素描。原名司徒乔兴,开平赤坎镇塘边村人。1924年至1926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神学院。1926年在北京中央公园水榭举办个人第一次画展。1928年赴法国留学,师从写实主义大师比鲁。
艺术生涯
司徒乔(1902-1958),原名司徒乔兴,开平赤坎镇塘边村人。生于清末光绪二十八年。
童年时代,他在塘边村鹤鸣小学读书。1914年,其父司徒郁在广州岭南大学附属小学工作,因此,司徒乔也转学岭南大学附小,一直读到岭南大学文学院,曾与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和日本著名诗人草野心平同窗共读。1924年,他在亲友的帮助下,免费进入北京燕京大学就读。鲁迅热情赞扬他“不管功课,不寻导师,以他自己的毅力,终日在画古庙、土山、破屋、穷人、乞丐……”,是一位“抱有明丽之心的作者”。这期间,他曾为鲁迅编辑的文艺刊物《莽原》画封面和插图。
1925年,孙中山逝世,司徒乔带着画板参加了悼念活动,并在孙中山的灵前当场作画,送给守陵的孙夫人宋庆龄。这幅画后来在孙中山故居挂了几十年。
1926年6月,司徒乔把70多幅早期习作,在北京中央公园水榭举行个人画展,其中《五个警察一个0》和《馒头店门前》两幅作品,被鲁迅用超过定价的数目选购了。1927年2月,通过同班同学、共产党员张采真的介绍,司徒乔到武汉苏联顾问鲍罗廷所在办公室搞美术宣传工作。1928年春,他把早期的美术作品,在上海举办了“乔小画室春季展览会”,引起徐悲鸿的注意,并在《良友画报》第26期上发表了短评,鲁迅也给展览会写了序言。
1928年底,司徒乔在万国美术会的帮助下,到了法国巴黎,跟随法国写实派大师比鲁习画。1929年秋天,因经济困难而辍学。1930年,他得到同学的帮助,远渡重洋去了美国纽约,想入哥伦比亚大学半工半读学画,但美国司法当局认为他触犯了“移民法”,把他关进监狱。在狱中,他愤激地画了一幅命名为《在不自由的地方画自由神》的画,出狱后被驱逐出境。
1931年5月,司徒乔回到广州,在母校岭南大学教授西洋画,并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旧毛笔管削成竹笔,蘸墨汁作竹笔画。1934年初,他任《大公报》艺术周刊编辑。1936年,鲁迅去世,他以万分沉痛的心情,用竹笔蘸墨汁,画下了鲁迅最后瞬间的遗容,并为鲁迅葬礼画了鲁迅的巨幅遗像。后在南京中山陵藏经楼工作,花了8年时间,几易其稿,画了一幅孙中山巨像。一位德国人看了此画后,在美国的《地理杂志》上撰文,誉为“惊人的肖像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司徒乔先后流亡到缅甸、槟榔屿和新加坡等地。他的名作《放下你的鞭子》,就是1941年在新加坡观看了中国话剧团名演员金山等演出同名话剧后创作的。1941年2月,新加坡沦陷在日军之手,司徒乔辗转回到四川重庆。一年后,他随重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前线视察团西北视察组深入新疆等地写生,创作出《套马图》、《巩哈饮马图》等作品。1945年9月,在抗日战争的胜利声中,于重庆举行了新疆画展。
1946年9月,司徒乔患肺病,偕同夫人冯伊湄往美国纽约治疗。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来,他于1950年8月从美国三藩市乘轮船返回祖国。在旅途上,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轮船颠簸之苦,根据同船的三个老华工的血泪控诉和形象,创作了反映华侨苦难生活的名画《三个老华工》。后来这画发表于《大公报》,并被美国进步杂志《群众与生活》转载。
回到广州后,他于1950年10月,抵达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受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并参加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筹建工作,设计和绘制我国的革命史画。他倾注4年心血,于1956年秋完成了史画《亚太会议图》稿。
1956年9月,他回到家乡开平,创作了《故乡的早晨》等10多幅充满南国情调的作品。在开平画的最后一幅是《潭江夕照》,也是最大的一幅。当时,他登临开侨中学教学大楼天台,此时正值傍晚时分,放眼潭江,只见夕阳把江水、归帆都染红了。江堤上的绿竹翠影,延伸至赤坎百足山下,远山呈现黛蓝色,山石被夕阳反照变成紫色,故乡的美景,使画家陶醉。司徒乔用长卷,画了三天时间,仍未完成,只好带回北京继续画。在这一段时间里,他还到新会、台山、惠州和海南岛游览观光,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1957年春天,他回到北京。1958年2月16日,于春节前两天的下午,因旧病复发,他在北京香山的画室里溘然逝世。
