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印

时间:2023-12-28 10:58:30编辑:小蔡

沈学印的个人简介

沈学印,男,诗人、作家。1951年生,祖籍山东蓬莱。现任黑龙江省伊春电视台记者,编辑职称。诗人、作家。著有诗集《我的爱该给谁》、《让思绪在阳光里跳舞》,散文集《今夜月光如水》等。

1999年,沈学印诗作《在雨季绵绵的秋天》,获“跨世纪中华诗歌精品大赛”一等奖;报告文学《坚实的脚步》《给生命再造春天》《在人参种植的王国里》,分别荣获《中华大地之光》年度征文优秀作品二、三等奖;《光明与动力的创造者》《一片爱心告诉你》,分获199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纪曙光征文一、二等奖。

2000年,诗作《又一轮春天再现》,获世界汉诗大奖赛一等奖。

人物经历

沈学印,中国逻辑与语言大学毕业,系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黑龙江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伊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伊春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江海文艺》副主编。

个人作品

著有诗集《摇响岁月的风铃》《我的爱该给谁》《让思绪在阳光里跳舞》《寂寞让我如此美丽》《伊春的颜色》,散文集《今夜月光如水》等。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共在《诗刊》《黄河文艺》《中国文学》《作家报》《世界汉诗》《民族音乐》等国内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400多万字。

获奖情况

1999年,沈学印诗作《在雨季绵绵的秋天》,获“跨世纪中华诗歌精品大赛”一等奖;报告文学《坚实的脚步》《给生命再造春天》《在人参种植的王国里》,分别荣获《中华大地之光》年度征文优秀作品二、三等奖;《光明与动力的创造者》《一片爱心告诉你》,分获199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纪曙光征文一、二等奖。

2000年,诗作《又一轮春天再现》,获世界汉诗大奖赛一等奖。

新闻作品及文学作品30余次在国家和省级征文评奖中获奖,论文《电视新闻应提倡快节奏、高效率》,入选《中华百业》优秀论文汇编等。多次被黑龙江省和伊春市政府评为“优秀编辑”和“优秀记者”称号。1991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伊春市“自学成长者”荣誉称号。传略收入《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中国文学家人才库》《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骄子-专业人才卷》《国魂--中华新世纪兴国英才传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等。

社会评价

追寻寂寞的美丽

――作家沈学印先生印象

张兴彦

四月的菏泽,草长莺飞。窗外阳光明媚,翠柳依依。伏案捧读沈学印先生刚刚寄来的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文集《追寻寂寞的美丽》,忽然来了“灵感”。学印先生一年能创作50余万字的作品,必不是一般的勤奋。何不学学赵本山在小品《不差钱》里点拨毕老师的一招:“有没有名,你上网搜搜,试试看吧!”,于是,立马在百度搜索引擎上键入“沈学印”三个字,结果搜出的相关文章竟然多达1700篇,并且奇怪的是,这些信息全部是学印先生个人的,没有一个是重名重姓的。真是: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这些信息中既有学印先生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的作品或作品目录,也有各地评论家和文朋诗友写的评介文字,其中也包括我的两篇诗评。尽管才疏学浅,可我还是决定写一篇记叙性的文字放在博客里,文章的名字很现成:《追寻寂寞的美丽》。这也是先生文集的名字。我觉得把它用在学印先生身上尤其贴切和形象,所以也就不想绞尽脑汁地琢磨词儿了。或许,这就叫做“得来全不费工夫”吧。

学印先生是我的同行、文友,更是我的长兄和老师。我们都是喝呼兰河水长大的。不同的是,那时他在市电视台做记者,我在县区台当主播,虽说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但并不曾谋面。况且,那时他就名满林城,而我还是个小字辈;并且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就调回了山东老家――菏泽。此后,我先是在县区台做主播、部门主任、台长助理,而后又调任地市台任中层主管。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始终没有丢弃手中的笔。后来随着名气的提升,结识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学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些年来,我不断接到先生寄来的力作,诗集、散文集、杂文集、报告文学集、文学评论集,不一而足。每每看到装帧精美的集子,都会引来同事的热议。而谈论最多的,就是学印先生的勤奋和执着。的确,一个眼看着“奔六”的人,不近K厅、不恋牌场、不嗜宠物,惟一热衷的却是爬格子。这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学印先生为人谦恭、坦诚。这几乎是所有认识他的人的一致评价。

在伊春林区,学印先生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朋友有当地的最高首脑,也有普通的平民百姓。然而,学印先生从不摆谱拿架子,言谈举止永远是一副儒雅的学者风范。这是我从当地媒体一位刚刚退休的资深主播那里获得的讯息。能有如此口碑,这是学印先生的最大财富。

学印先生的诗作大都空灵、清净,诗性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谁把六月的金黄从麦地里裁走/又剪出成片的新绿滋润仲夏的苍翠”(《农村》)。诗人开篇就以出手不凡的写作技巧和浪漫笔法,准确地把“裁”和“剪”两个动词,运用得恰如其分,又恰到好处。琅琅上口的两句小诗,从场景上起到了活化景致和渲染的作用,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幅秧苗油绿、禾苗茁壮、田畦交错、良田无边的“水墨画”。山环水绕风光秀丽的乡村画面直扑眼帘;又像是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为我们展示出了一祯祯色彩浓郁、恬淡清新、云淡天高、景色宜人、充满动感的立体的夏日乡村图。接下来,在第一节的第三、四句,诗人这样写到:“村边的果林正熟着圆圆的桃杏/热雨为刚栽下的禾苗扯来爱的千丝万缕”。其中的妙笔,我们完全可以借用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话来形容:“初如食椰榄,真味久愈在”。

学印先生的散文平易中见独特,通篇寻常句子,读来偏是与众不同,让你不能不感佩他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让生活自信,让生命从容。安静的生活不是生活,可以叫封闭地活着。只有生命的丰富才能丰富人的生命。看淡死亡,轻视死亡。向往生命,向往生命的过程。生则生得平凡、平淡、平实、平静。死则死得平常、平安、平心、平息。凡是生活中的内容都能容纳,凡是生命中的过程都能体验。尝试了也就成熟了,自然了也就从容了。从容的内涵是真实。从容的核心是心境。活的不真实无法从容。活的心绪繁杂,恐怕一生都从容不起来。”(《在人生的长廊拾起的短章》节选)。

学印先生很注意与朋友进行交流。每有作品发表,他都十分乐于听取朋友的评判。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他都听得进去;有时还特意把负面评论收入作品集,和朋友们共同“分享”。这是他有别于一般人的最大特质。一般人都喜欢听奉承的话,喜欢听正面的评论,唯恐负面评论损害自己的形象,可学印先生却认为,注意听取不同的声音,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所以,正因为学印先生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他的写作水平才有了质的飞跃。

巴金老人说过:“支配一个战士的行动是信仰。她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选定的目标。”尼采说,艺术是人生的兴奋剂。学印先生以笔做犁,辛勤耕耘,17年来,共发表了3000多篇(首)文学作品,出版了20余部诗文集,赢得了一大串令人炫目的名衔。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不仅令同行惊羡,就是那些按时领取政府薪水的专业作家亦感到不可思议。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学印先生能够排除功名利禄的诱惑,一如既往地坚守圣洁的精神家园,执著地追寻寂寞的美丽,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

站在窗前,我凝神北望,默默祈祷:学印先生,愿你的生命之树不老!愿你的精神世界永远郁郁葱葱,充满勃勃生机! (原载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诗情诗趣诗美》一书)

(作者系著名作家,中国文化名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菏泽市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

上一篇:泰纳

下一篇:任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