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壮

时间:2023-12-19 12:47:46编辑:小蔡

唐伯壮的个人简介

唐伯壮(1899-1929)四川达县人。1917年,他考入达县中学堂,1921年秋考入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4年从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努力学习军事,立志为革命好好干一番事业。同时,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列原著,结识了周恩来、陈延年等共产党人,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10月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曾任红军川东游击军第一路政委。

人物生平

唐伯壮,字身烈,曾化名蒋若虚,达县黄都乡唐家吊楼子人,生于1899年4月29日。早年即追求革命,

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后转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参加过平叛夏斗寅、刘佐龙、杨森的战斗。

5月,武汉学校学生被编为中央独立师,配合叶挺独立师和武汉工人、农民、纠察队、童子团等保卫武汉,抗击夏斗寅、刘佐龙、杨森的叛军。唐伯壮随所在的直属连配合叶挺部队进攻,他带头冲向敌人,迅速将敌人击溃,追击至咸宁崇阳等地。

汪精卫叛变革命后,武汉分校迅速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7月底,唐伯壮随教导团奉中共中央军委密令东进“反蒋”,8月2日行至九江被张发奎缴械。唐伯壮根据党委书记陈毅的布置,邀约几位暴露身份的同志连夜赶赴南昌,投奔起义部队。途中,得知起义失败,南昌已被张发奎占领,他便经镇江、杭州、上海找到了党中央,在党的“新德里”机关招待所住了一段时间后,被派回四川工作。

1927年秋,他回川东开展武装斗争,后任四川工农红军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党代表。

唐伯壮回到家乡便立即串联大树、南岳、梁平县虎城一带从外地回乡的大中学生唐仲明、牟永正、牟永大、魏传统等人组织了一个文工团,到附近的场镇演出文明戏,传播革命思想。他深入了解农民的疾苦,同他们交朋友,自己出钱办夜校,教农民识字,教育和启发农民起来革命,并随之建立了农民协会。他与南岳和虎城的共产党蔡奎、金治平等附近几个乡的农民协会联合起来建立了党的虎(城)南(岳)工作区,从而使虎南成为党的重要基地之一。

此时,王维舟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已在万源、宣汉、开江、梁平和达县一带筹组革命武装。唐伯壮与王维舟取得联系之后,与李家俊、雷玉书、张鹏翥以及吴会治、徐永世、胡洪疆等分头发动群众,积极准备武装起义。

唐伯壮与王维舟、李家俊商议,决定以李家俊的家乡万源县固军坝为发动点,唐伯壮亲自草拟了起义布告,号召:“达宣城万四县联合,一起反抗,共享太平……”1929年4月27日,唐伯壮带领一部武装人员到达固军坝与吴会治、徐永世和雷书玉、胡洪疆的两支队伍汇合。当晚正式宣布武装起义,建立四川红军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军。李家俊任司令员,唐伯壮任党代表。

5月7日,起义军在干坝子截获万源县政府400元大洋的税款。刘存厚闻讯,令其第三团率一个连前往缉查清乡。5月11日,卓群连进驻白羊庙,12日,唐伯壮亲自率领起义军直扑白羊庙,将睡梦中的敌人全歼,俘获37人,缴枪57支。接着起义军分赴各地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同时壮大起义队伍,建立了以固军坝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军阀刘存厚急调廖震率三个团前往固军坝,采取“刑乱用重,剿抚兼施”的办法对起义军进行疯狂镇压。唐伯壮、李家俊用“坚壁清野,飘忽作战”的办法对付敌人,率起义军灵活机动地利用地形优势和夜幕掩护,巧妙打击敌人,使起义军不断壮大。

在此期间,唐伯壮接到了中共四川省委的命令:到梁山(今梁平)、达县边境组织群众,迎接和掩护遂(宁)蓬(溪)起义军――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到来,相机建立川东革命根据地。唐伯壮立即离开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到梁山虎城、达县南岳一带发动群众,准备迎接起义部队的到来。红军四川第一路遭到军阀残酷镇压,不幸失败。唐伯壮积极主动地做好起义人员的疏散和救援工作。在返回途中,由于坏人告密,于8月1日不幸被捕。

唐伯壮被捕后,党组织曾多方组织营救,没有成功。

敌人把唐伯壮关押了一个多月,虽软硬兼施,刑具用尽,却毫无所得。于是决定秘密杀害唐伯壮。

9月20日晚,唐伯壮被凶残的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30岁。

全国解放后,达县人民政府将唐伯壮的名字镌刻在高耸入云的达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将唐伯壮的部分诗句和英勇斗争事迹镌刻在碑文之中。唐伯壮永远活在革命人民的心里。

◆1929年秋,因坏人告密,他不幸被军阀刘存厚逮捕,壮烈牺牲于达县狱中,时年30岁。

相关事迹

唐伯壮,诞生于一个富有家庭,父亲唐予可任过达县上明月乡团总,煮酒牟利不交税钱,获利较丰,因而家庭富有,常接济乡亲。二十年代袁世凯劫国,清王朝濒临灭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动乱。伯壮自幼勤学毫无纨绔子弟之风,眼见百姓苦难,心急如焚。

1917年,唐伯壮与弟唐仲明一同考入达县中学。他学习刻苦,见军阀连年混战,农夫辍耕于野,商贾停业于市,百姓流离失所,死亡载道,又闻皖系军阀张敬尧在湖南平江宣布“三日不封刀”,血洗平江大开杀界,伯壮大呼:“不除掉这些恶魔,死不瞑目!”

