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元伦的个人简介
1938年5月出生于浙江慈溪。现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欧洲学会会长。简介
裘元伦,1938年5月出生于浙江慈溪。1950年~1956年在浙江余姚第二中学就读,高中毕业。1956年~1960年先后在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科院贸易经济系就读,大学本科毕业。1960年~1993年,先后在中科院经济所、世界经济所和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工作。其间,曾在中国驻波恩使馆任职;在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当访问学者;1988年~1993年任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1993年~2000年任欧洲所所长;现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主要学术研究成果:专著《稳定发展的联邦德国经济》、《欧元》;论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欧洲前途系于联合与改革》;主持院重点项目的成果《欧盟对华长期政策与中欧经贸关系》(合著);译著《西欧国家的农业工业化》等。
履历
1938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慈溪。
1950年-1956年,就读于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
1956年-1960年,就读于上海社会科学院贸易经济系。
1960年-1993年,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曾任职于中国驻波恩(德国)使馆。曾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交流研究。
1988年-1993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所副所长。
1993年-2000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
现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欧洲学会会长。
著述
《稳定发展的联邦德国经济》
《欧元》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
《欧洲前途系于联合与改革》
《欧盟对华长期政策与中欧经贸关系》(合著)
《西欧国家的农业工业化》(译著)
裘元伦:欧洲并未“去福利化”
裘元伦判断,经济危机之后凸显出的这种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虽然有制度性因素,但显然还没有形成制度性格局的演变。“尽管欧洲经济困难重重,但不要低估欧洲的自愈能力。与欧盟相比,新兴市场国家距离真正的全面兴起还任重道远。”
近年来,欧洲经济麻烦不断、长期不振,主要根源就是欧洲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未能及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而其内部结构性的因素就是,欧盟长期形成的高福利政策影响了其国际竞争,也导致欧洲多年来的资本持续外流与政府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能力受限。
亦有国内学者指出,随着中国的崛起,以低劳动成本为代表的“中国模式”可能会导致一些高福利国家削减本国福利,从而导致一个“去福利化”过程。
在裘元伦看来,欧洲福利制度的基本改革思路是保持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理念和核心部分,尽力杜绝滥用,节减某些项目,让社区、家庭和个人承担更多的责任,只援助在独立奋斗的“自助者”和真正需要救助的人。
近来,中欧领导人互动频繁,引发了外界对中欧双边关系走向的颇多猜测。对此,裘元伦从中欧经济关系上进行了解读。“目前中欧经济合作的互补性还很大,但竞争性成分也在增加。”如2008年,德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机械制造商销售总额中,中国已经占到了17.2%的份额。尽管中国其实仅在少数几类机械制造出口中占有一席之地,与德国机械制造差距仍然巨大。但毕竟,中国正在切入欧洲的传统领先领域。
“欧洲技术出口比美国要宽松的多。未来中国如何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还是有很多文章可做。现在欧洲人比较缺钱,中国有机会到欧洲投资、并购及建设港口等基础设施。”裘元伦说,在中国未来也要学会照顾到欧洲关心的问题,如对高端第三产业的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要求以及对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地位的质疑。
裘元伦:新兴国家真正全面兴起还任重道远
在今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会上,社科院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原所长裘元伦指出,如果考虑到经济数量和经济质量是两码事,考虑到科技创新和引进模仿是两码事,考虑到一般的社会稳定同社会的公平、公正、正义是两码事,考虑到一般国家国际关系同像欧盟那样深度的国家联合是两码事。那么,新兴国家真正全面兴起还任重道远。
他表示,对西方国家的治愈能力与自我揪错能力不应低估。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西方确定以来,主要国家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多次的变化。那么,在这个期间一些重要的西方国家没有一个是绝对衰落的,将来也会如此。
