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军

时间:2023-12-22 10:57:22编辑:小蔡

石海军的个人简介

石海军,著名作家,曾用名石海峻,1962年生,河南省济源市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获硕士学位。1989年至今一直在《外国文学评论》工作,现任《外国文学评论》副主编、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在编辑工作之外,就印度文学、印度英语文学及相关论题写作并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和40余篇短文。

主要经历

印度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截止到本人写作《20世纪印度文学史》,印度并没有一部可资借鉴的综合性的现代文学史,本人在撰写此书过程中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此书写成真正意义上的印度现当代文学史而不是资料汇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向远认为:“作者站在文化的多元性与统一性辨证结合的学术立场上,既强调不同语种、不同时期印度文学的差异,更在这种差异性中寻求统一。对不同作家作品、不同文学现象的分析,也采取了不同的文学批评视角,……这样的观念和立场确保了全书作为文学史著作有着比较清晰的逻辑和历史线索。”(《七十年来我国的印度文学史研究论评》,载《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青岛大学侯传文教授也认为,“只是填补学术空白还不足以体现一部著作的学术价值,作为一部文学史,其学术价值取决于作者的史识与史思。 《20世纪印度文学史》的史识与史思,一方面体现在作者对印度文学统一性等棘手问题的处理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各种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的把握上。”(《印度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开拓――评石海峻〈20世纪印度文学史〉》,载《东方丛刊》2001年第四期)。

1985―1988年 北京大学东语系 学习

1989年―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科研人员

1995―1996年 印度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 访学

个人专著

[ 1] 《后殖民:印英文学之间》,30万6千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研究项目,评定为优秀。

[ 2] 《印度文学大花园》,33万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 3] 《20世纪印度文学史》,约23万字,青岛出版社,1999年1月。

发表论文

[ 1] 《记忆与认知:以奈保尔为例》,1.2万字,《外国语文》2009年第三期。

[ 2] 《从殖民和后殖民的角度看现代性问题》,1.1万字,《东方论坛》2008年第二期。

[ 3] 《甘地主义与印度乡土文学》,1.1万字,《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二期。

[ 4] 《甘地的种姓意识与印度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1.1万字,《南亚研究》(2007年第一期)。

[ 5] 《破碎的镜子:流散的拉什迪》,1.3万字,《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四期。

[ 6] 《故事与历史:流散的拉什迪》,0.9万字,《东方丛刊》2006年第四期。

[ 7] 《关于汉译佛经文学――兼评佛经的文学性解读》,0.75万字,《国外文学》2005年第四期。

[ 8] 《印度的自然景物诗与中国的山水诗》,1.25万字,与唐仁虎合著,《长江学术》第八辑(2005年)

[ 9] 《从民族主义到后殖民主义》,1.3万字,《文艺研究》2004年第三期。

[10] 《甘地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殖民主义》,1万字,《南亚研究》2004年第一期。

[11] 《道教与密宗――兼谈印度文学和文化中的艳欲主义》,1 万字,《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6 期。

[12] 《评奈保尔对纳拉杨的评说》,1.16万字,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1),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

[13] 《泰戈尔眼中的东方和西方》,1.2万字, 《南亚研究》2002年第1期。

[14] 《关于殖民和后殖民模仿》,1.5万字,《外国文学评》2002年第3期。

[15]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文学历程》,0.9万字,《译林》2001年第6期。

[16] 《地域文化与想象的家园》,1,2万字,《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

[17] 《女人与幻象:读〈蛇与绳〉》,1万字,《印度文学文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18] 《“杂交”的后殖民印度英语小说》,0.5万字,《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第6期。

[19] 《混沌与蛇:〈印度之行〉》,0.85万字,《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第二期。

[20] 《斯芬克斯与那伽》,1万字,《东方丛刊》1995年第四期。

[21] 《富于开拓意义的〈东方文学史〉》,0.4万字,《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第二期。

[22] 《“中和”与“合一”――中印文学的阴柔气质》,1万字,《文艺研究》1993年第一期。

[23] 《印度20世纪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特质》,0.85万字,《南亚研究》1993年第一期。

[24] 《中印日古典文学中的山水情趣》,1.4万字,《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14辑,1990年8月。

[25] 《人类灵魂的自我拯救――分析〈变〉的主题和人称》,0.85万字,《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一期。

其他成果

编辑

[1 ] 89至95年任《外国文学评论》责任编辑,主要负责“古典文学”栏目来稿的初审和采用稿的编辑、校对工作。

[ 2] 97年至今先后任《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和副主编,负责《外国文学评论》所有来稿的栏目分类、所有来稿的复审工作(撰写复审意见)以及所有采用稿的复校工作。

[ 3] 在《外国文学评论》、《文艺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环球时报》、《北京青年报》、《世界新闻报》等期刊、报刊上发表与外国文学研究相关的短文50余篇。

参与编辑

[ 1] 《20世纪外国文学史》中“印度文学”章节的撰写,6万字左右,译林出版社,2004年12月。

[ 2]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辞典》“印度文学”词条撰写,6万字左右,译林出版社1998年12月。

获奖情况

《20世纪印度文学史》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吴元迈主编的“20世纪外国国别文学史丛书”之一种。2000年10月,该书与整套丛书一起荣获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上一篇:奇里亚科·德米塔

下一篇:神户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