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廷铨

时间:2023-12-25 12:00:59编辑:小蔡

孙廷铨的个人简介

孙廷铨(1613~1674),在博山,知道孙廷铨的人并不多,但提到孙国老,几乎家喻户晓。孙国老官高才秀,史志上都把他作为名人记载,但对他所写的《琉璃志》却提及太少,其实,这才是他一生对祖国科学技术所做的最大的贡献。

简介

孙廷铨(1613~1674),在博山,知道孙廷铨的人并不多,但提到孙国老,几乎家喻户晓。原因之一是“国老”地位、声望显赫。孙国老在清代做过“三部”尚书,还曾教过皇帝老儿,被称为“一代帝师”。原因之二是孙国老才气过人,比如他《柿岩赠禹年》中的佳句“山从屋上岚烟合,水抱村流涧响闻。北渚渔樵通远望,西畴巾驾逐归云”确是景动情浓,脍炙人口。

作品一览

孙廷铨,字枚光,颜神(今博山)大街人。明崇祯十二年他考中举人,翌年成进士,数年后官至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1662年(康熙元年),官拜内秘书院大学士,入参机务,在任年余,称“患怔冲之疾”,告病请归。1664年冬,孙廷铨回到故乡颜神镇,杜门谢客,焚香著书,写成《颜神杂记》等著作。“琉璃”是《颜神杂记》物产篇中一节,内容完整,记载周详。乾隆十年的《昭代丝书续集》将其收入,并题曰《琉璃志》。孙廷铨的《琉璃志》,以科学的纪实的态度和笔法,仅2000余字,就把琉璃及其产品的成份、炼制过程、产品种类、制作工艺,及至阐明自己对琉璃的来源生成,摒弃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琉璃乃自然之物”而采纳宋代程大昌“铸石为器,古已有之”、“虽西域琉璃,亦用石铸,无自然生成者”的观点,写得有章有序,清清楚楚。《琉璃志》是一部系统而全面地记述琉璃工艺技术的科技文献,这对后来博山琉璃业的发展以及专家学者对博山琉璃的探讨与研究,都具有翔实可靠的史料价值。

轶事典故

孙廷铨大半生做官,他怎会写出这样一部科技文献作品呢?据记载,博山琉璃业元代初具规模,兴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孙廷铨祖上几辈人均从事琉璃的生产和经营,到孙廷铨的曾祖孙延寿已是“隶籍内廷,班匠事焉”,即孙家不仅经营、生产琉璃,而且充任了管理琉璃作坊的“官”。显然,这个足以称得上“琉璃世家”的家族已经有了制作经营琉璃的足够经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为孙廷铨晚年撰写《琉璃志》打下了丰厚的基础,而一部《琉璃志》,更为后世琉璃业的发展奉献了宝贵的技术和资料。

著作

著作有《南征纪略》2卷、《睁亭文集》、《亭诗集》及《颜山杂记》等。

孙廷铨与高氏兄弟

孙廷铨与高玮、高珩、高r交往甚密,他们同为青州籍,每次科考都列为前四名,其中崇祯已卯(1639年),高玮夺冠,冯溥第二,孙廷铨、高珩随后,同时孙廷铨与高玮、高珩、高r称表兄弟。

高玮,顺治丙戌(1646)年进士,任河间府推官,同年秋,主持河南考务。

孙廷铨,明崇祯十二年(1639)他考中举人,翌年成进士,数年后官至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

高珩,字葱佩,号念东,晚号紫霞道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顺治朝授秘书院检讨,升国子监祭酒,后晋礼、吏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

高珩曾撰《孙文定(孙廷铨)公文集》序中说:“犹忆丙子之秋应省会时,海贷英游,裙屐相接,而予与公尤朝夕过从无间。为予衍庚甲一纸曰:君今岁当中式乎。纸尾题一绝有云:分官皇路应相忆,水国清秋寒雨天。迨榜发,公不偶,予亦止中副车。云此后公先予捷南宫,两历外任,旋陟天曹。而予时亦官京邸,自是朝夕过从,尤密于挟册旅进时矣。”“回忆四十年中,旧游历历如旦夕事,亦如枕上蘧蘧耳,昭华之管不又为山阳之笛乎。太上忘情,固未易言,逝者如斯,亦何能已已于怀耶。”

