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万清

时间:2023-12-27 08:30:15编辑:小蔡

汤万清的个人简介

汤万清,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自幼热爱绘画,从虚心临摹古代名作中打下扎实基础,从李可染大师的真传中领悟到国画真谛,从定居海外游迹西欧中吸取西洋画精华,从人生阅历和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激发创作灵感。2010年,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美术馆举办个展。

个人介绍

文名:汤万清

出生日期:1932.1

国籍:中国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醴陵职业:画师

汤万清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自幼热爱绘画,从虚心临摹古代名作中打下扎实基础,从李可染大师的真传中领悟到国画真谛,从定居海外游迹西欧中吸取西洋画精华,从人生阅历和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激发创作灵感。如此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造就了他在山水画领域的杰出成就,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对绘画艺术的不懈追求使他在艺术造诣达到巅峰的古稀之年迸发出更加旺盛的创作激情,作品呈现出更加精湛的技巧和更加不凡的气度。近几年来,推出“八十变法,随感成象,笔墨精神,自家画境的《心境画集》”。所有新作都是大幅水墨大写,横涂纵抹,妙趣天成,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水墨的意象特性,不求形似,而通过笔墨关系求象外之意、弦外之音,表现艺术语言的节奏与韵律,表现神韵,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一幅幅充满真情的意象山水画贯穿着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强烈的抽象性,但始终没有走到绝对的抽象。他笔下的意象绘画,又有他个人独特的面貌和新的时代气息。其作品面貌追求与古人的画、与别人的画、和自己过去的画拉开距离,发挥笔墨造型,淡化形象,强调笔墨意趣,进入自由境界,画自己心中的画,无论山水、花卉、人物等等,都是画家由感而发,从自己胸中流出的独特的风格。在炉火纯青中追求创新,在宏大气势中完美细节,这就是汤万清的水墨大写意。令人耳目一新的汤万清作品在国内外屡受好评,并引起收藏家的关注。。

相关事件

1932年湖南醴陵市出生

1942年10时开始临摹马骀画谱和芥子园画谱,并学习和临摹家中所收藏的古字画

1947年中学时拜当地名师潘树棠先生学习西画

1952年在湖南省湘潭市建设报发表12幅“新法接生”连环画

1958年在武汉任美术编辑和记者

1962年任武汉工艺美术研究室专业秘书

1965年从事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工作所创剪纸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展,并多次在全国报刊发表

1968-72年任武汉中国书画院仿古画创作设计组付组长,期间大量临摹中国历代名家名画,参观学习全国各博物馆中国画收藏展

1973年深入全国名山大川实景写生,开始创作新画

1975年学习和临摹当代名家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石鲁,钱松磊的作品

1977年中国画“桂林山水”四幅出版

1978年参加李可染亲授“山水画学习班”学习,之后一直受到李老师的亲临指导

1979年拜访请教当代名家吴作人,崔子范,屡师白,梁树年,何海霞,张仃,白雪石等

1983年应新加坡邀请参加“中国六画家联展”

1984年应中国工艺美术创新大展邀请创作巨幅山水画“漓江秀色”长12m×宽3m,展后北京京西宾馆收藏

1985年拜见法籍华裔世界抽象画大师赵无极,受到大师的亲临指导

1986年“漓江秀色”中国画由湖南省美术出版社出版为单幅年画全国发行

1986年仿宋大家“雪景寒林”山水画获省级二等奖,湖北省美术出版社出版为中堂年画全国发行

1990年应日本东京邀请进行艺术交流,在东京参加中国美术家书画展

1992年应邀参加日本第28回亚西亚现代美术展(国际展)

1992年在日本东京都江户川区综合文化中心举办个展

1993年在日本横滨“中国画廊”举办个展

1993年在广东省顺德市、东莞虎门、惠州市、汕尾市四地举办个展

1994年在广东汕头市、中山市分别举办个展

1994年“92-93中国艺术收藏年鉴”四幅作品入选

1995年“93-94中国艺术收藏年鉴”两幅作品入选

1996年《汤万清作品集》武汉市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7年个人传略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和《世界名人录》

1998年个人传略被收入《世界美术家传》

1998年创作巨幅《万壑来泉》通景画屏被收入《世界美术集》

2001年在广州市番禺博物馆举办个展

2003年《南国水乡》获陕汽杯全国名人书法、绘画邀请大展金奖;同年创作巨幅山水画《黄山飞瀑图》

2004年广东省江门市举办个展

2005年应邀参加日本第41回亚西亚现代美术国际展

2006年应邀参加日本第42回亚西亚现代美术国际展

2007-2008年在日本东京进行中国水墨画艺术交流活动,并多次担任美术作品评审委员

2009年应邀参加赴法国第九届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展中荣获“金奖”同时并授予“杰出艺术家”和“中欧文化艺术特使”称号

