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皮维·德·夏凡纳

时间:2023-12-28 13:25:21编辑:小蔡

皮埃尔·皮维·德·夏凡纳的个人简介

皮埃尔·皮维·德·夏凡纳(PierrePuvisdeChavannes,1824-1898年),法国19世纪后期的重要壁画家。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当时的艺术主流之外,受到一群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和批判家的支持。

生平

夏凡纳是法国19世纪后期的重要 壁画家。 早年入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就读, 后随他人游访 意大利,受到意大利艺术的感染,立志做一名画家。相继师从于谢弗尔、 欧仁·德拉克罗瓦和库退尔,但都不能适应。以后主要走自学之路。当他第二次赴意大利时,深刻地感受到 威尼斯画派的色彩表现力。在他28岁时回到法国就在皮加尔广场租了一间画室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1861年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出展沙龙时获得成功。此后夏凡纳主要从事壁画创作。在壁画创作中他大多采用象征手法,以表达对生活的寓意。他为巴黎大学圆厅画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为里昂艺术宫画的《文艺女神在圣林中》以及受法国政府委托在巴黎先贤寺画的一系列壁画,确立了他作为 象征主义 大画家的地位。

其壁画和油画深得学院派和 前卫艺术家的赞赏。虽然他以古典学院派手法创作寓言和 历史题材的作品,但简化了形状并使用大块 色彩绘制 装饰性 平面图案。《穷渔夫》、《圣林》和许多其他作品影响了 保罗·高更、 乔治·修拉和众多 象征主义画家。壁画作品包括巴黎索邦大学的《科学、艺术与文学》、巴黎先贤祠的《圣·热那维埃夫的一生》(Life of St. Geneviève)及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田园诗》。

作品

夏凡纳的艺术具有三大特征:他改变了直观感觉,简化了素描和装饰性的倾向 。夏凡纳发现和创造了独特的美的境界:在他的画面上往往把宁静庄重的人物安排在近景,人物造型一般偏于修长,多采用古希腊罗马服饰,姿态典雅,无论是站还是卧,都显示出一种风姿绰约的美感;构图上往往将视平线抬高,天空占得很少;他从不用强烈的对比色,柔和、淡雅始终是他作品的主情调;其作品的题目往往只是构思中的一个楔子或者引言,画中真正的涵义,则主要来自观者心理上的作用;夏凡纳把装饰艺术引进到诗的境界,他那蕴含着崇高与温和的诗意、文学的想像和象征的精神,具有永恒的意义。

《希望》

法国在1870年的 普法战争中失败了,政府处于一蹶不振的状态之中。人民看到这样的社会现实,希望自己的民族能够奋发振兴起来。《希望》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画中描绘了一位坐在荒野废墟上的美丽纯洁的少女,她身着洁白的衣裙,手持着橄榄枝,仪态端庄娴静,给人一种通过战争之后希望和平的理想,少女形象本身也给人以青春长存的感觉。画家以少女的形象象征法兰西祖国,她满怀希望地憧憬着未来,并坚信一切痛苦和哀伤都会过去,阴云去后必将是充满美好的阳光。画面色调纯静柔和,荒凉的废墟上点缀着孕育新生命的小花草,布满朝霞的天空被推向画面上方边缘,这使轻淡的画面内涵有力度的分量感。

这幅画作于法国在 普法战争中失败后的第二年。

《贫穷的渔夫》

早在1863年夏凡纳就曾画过两幅组画,即《劳动》和《休息》。他十分熟悉渔民的劳动与生活,也十分同情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的苦难处境,为了从事这方面的题材创作,曾画了很多速写,最终完成了这幅代表名作。画中塑造了一位立于小渔船上的渔夫,低头祈祷求鱼的情态。

他处于近景,大块水面上岸坡交错,分割的水面产生构图变化的美感,中景草地上有采集野花的妻子和入睡 的孩子,给人一种寄美好希望于后代的 意趣。整个画面肃穆沉静,优美的自然和贫穷的人生同时展现在人们面前,既是画又是诗。

这幅画在沙龙展出时曾遭到评论界的攻击,说是对米勒《晚钟》一画的模仿。其实在法国画家的眼里,农民和渔民的命运是相同的。

上一篇:苏浩旗

下一篇:沈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