孙廷铨为高r撰墓志铭,墓志中说“我与他家兄弟共同处事,还有通婚关系,四十年来,交往最为知己。他的几个儿子请求我为其作铭文,我不能推辞。”

高r,字在衡,顺治丙戌(1646年)顺天举人,壬辰(1652年)进士,他的官职开始是推官,历任御史,实际被授为贵州道监察御史。他所负责的官差有稽查、礼部、工部、户部、吏部事务。巡视管理十库,监督负责京通二仓,兼任通惠河道,管理阁台章奏,巡按河东盐政,武官选考闱会试监试官。其管理过的地方有浙江、江南,协理河南,京畿刷卷,以进掌河南道。

孙廷铨和颜山

博山城古称颜神。关于“颜神”一名的由来,历代文史资料均载,齐国长城岭下之北鄙,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殁而有神,故后世目其地曰颜神。到了清康熙年间,博山城又有颜山之名。要知颜山名称的来历,还得从孙廷铨所著《颜山杂记》说起。

孙廷铨,字枚先,号b亭,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 (1613)。崇祯十二年(1639)举于乡,明年(1640)成进士。入清后于顺治二年(1645)授河间推官,内擢史部稽熏司主事。后任兵、户、吏三部尚书。康熙二年(1663)授内秘书院大学士,入参机务,年始逾五十而归里。卒于康熙十三年(1674),享年六十二岁,谥文定。著有《颜山杂记》四卷、《河史记》二卷。《b亭诗文集》各一卷、《琴谱指法》、《南征纪略》二卷、《归厚录》十八卷(未成书)、《春秋考》(仅成一卷)等。《颜山杂记》一书,虽是杂记体著述,却为博山早期地方志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后来之《颜神镇志》、《博山县志》、《博山志稿》、《续修博山县志》、《博山乡土志》等书,多所依据。三百余年来,极为世人所重视。

《颜山杂记》物产篇记载之“石灰”、“瓷器”、“绿矾”等多种地方工矿产品,记载翔实丰富,实为珍贵资料。如“石灰”云,“炭有锻金炼礁之用”。又云:“顽于石重于金铁,绿焰而卒,酷不可k也以为矾,为之铜碛。”“礁出于于炭而烈于炭,碛弃于炭而宝于炭”之说。现在科学昌明,所倡弃于炭之铜碛,是博山化工厂之主要原料。《颜山杂记》物产篇所述“琉璃”一文,尤为详明,是博山琉璃史难得之资料。此书问世后,清乾隆进士杨复吉(苏州人)即将琉璃一文辑入《昭代丛书续集》而名之曰“琉璃志”,并书跋语于后。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在一九一一年又将《昭代丛书续集》中之“琉璃志”全文集入所编之《美术丛书》中。辗转辑引,足见《琉璃》之史料价值。

1982年9月间,有轻工部上海玻璃搪瓷研究所工程师易家良先生带《事美术丛书》中的《琉璃志》一文来博山,与《颜山杂记》原本校对,仅有六字之误、上海之《玻璃与搪瓷》杂志于1983年即将《琉璃志》一文在一至五期专栏内全文连载(并附有孙廷铨先生画像),将博之传统生产持艺介绍给国内外研究琉璃史之有关人士。《琉璃志》之名并予以订正,仍称《颜山杂记·琉璃》。颜山之名,始见于孙廷铨《颇山杂记》一书,后又见薄松龄代毕器先《覆颜山太史赵伸符》,再见于孙廷铨次侗所著《停裕堂诗文集》,署名为“颜山孙宝侗仲愚”。民国十三年建博山县私立中学时,又以“颜山中学”命名。

孙廷铨《颜山杂记》用“颜山”而不用”颜神”,一方面是因为博山环城皆山,另方面是由于《颜山杂记》所反映的内容通篇几乎都离不开山、川、风物、金石、矿产、治陶等。更重要的是他把“颜神”改为“颜山”,当时在思想上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上一篇:潘小婷

下一篇:汤姆·库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