2010年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美术馆举办个展

名家推荐

邵大箴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一一汤万清的中国画创作

汤万清先生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他1932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自幼喜爱绘画,中学时开始学习西画,曾拜潘树棠先生为师。后来做过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在剪纸艺术上做出过突出成绩,多次有过其他职业的选择,但他始终怀着一腔热情,坚持着对中国画的痴迷和热爱,他虚心地临摹古代名作、虔诚地向名师求教和向大自然学习,广泛地与海外交流,不断探索和追求,终于在山水画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建立起独特的个人面貌,更在古稀之年大器晚成,迸发出旺盛的创作激情,作品呈现出精湛的技巧和不平的气度。

汤万清早期的山水很工整,1977年创作的四幅《桂林山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近景的石阶、树叶、寺庙,中景的民居、凉亭、大桥,远景的宝塔、帆船和起伏的山峦,以及水面的波纹……一笔一笔,细细密密,平平实实,细致得像民间刺绣。这种用写意技法画工笔的方法,虽然缺少了写意画的笔墨意趣,但是颇有装饰性,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一种绘画形式。《桂林山水》严谨、工整的画风,反映出他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坚实的绘画功底,说明他具有雄厚的艺术潜力。谦虚、好学的他,在取得初步成绩之后,继续拜师求索,以求新的突破。

1978年,汤万清参加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学习班,这段学习经历对他尔后的艺术道路有重要意义。他说,可染先生要求大家作画态度必须十分认真,要像“无鞍乘野马,赤手捉毒蛇”那样对待创作;学习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在创新上,提倡“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可染先生并赠汤万清条幅“峰高无坦途”加以勉励。

汤万清80年代创作的许多山水画,如《柳岸蝉鸣》、《千里暮云平》、《汉江远眺》等,具有不同于早期作品的鲜明的特点:创作以写生为基础,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笔墨语言更为丰富、精妙,点擦皴染之间颇有传统艺术的情趣;画风开始走向自由、潇洒,显得轻松、活泼。也许正是画风走向轻松、活泼这一点,预示了他下一阶段艺术面貌的变化。

90年代,汤万清的山水画转变成和原先迥异的抽象风格:狂放不羁,潇洒纵情。这时,他从赵无极的艺术中获得启发,并拜访了这位他敬慕己久的抽象派大家,向他请教。在汤万清的《山水抽象系列》中,确实有一些赵无极的影子。他摆脱了形的束缚,驰骋于意象与抽象之间的境界之中。他大胆地运用色彩,大块面的赭石、朱砂、曙红交融的暖色,夹杂着一些土黄和枯墨,一片宇宙洪荒的意境。他之所以如此敢于在艺术创作中放弃原有的模式,颠覆自己,另辟蹊径,固然得益于李可染先生韵言传身教,另一方面也与他敢于冒险、勇于求新的性格有关。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对传统艺术的不断钻研中,对中国文论中的“意象说”,对道家“大象无形”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似乎在赵无极的绘画中,体悟到这种理论的现代实践成果,从而产生新的创作激情。至于说到他个人性格与他艺术上不断追求之间的关系,我以为他有是一位对外界事物变化有敏捷反应、并有艺术包容精神的人。同时,还由于他多才多艺,对运用各种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既有一种令人称羡的自信,并有可贵的自我质疑精神。

在汤万清的抽象山水受到广泛好评时,他并没有就此停步,而在90年代上半期又一次进行了艺术风格的蜕变,以完全不同于抽象山水的装饰性田园小景画,让大家刮目相看。而这次蜕变的直接动因,来自于他在岭南旅游中所获得的启发:南国郁郁葱葱、丛林叠翠的花草树木,让他大开眼界。那些纯粹、鲜亮的色彩,给了他强烈的视觉印象。他敏锐地发现了大自然中另一种与他内心恬淡、安闲感情相呼应的景象,激发起他创作的灵感。他用胸中积蓄己久的诗意化的装饰性语言,加以表达,创作出具有东方情趣的田园小品,清新、淳朴,生动、活泼,如夏日的阵阵清风,沁人心扉。这些田园小景画大多采用方构图,墨线稚拙而厚重,以浓墨为主,勾线设色,色彩单纯而强烈,有大俗大雅的气度。

