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维果的个人简介
让·维果 (Jean Vigo,法国),法国导演,1905年4月26日生于巴黎,1934年10月5日逝于巴黎,无政府主义者阿尔梅雷达之子。拍片甚少,但掷地有声,又如同彗星划过天空。著名无政府主义者的儿子,小时候经常需要搬家,并采用假名。父亲死于狱中后,他进入寄宿学校;因肺结核搬到尼斯居住,拍摄了超现实的《尼斯景象》,后来又拍了11分钟的纪录片《塔里斯》,讲述当时法国的游泳冠军。《操行零分》结合了第一部作品的荒诞和第二部的直捷了当,被视为对权威的挑战,其精神由戈达尔、特吕弗、林赛·安德森等传承。《驳船亚特兰大号》也遭到官方删改。死时29岁。法国每年颁发尚·维果奖。
人物档案
中文名:让·维果
外文名:Jean Vigo
性别: 男
星座: 金牛座
生卒日期: 1905-04-26 至 1934-10-05
出生地: 法国,巴黎
职业: 导演 / 编剧 / 剪辑 / 制片
更多外文名: Jean Bonaventure de Vigo Almereyda (本名)
更多中文名: 尚·维果
imdb编号: nm0897118
影人简介
让·维果(JeanVigo,法国),法国导演,拍片甚少,但掷地有声,又
如同彗星划过天空。著名无政府主义者的儿子,小时候经常需要搬家,并采用假名。
让u2022维果 (Jean Vigo,法国),1905年4月26日生于巴黎,1934年10月5日逝于巴黎,无政府主义者阿尔梅雷达之子。父亲死于狱中后,他进入寄宿学校;因肺结核搬到尼斯居住,拍摄了超现实的《尼斯景象》,后来又拍了11分钟的纪录片《塔里斯》,讲述当时法国的游泳冠军。
《操行零分》结合了第一部作品的荒诞和第二部的直捷了当,被视为对权威的挑战,其精神由戈达尔、特吕弗、林赛·安德森等传承。《驳船亚特兰大号》也遭到官方删改。死时29岁。现在法国每年颁发尚·维果奖。
维果印象
维果仅用三部短片,就尽显风流。《尼斯印象》是当时流行的城市交响曲剪辑方式,纯粹用影像和剪辑来展现尼斯的风光,22分钟无情节的短片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这就是功力。这部片利用隐藏摄影机来拍摄,所有镜头前的人物表现相当自然。维果还调侃式地把尼斯的赌场叙述成一个“堕落之城”,把海滩上的女人剪辑成了裸女。这部充满了无政府意识的争议短片于1930年五月在巴黎首映,维果打响了头一炮。
之后维果拍了一部游泳冠军的十分钟记录片《游泳冠军塔里斯》,这部影片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并不算突出,他真正获得更高声誉的剧情片,是在GFFA厂开拍的《操行零分》,由于维果一向身体状态都不好,工作断断续续,作品花费两年才完成。这部自传式的电影,大胆地抨击了当时教育体制,1945年才解禁在法国放映。片中男主角穿羽毛睡衣的造型是电影史最经典的叛逆形像之一。《零分操行》后来也影响了新浪潮运动,比如拍出《四百击》的特吕弗。
亚特兰大号
维果一生虽然只活了29岁,一生执导的电影总长亦不超过三个半钟头。然而,他却是法国电影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很在程度就因为他拍出了《亚特兰大》号。
这部电影拍于1934年,几十年多次修改恢复,终于有了最接近原貌的版本,它曾在英国权威电影杂志《视与听》的一次评选中入围影史十大佳片。本片主要讲述一位乡下的漂亮姑娘嫁给了“亚特兰大号”的船长,他们的蜜月旅行就在航行中渡过。即使是用现在的眼光看,维果的影像风格都可以说得上是独特的。导演把整个新婚的浪漫时期放置于傍晚和黑夜之中,让人觉得有些压抑,但新娘子的白色婚纱又给人一种轻盈感,她在黑暗中漫步于船头的镜头已成经典……这些影像让人难以忘怀,很难相信这已经是在他病重期间完成的作品。
因为试片效果不佳,影片被发行公司从89分钟被修剪为65分钟。1990年法国政府花了150万法朗,将它重新还原回为最原始的版本,并在当年的嘎纳影展中放映,自然赢得了空间的欢迎。
作品年表
1929年:摄制《尼斯的景象》(纪录片,摄影:B.考夫曼)。
