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友兰的个人简介
庞友兰(1874-1947),字馨吾,原名庆先,笔名古愚、老丐,江苏阜宁县(今滨海县)东坎镇人。清末举人。曾任清政府民政部会计科七品官。辛亥革命后,任阜宁县筹备国会选举事务所所长、东坎市商会会长兼清乡市董,江北苇右营垦务局局长,阜宁县县志总纂。民主建政后,任阜宁县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阜宁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盐阜区参议会副参议长。抗战时期盐阜地区著名绅士。基本内容
庞友兰(一八七四――一九四七),江苏阜宁(今滨海)人。字馨吾清末举人工行草书。民国二十三年纂《阜宁县新志》。苏北开明绅士与陈毅交善。一九四二年十月被选为盐阜区参议会副议长。被编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补遗词典》.
庞友兰是举人。黄河之滨,偏僻如东坎小镇能中举人,那是天大喜事。虽不能说一举成名天下知,但在东坎,庞友兰隐隐有文界领袖之尊。陈毅驻马盐城同当地缙绅交往酬答,庞友兰名列其中。一方面说明他文名诗情,另一方面也体现其影响一片,权重一方。庞友兰是举人,总有文册,诗作,惜时代久远,搜集能力有限,未睹庞公尊容,也未能拜读大作。
庞友兰是地主,应属于地主豪绅一类。故老相传,庞友兰待长工,佃农很仁义。文化人作地主当然也有文化人之从容和儒雅。每逢初一、十五赶集之际,庞家老屋肯定支起大铁锅,煮上一大锅白菜炖肥肉。庞家佃农赶集也必到主家来吃午饭,不登门的话,庞举人是很生气的。若佃农在其他时间上东坎镇闲逛,庞老爷知道了,会大发雷霆,认为你不务正业,好逸恶劳。在主雇关系处理上,庞友兰很有古韵遗风。想起,让人悠然神往。 庞友兰家族没落,庞友兰本人被人民政府执行枪决,都缘于他家族内的一件琐事。他姐姐,长年寡居,寂寞无奈中,与一长工日久生情,苟合私通。东窗事发后,庞友兰大怒。这事在当时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名誉的污点,家族的耻辱。更何况庞友兰自诩书香门第,道德象征。庞友兰对此事的处理是骇人听闻的。长工逐走永不雇佣,对他那姐姐,活埋!棺材黑沉沉的,庞友兰姐姐被绑着强行往棺材里塞。庞友兰是讲礼的,即使是活埋人也当丧事大操大办,毕竟是他姐姐。只言片语,残破记忆,画不出友兰公完整图象,但丝丝缕缕叙述中,一位倔强、固执、血性、愚昧的老人逼现眼前。
新的人民政府成立了。庞友兰作为恶霸地方代表被审判,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最大的罪名就是破坏婚姻自由,残忍杀害亲姐姐。 夕阳西下,满目肃杀。跪立刑场的庞友兰他后悔吗?他应该是不后悔的。虽然代价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身处那个时代的封建文人总是牢牢固守他没落的文化,残存的价值体系。他的世界寂灭了,他自身存在与否也就无足轻重了。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驻扎苏北,刘少奇、陈毅就成了庞友兰的挚友。举两个例子:一是刘少奇有篇著名文章《克服困难,准备反攻,为战后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文章中关于“整顿党风”时谈及庞友兰,原文如下:“庞友兰说,共产党的下层同志能照中央同志的话办事,一定得天下。那末我们是否能够做到这样呢?是能够做到的。”