轮回,其实时时存在,一天是一个轮回,一生也是一个轮回。汤万清从工整装饰性绘画开始,经历了肆意的抽象,狂放的写意,现在似乎又回到起点一一带有装饰趣味的田园画。但是,此装饰己非彼装饰,这是一种自觉的回到初始状态的复归,是历尽探索之路后的返璞归真。我们能从中读到他对自然的那种饱满的热情,能感受到作品中传递出的那种纯粹的意蕴。

当人们揣测这种风格的绘画将是汤万清艺术创作的“归宿”时,他在2009-2011年间推出的新作给出了完全相反的回答:那远不是他艺术探索的终点。近几年里,他在原有创造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把他运用过的各种图式和技巧融合成新的绘画语言,其中包括水墨的苍润与墨色交融的和谐关系、绘画的抽象意味与斑斓色彩、剪纸造型语言的强烈,以及绘画的装饰趣味,等等。这时,他更重视心灵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传统中国画历来强调师造化、师古人,而解决造化、古人与创作关系时的中介,则是画家的心灵世界。自然界万物的美感,古人的艺术成就,都要靠创作者的心灵与体悟、去吸收。因此,对艺术家来说,师心非常重要。数十年来,汤万清在师自然、师古人和师心中,花费了他大量心血。进入古稀之年后,他更突出些领悟到师心的作用。他把“心境画集”作为最近出版的一本作品集的标题,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汤万清2009―2010年的新作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水墨的意象特性,不求形似,而通过笔墨关系求象外之意、弦外之音,在笔到意到和笔不到意到之间,表现艺术语言的节奏与韵律,表现神韵,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某些美学的思考。这一幅幅充满真情的意象山水画,有的以赞颂大自然的力和美取胜,有的以揭示自然界的神奇与多变引人关注,有的则带有禅意和其他隐喻的因素……而贯穿其中的则是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颇有意思的是,汤万清的新作有强烈的抽象性,但始终没有走到绝对的抽象,这恐怕是由于他对传统中国美学理论和绘画实践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吧!当然,由于他有广阔的国际艺术视野,有鲜明的个性,他笔下的意象绘画,又有他个人独特的面貌和新的时代气息。

汤万清年近八旬时,能创造出有如此磅礴气势、意蕴深远、情趣兼备的作品,不仅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经验的储备,还在于他有不同凡响的勤奋和探索精神,更在于他有过人的艺术悟性。

汤万清正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在艺术领域内奋力前进相信他不断会有新的奉献!

陈立言

--著名画家原湖北美术院院长

志气和平,风规自远

山水画名家汤万清先生将近年的竟兴之作汇编成册,题笺“心镜画集”。封面上开宗明义四句话,“八十变法,随感成象,笔墨精神,自家画镜。”读来令人心胸为之一振,万清兄谦谨一生,不善张扬,更不作惊人之语,今日所言,颇感自扈。然而稍加思忖,这十六个字却也准确反映了老画家当下的心态。画镜本于心源,心境促成法变。充实、丰硕,超迈本身就构成艺术的意蕴,是时代为老画家振起的一种精神境界。作为老友、知己、我深深地祝贺。八旬画家有如此巨册付梓,是一种福分。

披览画册,昂扬大气扑面而来,确实变了!所有新作都是水墨大写,横涂纵抹,妙趣天成。是雨后晴岚、是山涧飞瀑、是天桥响雪,是出谷泉声,是春浑花繁、是秋肃寒林,是晓雾初开,是秧田春社,是云山相恋,是夏荫啼莺,是横斜疏影,是黑夜惊雷,是湖滩闪电,是稻香千里,是老屯丰酿。或者是破晓、是静穆、是不朽、是混沌、是净界、是流萤、是佛光、是高秋、是恍惚、是禅颂、是空灵、是铁壁、是耸峙、是危岩、是天界。亦真亦幻,有虚有实,一切在具象和抽象的认知中产生,在审美主体和客体的交融中存在。形神百态都是画家用笔、用墨、用色、用水在宣纸上操作所留下的痕迹。干、湿、浓、淡,抑、扬、顿、挫,平、圆、留、重、变,都是腕底功夫,一切效果有赖长期积累与临池发挥。故尔黄宾虹先生论艺有“以一生作一画”之说,白石先生有“漏曳造化秘,夺取鬼神功”的楹联。万清兄毕生为艺,从报刊设计、刻花剪纸、仿古创汇、写生创作,寻师学艺,专擅水墨,旅展东瀛,定居岭南。寒来暑往,每一步都付出艰辛才有所建树,已成画格本属清峻秀美一路。而今突变而成雄健畅达、豪迈浩荡、浪漫飞扬、奔腾开合,交融混响,磅礴气势,无容置疑,是羽化飞升,是自家境界。可称“顿悟”,颇俱禅意。