“新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还远没有形成”,裘元伦说。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王镭:谢谢张蕴岭主任的精彩演讲,他在探讨中国和周边关系的时候谈到可以观察到在中国和周边国家发生的一些变化。下面,我们把这种观察的眼光可以放到另外一个概念上,就是西方在发生的变化,我们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原所长裘元伦先生给我们做关于“89年-91年西方国际地位相对下降”的演讲,大家欢迎。
裘元伦: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了整整50年,今天以这种形式出现在会议上是头一回,显得非常狼狈,请大家谅解因为健康的原因。我演讲的题目是“论1989-1991年西方国际地位的相对下降”,09年到2010年是欧美国际地位明显下降的年份。他主要直接动力大家都知道是07年开始与美国的次贷危机殃及整个西方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和年终的经济衰退。但是西方地位的下降应该可以追诉到更早的年份,一个深刻的长期原因是欧美国家对过去20、30年国际形式的发展做了两大变化,假说一些新兴国家的兴起成为促进社会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
下面我从三点来讲,第一点谈谈西方国家1991年以来国际地位明显下降的原因,第二想讲讲这个变化他的幸福,第二想讲一下他的前景。下面讲第一点,西方国家在1981年,1989年到1991年东欧发生巨变,苏联解体的时候西方国家是很高兴的,欧美国家普遍认为从此以后这个世界就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将是长期独立于世界,1949年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占了新发展国家放在眼里,欧美国家好象从此以后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认为在最近20、30年期间美国人主要在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他们靠借债尽情的享受生活。美国他的生产远远的低于消费,他的出口远远的少于进口。东亚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内外债务累累,这种情况在加上在美国新自由主义一个很长时间的泛滥,使得美国人我认为自由过了度,过了头,最后导致二战之后空前衰退,这次危机衰退影响是非常深远,后果十分严重。
美国人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东欧各地区推行他们的自由民主制度获得成功之后,他们继续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他的自由民族制度。在这个期间他们用了不同手段,包括和平演变,绿色革命,强加战争等等,这些东西他的战略性后果怎么样,我觉得现在还很难加以确切判断,但是已经给美国带来重重的困难。
第三种事情跟第二件事情是相联系,是试图发动战争,伊拉克战争,伊朗战争消费了美国的财力都是非常巨大,包括影响力也是如此,是美国身陷困境,自绑手脚。在这个期间欧洲人也在帮着做三件事情,欧洲人在帮着做什么事呢?第一件事跟美国人相类似的是一心一意提高追求,提高生活质量过安逸的生活,这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是欧洲人这种取舍,欧洲人这种追求他缺少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样一个基础,长期的一蹶不振,他的经济增长率从1993年5%下降到最后20、30年的2%左右。09年更是绝对达到了4%,在这种情况之下社会福利长期有增无减,加上失业增长,人口老化,再加上公共财产赤字大增,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使欧洲引以为豪的社会福利制度难以为继。
目前欧洲国家普遍缺钱,这跟外部世界有钱的国家提供了机会。第二件事情欧洲人做的就是致力于制定经济规则,战后欧洲人没有提出过依靠象样的经济理论引导世界整个经济,没有提出过那套象样的经济理论来进行引导。但是,他在一件具体事情上面,他们可以做的非常精细。在这些事情当中有一件就是制定经济规则,那么这些经济规则当然首先是适用于他们欧洲地区内部本身,但是只要外部的国家要跟欧洲地区发生贸易往来关系的时候,你也必须要考虑到他们所制定的经济规则,因此他们所制定的经济规则也含有一定的世界含义。
那么,在欧洲现在地位相对下降的情况之下,外国世界到底能够多大程度上接受他们所制定的规则,这个还有待于贯彻。欧洲人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他们在过去的20、30年前致力于欧盟的扩张和深化,这个无疑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是也确实给他们带来很多很多的困难和麻烦,特别是两个统一和从15个成员国扩大到27个成员国,这两个事情,这个牵制了他们很大的行动能力。
现在虽然在改革,但是改革一个是时间要好几年,第二进展也并不是那么顺利。那么,在欧美这么一个情况之下,他们只顾着自己行为,在这样一个情况底下无意之中为外部世界其他不少国家方便利用从而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我上面讲的第一个对欧美国家在过去20、30年间对国际形式发生一个严重的误判,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表现在经济全球发展,对经济全球发展这个问题上。对这个问题上,具体地说自从1979年中国走上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印度在前前后后也走向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再加上1989年,1991年东亚决裂,苏联分裂之后可以说世界上所有重要一些的国家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经济学的发展从此参与了真正全球的含义,商品服务资本能力的流动加快,规模大大加大,各个国家之间相互的经济依赖程度加深,这个其中我觉得特别需要强调指出一点是欧美国家始料不及,就是说通过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国家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之后,一下子就有20到30亿新老劳动力,我前面加上引号,这些人生活的很不好,但是新劳动力投入到国际竞争来。
