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奥·巴罗哈的个人简介
皮奥·巴罗哈(Pío Baroja),20世纪西班牙著名小说家,九八年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鲁迅曾翻译巴罗哈小说,并且赞扬巴罗哈是一位“具有哲人底风格的最为独创底的作家”。海明威则说巴罗哈比自己更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基本内容
皮奥·巴罗哈(西班牙语:Pío Baroja,1872年12月28-1956年10月30日)20世纪西班牙著名小说家,九八年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出身于西班牙吉普斯夸省圣塞瓦斯蒂安的一个小康家庭。父亲是巴斯克人,矿山工程师,爱好文学,并且具有左倾自由主义思想,曾为一家地方报纸写诗撰文。母亲是意大利人。哥哥里卡多 巴罗哈是一位杰出的画家。皮奥 巴罗哈幼年时,因为父亲职业的关系,曾随家庭多次迁徙。1886年全家第二次在马德里定居,巴罗哈在这里读完了中学,接着考入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攻读医科,1894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皮奥巴罗哈大学毕业后,志愿去吉普斯夸省的塞斯托纳当乡村医生。农村极端贫困落后的状况和农民的悲惨处境,使巴罗哈感到极为震惊,激起了他对民众的深切同情。两年后,巴罗哈由于身患风湿病,加之精神抑郁,他又回到了马德里,弃医从商,与哥哥里卡多一起经营姨母开办的一家面包房,但因生意亏本,不久便关门停业,使他在现实生活的道路上又一次遭到挫折。不过,这段经历使他有机会体察了马德里的市民生活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物,为他以后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正是从这时候起,巴罗哈开始为一些革命性的报刊如《国家报》、《萌芽》、《青年艺术》撰稿著文,并于1900年发表了他的头两部小说《暗淡的人生》和《阿斯戈里之家》,从此开始了他那不知疲倦的文学创作生涯。
皮奥·巴罗哈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就其作品数量而言,世界文坛上只有本国的佩雷斯·加尔多斯和法国的巴尔扎克能与之相比。他一生共创作了近百卷各种体裁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六十六卷,中篇小说五卷,短篇小说四卷,散文九卷,传记三卷,剧本两卷,诗歌一卷,回忆录八卷,其中以小说创作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是《冒险家萨拉卡因》和《种族》三部曲。
巴罗哈在驾驭语言上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勇于创新,摈弃了陈旧的表达方式和一切无用的辞藻,从而开创了西班牙文学史上语言活泼、结构自由的一代文学新风。1934年,巴罗哈当选为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的院士,就是对他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的充分肯定。与巴罗哈同时代的西班牙著名作家阿索林曾评论说:今天西班牙没有一个能比巴罗哈的文章更简练的作家。
鲁迅曾翻译巴罗哈小说,并且赞扬巴罗哈是一位“具有哲人底风格的最为独创底的作家”。海明威则深受巴罗哈影响,1956年10月,在巴罗哈去世前,海明威曾亲自拜访巴罗哈,并且对他说:“请允许我向您致敬,您在我们年轻时教会了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作家,我对于您没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感到遗憾,尤其是那么多不比你有资格的作家获奖,比如我,只是一个探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