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明的个人简介
谭家明(Patrick Tam,1948年-),中学毕业于香港华仁书院,年轻时开始撰写影评并发表于罗卡主编的《中国学生周报》等杂志,香港著名导演,曾任美术指导、编剧及剪接,现职大学副教授,被视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其电影高度风格化,以影像凌厉见称,1967年加入无线电视,最先任场务,后担任《双星报喜》、《七十三》的外景导演,后来得到时任无线电视节目部经理的甘国亮垂青,获得大量戏剧创作机会,因此谭家明一直视甘国亮为恩师。个人履历
谭家明1967年加入无线电视,最先任场务,后担任《双星报喜》、《七十三》的外景导演。另外亦曾拍摄MTV,1973年开始以菲林拍摄剧集,包括《群星谱》、《奇趣录》、《CID》、《北斗星》、《七女性》等,其中《群星谱》在纽约电视节获得第三名,为香港电视节目首次在国际性比赛获奖,另外《七女性》因题材敏感曾引起大众一些非议。1975年被派往美国旧金山进修电影制作。
1977年离开无线,其间曾在佳艺电视任外景导演,同年加入电影圈,首部作品为郑少秋主演的《名剑》(1980年),其拍摄风格及剪接特异于当时电影作品,被视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作,及后再导林青霞主演的《爱杀》(1982年),为美术特异的实验作。
1983年执导《烈火青春》,由张国荣、夏文汐等主演,为电影新浪潮重要作品,其中片中的意识及性爱场面受社会关注,被认为离经叛道,史无前例在上映后再度送检。
1984年拍摄商业元素较重的《雪儿》,票房上不太成功,后陆续执导《最后胜利》(1987年)、《雪在烧》(1988年)、《杀手蝴蝶梦》(1989年)等。
1990年私人理由往台湾任广告导演,1996年转往马来西亚HVD制作公司任职编剧部,其中《父子》(2006年)一片编剧田开良便是当时谭的学生。
2000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系邀请回港任教电影制作,2006年蛰伏十七年后再执导《父子》一片,由郭富城、杨采妮等主演。
成长历程
谭家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人物,1967年加入无线电视广播有限公司。1970年至1977年担任电视剧导演,制作不同类型电视剧。1978年开始电影生涯。
同样从无线起家,同样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谭家明受到的肯定也许比不上方育平、徐克和许鞍华。从《名剑》、《爱杀》、《烈火青春》、《最后的胜利》到《杀手蝴蝶梦》等等,他的每一部作品多多少少都有些瑕疵;然而瑕不掩瑜,他在1989年拍摄的《杀手蝴蝶梦》中,钟镇涛逃避追杀的一段手提摄影机的“摇晃”镜头,几乎就是之后《重庆森林》中林青霞在重庆大厦中穿梭的雏形。无怪乎,有人说谭家明是王家卫的导师,更何况,他为《阿飞正传》所做的精湛剪辑令王家卫的电影从《旺角卡门》的青涩一下子有了巨大的飞跃。
在拍完《杀手蝴蝶梦》后,他却息影潜形,退入幕后。时隔17年,他才以《父子》一片重现影坛。当初被公认为香港最有才华的导演,期间没有拍任何作品。17年里,他潜心研究美术与设计,并在大学里担任教授,这期间他没有任何自己的作品,只是在2006年帮杜琪峰剪了《黑社会》和《黑社会2》。
谭家明曾经是香港新浪潮运动的中坚力量之一,同时也是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的恩师。当年正是凭借他出色的剪辑技巧,让原本只是一堆素材的《旺角卡门》以及《阿飞正传》确立了王家卫在影坛的地位和风格。不过谭家明自己却在17年前跑到马来西亚,安心在学校教书,17年来没有一部电影作品问世。
谭家明带着新作《父子》重新进入大家的视野。虽然郭富城在影片中表现相当出色,拥有蝉联金马奖影帝的实力,但谭家明力挺的却是影片中的小演员吴景滔。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1980年《名剑》
1981年《爱杀》
1982年《烈》
1984年《雪儿》
1987年《最后胜利》
1988年《雪在烧》
1989年《杀手蝴蝶梦》
2006年《父子》
剪接作品1990年《阿飞正传》
1993年《天长地久》
1994年《东邪西毒》
2002年《大你》
2003年《妖夜回廊》(顾问)
2005年《黑社会》
2006年《黑社会2》
2006年《父子》
荣誉记录
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爱杀》
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烈火青春》
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烈火青春》
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烈火青春》
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后胜利》
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最后胜利》
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最后胜利》
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杀手蝴蝶梦》
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辑提名《阿飞正传》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剪辑获奖《阿飞正传》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辑提名《东邪西毒》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剪辑获奖《东邪西毒》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辑提名《黑社会》又名《龙城岁月》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获奖《父子》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获奖《父子》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获奖《父子》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辑提名《父子》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父子》
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获奖《父子》
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提名《父子》
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提名《父子》
接受采访
香港导演谭家明日前接受早报记者专访,从电影人角度点评了近来一些颇受瞩目的华语片,谈到近年来华语电影的趋势,言语间流露出对华语电影,尤其是香港本土电影的忧患意识。
上世纪70年代末,香港电影界涌现了一批新锐导演,为当时正处于低潮的香港电影业注射了强心剂,这批人也被称为“香港新浪潮”。谭家明早期的电影《烈火青春》、《最后胜利》等都是香港新浪潮极具个人风格和先驱性的作品。2006年,蛰伏17年的谭家明再次复出执导的《父子》夺得次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个奖项。
谈香港导演“北上”
他们失去了个人特色
东方早报:首先谈谈去年一年的华语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这块,有什么让你惊喜的电影吗?