中国画坛,盛倡大器晚成,衰年变法。是“渐悟”还是“顿悟”难以明辩。白石山翁蜕去八大之冷峭遗风,还原“红花墨叶”热烈厚重、稚拙天真,雅俗共赏,誉满京华。大千张爰海航欧美,法演中西,倾盆泼彩,险夷互彰,华裔众生刮目相看。著述达一百三十余部的理论家黄宾虹,画到八十岁才办了个人画展,始以画名。因画风奇特、“黑满歪怪”,观者瞠目,论家结舌。然而,不出半个世纪,情势大变,今日中国,画家、藏家,若不懂黄宾虹,恐难免被人白眼嗤笑。因此逼得不少的人不懂装懂,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艺术的创作者和欣赏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所以常说有什么样的观众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齐白石遇不上陈衡恪就不会有六十变法。张大千不浪迹欧美就谈不上泼彩画法。黄宾虹不与金石彝器学家为伍,也创不出浑厚华滋,苍拙古奥一派。依此类推,汤万清如果遇不上改革开放,就没有八十变法。国政开放则有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则有创作自由。三十年间时潮滚滚,各领风骚。文思在古今,中外、雅俗、新旧博亦中驰骋,自有敏悟,自有取舍、自有皈依,自有创意。先生晚年以随感作画,反射出一种自在的笔墨精神。孙过庭书谱所谓“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以此境界度万清艺术,我以为是洽合的。浅尝即语,是为序。

陈慰民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顾问、湖南收藏协会书画委员会主任

博采众长借古开今物象心象

――读汤万清先生的作品

2010年10月中旬,在长沙芙蓉美术馆举办的“汤万清王健美作品展”上,见识了汤万清王健美夫妇,并赏读了他们内蕴深遂,形式风格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让人流连忘返,愉悦和振奋。特别是和年近八十,笔墨耕耘六十余载的汤万清先生的交谈中印象深刻,清瘦干练,严肃认真、温柔坚毅、激情内敛、不事张扬,感悟出他老和蔼可亲、虚心若谷,对艺术不停攀登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

观汤万清先生的山水画,首先他把握了大自然的山川胜景,宇宙气象、地域风貌人文环境的特征与作者观察体验生活时心灵,情感,意趣,进行了水乳交融的神会。他为了创作出自己心中的山水画,师造化是非常重要的,他每年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到祖国的名山大川,登五岳、上黄山、赴漓江、游三峡,在那里实地写生深入观察和体验。说:“要夺天工就必须师造化。”当然也不是画实景即止。崔子范先生说得好:“实景不是艺术……要画你心中的漓江。”艺术家的客观现实生活是第一位,也是基础的。描摹实景,不是艺术形象,必须经过由物象到心象的转化过程,也就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升华。艺术心象通过艺术语言,艺术图式创作加工后方成为艺术形象。汤万清先生的山水画无疑完成了由物象――心象――艺术形象不断升华精进的过程,遵循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作品《月亮潭心一粒珠》《山居图》《山寨之春》《响雪》等作品,都是对这一规律的解读与诠释。

艺术作品自然流淌出是艺术家艺术人生,艺术感悟和审美追求。汤万清先生的作品真实地表现出了他博采众长,虚心学习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汤万清先生年轻时酷爱民间剪纸和民间绘画。如《老屋》和《陌上花香》等南国水乡系列的作品。颇具现代构成意识的装饰点彩水墨画。以写实、概括、夸张的造型手法,粗笔墨线勾画出外形,以大青绿设色,间以水墨浅底,有强烈的剪纸韵味,水墨的苍润,抽象的点朵,色彩的斑斓把现实生活繁乱的形色,单纯化,秩序化和诗意化。