1932年:《操行零分》(编剧:维里,摄影:B.考夫曼、L.贝尔杰,作曲:若贝尔,主演:J.达斯泰、台尔芬)。《操行零分》结合了第一部作品的荒诞和第二部的直捷了当,被视为对权威的挑战,其精神由戈达尔、特吕弗、林赛·安德森等传承。
1932年:《塔利斯》(纪录片)。
1934年:《驳船阿塔朗特号》(编剧:夏旺斯,维果与李埃拉改编,作曲:若贝尔,摄影:B.考夫曼,主要演员:达斯泰、D.派洛、M.西蒙、G.马加利蒂斯)。
1934年拍摄《驳船亚特兰大号》,但是遭到官方删改。
作品简介
《驳船亚特兰大号》(1934)
导演:让·维果
主演:MichelSimon DitaParlo JeanDasté
类型:爱情/剧情/喜剧
剧情:维果惟一的一部故事片作品,该片首映时他却离开了人间,当时他才29岁。亚特兰大号轮船的船长娶了乡下姑娘朱丽叶,但她厌倦了船上的生活,希望见识巴黎的灯红酒绿。船长无奈,只好带妻子到巴黎一家歌厅。一个小贩跟她调情,次日船长因妒忌离船而去,小贩前来探访,被回来的船长赶走。朱丽叶偷偷溜去巴黎,他独自驾船离去。
《操行零分》(1933)
导演:让·维果
主演:JeanDasté RobertleFlon DuVerron
类型:短片/剧情/喜剧
剧情:故事讲假期过后一群学生乘火车返回寄宿学校。孩子们在如牢笼般的学校感到压抑:单调无聊的生活令人窒息,还要经常无故受到呵斥或者体罚。学校总监对于没有听从他的命令的几个学生宣布他们操行零分,禁止他们星期天外出。孩子们终于忍无可忍,最后在学校校庆之日,当各方头面人物纷纷到齐的时候,学生们将书本、鞋子、罐头等从屋顶抛下,引起“学生占领”事件,教学楼顶楼上飘扬起一面绘有骷髅的旗子。学生们尽情地在教室为他们的造...
《塔里斯》(1931)
导演:让·维果
类型:短片/纪录片
剧情:法国影坛奇才让维果早期作品集,法国游泳健将让·塔里斯的纪录短片,展现塔里斯的运动一生。
《尼斯的景象》(1930)
导演:让·维果
类型:短片/纪录片
剧情:《尼斯的景象》是以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为主角的“城市交响乐”电影。在一年一度的尼斯狂欢节上,有钱有闲阶层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度假,悠闲地享受沙滩和阳光,生活在老城区的贫民却过着一贫如洗的日子。
人物关系
合作两次以上的影人鲍里斯·考夫曼 Boris Kaufman(摄影)
合作作品(3):《驳船亚特兰大号》、 《操行零分》、 《尼斯印象》
让·达斯特 Jean Dasté(演员)
合作作品(2):《驳船亚特兰大号》、 《操行零分》
Albert Riéra(演员/副导演/助理导演/编剧)
合作作品(2):《驳船亚特兰大号》、 《操行零分》
Pierre Merle(副导演/助理导演)
合作作品(2):《驳船亚特兰大号》、 《操行零分》
Maurice Jaubert(原创音乐)
合作作品(2):《驳船亚特兰大号》、 《操行零分》
Jacques-Louis Nounez(制作人)
合作作品(2):《驳船亚特兰大号》、 《操行零分》
Raphaël Diligent(演员)
合作作品(2):《驳船亚特兰大号》、 《操行零分》
Louis Lefebvre(演员)
合作作品(2):《驳船亚特兰大号》、 《操行零分》
作品评价
《新学期,操行零分》电影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让我感到印象深刻。校长出场的时候,我总怀疑是某个调皮的学生偷了大人的服饰扮成校长的模样。那个校长的声音实在太稚嫩,身材实在太矮了!他艰难地垫起脚尖把帽子放在桌上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禁。虽说不能以貌取人,但这确实让人对他是否能游刃有余地凌驾于那帮灵光四射,机灵古怪的学生之上管理好他们感到疑惑。
教导主任的身高比较正常,他是以严肃刻板的形象出场的,可是谁都不会想到外表绅士的他在挨个的搜出学生的抽屉与书包藏有零食之后,偷偷地吃了它们。最要命的是连学生都知晓他这一特殊的嗜好,于是在学生们丢了零食之后,他们毫不犹豫的说,哼,一定是那个教导主任干的!