谭家明:去年是香港电影的低潮期,从今年香港金像奖提名你就可以看得出来,没什么特别之作。去年我作为金马奖的评委,在十几天看了三十几部电影,这三十几部理应算是华语片的代表作了吧,中国台湾和大陆都有一些惊喜,而最弱的就是香港电影,我觉得这是令人担忧的状况。
东方早报:近年来不少香港导演“北上”拍片,这对香港本土电影的创作力会有什么影响?
谭家明:香港回归之后,内地和香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前可能只是一些技术上的合作,但是近年来不少香港电影工作者都移居到北京拍“合拍片”。这些“北上”的香港电影人为了考虑大陆市场而失去了个人的特色,但是他们真的明白大陆观众需要看什么?
东方早报: 是什么吸引香港导演“北上”?
谭家明:是资本的吸引,市场的吸引,所以我认为他们电影的focus不太对。杜琪峰算是比较晚起步“北上”的香港导演,他在香港本土创作的电影非常有个人魅力,我不知道他“北上”之后还会保留多少个人精神,我还没看过他最新的合拍片子(注:杜琪峰导演,韦家辉等编剧的《单身男女》是本届香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以吴宇森为例,我个人认为《英雄本色》时期是他的创作最高峰,而去了好莱坞之后,虽然创作环境和制作条件变得更专业优厚,但是意识形态的限制反而使一个创作人不能忠于自己的艺术创作。目前华语导演里,我认为已经能比较好融入异地文化的只有李安,他是唯一在好莱坞成功的例子。现在香港导演去内地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
东方早报:去年似乎也有一些香港导演关注本土,有一些是怀旧题材,有一些是当代的城市题材。
谭家明:都不太好。有的片子讲怀旧,但怀旧不是用老套的手法讲故事,而且讲的故事还很虚假,我感觉很失望。还有的片子表现城市年轻人的恋爱,但整部片子里只看到导演在耍小聪明,在我看来都是smart-ass(滑头),看不到导演对对象的关心、对事件的立场。一些电影里对女性角色的设置也充满了剥削性。我认为一个导演的情操、气质、修养很重要。你是真的关心你的对象还是只是利用严肃的社会题材来贩卖色情暴力?如果是探讨房价问题,那我觉得有些电影还不如电视剧《蜗居》探讨得深刻。电影不能拿来愚弄观众。
去年的港片里只有一部我觉得还可以,是郭子健的《打擂台》。虽然粗糙了一点,但是可以看到作者的创作力。
谈台湾和大陆电影
近年最喜欢《颐和园》
东方早报:先前在金马奖的提名片里,台湾电影给你的惊喜是什么?
谭家明:《第四张画》。我当时极力提名这部片子为最佳剧情片,不过最后惜败给张作骥的《当爱来的时候》(注:导演钟孟宏凭借《第四张画》获得金马最佳导演),这部片不论从导演、故事、摄影、剪辑上都处理得非常好,是近年台湾最棒的电影,好过之前的《海角七号》。这部片子通过导演个人化的视角反映了一种普世价值,很打动我。
东方早报:这部片子里也请了内地演员郝蕾参演。
谭家明:郝蕾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之前看《颐和园》我就很喜欢她,这部片子里她的表现也很好,最后获得最佳女配角是实至名归。《观音山》里张艾嘉和范冰冰的演出都不错,我看的台湾剪辑版里范冰冰更突出些,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连金马提名都没有得到。
东方早报:内地电影里你比较推荐哪一些?