1920年,驻扎开江的颜德基同刘存厚江防军争夺绥定府(今达城),战火骤起,乡民扶老携幼逃难于途,子嘀妇嚎惨不忍睹。唐伯壮目睹惨状愤然疾书,以诗鞭挞军阀:“不是英雄也揭竿,师行到处任催残;只缘一点膏脂在,草木也无半日安。“

唐伯壮毕业返乡,见乡霸横行鱼肉百姓,于1921年秋考入四川省立法政专校,去到成都,决定学法为民讨公道。时值“五四”新文化新思潮在蓉传播,社会各种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都高师办的《星期日》、外地的《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书刊,使唐伯壮耳目一新如沐甘霖。同时,看到社会黑暗的本质,对军阀血腥统治十分不满,他有感而发:“锦官城紧关城;锦官城外柏森森,紧关城里血淋淋……”对当时社会给予了无情的鞭挞。

1924春,唐伯壮学成归来,在家养病。有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使他非常震惊:一家农民被田主摧租逼债屈死两人,唐伯壮愤而相助帮其写状子出主意,满以为一定可以打赢这场官司,谁知奔被几个月,这家却落得个“无赖抗租,自杀身亡,与东家无干。着仍照章交租还债,不得再生事端。”的判决。伯壮气得咬牙“如此狗官在执法,学法何用?”他不再相信法学可以救治社会弊端,决心另寻救国之道。

经过反复思索,认为必须从改革整个社会制度做起,决心以夏夜那“露结晶珠,月泻清光”的萤火虫为榜样,立志为挽救全人类,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1926年7月,唐伯壮远赴广州考入孙中山亲自创办的黄埔军校第六期当入伍生,在校期间,他努力学习军事技能、阅读马列原著、结识了任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和陈延年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以党员参加的北代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口号中投笔从戒。这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多年的愿望也是人民的共同呼声,以黄埔生为主力的北伐乃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次年“4.12”事件后,唐伯壮避其锋芒逃到武汉,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同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多次请缨要求参加北伐战争。5月17日,驻宜昌的国民革命军第14师师长夏斗寅乘革命军主力开赴河南前线,趁武汉十分空虚之机,联合第15军刘佐龙部和四川军阀第20军杨森部向武汉发动进攻,很快打到离武昌仅40里的纸坊。武汉中央国民政府告急!叶挺独立师急从河南赶回阻击叛军。分校学生被编为中央独立师配合叶部和武汉工农纠察队、童子团等保卫武汉。唐伯壮所属直属连配合叶挺独立师向南进攻。初上战场,听到敌人的枪炮声,学生们不免有点害怕。唐伯壮鼓励大家说:“同学们,现在是我们为革命建功立业的时候了,为了工农的解放,冲啊!”他冒着枪林弹雨带头冲向敌人,同学们一起跟上,迅速地将敌人击溃,叛军闻风而逃,革命军一直追击到咸宁、崇阳等地……在即将攻进岳州、长沙时,汪精卫、唐生智却下令停止追击与敌军讲和,让夏斗寅继续盘踞鄂南。唐伯壮们无奈遵命返校,继续学习。在追击叛军和返校途中,他们广泛宣传群众,同工农谈心,了解他们的疾苦,建立农协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在武汉期间,唐伯壮同王维舟交往密切,互相帮助、照顾,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继后,武汉军校被改编为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师生中的右派十分猖獗,左派奋起抗争,两派壁垒森严,斗争激烈。唐伯壮旗帜鲜明地同右派斗争,他的周围团结起一批革命志士。7月底,军校奉中共中央军委密令,东进“反蒋”。军校八千学生乘船东下,行至九江,被军阀张发奎强行缴械。张发奎说:“国共分家了,国民党站一边,共产党站一边。”当晚,军校党委书记陈毅立即布置:暴露了身份的可以回家乡搞农民运动或到南昌加入叶挺、贺龙部队,未暴露的继续留原部。伯壮当时即相邀几位暴露了身份后的同学连夜赴南昌寻找起义部队。