在《新学期,操行零分》这部电影里我们的暴动竟有了点东施效颦的韵味。其实我觉得我们的暴动与电影相比个中透出来的力量有过之而不无不及,只是我们的离经叛道被迎面而来铺天盖地的生活细节所淹没以至于人们或是忘记或是原谅了我们当初的举动罢了。也只有像电影的导演那样把这些片断截取出来在电影中无限放大才会让道貌岸然的人们感到突然来袭的阵阵恐慌。
透过《新学期,操行零分》这部电影,尚维果的顽劣与不羁可见一斑。看完影片,对尚维果的英年早逝感到有些唏嘘,有些感慨。不过,回顾一下我们的生活,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青春其实远比尚未果的电影更加离经叛道吗?肉体消亡而精神不死,事实证明,一个尚维果倒下了,千千万万个尚维果站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尚维果。
两套让·维果,该买哪一种?
本周碟市推出的两套让·维果作品全集,一套来自英国著名的艺术片品牌“人造眼”公司(Artificial Eye),另一套来自法国高蒙公司自己的出品,碟友应如何选择?
推荐购买英国版的。理由如下:虽然法国高蒙版DVD正片画质更清晰一些,但是很遗憾,本地到的法国版并没有收入维果最重要的纪录片《尼斯景象》,且重要花絮均没有中、英文字幕,等同鸡肋。英国“人造眼”双碟版DVD命名为《让·维果全集》,除了将维果4部作品一网打尽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尼斯景象》原长21分钟,但DVD收录了27分钟的删除镜头,尤显珍贵。第二张为花絮碟,收入法国拍摄的纪录片《我们时代的电影人――维果》,这部1个半小时的纪录片遍访和维果合作过的亲友,勾勒出电影内外的真实维果。此外,还收录有导演奥塔·伊奥塞利阿尼的访谈,他对《阿特兰大号》的分析精辟入理,值得一看。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Truffaut)
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主将。特吕弗曾经说过:“我有幸发现了维果的影片……我走进电影院时还不知道让·维果的名字,但我马上对他的作品产生了疯狂的敬意。”很多影评人都指出,特吕弗《四百击》灵感直接来源于《操行零分》,尽管两部片的角度和深度各自用力不同,但是表现少年反叛的主题和手法依然是一脉相承。
林德赛·安德森(LindsayAnderson)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主将。他获得1969年金棕榈大奖的《如果》(If),拍摄于巴黎学生运动爆发的1968年,是学生反叛时代的开拓性作品之一,通过一个苦恼少年令人同情的面孔的关联,对英国公立学校进行现实而冷静的观察而提出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相互关系的主题,可以看出《操行零分》对它的深刻影响。市面出过安德森作品《大不列颠医院》(BritanniaHospital ,1982)DVD 。
奥塔·伊奥塞利阿尼(OtarIoseliani)
格鲁吉亚裔电影导演,生存于东西方文化之间,作品具有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敏锐的观察力,在世界影坛十分活跃。伊奥塞利阿尼在苏联时代莫斯科电影学院学导演专业,在大学期间偶遇让·维果作品,深受震动,他毫不隐讳维果对他的影响。碟市曾出过一套他的作品集DVD,收录12部电影作品。
人物评价
在电影史上众多杰出导演中,很少有比法国人让·维果(Jean Vigo)的人生经历更传奇、更浪漫的了。1934年,维果在巴黎因肺结核去世时年仅29岁,只留下了不过200分钟的4部作品(一部剧情长片、一部剧情短片和两部纪录短片),然而这已足够让后世惊艳。他的电影追求自由,摄影方式变化多端,主题浪漫诗意,影响了后来整整一代法国新浪潮导演。本周碟市一口气就推出两套让·维果作品全集,我们也希望能借这个专题,让更多的观众重新认识他。
他的处女作充满神来之笔