他创作的所有画幅都献给了国家,分藏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故乡开平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司徒乔画集》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与鲁迅
司徒乔最为著名的肖像作品则是为鲁迅所作的肖像。而与鲁迅的相识与交往也给司徒乔的人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1902年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赤坎塘边村一个贫苦家庭的司徒乔自幼酷爱绘画。上个世纪20年代初,他在燕京大学神学院就读,这期间,他仍坚持绘画创作。1926年,24岁的司徒乔在北京中央公园水榭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鲁迅就买下了其中的《五个警察一个○》、《馒头店门前》两幅作品。据司徒乔的女儿司徒羽介绍,那幅《五个警察一个○》现在仍被放在北京鲁迅纪念馆内鲁迅书房的书桌上。
一向崇拜鲁迅的司徒乔也正是由此坚定了从事艺术的决心。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司徒乔怀着悲痛的心情为鲁迅画遗容,而追悼会所用的那幅巨幅遗像也同样出自司徒乔之手。此后的岁月里,他还画下了不少鲁迅的肖像和鲁迅小说插图。
画论
在场的逼迫感生发艺术的最强音 1983年6月广州的《艺术论坛》杂志发表了梁锡鸿的遗稿《归国画家司徒乔》一文,这可能是新时期较早发表的一篇追忆这位伟大画家的专论。1920年代初,初入培正中学附属小学的梁锡鸿参加了学校课余举办的绘画班,结识了担任义务辅导的司徒乔。司徒乔一反教会学校常用印刷品中圣经故事插图临摹的方法,鼓励同学们在户外直接写生。数年后,梁锡鸿引领一众前卫艺术家在东京展开颇有声势的艺术运动,他的西画启蒙导师就是司徒乔。少年司徒乔对于艺术的冲动和热情还深深影响了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后来担任八路军首任摄影师的沙飞(本名司徒传)。1936年,鲁迅逝世之际,这对族中兄弟用画笔和相机记录了伟人的遗容,他们也因而得到文艺界的广泛认同。
艺术家的早慧始于1923年创作的《搁浅》。当年,懵懂的年轻画家看到书上说有人用调色刀代替画笔把颜色捺到画布上的办法,他也好奇地尝试了。虽然是试笔之作,作品还是透露出动人的秉赋。司徒乔的早熟不仅表现在他对西画技法的独特领会能力上,同时,他很早就把画面中的景致锁定于民间疾苦的现实内涵,而当时中国洋画界的主要努力方向却是在形式上徒然追随着西方。
司徒乔此后的学习履历中不乏留学美欧的华彩篇章,但这些留学经历并未将他塑造成一个华丽的趋步于时尚的前卫表演者,反而凝练了他对于汲取西方写实手法的方法论思考,他把画家的人道主义使命与一个挣扎于生死线的悲情时代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写实-纪实的方法意味着他可以凭借在场的逼迫感来生发艺术的最强音,这一思路伴随着画家颠沛流离的亡命生涯,帮助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和病痛,最终完成了一批真正能够表征那段峥嵘岁月和个人心曲的画作,无论是瑰丽景致,还是荒舍鬼影,抑或是难民肖像和主题宣传画,都兼具流动、沉切的情韵和意志力。
和同时期许多声名显赫的大家有所不同的是,司徒乔艺术创作始终处于审慎的个体状态,他交游甚广,但又不群不党,那些风起云涌的绘画团体对他似乎构不成诱惑。司徒乔因为身体条件所限,一直没能加入到延安的浩荡队伍中,他曾对自己的犹豫态度深以为憾。我们不难发现,同时期具备民粹主义精神的画家们此后都陆续加入了红色革命阵营,尤其是那些在鲁迅影响下迅速成长的木刻版画家们,他们的步调所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司徒乔感到了无以名状的孤寂。但艺术史并未得出遗憾的结论,我们已经见证了太多的实例,在非白即黑的意识形态战场上,将艺术工具化的强力逻辑一步步侵蚀了大多数艺术家的个人表达,而司徒乔的独特价值恰恰在这一层面上显示了出来,他始终以“自己的力”,去发现并领会“时代的艺术”,进而在画面中谱写了一段忠实于个人良知的不朽史诗。