汤万清先生认真揣摩过中国古代名家的书画作品。从荆、关、董巨、李唐、郭熙、马、夏、元四家、明唐寅、兰瑛、清四王和遗民画家的作品都一一临摩研习,从而奠定了对中国画笔墨,程式理解和运用。在他不少作品中仍保持了宋元绘画的不少元素。这在他的《山居图》《瀑泉图》《山冲》等作品中,都是在“师造化”的基础上溶入了古人的不少技法,例如画树叶还是古人创造的点叶、夹叶、针叶……等,画山石还采用了大小斧劈皴。大小披麻皴、折带皴、解索皴……等程式。汤老认为:“把传统技法完全推翻不要是不对的,也是错误的,关键是怎样变化,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根据真山真水,树木山石,流云雾气,瀑布急湍,如何运用、怎样变通。我认为艺术作品不论以什么样的表现语言,只要真实自然地传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把客观的物象演化为属于自己的心象,再经过艺术加工升华为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这也是古人常说的“不似之似”“巧夺天工”的境界,追求创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不断地研习从印象派到抽象派大师的作品,从莫奈、西斯莱、毕沙罗、凡高到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大师的作品中去寻找新的突破点,创造他作品的新风貌。汤万清先生特别迷恋颇具东方艺术精神的抽象派大师赵无极先生的油画作品,通过反复地寻觅和学习。在他的水墨山水画里呈现出大气磅礴,大象无形的气势和情境。这在他的作品《光泉奏》《高秋》《响雪》等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有宣泄热情的热抽象的意味,作品《月亮潭心一粒珠》却又有冷抽象的理性意味。走过七十年艺术探索历程的汤万清先生,归纳起来是走的一条博采众长、借古开今、由物象到心象不断升华的对美的追求轨迹。

王凯

---作者系日本国际书画评论家协会会长、画家、美术评论家

春水渡旁渡夕阳山外山

――汤万清山水画的[艺法自然]与[真情妙悟]

[凝神遐想,妙悟自然]。这是中国绘画创作和欣赏心理的高度概括,它指出了审美观照及审美主体的精神的高度集中,同时也是审美主体想象的高度活跃。这种集中和想象排除了外界的杂念和超越了个人的私欲。显然,这种思想亦可与老庄思想相提并论,不管是从审美对象的个体来讲,还是从创造的主体来说,其关键的一环都离不开[艺法自然]。[自然]这一概念,尤其在中国山水画中,是一个极至重要而又富有哲学内涵的范畴。对于山水画来说,[自然]就是[真?善?美],也就是[生命]。我结识的一位山水画家汤万清先生就是通过[艺法自然]力求对山水画的发展进行一番深入的探索,试图把握山水画美学脉络之根本而进行着默默地耕耘。

与汤万清先生的相识还是数年前的事,那一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在东京映像画廊举办个展时一对年迈的夫妇领着一家老少来到了我的画展,说是从报纸上看到画展的消息,特意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他们认真的看了我的画。说真的,当时我很忙,没能接待他们,甚至不知道他们也是从事绘画的同行。在那之后,我又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这才知道夫妇二人也是画家,是武汉书画院的高级画师,定居日本。从此,我们就开始了频繁的交往,从友谊中认识和了解到这位老画家的人和画。

汤万清又名水一,1932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市。幼时喜爱绘画,早年拜潘树棠先生学习西画。在动荡不安的生活环境下,他始终如一地笔耕艺田,不辍画业。1978年他有幸成为中国绘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门下弟子,得其山水画的亲授,那亦是他的画业腾图之契机。此后他在艺术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佳品,在艺术变法过程中追求新生事物。他喜爱赵无级的绘画,特意登门拜访过赵无极先生,求得艺术创作的指点。从他众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品变化的三个阶段,传统写实、抽象奔放、意趣装饰。但归根还是包容在[艺法自然]里。古人曾有[妙于生意能不失真]之名言。尝问如何是生意?曰:[殆谓自然]。其问自然,则曰,[不能异真者,斯得之矣],[且观天地生物,特一气运化尔,其功用秘移,与物有宜,莫知为之者,故能成于自然],如今汤万清的画有形有色,求物比之,乃为追及自然者,他爱农村的自然风光,从自然中去风采生意。他的[生意]是真情,用其真情来[艺法自然],对于[自然],前人亦总结有[自然之妙有],[凝神遐想,妙悟自然],[妙造自然]等,看得出汤万清也是以[度物象而取其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身即山川而取之]的求艺精神。他在岭南等地进行了大量的写生绘画,无不说明[艺法自然]这一道理在他的山水画中体现出本体地位。他的大量作品也证实了他的恩师李可染先生的[废画三千]之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把握了[艺法自然]这一概念范畴,无疑就把握了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本质。他创作的[山中一夜雨]、[千里暮云平]、[霜叶红于二月花]、[汉江远眺]、[峡江云]、[月点潭心一粒珠]等作品以传统的造形方式表现了自然美的意境。[艺法自然]这一范畴在中国山水画美学中如果去追根溯源,从老庄美学思想体系中亦可找到其最早的归宿。老子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道]以自然为法则,[自然]是整个宇宙普遍规律,