他们一行数人向南而行。沿途,老百姓都十分恐慌,家家关门闭户不敢留宿外人,农协会的牌子也砸了,土豪劣绅又横行起来,武装团练设卡盘查,一见形迹可疑的就抓。他们换上老百姓的衣服巧妙的回答口令,便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关卡。行至姑塘,乘船漂过鄱阳湖东行,登岸后得知叶、贺部队已南行,张发奎占据了南昌,并公开捉、杀共产党员。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唐伯壮与尹文雄,朱贸群、万百千等同学经九江,恰逢由第二十军军长贺龙;指挥部参谋长刘伯承;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朱德等直接指挥参战的1927年8月1日凌晨的南昌起义(后定为建军节)。起义时,在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内,还有叶剑英和徐向前以及李立三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起义爆发后,张发奎宣布:CP(共产党)分子三天以内保护,三天以外不负责任!当天晚上,徐向前及唐伯壮等离开九江分头去找党组织。他们便朝南追赶。不久又听说起义部队已散,便经杭州、镇江到上海,找到了党中央。唐伯壮在党的“新德里”机关招待所住了一段时间。期间,中央决定派他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行装已备,后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中央又决定派他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四川家乡组织工农群众武装起义。

1927年秋末冬初,唐伯壮回乡便立即串连大树、南岳、虎城一带从外地回乡的进步学生唐仲明、牟永正(曼悦)、牟永大、魏传统等组织了一个文工团,到附近的场镇演出文明戏,传播革命思想。一天,黄都小学门口来了一个讨口子,唐仲明急忙叫校工给他拿米拿钱。唐伯壮只叫舀饭打发,并指出讨口子只能算作流氓无产者。真正的无产者应是广大工人,他们一无所有,厂房、机器、生产资料及产品全是工厂老板的,工人仅靠双手劳动从事生产去换取一点维持自己生存的工资,这样的人才是共产党要解救和依靠的无产阶级。大家听了顿觉耳目一新。魏传统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还十分敬佩地说:“唐伯壮的理论水平很高,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宗旨理解是很深刻的。”同时,对伯壮帮助张元昌并与李冰如等的真诚交往和革命友情赞叹不已。

唐伯壮同农民交朋友,对他们那“一顿红苕两顿糠,穿的是筋筋吊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十分同情并启发教育农民,不信命孬而讲只有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闹革命才能救中国救农苦大众脱离苦海的道理。农民们纷纷到唐伯壮提供油灯、纸张的夜校读书,他们从“人、口、手、工人、农民”教起,边教边讲“农民苦,受剥削,只有团结起来干革命,才有翻身出头之日”的道理。伯壮与南岳的党员蔡奎、金治平等及时联系建立了党的虎(城)南(岳)大(树)工作区。通过其二弟、时任黄都乡小学校长,并任中共达县县委黄都乡小组组长的唐仲明组织学校教师党员张爱萍、魏传统、赵孟明、彭知行等开办平民夜校,演文明戏发动工农。同时与王维舟取得联系后和李家俊、张鹏翥、雷玉书、徐允仕、李哲生、胡洪疆等分头发动群众,积极准备武装起义。经研究决定在固军坝的三区公署白羊庙发动起义。伯壮参与起草了“达宣城万,四县联合。一起反抗,共享太平……”语言朴实的布告张贴,发动群众。兵分两路向白羊庙进军。5月12日晚,在夜幕掩护下,唐伯壮带队翻梁涉涧直扑白羊庙,他身先士卒用枪将睡意朦胧中的敌哨兵砸昏封口拖到一边,义军迅速占领了下场头直逼禹王宫敌连部,惊动敌哨兵并大叫“有匪!”伯壮手起一枪将敌击毙于街心,一时枪声大作,起义军喊杀声一片。

敌人从睡梦中惊醒。慌忙中,有的把裤子当衣服穿,的的抓起衣服当裤子,有的赤身裸体抱头鼠窜,有少数人急忙抓枪抵抗。唐伯壮指挥战士们撞开了禹王宫大门,分头向各厢房扑去。战士们各自使用自己手中的武器刀砍、矛刺、枪击。一些亡命之徒拼命往外冲,双方展开一场血战。唐伯壮敏锐地搜寻着目标,手枪所指向之处,敌人纷纷应声倒地。在一片“缴枪不杀”的吼声中,敌人缴枪投降。激战一个小时,起义军缴获枪支57支,抓俘虏37人,歼敌一整连。

