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德生的个人简介
荣德生(1875年-1952年),名宗铨,字德生,好乐农居士,江苏无锡人,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他从事于纺织、面粉、机器等工业垂60年,历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压迫,享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美誉。荣德生 - 简介
荣德生(1875年-1952年)名宗铨,别号乐农。1875年8月4日(清光绪元年七月初四)生于江苏无锡。早年在上海钱庄学徒,1893年往广东三水河口厘金局帮理帐务。1896年与其兄荣宗敬在沪自营广生钱庄。1900年开始与其兄在无锡集股兴建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和振新纱厂。1918年当选江苏省议员,1921年当选北洋政府国会议员。除主管无锡各厂外,还在无锡兴建著名的“梅园”风景区,创办公益小学、中学等。1924年为与外国资本相竞争,对无锡申新三厂实行管理改革,延聘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才取代领班、工头,使企业面貌改观。
30年代初期,申新纱厂发展至九个厂。因连年举债扩充,企业搁浅,荣德生赴沪与其兄多方周旋,始免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吞并,后经锐意整顿,经营有所好转。“七七”事变后,荣德生到汉口,致力于申新四厂和福新五厂的经营,获利甚丰。上海各厂有的毁于炮火,有的遭日军军管。1938年其兄去世后返沪,除逐步偿清旧欠外,将被日军强占的几个厂收回,并拒绝与日本人合作经营。
抗战胜利后企业分由其子侄掌管,荣德生则在无锡投资兴建天元实业公司,建成天元麻、毛、棉纺等厂及开源机器工程公司,还创办了江南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派员往苏北解放区表示欢迎解放军,并与工人一起制止某些人欲将申新三厂机器设备拆迁台湾的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1952年7月29日在无锡病逝。
荣德生 - 创业史
荣德生与其兄荣宗敬早年在钱庄当学徒,几年的钱庄学业生涯,使荣氏兄弟在创业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荣德生早年在广东接受了南国的新思想、新风气,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钱庄更能赚钱的实业,像美国人的化工大王杜邦、石油大亨梅隆,都是靠办实业发财、使国家强盛的,于是决定投资实业。
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
到1921年止,共开设面粉厂12家,产品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是销售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间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荣氏兄弟为中国民族面粉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面粉厂经营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投资实业的浓厚兴趣。1915年,荣氏兄弟出资18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1922年止,申新已有4个厂,拥有纱锭达13万枚,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企业公司。申新的发展速度当时远远超过了其他民族资本家经营的纺织厂,20年代的纱锭增长率甚至超过了在华日商纱厂。荣氏兄弟因此又被誉为旧中国的“棉纱大王”。
荣氏企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正如荣德生所说:“非恃有充实之资本,乃有充实之精神,精神为立业之本。”采取“非扩大不能立足”的方针,即使借债,也不放过任何一个扩展规模的机会,并注重开拓创新,在引进先进设备和更新旧设备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原料的改良和技术人才的开发,这对他们在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时期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荣德生 - 人生经历
