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鸿的个人简介
石学鸿(1921.4.5―2009.4.21),字云孙,号志勤,别号雪痕、雪斋,室名厥卢、石交堂、翠竹楼。1921年4月5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石学鸿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江苏文化名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顾问、中华名人书画院院士、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书画家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名誉教授、南京书画院研究员、南京中山书画院顾问、南京印社顾问、大邑印社顾问、南京书法篆刻学校校长、南京静海画院名誉院长、方书画交流协会理事、曹州牡丹画院名誉院长、淮海书画院名誉院长等。基本内容
名片石学鸿石学鸿(1921.4.5―2009.4.21),字云孙,号志勤,别号雪痕、雪斋,室名厥卢、石交堂、翠竹楼。1921年4月5日生於南京。石学鸿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江苏文化名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顾问、中华名人书画院院士、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书画家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名誉教授、南京书画院研究员、南京中山书画院顾问、南京印社顾问、大邑印社顾问、南京书法篆刻学校校长、南京静海画院名誉院长、方书画交流协会理事、曹州牡丹画院名誉院长、淮海书画院名誉院长等。
石学鸿先生是春秋战国时石F八十八世孙,出生六个月,父亲石小云病逝,祖父石云轩是金陵著名词人、中医师、藏书家,外祖父胡吉如工书法,外祖母溧阳狄氏画花鸟,三家收藏甚富。幼承家学,并得金陵书画名流仇述庵、王东培、王伯沆、柳诒征等奖掖、指教。稍长,入上海正风文学院,从王西神、王福庵、陈彦通学书法、篆刻及文史,又得黄宾虹、蔡哲夫教导。
石学鸿先生1940年毕业后任南京图书馆编目主任,博览历代图书、碑刻、印谱。1942年任印铸局技师,与陈巨来晨夕切磋,复钻研印刷机械、铸造。1943年兼任中国公学金石校勘学教授。1946年当选南京市参议员,创建建国报社、京声新闻通讯社。 1950年石学鸿先生在杨仲子、胡小石、傅抱石的支持下,创办新安印社。其书法工篆隶、蝇楷,精于甲骨、铁线,治印秀雅,远绍何雪渔、汪杲叔,近拟赵之谦、王福庵,擅长累黍小玺与细朱鉴藏印。
石学鸿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刊载于国际、国内多种辞书、图录、大典,个人印行有《云孙印存》、《石学鸿书法篆刻》。作品、传略入编《全国首届及二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中国印谱》、《中国当代篆刻家辞典》、《中国古今书家辞典》、《20世纪书法作品鉴赏》、《世界华人书法篆刻大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世界美术作品集》、《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世界名人录》、台湾《印林》、《两岸书法篆刻名家作品集》、香港《华夏千家书画作品集》、《中日篆刻展图录》、《中日书法展图录》、《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海内外甲骨文书法大展作品选》、《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作品集》、《中日甲骨文书法展选集》、《甲骨文出土百年纪念集》、《现代书法家黄山楹联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书画作品集》、《纪念于佑任先生诞辰120周年中日书法联展作品集》、《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江苏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藏品选》、《南京市文联五十年作品集》、《江苏书法五十年》、《风雨同舟五十年》、《东方之子》、《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纪念中国诞辰110周年名家书画作品集》、《江苏省文史馆建馆五十周年馆藏书画作品选集》、《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集》、《中华翰墨艺术宝库》等数十部典集
石学鸿先生1993年获《世界艺术名人证书》。1996年获《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证书》及“二十世纪知名艺术家”荣誉称号。曾获全国一、二等奖多次,特等园丁奖两次。2000年被聘为天下名人书画城顾问。2005年获“百名中国书画名家”荣誉称号和“中华翰墨丹青艺术家”荣誉称号。
月21日,南京解放60周年纪念日前两天,90岁的石学鸿在他那间名为“厥庐”的住所里悄然离世。
石学鸿生前的身份是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二十多年来,他一直从事自己喜爱的书法、绘画与篆刻研究。但是,当他成为文史馆馆员的时候,已经是1985年,60多岁了。在1981年之前,他的身份是犯人――一个坐了30年牢的犯人。
