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惟敬的个人简介
沈惟敬,嘉兴人,关于此人的来历,史料上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倒是相当一致――市中无赖也。
人物介绍
明朝的万历20年(1592年),日本的实际掌权者,著名的政治家丰臣秀吉出兵15万侵略朝鲜。4月12日,渡过对马海峡,13日凌晨抢摊登陆,5月2日,拿下了朝鲜的国都汉城,那时候的朝鲜是大明朝的属国,也是重文轻武。对于突如其来的十几万虎狼大军,全国只组织了两次象样的抵抗,上阵的军队,一次仅仅八千余人,一次一万人稍多。
实际上早在日军动手之前,就已经有了种种迹象,在日华人有人冒死通过种种渠道向朝廷禀报日本在整军备战,对马海峡日本一侧军队战船云集;丰臣朝廷甚至还向李氏朝鲜正式提出要其立即归顺自己,两国共同出兵,入主中原,丰臣甚至把进军中国的详细策略都向朝鲜表明了,朝鲜当然立即向明朝禀告了此事,提醒明朝有所防范。万历虽然不怎么瞧得起小日本,却也做了一些准备,要不然也不会在战事刚起便能火速支援朝鲜。沈惟敬就是这些准备措施中算不得很重要的一环。
沈惟敬的任务是:“拖”。
明朝准备任用李如松为朝鲜方面军总司令。他是名将李成梁的长子(李成梁和五个儿子、三个兄弟合称李门九虎,为明后期重要的军事人物)。但是当时李如松正率辽东军在宁夏平叛,正到了关键时刻,马上宁夏战事一结束李如松便会率领辽东军会合南方调集的军队时刻准备入朝。
朝鲜国王李V(YAN,二声)虽然晕头,却没转向,赶紧向大明万历皇帝求救。明清的皇帝,习惯上不再称谥号或者庙号,而称年号,这位万历皇帝叫朱翊钧,庙号为神宗,他确实神得可以,共在位48年,居然有接近30年的时间一个大臣也不见,可朝廷大权愣是掌握得牢不可破。虽然后世都评论“明朝实亡于万历”,但他接到朝鲜的求救信,还是做了件光彩夺目的事情(足以让后世的愤青们也提不出意见来),他决定出兵援朝!
宁夏未平,朝鲜那边必须先拖延一下。明朝的制度,一直是由文官担任兵部尚书。这时的尚书叫石星,此时他主持朝鲜事务,他也想借朝鲜战事能有所功名以助自己的仕途,天知道他是怎么找到了非历史名人传的第四位出场者,京师街头一个老无赖,沈惟敬。历史上沈惟敬据说懂得日语,石大人便极力推荐,朝廷给他封了个不大不小的官,派到朝鲜战场上先去忽悠日本人。
沈惟敬这个老无赖到了朝鲜借自己天国上朝的特使的身份一下子就显露了自己老骗子的本色,还真把朝鲜日本两方都给忽悠住了。他一方面安抚朝鲜君臣说天兵很快就会来救,一方面对日本将领不屑一顾的威胁,可谓是出尽了风头,还真把朝鲜局势给拖延了下来。
接着李如松入朝,他带兵在朝鲜打出了国威,连战皆捷,收复平壤(平壤之战值得大书特书,战斗中李如松的坐骑被日军铁炮打死,弟弟李如柏的头盔中弹,兄弟二人置之不顾,指挥若定!岁其有深表敬佩!)。但在汉城一带孤军深入,被日军包围。他处乱不惊,以三千孤军和精良的火器沉着应战,硬是抵挡住了两万多日军的多次进攻,一直坚持到援军到来。
这次汉城被围(也叫碧蹄馆之战,在日本被大书特书,宣称为碧蹄馆大捷;朝鲜史上称中朝联军以少胜多,也叫碧蹄馆大捷),给了石星之流一个口实,打日本并非轻松之事。于是,跟日本议和,就再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这个时候其实双方都已经打的很艰难了,战线维持在汉城附近。丰臣还是极力要求继续进攻的,可是日军一线的作战部队和将领都已经疲惫不堪,而明军方面由于朝鲜政府松散的组织,后勤也遇到了很大困难,这个时候石星也希望见好就收,在打下去万一出个什么闪失自己可也小命不保了,谈判对于双方都是一个可以下的的台阶。
过程
谈判代表的人选肯定是非沈惟敬莫属啊!他算是明朝朝廷跟日本人打交道最多的人了,于是老沈又被打发去议和。实际上这个时候他的命运已经很悲惨了,双方看似能够达成和议,实际上绝对不可能达成和平和日军撤军的目的,因为丰臣肯定会在朝鲜死扛到底的,况且双方的分歧绝非可以和平解决的。而议和失败的话,他肯定是要人头落地的。于是他就此为保命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忽悠计划。也是他沈惟敬命好,日本在朝鲜战场上功劳第一的一个将领小西行长因为国内的政治矛盾以及种种原因,也不想再打下去了,也琢磨着想赶紧忽悠着结束战争,这俩人一下子就像瞌睡碰上了枕头,合力演出了这出大戏,借着双方懂对方语言的人不多,把中日两国首脑及高官耍了个团团转。
谈判初期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日军先是主动让出了已经被他们蹂躏成废墟的汉城。