荣德生,又名宗铨,江苏无锡人。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父荣德生,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早年经营钱庄,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茂新、福新面粉公司和振新、申新纺织公司等企业。至民国11年(1922年)已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后申新纱厂增至9家),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曾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等职。民国26年冬,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江南国土相继沦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占据,只有租界内的工厂维持生产。次年5月,荣德生由汉口来沪,深居简出,唯以搜购古籍、字画自遣,亟盼时局好转。民国30年,日商觊觎荣氏纱厂,由汪伪实业部派员与荣德生商谈,要他将申新一、八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当即遭到严词拒绝。汪伪外交部长褚民谊只得亲自来沪,假国际饭店邀请荣德生面谈。由其子尔仁代往,说明其父不变初衷,不出卖工厂和人格。褚民谊却厚颜无耻地说:“中国的半壁江山都给日本人,何患小小申新两个厂。”并威胁说:“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荣德生闻言,凛然言道:“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抗战胜利后,荣德生两次遭绑架,被勒索款项达百万美元。民国37年,国民党统治已成土崩瓦解之势,有资产者纷纷离开大陆,荣氏家庭也面临抉择。在一片离沪声中,荣德生专程从无锡来到高恩路住所,明确表示“不离开大陆”,并阻止三子将申新三厂拆迁台湾。新中国成立后,荣氏企业得以发展。荣德生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1952年7月29日病逝于无锡。
荣德生 - 绑架遭遇
1946年4月25日,71岁高龄的荣德生在上海家中吃过早饭,又休息了片刻,大约10点钟,和三儿子荣一心、女婿唐熊源一起,乘自己的黑色福特轿车去江西路的总公司办公。轿车刚驶到高思路转角处,突然,斜刺里蹿出三个身穿军装的人,拦住了汽车,挥舞着手枪向车里的人吼道:“下来,赶快下来!”荣德生和儿子、女婿都吃了一惊。坐在司机旁边的保镖把头伸出车窗问:“你们是干什么的?”为首的一个军官取出一张红色逮捕证,在他们面前晃了一晃,荣一心眼快,看到上面盖有”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的大印,还有淞沪警备司令部二处处长毛森的签字,不禁目瞪口呆。保镖也吓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军人们乘机将荣一心和唐熊源拉下车来,那军官大声宣
布:“荣德生是经济汉奸,请他到局里去一趟!”另外两个人不由分说,硬把荣德生拉下福特轿车,不顾他的反抗,强行将他架上了早就停在旁边的小汽车。三个军人紧跟着钻进了汽车,汽车立即发动,一溜烟开走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荣一心这才醒悟过来,明白是遭到了匪徒的绑票,不禁失声大哭。细心的唐熊源一边劝慰荣一心,一面告诉他,看那汽车的牌照,是淞沪警备司令部的车!二人当即乘车赶到淞沪警备司令部,哪知淞沪警备司令部矢口否认有逮捕荣德生的事!此刻,坐在军人车中的荣德生,从车窗中望出去,只见汽车转了几个弯后,沿着中山路直向上海西郊驶去,马上意识到不是去警察局的方向。荣德生年纪虽大,头脑仍十分清醒,他的心中很快掠过一个念头:莫非是遭到绑票了?他不禁想起当年他儿子荣尔仁被绑票,也是在上班途中被人劫持的。而且,最近上海一再发生绑票案,被绑者都是有名的大富翁,像号称”钻石大王”的嘉定银行总经理范回春、号称”五金大王”的唐宝昌;广东巨商陈炳谦的两个儿子先后遭歹徒绑架,勒索去巨额赎款……吓得富商大贾胆战心惊。荣德生一向做事谨慎,认为自己平时乐善好施、待人宽厚,没有什么仇人,所以才不太在意这种事,哪知道灾祸还就当真落到了他的头上!事到如今,他也只好任由绑匪摆布了。
荣德生这样的大实业家被绑架,顿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蒋介石得知后也极为震怒,觉得上海“光复”半年多,接二连三发生绑架案,对政府威信损失太大,严令上海当局限期侦破。然而上海警察局和淤沪警备司令部对破案却一筹莫展。
绑匪顺利拿到50万美元之后,决定释放荣德生。28日晚10时左右,一辆三轮车将荣德生送到了他女婿唐熊源家。唐熊源立即打电话通知家人好友,众人纷纷赶来相见,欢喜万分。荣德生老泪纵横,只有哀叹不已!