梅兰芳请他刻过印
就在石学鸿去世前几天,记者见到了老人,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南京城西一处简陋的居所里。时间正是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可是90岁的石学鸿却卧在一张简陋的小床上,形容枯槁,双目无神,不停地咳嗽,几乎喘不上气来,严重的肺部感染让他不能大声说话。据守在床边的二女儿朱晓明介绍,父亲还患有脑血管疾病,刚刚在医院治疗了三个多月,天气稍微暖和了才敢让他回家休养。居所的墙壁上,挂满了老人自己的书法与绘画作品。
国民党时期,石学鸿是政府的一个小公务员,在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担任技师,主要负责给各机关刻官印。他本人不是国民党党员,而是参加了当时的一个小党派――民社党。1946年,他离开印铸局后,又担任了南京市参议员,相当于今天的政协委员,参与监督协调南京的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等。其间,因为篆刻书法技术超群,石学鸿与当时的诸多文化名流如黄宾虹、胡小石、傅抱石等交往颇深。
朱晓明翻出父亲做参议员时的照片,年轻帅气,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看上去英姿勃发。
老人躺在病床上,努力地搜索自己的记忆,有很多片段已经连不上了,他断断续续地向记者介绍当年的一些事情。“当技师时我是公务员,还领着政府的工资,后来做参议员,只领一点微薄的津贴,其实就是平时开会办事需要的一些车费。因为我有篆刻的手艺,所以我也不指望公家的钱过生活。”
据朱晓明介绍,父亲年轻时的篆刻技术在南京享有盛名,梅兰芳也托人请他帮忙刻印,甚至还给蒋介石刻过印章。
为了老母亲留在南京
石学鸿本来可以这样一直安静地玩着自己的金石,但是,历史的洪流汹涌向前,他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在南京解放前夕,民社党负责人钱均田邀请他一同赴台。那天下午,在梅园新村17号民社党总部,钱均田将一张飞机票送到他手上,让他和其他民社党党员一起撤离南京。
当时,与南京城内的许多人一样,石学鸿心里也是惊慌不定,不知将要发生怎样的事情。不过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留在南京。
老人喘着大气,回忆当时自己的心情:“因为我的祖上就是南京人,我对南京有舍不掉的感情,所以我还是希望留在这。有人害怕留下来共产党会对自己不利,我就不怕。虽然我在国民政府做过事,但我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
朱晓明补充说:“我爸6岁时,我的爷爷就已去世了,但当时奶奶还在,他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孝顺,而像老母亲这样的家属,当时是没有条件离开南京的,他怎么也不会丢下老母亲。”就这样,石学鸿最终选择留在了南京。
当时,南京城内已经非常混乱,许多警察已经四散而逃,警察局形同虚设。当时吴贻芳出面组织了治安维持会,临时维持南京的秩序。因为石学鸿在南京有些名声,吴贻芳专门给他打电话,让他出面参与维持秩序,石学鸿应邀欣然而往。
当年4月24日,他还代表民社党南京党部,与广大群众一起,参加了欢迎解放军进城仪式。南京解放后,他很少公开活动,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中。
朱晓明说:“当时我父亲也不再有什么大的奢望,只希望能过普通人的生活。”在许多文化界朋友的支持下,石学鸿在太平南路上开了一家印社,一些友人经常去那里聚会。印社开了仅仅一年多,就被迫关门了,他被关进了牢房。
一封信让他成了政治犯
为何石学鸿这么快就被关进牢房,并押了那么长时间呢?因为他确实犯了错误,并且,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石学鸿以前的一位叫孔君卫的同事随国民党去了台湾,而他的妻子与一对子女却留在了南京,无依无靠。于是孔托人给石学鸿带来消息,希望石学鸿能设法将夫人孩子送往台湾。
时隔多年,现在的石学鸿也不再有什么顾忌,他喘着大气,断断续续讲述了自己当年所犯的错误,“男人已经离开了南京,只剩孤儿寡母在这里,看上去很可怜,我觉得不忍心,就答应帮他们。”那天下午,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女摸索到了石家,手里搀着个孩子,身上还背了个孩子,这就是孔君卫的家人,石学鸿看了觉得很心酸。
当时由南京去台湾非常困难,必须经过安全部门的严格审查。石学鸿利用自己善于绘画的技术,制作了一个公章,伪造了一份允许离宁赴台的批准文件。由此,孔君卫的妻子孩子得以顺利到了台湾。
家人到了台湾后,孔君卫非常高兴,专门写来一封信,对石学鸿表示感谢,随信还寄来了一些钱。可是,就是这封信让石学鸿遭了殃。当时,这封信被南京有关部门截获,认定这是严重的通敌行为,决定对其展开审查。经过讯问侦查,安全部门认定他是一个政治犯,法院判处他无期徒刑。他很快被投进监狱,最先是在羊皮巷附近的看守所,后来被关押到老虎桥监狱,最后又被转到龙潭监狱。等他最终出来的时候,已经是1981年,他已经从一个30多岁的壮年变成一个60多岁的垂垂老者。
石学鸿进监狱后,只剩下妻子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妻子是一名小学教师,白天要去上班教学,一下班就急匆匆回家照顾孩子,凭着微薄的薪资支撑着一家四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