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顿·威尔德的个人简介
桑顿·威尔德,美国剧作家,小说家,出生在威斯康星州,在中国长大。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
简介
桑顿·威尔德Thornton Wilder (1897~1975) 美国小说家、剧作家。出生在威斯康星州,父亲曾任驻华领事,他本人在中国长大。1931至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执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空军中任情报官员。
创作生涯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神秘教义》(1926)讽刺了堕落的意大利贵族缅怀往昔伟大的欧洲。
第二部以18世纪秘鲁为背景的小说《圣路易·莱之桥》(1927)是一部探讨命运和机遇的哲理小说,获1928年普利策奖。
1930年出版的小说《安德罗斯的女人》以公元前的希腊为背景探讨新生之前的堕落。
1934年的《天堂是我的目的地》讽刺了美国的推销业和福音传道。
1948年的《三月十五日》是描述凯撒的故事。
此后经过20年之久,他才出版了另一部关于伊利诺斯州南部一个不称职的煤矿经理被谋杀的事件的结构庞大的小说《第八天》(1967)。
1973年出版了最后一部小说《希奥比留斯·诺斯》,描绘美国小城镇20年代的风俗面貌。
威尔德写过不少剧本,并因此两次获得普利策奖金 (1938,1943)。剧作中较著名的有《小城风光》(1938) 和《九死一生》(1942)。《小城风光》是一部实验剧, 写20世纪初新罕布什尔州格罗韦尔小镇的生活琐事,开始时无幕也无布景,观众入席后,舞台监督出场,安排道具,然后才开始介绍剧情。《九死一生》是一出讽刺道德剧,材料大多出自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为芬尼根守灵》。
评价
威尔德喜用东方和古典戏剧的传统手法 以及欧洲神秘剧的技巧,给美国戏剧增添了一种新颖的创作手法。但他的作品的思想不够深邃,他的创作方法也多半是模仿的。他是一个提供娱乐而毫不说教的作家,又是个老派的乐观主义者。剧本中也无重大冲突。他曾说生活是轮转的,人总会战胜一切,而无需忧虑,这也正是他的喜剧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