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可桴的个人简介
裘可桴公元1857―1943年),原名廷梁,字葆良,别字可桴。1912年民国成立以后别字“可桴”行于世,“原名等废不用”(《可桴文序》“自序”)。江苏无锡人。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举,后入京会试,两试不中,遂绝意科举,转而致力于“...基本内容
裘可桴公元1857―1943年),原名廷梁,字葆良,别字可桴。1912年民国成立以后别字“可桴”行于世,“原名等废不用”(《可桴文序》“自序”)。江苏无锡人。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举,后入京会试,两试不中,遂绝意科举,转而致力于“西学”、“新学”。他认为:要变法维新,必须先办报纸,进行舆论、宣传工作,“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见裘可桴《无锡白话报序》)。他又认为:要改革社会风气,开通民智,必须废除科举,广兴学校;不得已而求其次,必先开办报纸,而“报,安能人人而阅之,必自白话始”(同上)。当时,北京、天津、上海、长沙等大埠已先后创刊了不少报刊。可是,裘可桴认为这些报刊文字艰深,能看懂的只有少数中上层阶层分子,而要让普通下层人民人人能读报,必须“设法浅之”,从办白话报着手。于是1898年5月便创刊了《无锡白话报》。裘可桴早年除创办白话报外,还大声疾呼、不遗余力提倡白话文,是我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后来,他又致力于教育事业,在无锡地方开办了“三等学堂”、“东林学堂”等新学堂及师范学校等。
1943年12月8日,裘可桴以87岁高龄,卒于沪寓。其遗著收入《可桴文序》中。该文集是研究我国早期白话文报刊史、近代白话文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