二是陈毅答庞友兰先生的著名诗词,原文如下:“答庞友兰先生杖国精神日日新,诗怀坦荡笑谈频。思医国病求团结,先固初基救众民。敢以直言参议席,每于吾党寄同情。莫谓疏狂疑此老,丰姿再现海安身。”《新四军》记载:1942年10月27日,在盐阜区首届参议会期间,陈毅与黄源、范长江、钱杏村、彭康等人,同访当地进步士绅庞友兰,倡议成立“湖海艺文社”。同年11月1日,陈毅约钱杏村、李亚农、戴伯韬、王阑西及庞友兰、杨芷江、唐碧澄、乔耀汉、杨幼樵、计雨亭等进步士绅,讨论通过《艺文社缘起》,于是湖海艺文社在停翅港正式成立。庞友兰还是清末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家人名补遗词典》398页介绍。庞友兰:字馨吾。清末举人。阜宁人。工行草书。民国二十三年纂《阜宁县新志》,与陈毅交善。 解放前夕,庞友兰含冤被不明真相的“人民政府”镇压。当时通讯不发达,刘少奇、陈毅的指令晚了一步………
1941年秋,为了团结民众,壮大新四军的力量,巩固抗日根据地,陈毅专程拜访江苏盐阜地区有名的开明绅士庞友兰,想请他出“山”为抗日出力。
庞友兰看不起新四军,认为新四军是泥腿子出身,没什么本事。至于陈毅军长,他也有耳闻,今天陈毅来到府上,不妨当面“考考”他。于是,庞友兰叫家人将陈毅引进客厅。茶过三巡,庞友兰说:“早闻陈军长文武双全,今日想当面领教。我有一个上联,想请陈军长对个下联,不知可赏光?”陈毅笑道:“庞公请出上联。”
庞友兰口占一上联:“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
陈毅文思敏捷应对:“阅《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救寺。”
庞友兰爽朗地笑道:“没想到陈军长虽是行伍出身,却学识渊博,令人敬佩!”便吩咐家人置酒席招待陈毅。
酒毕,庞友兰请陈毅下棋,边聊边下,谈古论今,说文道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各种话题,无所不包。庞友兰虽在当地远近闻名,今日聆听陈毅一席话,方知“山外有山”,从心底里佩服陈毅,佩服新四军里竟有这样的能人。两人越谈越投机。庞友兰说内心话了:“陈军长,部队军饷困难,我庞某愿出一点力。”说罢,便叫家人搬出两斗银元。陈毅笑道:“老兄,我今天来可不是向你要钱的呀。”庞友兰一想说道:“老兄莫非要枪?”陈毅摇摇头:“我不要枪,也不要钱,只要你两座u2018山u2019!”庞友兰先是一愣,后是一笑:“噢!噢!要我u2018出u2019去,对吗?”庞友兰见陈军长点了点头,就连忙说:“好,好,我一定出去。”
从那以后,庞友兰担任盐阜区副参议长,积极赞助抗日战争,为巩固抗日根据地、支持抗日出了力。
中共华中工委旧址耦耕堂地名与庞友兰有关。耦耕堂地名,始见于清乾隆年间“两淮”( 淮安、淮阴)漕督都转运司使卢见曾(山东德州人,清康熙丁酉科进士)所作的淮六属《盐实录》(副本),其略曰:“(射)阳河南一无名处,林丰草茂,间有垦植人家,夫犁田,妻执牛绳引于前,合力而耕。异哉,比比皆是。余问地方吏,此地何名,答曰,尚未有名。余视之良久,乐而定其名曰u2018耦而耕’,或谓u2018耦垦’可乎。吏诺而记之。”晚清阜宁县士绅庞友兰(今滨海县 东坎镇庞庄人),欲修阜宁县志,与阜宁知县阮本焱一起视察“耦垦”,见到许多散放在滩里的耕牛,野外还有大大小小的“牛汪塘”百余处,乡民指一较大的塘,笑谓来人说:“这就是u2018牛耕塘’。”庞听后对阮本焱说:“早年,卢公所定的u2018耦而耕’地名出此,余以为,可去掉u2018而’字,就叫u2018耦耕’,可乎?!”阮点头表示赞许。此后,地方志上就有了这一正式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