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吉辛额

时间:2023-12-25 11:16:57编辑:小蔡

乔治·吉辛额的个人简介

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描写下层社会生活和文坛人物著称,如《黎明的工人》、《德谟斯》、《新格鲁勃街》,但这些小说的影响远不如他的散文集《四季随笔》有名。《四季随笔》在中国出版后,和《面对秋野》、《蒙田随笔》与《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齐名,成为散文书中的畅销书。

乔治·吉辛

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是英国小说家,散文家。他生于约克郡的威克维尔特,在伍斯特郡的公谊会教派寄宿学校及曼彻斯特的欧文斯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1876年因偷钱救助一个妓女犯了罪,被判处短期徒刑。后来,因朋友的的帮助,被遣送往美国,教语言课数月,在芝加哥过这穷困潦倒的生活,几乎濒于绝境。当时他曾写过一些短篇小说投稿于《论坛报》。1877年返回英国后,还曾去德国学习哲学。虽然他是一个天赋很高,诚实、正直并有学问的小说家,但两次不幸的婚姻(第一个妻子因酗酒而悲惨地死亡),使他整个一生沦为写廉价小说的苦役者。

吉辛的主要小说有《新穷士街》(New Crub Street,1891)和《在流放中诞生》(Born in Eile,1892)(该书中男主角葛德文·碧克有一部分是作者本人的自述),还有《古怪的女人》(1893)。

贫穷对于人的腐蚀作用是所有吉辛小说的主题。他既不相信有产者的慈悲,也不相信无产者的反抗,从而陷入悲观绝望之中。吉辛崇拜狄更斯,力图师承其风格。他写过《狄更斯的研究》(1898),该书有其独特的见解。这本研究狄更斯的书,至今仍被认为是描写小说家的好书之一。但他并不同于狄更斯,在揭露与批判现实社会时,对改良社会不抱任何幻想。在创作方法上,他继承了前辈文学大师对环境、人物的典型描写,又分析人物心理方面的特征。

他的大多数小说都用具体而冷酷无情的素材来描写,这使他不能赢得众多读者的欢迎,人们对他在写小说方面的尊敬是有限的。

《亨利·赖伊克罗夫特杂记》(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即《四季随笔》)是1903年发表的一部半自传体性质的小品文集,是吉辛的散文代表作。日记中叙述一个隐士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过去生活。作者认为,生活与思想的乐趣,可以战胜以往悲哀的回忆。吉辛在该书的“前言”称亨利·赖伊克罗夫特是他的好朋友。据说此人以卖文度日,生活极其穷困。五十岁时,得到一笔遗产,使他终于摆脱了劳累的生活,迁居于埃克塞特乡下,远离尘嚣,在宁静中度过晚年。他死后,吉辛将他在埃克塞特生活时期写下的杂记,整理成为文集。其实,亨利·赖伊克罗夫特并无其人,它是一本改名换性的自传体日记。吉辛只是通过亨利·赖伊克罗夫特的自述,抒发自己的感情,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吉辛自己穷困的一生,它对文学名著的爱好与追求,对于大自然和恬静生活的向往,在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

作品  《四季随笔》

(亨利·赖伊克罗夫特杂记)

[英]乔治·吉辛

郑翼棠译

张若衡校

责任编辑伊文思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6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992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GeorgeGissing

THTPRIVATEPAPERSOFHENRYRYECROFT

内容简介:

本书英文名《亨利.莱克罗夫特杂记》,随己有译本的译名定名《四季随笔》。这也是符合吉辛在序言最后对本书基本结构的说明的。本书是吉辛自己撰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随笔。因此,序言中对于此人的描述皆为杜撰,或者说是吉辛对自己以及本书的某种阐释。

本本书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一个醉心于湖光山色的田园归隐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作者在描述这种归隐生活时所流露出的恬静怡然,或许是最能打动同样有着敏感心灵的读者的。作为一个天分颇高的作家,吉辛敏感而又细腻。他将那种归隐山林的惬意,交织在四季变迁中,自然而然地传递给了用心阅读的读者,令之心动神往。他笔下那些隐居生活的美好情景,很容易让我们想起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景象。但是这一主题,又与另一个同样伴随本书始终的主题相辅相成。这是雷蒙德.威廉斯指出的所谓“个体在人群中的孤独寂寞”,它构成了全书挥之不去的另一种情绪──一种潜藏在作者内心深处的焦虑感。他在书中对于英国人现代生活变迁的讨论地不与此

上一篇:冉季

下一篇:斯蒂芬·沃兹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