维果生前其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赏和地位,相反,在当年冠盖云集、华丽奢靡的巴黎影界却备受争议,这个带点忧郁、眼神狡黠的早熟少年在人们眼中是离经叛道的人物。他的处女作、纪录长片《尼斯景象》(A ProposdeNice ,1930),与当时苏联“电影眼”(Kinoeye)理论的提出及实践者、《持摄影机的人》一片的导演维多夫的弟弟米哈依·考夫曼合作,这部长仅20多分钟的短片一反当时纪录片忠实、刻板的传统,完全不按牌理出牌:影片以类似《持摄像机的人》的拍摄方式,以摄影机纪录尼斯的社会万象,带着极度批判的目光来凝视这个小城的贫富悬殊;但它又与《持》的“所见即所得”不同,以大量蒙太奇手法讽刺上流社会的奢华与堕落,譬如将度假者的片断接到浅滩上的大鳄,上一个镜头是嘉年华狂欢、下一个镜头则接上墓园的空镜……此片镜头的灵活性,思维的跳跃性,随手拈来的神来之笔,足见维果的顽童之心。
他的默片让人听见音乐声
维果的下一部影片仍然是纪录片,不过这次则是命题作文,他要去拍摄当时法国游泳健将让·塔利斯的纪录片,展现塔利斯的运动身姿以及讲解游泳要领。最寻常不过的体育运动教学片,落在维果手里却有了一番创新。从水上到水下,从姿体到动作,快镜与慢动作,还有“倒镜头”这样的神来之笔,让人跟着镜头来了一次畅泳。影片没有配乐,却能在运动员潇洒的运动体态中,仿佛让人听见音乐的旋律。而当中创造性地运用的水下镜头,更为维果后来的作品埋下伏笔。
他拍出《逃学威龙》的老祖宗
1933年,维果偶然认识制片家努涅,后者让他有机会拍摄他第一部剧情片《操行零分》(Zerode Conduite),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部影片影响了日后法国电影发展的方向。《操行零分》就像一部《逃学威龙》――还记得《逃学威龙》将学校描绘成监狱、把学生比作囚犯的桥段吗?《操》玩得更加彻底,它让一群小学生变成为自由而战的战士,他们为了挣脱日复一日刻板的学校课程表、难咽的土豆、好色自大贪小便宜的老师,如地下工作者一样密谋造反,终于在学校迎接领导检查之日,一举占领学校的高地――屋顶。影片有许多经典段落,如孩子们在宿舍里以枕头打架,维果刻意运用慢镜,孩子在羽毛纷飞下如宗教巡游般提着灯笼列队前行,有如在风雪之中踏上征途的十字军,那场景既荒诞好笑,也显示出维果对宗教仪式的揶揄。贯穿全片的反叛意识以及无政府主义倾向,惹来法国电检当局将《操行零分》一禁十年。
他的遗作入选影史十大电影
《操行零分》被禁后,努涅并没有怀疑维果的天才,反而还找他执导一部长片。但维果没有选择权,必须按剧本拍摄一个老掉牙的爱情故事《阿特兰大号》(L u2018Atalante),讲一个驳船船长和新婚妻子重归于好的故事。看似平淡似水的题材,维果却将它发挥到极致,轻喜剧的节奏有如一段轻松的爵士钢琴,带出男欢女爱之间的偶然与巧合。维果在这部最后之作中,显示出了他非凡的观察力以及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冀望。遗憾的是,影片拍竣后却没有得到知音赏识,发行商嫌电影不够商业味道,要求删改情节。影片被大幅改动,原先的节奏被破坏,片名被更改,连配乐都被更换。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此片才逐渐被重新认识,并得到很多导演和影评人的推崇,英国电影杂志《视与听》更把它选为电影史上十大影片之一。
他被比作电影界的兰波
在拍摄《阿特兰大号》的时候,折磨维果的肺结核已经恶化,他也在电影上映之际悄然离开人世。因为同样英年早逝、追求自由的作品风格,论者常常将维果与天才诗人兰波相提并论;事实上,两人都是幼年贫苦,少年动荡。维果的父亲是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一次大战时被视为德国的支持者,被法国政府以叛乱罪处死。此后的很多年,维果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他的成长虽然充满残酷,然而影片中却鲜有悲惨色调,反而处处对人世寄予希望,我们仿佛还能触摸到他,一个天才温暖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