丰臣秀吉,大家都知道,那绝对是铁腕级的人物,他提的7个条件,并不比后来的21条差多少;而万历虽然被谥曰神宗,可在他心目中,日本人就是倭寇啊,充其量比朝鲜、琉球、缅甸三个属国稍稍强一点,怎么说也比不上天朝中华嘛,所以,他提的3条也是人家日本绝对不可能答应的。
可是,这位沈惟敬,居然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中日朝三国都打得较为困难的时候),玩起了商家经纪人的把戏:把日本人提的7条一口答应下来,又把万历提的3条改成了丰臣秀吉也能接受的东西。于是乎,中日暂时停战。他沈大外交家连忙把日本人的7条改成了万历皇帝愿意看到的东西,打发那俩助手送到北京,自己吓得没敢回国,躲在李如松大营里听信。
石星尚书高兴了,你们李家再能打,论功劳也比不上老夫的和约!这次顺利结束中日战争,说不定皇上一高兴,俺也能进内阁呢。唱了句二黄之后,他根据沈惟敬的信,跟皇帝如此这般汇报一番。万历皇帝派头多大啊,那是几十年不见大臣不上朝的主儿,包括首辅(权力超过现在的国务院总理,特别是万历年轻时的首辅张居正,基本上是国家的实际掌控者)都很难见得到,哪儿有功夫跟一个小小的兵部尚书罗索呢?听听意思差不多就同意了:“行,人家既然乞和,你就根据这意思,起草个圣旨,封那个日本的丰臣什么吉的当个日本国王,算咱们央央中华的属吧。”石星,包括其他的明朝兵部尚书们,都是正经八百的进士出身,子曰诗云之乎者也,文不加点就把诏书写成了(诏书原文现存日本大阪市博物馆),那口气绝对是大国对于小国的可怜和恩赐“……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
丰臣秀吉得到的关于谈判结果的汇报,是明朝主动乞求和平,承认他为大明王,管理包括当时的日本和朝鲜,跟万历平起平坐。所以,明朝使者带着诏书和礼服来的时候,他还正儿八经的接待,准备举行个加冕仪式。可是,诏书还没读完,他就把衣服和信件给摔到地上了:“什么什么?!不是说明朝乞和吗?我当日本国王还用得着他万历小子来封啊!不是说让我当大明王吗?”为此差点治了小西行长的罪!把明朝的使者给赶了出来,命令立即备战!
沈大外交家真有点害怕了……这档子生意搞不好要赔啊!他赶紧又伪造了个丰臣秀吉接受赐封的文件,打发人送到北京。可是,万历皇帝是干什么的啊,能够足不出户二十几年还掌握大权,情报工作是绝对错不了的,日本上演的这场闹剧消息一传回来,特别是日本人加紧备战的消息让他非常恼怒。于是马上召集各级官员对三国从战前情报及公文到此时所有的来往信函全部调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老沈的狐狸尾巴马上就被揭了出来。明朝吸取宋朝不杀大臣的教训,从太祖洪武帝开始,就不象丰臣秀吉对下属那么客气,万历立即把石星下到了大狱(到他孙子崇祯时候,兵部尚书别说下大狱,杀都杀了好几个),命人飞马来到朝鲜,要将沈惟敬捉回京师。此时沈惟敬早已经坐立不安了,早就跟小西行长的人商量好准备逃到日本那边去了,李如松一直盯他盯的很紧,最后李如松手下一名军校带着一队骑兵,在沈惟敬偷偷溜去日军大营的路上把他抓获,拿回京师。再说石星在狱中抑郁交加,不几日便绝食身亡,沈惟敬确是该吃吃该喝喝,一直在狱中待到了2年以后壬辰倭乱结束,明庭秋后算帐,处理了一大批诸如汉奸,逃兵,作战不力的将领什么的,沈惟敬这才人头落地。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沈惟敬投奔日本路上率人捉到他的军校,也因为作战不力,与沈被同一批处死。
战事刚启的时候,沈惟敬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成功的拖住了日本人,没有辱没自己的使命和身上的大明官服,但是到了议和的时候他已经处处是为了自己保命了,特别是在丰臣面前的时候,为了达到忽悠的效果,他还向丰臣下跪以示大明的臣服,已经是没有骨气了。
结局
沈惟敬,他生命的前60多年一直都是平淡无奇的,市井无赖算是很贴切的形容,石星找到他的时候,他正整日在京师与一帮游手好闲的混混炼丹,胡闹;然而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以区区一介布衣之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大胆的计划,当然还有运气相助,一手颠覆朝鲜战场上的战和之事,把东亚国际格局玩弄于股掌,也实在是个奇人,最后虽然是被斩首,却也是以高龄之身伏法,算是传奇的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