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胤

时间:2023-12-30 06:36:38编辑:小蔡

宋伯胤的个人简介

宋伯胤先生,1921年生于陕西耀县,194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48年8月在向达先生举荐下赴南京博物院工作,投身博物馆事业,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退休,六十年不改其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人之一。宋先生历任南京博物院设计组组长、陈列部副主任、民族民俗部副主任、研究室主任、保管部主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江苏省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文化组副组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名誉会长。曾兼任厦门大学教授,法门寺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特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退居寄寓之后,宋老仍以读书、教书、写书为乐。一生最喜二印:一曰“率真”,一曰“耀州瓷娃”,或为自我画像。

基本内容

宋伯胤先生,1921年生于陕西耀县,194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48年8月在向达先生举荐下赴南京博物院工作,投身博物馆事业,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退休,六十年不改其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人之一。宋先生历任南京博物院设计组组长、陈列部副主任、民族民俗部副主任、研究室主任、保管部主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江苏省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文化组副组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名誉会长。曾兼任厦门大学教授,法门寺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特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退居寄寓之后,宋老仍以读书、教书、写书为乐。一生最喜二印:一曰“率真”,一曰“耀州瓷娃”,或为自我画像。

1950年,宋伯胤先生随中央民族访问团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调查民族文物,其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调查剑川石窟,之后该石窟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2年参与夏鼐先生主持的长沙发掘,之后在水吉、德化、连江、南唐二陵、六朝陵墓、新沂花厅村新石器遗址等从事考古发掘及调查工作。1954年参加国家文物局在山东省筹建地自型博物馆工作。1955年从事苏州丝织业、苏州造钟手工业和苏州公所等有关民族手工业和手工业组织的调查。1959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派赴苏联调查民族工作。1972年奉调武英殿外事管理处工作近一年。1974年赴墨西哥考察民族学博物馆。曾参与并主持“中国历史文物陈列”、“江苏历史陈列”等重大展览的总体设计工作;80年代初在主持保管部工作期间,独创博物馆藏品分类“四部四项分类法”,日本学界誉为“宋氏分类法”。曾在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杭州大学等高校讲授博物馆学,任特聘教授。

宋老从事博物馆工作60年,共出版专著11部,合著3部,发表论文276篇,涉及博物馆学研究、古陶瓷研究、考古调查与考古学文化、石窟造像与石雕刻研究、砖画与画像石研究等领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出版专著有《剑川石窟》(文物出版社)、《宋伯胤说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宋伯胤说紫砂》(西泠出版社)、《紫砂苑学步》(台北唐人工艺出版社)、《博物馆人丛语》(陕西人民出版社)、《枕林拾遗》(陕西人民出版社)、《枕具》(台北猫头鹰出版社)、《茶具》(上海文艺出版社)、《明泾阳王徵先生年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文章276篇,涉及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民俗学、器物学博物馆人与事、国内外博物馆研究、古陶瓷研究、紫砂陶研究、民族手工业调查、石窟造像与石雕刻研究、绘画、砖画与画像石研究、考古调查与考古学文化、王徵研究、南京史志、茶文化等,如:“论博物馆藏品分类――兼述四部四项分类法”、“关于博物馆管理的思考”、“论陈列的本质”、“中国博物馆的历史足迹”、“墨西哥文化史略”、“我国瓷器渊源略论稿”、“建窑调查记”、“对紫砂陶器的历史考查”、“从汉画石探索汉代的织机构造”、“苏州丝织手工业历史调查”、“苏州清代公所调查”、“记剑川石窟”、“唐代茶文化理念的断想”等。

上一篇:赛莱依·恰坎

下一篇:孙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