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凤赋的个人简介
三凤赋是文化策划人、诗人、辞赋作家薛刚为薛氏先贤河东三凤立传文。用三凤最擅长的文体辞赋来纪念先祖,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正文内容
引吭齐声,佳音常鸣。名门诸贤,千秋驰名。后土德厚,助我两翼英风;大河浩荡,壮我万古豪情。仰九霄之渺渺,待风云之际会。期振羽而翱翔,栖寂寞之梧桐。赫功业于凌烟,溢美誉于河东。惟有宋之诸苏,堪比薛氏之三凤。
夫凤翮五色,兼有五德。仁义礼智,笃信不辍。长雏薛收,博闻宏志。黄颊山下,静对奇石伴寒苔;白牛溪旁,清听韬略与论道。河汾之学,于兹光显。洁操不仕于暴隋,丹心誓以民为天。匡辅秦王,扶救天下。怀经世之才,济贞利之功。太宗心腹,媲美房杜。生则肩随,死则同穴。天下文士,以公楷模。
至于N|德音,风采不俗。姿仪表异,翰墨藻飞。握珠吐玉,朝霞喷薄。文武借其势,君臣望其临。甘守清简,著作守砚。长簟之好月,永夜之朦胧。汗青挥洒,魏史新生。淙淙古琴,时遏云响;熠熠辉腾,渐烛日光。奈何狼烟四起,俯水而泣;伏冤愚忠之累,仰天长啸。
gR元敬,年少隽才。辞奔江河,诗放锦绣。玄龄赞赏,称后生之可畏;世民依赖,倚匹马而檄就。不做阿谀之态,不作奉承之词。绝朋党之私会,远奸佞之亲昵。敦卓识之淳厚,款襟怀之坦荡。珍惜麟角,天朝荐举十八士;商略政见,学馆颉颃两凤羽。
嗟乎!惟缅而颂曰:奚祖贤昆,齐祖美裔。黄河胜地,人物俊朗。后土有德,育其高旷。鸿文迈众,殊品馨香。比翼齐飞,旷古无双。年少登瀛,家族流芳。砥砺后世,薛氏名扬。稷公健笔,凌云苍茫。敬轩阐理,孔庙同享。一时清美,百代斯彰。和凰之韵,今望朝阳。缅怀胜绩,家声激尚。比侪gR,誉擅麒麟。览德人羡,永世不忘。
三凤介绍
“凤”在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羽毛丰美,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或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也就是说,在历史上,把“龙”和“凤”常作为特殊人物的象征。隋末唐初时期薛收、薛德音、薛元敬叔侄三人他们都以才华闻名于世,而被誉称为“河东三凤”。唐朝初年,汾阴(今万荣)县薛稷镇薛家一门,曾出现过不少文人学士,“河东三凤”就是当时薛家门上的三面旗帜。薛收、薛德音、薛元敬三人之间是叔侄关系,收和德音是伯叔兄弟,元敬是收和德音的堂侄。他们三人文武双全,博学多才,都以才华闻名于世,当时,薛收最有名望,世称为长雏,德音为N|(yue zhuo)元敬以年最小为t雏(yuanchu),故称“河东三凤”,被载入史册,世代称誉。明邵璨《香囊记?琼林》赞成:“奋力夸荀氏八龙,览德羡河东三凤”。《荣河县志》载:“明弘治五年(1492)知县高腾为怀念u2018三凤u2019,曾在县城后土庙东边创建了一所u2018三凤书院u2019,广招社会上的有志青年,专门培养人才。清光绪初年屡遭水患,河水猛涨,书院沦于河内被毁。”
人物影响
《河东三凤》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是薛氏家族的骄傲。所有薛氏胞裔,对一千三百年来薛氏家族涌现的“三凤”,都引以为光荣和自豪,衷心的敬仰和爱戴。他们是薛氏家族的优秀代表,是薛氏胞裔的崇高典范,自发地不约而同的把“三凤”做为薛族的光辉象徵,以激励后人。故而薛氏家族宗枝,多以“三凤”为其堂号;在世界薛?司徒联谊大会上,又以“三凤”代表全世界所有薛氏。主旨在于弘扬“三凤”精神,以“三凤”为榜样,发展教育,提高文化。因之,“耕读传家”已成为薛氏家族优良的传世家风。在“三凤”的陶冶教育下,薛氏家族培养造就了难以数计的杰出人才,为族为国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今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为提升家族文化,促进家风传播进万家,薛刚团队策划并推出薛氏文化“进万家、进祠堂、进公司”,引领文化新概念,探索文化新趋势,激励后代,以助文运。已创作完成《奚仲颂》、《三凤赋》、《中华薛氏赋》、《薛u颂》等文学、竹简、书法等创意创作,力图为薛氏先贤们作赋立传,使其功德光显于后世。
作者简介
薛刚,文化策划人、诗人、辞赋作家,文化资源开发学者,应邀为国内百余家单位创意文化营销策划方案、广告文案,创作百余篇古文赋、数十篇现代诗,作品曾发表于《光明日报》、《中华辞赋》等,擅长撰写碑文、铭文等,主创作品被镌刻立碑于中国文字发源地河南安阳高铁广场、丝绸文化发源地驻马店、大运河第一古镇江苏窑湾、黄山森林公园等地。为提升艺术水平遍访名师大家,得到余光中、郑愁予等诗坛泰斗指点,并题字鼓励。
“文章写的如此之好,真不简单。”――袁贵仁(国家教育部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
“薛刚新诗善于恰当运用比喻,发扬汉语之美,真乃性灵之诗;辞赋行云流水,古文当如此作。”――郑愁予(著名诗人)
“薛刚诗赋是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交融的成果,是不同凡响的创举,必定会激起一轮新的倡导辞赋、诗歌的大潮。”――汪国真(著名诗人)
“从立意风骨到文辞研炼,皆极见作者之道德思想与文字驾驭功力。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皆在法度之中。在文辞与句式裁量上,取清白高古之法。句式相偶,骈散开合甚当。古偶重气,其要素不在一字一词之骈对上,而在要点的贯通与突出上。读罢其文,深为江淮有此人物而感到欣慰,亦深信古典文学复兴之路,固然远艰,然必达之。”――凝樱子(著名辞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