荣德生 - 故居
荣德生故居(rongdeshengguju)即荣氏兄弟故居,位于无锡市郊区荣巷西首(今驻锡部队某部营区内)。
荣德生(1875一1952),无锡人,名宗铨,字德生,号乐农居士,中国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家。
该宅由荣德生和其兄荣宗敬于1919年初建,有门厅、承德堂、戒欺室、承裕堂、西花园等,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整个故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完整,1933年续建转盘楼、大公图书馆,呈民国时期中西式结合的特征。现在大部分建筑已不复存在,但从尚存的建筑及遗迹上仍可见其一斑。1986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荣德生 - 墓地
太湖花卉园后园延伸到舜柯山坡数十米高处,那里有中国近代最早一代民族工商业家“棉纱大王”、“面粉大王”,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商会委员荣德生先生的墓地,现在是花卉园的一个人文重地。
荣德生先生,名宗诠,号乐农。生于1875年,卒于1952年。荣德生先生这一墓地,是先生生前自己选定。荣德生
先生生前对传统的勘舆之学很为爱好,晚年和他所交好的勘舆学界朋友,多次踏遍周围许多座青山,最后,在这里选定了自己安息之地。荣德生先生生前曾对人说过他为何选中这里,他说:“这舜柯山极像一只面南背北踞蹲着的雄狮,这地方正好是雄狮颈挂的金铃。而且左青龙,右白虎,前面两山间是雪亮湖水,离家近,实在很好。”细察山势,舜柯山南坡近平地分为三股,荣德生先生的墓地在中间一股,这一股山坡比较宽隆,因此像狮首;左右各分出的两支就较狭长如狮子伏地的前肢;而后,三股合一而上,正如高耸的狮项、狮背。狮项挂铃,就有声名悦耳四扬之兆。
另外还有一说,是荣德生先生雪后登梅园念劬塔观赏雪景,北望皑皑群山,大地银装素裹,一片皓白。他发现北面舜柯山麓,独有一团青翠,就动了到那里去勘察之念。确实,因为此处背是崛突高峰,两侧各有坡岭卫护,吹不到冷冽的西北风,而南面正对梅园浒山和横山间的穿谷,温暖的南风却能吹到,所以冬季这里能保持一定气温,植被凋零状态比周围轻得多,就能在雪中成为四周唯一的绿点,得到了荣德生先生的关注。青山有情埋名骨,荣名青山两辉映。
荣德生先生的墓园前原无石级路,原墓园东西长约9米,南北宽约7米,园围1米多高齐人肩青砖墓墙,内由同样高的墙分成相等大小的里外两小方,门(不装门,只有通道口)在西小园南向正中,对门后墙上嵌全国政协商会所立的花岗石碑一块,此外就是草地,并无其它设置,地面上是近2米高,直径约3米5左右的墓堆,堆自地面起四周以石砌外墙,1米2以上为土堆圆凸墓顶,简朴异常。墓堆前有一不足一米高石供桌,此外也最无其它设施。墓园内靠四门墙栽数棵翠柏,因德生先生最爱梅花,“一生低首拜梅花”,所以,墓园内四角上还种梅树各一株。
根据荣德生先生遗命,随葬品仅线装地舆学书一套,长衫内有平时所用镀金壳钢机芯打簧怀表一只。另外按习俗口纳“含珠”一颗,瓜皮帽前缀小玉片一块,此外仅衣服寿衾而已.如此薄葬,充分体现德生先生高尚品格。
1966年8月,德生先生墓遭受破坏。文革后由无锡市政府重新根据荣德生先生一生为人精神进行了修复。修复墓园略有扩大,向西扩出约3米,向南扩1米5左右,内部格局基本保持原貌,仅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所立石碑,今已不存,在德生先生墓堆后正中北墙前,立著名书画家刘海粟先生所书墓碑一块。复植墓园树木,修建山脚去墓前的上坡石级道路;墓墙后高坡列种石楠树屏,肃穆中令拜墓者起敬仰之心。
花卉园筹建中,同样根据荣德生先生毕生风范,在墓园东四、五十米距离的舜龙溪边,栽种了成片般若竹林,山坡间种一些梅树,增添了墓园清幽安静庄严肃穆的外围气氛。并在山脚道路所经舜龙溪上,建传统风格石桥,指引拜谒荣德生先生墓园的敬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