自然和人间必须遵循这一法则才能达到和谐。这一思想却为[天人合一].把人之性情纳入了这一规律体系。艺术无疑是以表现人生,表现人之心灵世界,表现宇宙万象作为目的和对象。为此汤万清的作品[山水抽象系列]又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他驱使笔墨,重情个性,但仍是倾向于[艺法自然]的性情表现,以通向对[道]的观照和把握这一特点将自然当作至美对象和至真对象,以此来描述和表现。他的另一部分作品群[翠谷垂练]、[九寨沟一瞥]、[夏日清幽]、[南国水乡]等更加以民间剪纸的装饰手法来构成。画面的气分完全改去了传统的格调,用色浓重,突显新意。但仍不失[艺法自然]。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圣人的[观于天地]就是观照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因为美就在于大自然之中,观天地之万象,于此获得美的感觉,从而进入与自然融为一体,并把握住[道]的审美境界,所以大自然成了求道者探源寻根的故土,是求美,求真者赏心悦目的审美形象。因此,[道]在自然,[美]在自然,[真]也在自然。汤万清的艺术作品态度即是[胸襟流露],[卓然天成]的自然之真情。他在自然中求得妙悟,即用[艺法自然]对[自然]进行审美观照,企图把握作为宇宙本体的[自然]之[道]。在汤万清看来,[道]存在于山水的形质之中,或者说山水以其形质闪耀出[道]之光环,所以画家通过[应目悟心],心与山水同化,就能从中领悟到[道]的存在。就主体方面来说,要想得到一个审美的意象,[艺法自然]是极至必要的。就是说主体必须具有一个虚静空明的心境,这个虚静空明的心境是实现审美观照的必要条件。就客体方面来说,首先必须有[象]。[象]就是审美形象,就是自然山水。在观察[象]的同时寻求[道]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汤万清看来,审美观照的实质乃是对于宇宙本体和生命[道]的观照和把握,至于移神定质,轻墨落素,[有象因之以立,无形因之以生]亦说明了[象]乃是通向[无形]的[道]。此[道]是无形的,亦是无尽的坎坷。李可染先生曾特意为汤万清题写了[峰高无坦途]的字句,并付[此吾七十总结印语与万清共勉]字样。这一[坦途]即指的是[人生]的[道],又指的是[艺法自然]的[道]。绘画是主体的内在精神与客体的外在形式的高度统一,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并以外在形式的相对有限性去把握无限的精神内容。此所谓:[灵之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自然山水显现着太虚的[道],把握了自然山水的灵质。因之,山水画当以法自然为本。古人也曾对其审美意象作了高度的概括。外以[造化]为师,内以[心源]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既肯定了[造化]和[自然]的重要性,同时说明的主体的创造性是不可缺少的机体,至此,看汤万清的作品,无疑感受到他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美学,尤其是[象]和[道]的探求。主体和客体相融为一,心手相融为一。画家摒除了世俗的利害私欲,物与心同化。

汤万清先生作为一个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有直接的多角度的审美观照。这是发现自然山水审美形象的唯一的途径。要想对自然山水做到深入的观照,并[夺其造化],则必[业精于勤],[饱游饫看],只有这样才能集自然山水之气象万千于一体,而物我两忘,是至[目不见涓素,手不知笔墨]。否则[所养之不扩充,所览之不淳熟,所经之不众多,所取之不精粹,而得纸拂壁,水墨遽下,不知何以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溪山之颠哉?主客体不能相融,不能达到高度统一,其结果必[以一盖全,不见整体,下笔见其形似而神不分,实不知何谓华山,何谓泰山]。因此,[欲奇山水之造化。莫精于山水,精于心目,精于笔墨,情于山水,情系万物之气象,忘乎物我而以气韵充之,布之,气韵足则神自显,而形似自在其间矣]。汤万清总结前人的经验,在不断地默默探索。他已年高七十有三,但却有[志在千里]、[羊鞭不用自奋蹄]的精神。真可谓,[春水渡旁渡、夕阳山外山]。他为人诚实,谦虚和善,对待绘画事业兢兢业业,在艺术的变法和创作上他有独特的认识和见解;[我以我法,画出我对生活的感受]。是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画的。

上一篇:森山未来

下一篇:沈德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