这些新劳动力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就是说价格低劣,而且吃苦耐劳,这是欧美人所不能比的。那么,这些人的劳动成本大概占他们国家产品出口的总的费用百分之几,或者百分之十几。而欧美劳动大约占他们产品的一半左右,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西方是难以从这样一个新走向市场国家经济的道路进行竞争。再加上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甚至是整个产业向新兴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大量的转移,无疑对欧美国家的就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那么在经济全球化这个问题上面,他们欧美最担心本来这些廉价劳动力本来是从事于劳动密集型,第一生产力,现在他们逐渐向低层,甚至高层发展,这个使得过去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过去互补、合作这样一个经济关系逐渐的向另外一种竞争方向转变。这些情况我想是许多欧美国家始料不及的。
人们并没有预想着怎么样,经济全球化会走向美国化,西方化都没有发生。那么,在这种情况底下经济全球的利益分配,我认为是出现新的局面,就是说西方世界固然获得了重要的具有深远意义制度性利益,制度性的利益就是说市场经济的制度推行到了全世界,获得了归置性利益,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生活基本上按照西方制定的经济规则在运转,获得了典范性利益。就是说,重要的工商、企业、大公司他的行为、规范、技能基本上按照西方大公司在进行运营,当然此外也获得了重要的实实在在具体的经济利益,那就是通过贸易投资等等。
尽管如此人们总是感觉到,总体上觉得西方依然地位是在下降,这个原因就是由于某些新兴国家很快兴起。新兴国家在原有国际经营范围内充分的扬长避短,对自己的长处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很快的兴起,这个就促成了世界格局一个新的变动主要因素。这是我讲的第一点,下面两点我讲的快一点,时间有限。
第二点这个限制,这个西方国家在89-91年以来,他的国际地位明显下降的限制,当时20世纪30年代初,到20世纪80、90年代之交,那两次世界发生大的变革,性质我认为是有点不一样。前两次大变局第一次发生在1929年到33年的经济危机,中间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49年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苏联为首形成一个阵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过程他主要内容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发生制度性的改变,这个世界各地变化自动变革进行沿袭。
第二次就是80年代初到90年代性质是相反的,这是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彻底的瓦解,这个同样也带来社会上一些重要国家的制度促生。而这一次新一轮刚开始世界各地大变动,到现在为止是主要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改变。当然,他也含有制度性内容,因为我们中国自我定位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大国。同时,中国又强调和谐世界等等,这两个力量加起来制度性形成的因素,但是主要到现在为止还是以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的改变为主要内容,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那么,第二点我想最后补充两句话,当然制度的斗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这种制度斗争是仍然存在,始终贯穿着新一轮世界各地。第三点西方在29-91年在世界格局地位明显下降,但是新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还远没有形成。可以这么说,西方今后一段时间内从现在来看促进很困难,新兴国家还会进一步的转达自己,力量进一步的有所加重。我也同意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文章,他发表在09年2月11号,这篇文章上面讲了自由市场已经死过10回了,我就不在这一个一个数了。所以,我想我们对西方他的治愈的能力,和他自己揪错的能力也不予以低估,当然过去500年以西方为中心那样一个历史时期已经过去了,至少可以说正在逐渐成为过去。但是,我觉得对这件事情不用看的过于重,因为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西方确定以来,主要国家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多次的变化。那么,在这个期间一些重要的西方国家没有一个是绝对衰落的,我相信将来也会如此。
最后两句话,同时如果考虑到经济数量和经济质量是两码事;如果考虑到科技创新和引进模仿是两码事;如果考虑到一般的社会稳定同社会的公平、公正、正义是两码事;如果考虑到一般国家国际关系同像欧盟那样深度的国家联合是两码事。那么,我认为新兴国家真正全面兴起还任重道远,谢谢。