代表作
时代的前沿
画作:画室中的冯伊湄
时间:1938年创作地点缅甸家属收藏
评画人:蔡涛(广东美术馆策展人)
1926年6月,司徒乔在北平中央公园水榭举办了第一回个人画展,前来观摩的鲁迅花二十元购得其中的两幅作品,这两幅作品都描绘了街头的世态炎凉。其中一幅比较有名的就是《五个警察和一个0》。最早从用毛笔开始作画,他仍然异于当时用毛笔代表士大夫阶层的传统,开始将西画和国画在某种方面进行结合。像这幅画作,也是他才情的随意流露。将这样家庭生活中的日常场景作为绘画的题材,相对比于传统也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知道他妻子也是一个文化青年,当时他自己也是在绘画方面有着时代前沿感的年轻人。这个画作就有这样一种很能感受到的强烈氛围,是一个新知识分子的做派,包括女主人公的坐姿和发型。这幅在缅甸“流亡”时候的粉彩画作品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那种生活的气息。他虽然不是最早采用这些技法的中国人,但是他把这种技法发挥到了一定的精粹,在他个人的能力内已经做到了一种极限。
新疆绝笔
画作:南疆集市
时间:1944年
评画人:司徒双(司徒乔之女,巴黎大学艺术史博士)、王坚
1944年,司徒乔参加了西北考察团,只身进入大西北和新疆等地。在千里戈壁滩和西北的浓郁民族风情下,他画了大量的粉彩画。无论是千里戈壁、成群的马队、百年积雪的雪山、婀娜多姿的舞者都是他笔下很好的素材。而这一时期他的大量作品得以保留下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作品是当时新疆题材的粉彩画的绝笔之作。
司徒乔的水彩和水粉画,是其成就最突出的一部分,也是司徒乔女儿司徒双最喜欢的一部分。在吸取西画的同时,他不断地返回到中国文人画的传统里面去,在构图上借鉴了中国画的“虚实”、“留白”等技巧。这类的作品比如《新疆集市》、《蒙族牧民头像》、《维吾族歌手》等。同样他在缅甸写生的《莱雅湖上清洁工人》色彩则更为凄艳,其中绿色与桔红色的对比,加上紫、淡黄和棕黑,突出了南洋群岛的浓郁色彩。由于画家的个人经历丰富,他的画作出奇的广泛。司徒乔酷爱水彩,大概是因它最能捕捉瞬息万变的海光云影。连徐悲鸿都对他色彩的运用赞叹不已。称“司徒先生对色调的感觉,为当代最敏之人,又有灵动之笔……”
从瞬间到历史
画作:三个老华工
时间:1950年
评画人:艾中信(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这是1950年在美国治病回国途中,偶然遇到同乡回国的三个老华工,感叹于他们所经历的苦难,用土红和墨色炭笔配合的素描画。在回忆司徒乔的文章《笔尖上的正义和激情》中,艾中信评价说,这幅速写技巧新颖生动,但是驾驭他的技巧的,仍然是画家对于正义的共鸣和激情,作画的技巧和造型在其次。这幅在动荡的船上画就的速写,成为那个时代华侨辛酸史的一个符号,现在被当作五邑华侨博物馆的开篇之作。
司徒乔的艺术特征,某种程度上是他的赤子之心的映照,从早期的《五个警察和一个0》到晚期的《三个老华工》,在一系列的画面上都可以听到画家的心声。而就艺术的完整性而言,《鲁迅遗容》是他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从正统的艺术观点来看,有的人会欣赏儿童画班的稚拙感,也有人从近代绘画的角度欣赏它的形式感,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他线条与黑白之间,感受到他强烈的愤怒。
什么是残酷?
画作:放下你的鞭子
时间:1940年中国美术馆藏 评画人:王坚(广东艺术博物馆研究员)
和当时广州海外留学归来的许多画裸的女、贵妇、风景、静物以及现代主义题材的画家比较,司徒乔截然不同之处是,他画的不是某家某派的形式上的东西,不是什么唯美和新奇的“主义”。我们未曾见过他画的裸体人物画,尽管这是学习西画人体画要经过的阶段。他似乎没有时间练习什么人体身段、曲线和肌肤,但他这幅油画《放下你的鞭子》人物的刻画可以用入木三分来形容,包括深度、视觉和构图造型之高明,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也不多见。
据司徒乔的二女儿司徒双回忆,当时他画这幅画请当时做义演的著名演员金山和王莹做模特,只不过第一次有半天的时间,第二次只有金山一个人到了司徒乔的画室。但是他的视觉记忆力却是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