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瑞东

时间:2023-12-24 16:56:09编辑:小蔡

司马瑞东的个人简介

司马瑞东,男,汉族。中国青年导演协会秘书长。曾任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综合服务处科员,时任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调研处副主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制片人、导演,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已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现代戏研究会、中国影视演员协会理事。习办直属党刊《战略与风险管理》编辑助理,主要栏目有:党建战略研究、军事战略研究、发展战略研究、风险管理研究、经济发展战略。

基本内容

司马瑞东,男,汉族。中国青年导演协会秘书长。曾任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综合服务处科员,时任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调研处副主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制片人、导演,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已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现代戏研究会、中国影视演员协会理事。习办直属党刊《战略与风险管理》编辑助理,主要栏目有:党建战略研究、军事战略研究、发展战略研究、风险管理研究、经济发展战略。

【司马氏家谱源流】

司马家族世系的历史渊源

一、远祖时期

根据司马迁所著《史记》《太史公自序》讲:“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这一段话是什么意思呢?颛顼(zhuanxv),古代传说中的帝王,是昌意之子,是黄帝之孙。颛顼是其帝号。20岁即帝位,因最初建都于高阳,古称高阳氏。

南正重:“南正”是官名:“重”是人名,“司天”主管观测天文星象。北正黎:“北正”是官名:“黎”是人名。“司地”地官,执掌农事。

“唐、虞”即唐尧、虞舜。司马迁认为的“五帝”就是黄帝、颛顼、帝喾(ku)、唐尧、虞舜。

“绍”,继承、继续。在尧舜时期,重黎的后代仍担任这种职务。

到了周期,程伯休甫是重黎氏的后人。这里的“程”为国名,在今洛阳东。“伯”为爵位。周封诸侯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休甫”是人名。这里有个问题:“重黎”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一人为两人之后,不可能。《史记?楚世家》说:“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此,有学者认为,黎之后以地宫兼天官,故号重黎氏,重黎为一人。

二、司马氏得姓的由来

再看下文“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粱。”

周宣王是西周的第十代国君(倒数第二个帝王)名姬静。在他手里,司马氏终止了主管天地的事务,而改为主管军事。“司马”主管军事的官名。《诗经?常武》云“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甫,左右阵行,戌我师旅”。《毛诗》云:“尹氏,掌命卿士,程伯休甫始命为大司马。”从此司马氏以官职为姓。这是司马氏得姓的由来。

周平王即位后,由于镐京被战火摧毁,周平王在晋文侯、郑武公、卫共伯、秦襄公等武装保卫下将都城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时期,司马家族又世世代代执掌周王室的国史。“典”掌管。

三、“司马氏周适晋”和分散在卫、赵、秦。

据史记记载:“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这期间发生了两个大的事件,也就是发生了子颓、叔带之难,故司马氏离开了周都洛邑。子颓是惠王(东周第五代君主)的叔父,惠王二年,大夫边伯等五人招燕国、卫国的军队伐周作乱,立惠王的叔父子颓为王,惠王出奔到温。后来利用郑国的力量杀死了子颓,恢复王位。其乱延续了二年。叔带是周襄王(东周第六代君主)同父异母的弟弟,襄王16年,叔带与翟国军队里应外合讨伐襄王,襄王出逃到郑国。其乱次年被晋文公协助削平,叔带出逃到齐国,九年后才回到周,司马氏为史官,职掌机要,大约就在这两次事变中离开周王室,去了晋国。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四、“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中军:这里指中军统帅。古代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随会”人名。又名士公,晋国大夫。“随”是他的采邑地,故称随会。据《左传》,公元前621年,晋囊公死,太子年少,国人欲立长子为君。派随会到秦国迎公子雍回国任晋国国君。后在太子母亲的压力下,立了太子夷皋为晋灵公,并发兵迎击秦国送公子雍的军队。秦军败,于是随会等只好逃到了秦国。这里实际上只告诉了一个时间,是说司马氏家族是这个时间里到了少梁。“少梁”古梁国,后被秦灭,改称少梁。在今韩城市南。秦时(前628年)改称夏阳。

综上所述,司马氏至此已经一分为三。而后不管你现在在什么地方,你追根问祖,都是这三支根系的司马后裔。

1、在卫国的支系:据《史记》记载,“其在卫者,相中山”。是说在卫国的一支,后来有人做了中山国的相。《战国策?中山策》云:司马喜三相中山。1974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带有长篇铭文的铁足大鼎,是中山王赐给国相司马贮的,从而证实了司马迁的记载。

2、在赵国的一支:因传剑术理论而显名,即司马凯――司马蒯聩――司马宪、司马卯(殷王)――司马钧(征西将军)――司马量(豫章太守)――司马俊(颖州太守)――司马防(京兆尹)――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

3、在秦国的支系:即司马迁祖辈这一支。司马错(秦国名将、蜀郡太守)――司马靳(白起部将)――同司马昌(秦主铁官)――司马无泽(汉长安市长)――司马喜(五大夫――秦汉20级封爵制的第九级)――司马谈(太史令)――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龙门人,汉武帝时太史令,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所著《史记》是我国史学界的一部巨著,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成都人,汉代文学家,善鼓琴。著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等名篇。

5、司马懿(179-251):字仲达,即晋宣帝,河内温人,三国时曹魏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权臣。曾多次领军抵御来自蜀汉的进攻。

6、司马师(208-255):字子元,即晋景帝,河内温人,三国时曹魏权臣,司马懿长子。曾废魏帝曹芳,掌控曹魏大权。

7、司马昭(211-265):字子上,即晋文帝,河内温人,司马懿之子,三国时曹魏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权臣,263年灭蜀。

8、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河内温人,司马昭之子,西晋开国皇帝,即晋武帝,265年废魏帝曹奂称帝,建晋朝,始称西晋,280年灭吴。

9、司马承祯(647或655-735):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人,唐代著名道士。

10、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11、司马华龙 - 香港电影演员。

12、司马小加 - 电影制片人,编剧。

13、司马瑞东 - 电影制片人,导演。

上一篇:任博

下一篇:石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