谭家明:去年我看了两部大陆电影印象很深刻,一部是刘杰的《碧罗雪山》。假如《碧罗雪山》有提名最佳剧情片,我一定投票给它。他很巧妙地把一些敏感的话题隐藏在主旋律的形式下,实际上却是对主旋律的一种颠覆。我觉得他很了不起,超过很多名声很大的大陆导演,可惜这部片子一直没有上映,听说DVD都没有发行。大陆的主旋律影片的价值观都很千篇一律,比如家长代表着一种既定体制,永远是正面形象,是不能反抗的。去年还有一部片子《决战刹马镇》不错,是一部很奔放的片子,林志玲在里面的表演也不错。去年金马奖我提名这个导演最佳新人导演。
东方早报:去年内地有些票房很好的片子你怎么看,比如《唐山大地震》。
谭家明:我不太喜欢这部片子。普通老百姓的伦理观很简单,不会想太多,他们只要哭过就以为被感动了。我没有被打动,因为我不单单看电影内容,还会看这部电影是在怎样的文化空间里产生。如果仅从票房来衡量一部电影的成就,那是很可悲的。
东方早报:《让子弹飞》你看了吗?
谭家明:我挺喜欢《让子弹飞》,姜文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不过我觉得也有些聪明过了头。姜文把最好的角色都给自己啦(笑)。葛优演得非常好,那个角色很难表现。这部片子有一定的message,但我不认为导演的动机就是埋藏各种隐晦的含义让观众解读,网络上那些“马拉火车”之类的解读有些过头了。这部片子够“放得开”,相比内地其他一些“循规蹈矩”的片子显得很难得。《太阳照常升起》里他在仿效一些风格但是成品不够完整。但是如果要说到导演的“心”,我觉得姜文的“心”应该在第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要说到近年最喜欢的大陆片,我个人还是最喜欢《颐和园》,娄烨的新片《春风沉醉的夜晚》就没有那么好。比如陈思成那个角色的设置就有些牵强,他变成同志的过程不够令人信服。导演的姿态太明显了,对情感的沉淀不如《颐和园》。《颐和园》里个人命运的悲剧性和整个时代背景很好地融为一体。不过秦昊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我后来才发现,原来他在我的《父子》里演过一个小巴司机。(笑)
谈电影未来
大导演求改变,期待新人
东方早报:你觉得现在香港电影面临的最大困境究竟是什么?
谭家明:资本可能是一个问题。但我觉得一部真正好的电影,作者的创作力是最重要的。听说刘杰拍《碧罗雪山》用了300万元,这在电影圈来说是很小的制作成本。
东方早报:《一代宗师》你有关注吗?
谭家明:海报做得很不错,希望电影可以和海报一样好看。王家卫是一个可以讲故事的人,只是后来他发展的风格比较自由(注:王家卫最初接触电影圈时曾是谭家明电影《最后胜利》编剧)。我个人认为王家卫迄今最好的片子是《阿飞正传》,很好地抓住了香港1960年代的精神。
东方早报:有没有发现很多大导演都开始投拍武侠剧,贾樟柯、侯孝贤、王家卫等在2011年都会有武侠作品问世。
谭家明:可能是他们想寻求改变。比如侯孝贤,我猜想可能是他关于当代台湾社会的故事已经讲完了,想尝试新的挑战。王家卫想拍武侠已经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拍出来而已。他的个人风格结合叶问这个题材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东方早报:你对他们的改变有期待吗?
谭家明:我现在对已经成熟的电影人很少有期待,比如王家卫,即使他去国外用不一样的演员拍摄一部《蓝莓之夜》,我也可以想象他的标签是什么。所以,我只对年轻人比较期待。
东方早报:你觉得现在是电影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谭家明:不单单是电影方面,各个方面我们都处于一个最坏的时代。从电影角度来看,全球电影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大师一个接一个去世。
东方早报:《父子》之后你还准备拍电影吗?
谭家明:我不会放弃电影创作,我正在准备新片,电影以香港作背景,讲述年轻人的故事。我不能透露太多,我想会是很有趣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