白羊庙大捷,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宣汉、达县、梁平、开江、万源等地的起义军汇集龙潭河,成立了以李家俊为司令、唐伯壮为党代表(政委)的四川工农红军川东第一路军。唐伯壮在誓师大会上宣讲:“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党旗上的镰刀、斧头标志着工农联合打土豪,分田地,为人民寻求新生活,实行共产主义。”他们所到之处宣传无神论,破除神堂,瓦解敌“神兵”,迅速建立了以固军惧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军阀刘存厚急调廖雨辰率三个团昼夜出击,采取“刑乱用重,剿抚兼施”之策,对起义军进行疯狂的镇压。一路军相应采取“坚壁清野,飘忽作战”对付敌人,以退为守使游击军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1929年秋,唐伯壮接到中共四川省委指示重返虎城组织农民武装迎接旷继勋起义部队的到来。7月31日,他刚回到家中便被坏人告密,次日凌晨,刘存厚派步二团的两个连兵力火速将唐伯壮的家保安寨团团围住。令唐伯壮全家人集合于院坝里逐个审问。三弟唐身照被吊鸭儿浮水,坐老虎橙,猴儿板桩等酷刑拷问。他胸骨、腿骨被撬断,皮开肉绽,昏死几次。但每当被冷水泼醒后,他总是说“唐伯壮没回家。”敌人信以为真,便纷纷抢东西,然后一哄而散,退出寨门。偏偏有两个匪兵一时未捞到什么东西,滞留在仓房东觅西寻。突然,一个匪兵看见谷仓底有个黑影便惊叫“仓下有人!仓下有人!,”已出门的匪兵又将唐家包围起来,拆仓搜寻,伯壮勇敢地站出来,面对全副武装的匪兵断喝:“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唐伯壮被俘了。敌人把这位共产党的“大官”戴上最重的铁镣手铐,严刑逼供。九死一生的唐伯壮因受尽酷刑身体受到极大催残,但仍谈笑自若,充满革命必胜的信心,鼓励战友们。党组织千方百计营救狱中伯壮,甚至打算武装劫狱。唐伯壮得知后,非常感动,但他说:“绥定是刘存厚的老巢,城中有数千兵力,且工事坚固,东南有州河之险,西北有凤凰山之阻,即或劫狱成功也是无退路,且成功的把握不大,何苦为我一个人牺牲更多的同志呢!”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顾全大局的态度令同志们热泪盈眶,深受感动。四弟唐身佛打通关节去探监,突见伯壮所坐凉椅整齐地断了一条木方子,认为是不祥之兆,伯壮坦然面对,以不信神而信仰共产主义教育说服了四弟。伯壮深知投敌变节,可以苛且偷生;坚持革命气节,必遭敌人杀害。他被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鼓舞,又敬重民族英雄岳飞,决心视死如归,决不作可耻的叛徒。

在狱中,唐伯壮一方面拖着浮肿靡烂之躯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鼓励狱中战友们继续坚持斗争,一方面慷慨激昂地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狱中月夜感怀》:“昔年仗剑聘中原,对月曾誓尸裹革。革命潮淹鹦鹉洲,戴月西征奋杀贼。中秋棹月梅花城,辜负中秋月好时节。浪指鄱阳击月波,乘风破浪舟如叶……几年明月照征夫,好救苍生红羊劫。安得豹休十万兵,中原指日除倭贼。拼将壮志誓牺牲,踏破血路追先烈。壮志未酬系囫囵,此身留恨终难灭。前仆后继大有人,终了此身未了责。成仁永追文文山,正义此为强权折!”他坚信革命一定会后继有人,终将取得胜利。9月19日晚,月色黯淡,秋风阵阵。凶恶的敌人将唐伯壮押赴刑场,问:“你要怎么死?”唐伯壮面对绳索刀枪冷笑几声答道:“你们要我怎样死,我就怎样死!”临刑前,敌人企图以他还有妻小,父母年过半百劝降唐伯壮,被他严词拒绝。刑场上,唐伯壮面不改色高唱自己在狱中写下的《感怀》(即绝命诗),刽子手们慌忙将绳子打成活扣,套在唐伯壮的脖子上,他高呼“共产党万岁!人民革命胜利万岁!”敌人使劲向两边拉绳子,伯壮仍大骂不止。敌人急忙用石灰包塌住他的鼻子和嘴巴,将伯壮活活捂死。1929年9月19日,唐伯壮慷慨就义,年仅30岁。其二弟唐仲明继承长兄遗志参加革命英勇战斗,千千万万英雄儿女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唐伯壮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成为共和国永远的丰碑!

历史评价

历史上,我们不忘历经坎坷仍牵挂“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陆游”,“读书本意在元元”,他期望在书中获求济世安民的力量;我们铭记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理想的周总理,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他投身社会,放眼世界,为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可谁曾想到在这小小的“乞丐救援”故事里,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位可爱又可敬的无产阶级革命烈士,把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宗旨理解的如此深刻。在他眼里,“努力做改造社会的事业”并不是一句大话空话,而是指引他人生方向的指南针。“前赴后兴大有人,终了此生未了责。成仁永追文文山,正义岂为强权者!”身陷囹圄的他,仍坚信革命一定后继有人,终将取得胜利。

上一篇:申海

下一篇:饶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